登陆注册
6995500000030

第30章 附录(3)

抗战发生后,李烈钧曾在江西武宁原籍呆了一个时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失守后,李即由武宁赶到武汉,见蒋介石,并向蒋提出:抗日主张,万不可以改变,而且天真地劝蒋飞到莫斯科和斯大林商量。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李又要冯玉祥赶到衡山,劝蒋介石千万不要投降。后,李烈钧和冯玉祥都移住在陪都重庆。

一九四六年二月二十日,李烈钧在重庆逝世。后灵柩由渝抵浔,转经德安运回武宁。李烈钧原籍在武宁之罗溪平坑,距县城约六十华里,后筑别墅于箬溪,即葬于是。其地山势劲拔,古木如林,前环清流,后凭丛山,任后人凭吊。

我所知道的李烈钧

卓仁机

作者卓仁机曾长期在李烈钧属下任带兵官。本文对从辛亥革命到孙中山逝世前的李烈钧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经历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我最初认识李烈钧,是1911年冬于江西的九江。那时,辛亥革命爆发,江西光复不久,李烈钧任九江军政分府督军的参谋长。我当时从上海到武昌参加起义军作战,在汉阳失却联络,只身从汉口租界乘船到九江,投奔李烈钧。以后,我就在李烈钧属下任带兵官。举凡李烈钧参加过的战役,我差不多都亲身参与,及至他离开军队,我们间仍经常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说,李烈钧既是我的上司,又是同志和朋友。但我所知道的李烈钧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动向,主要还以辛亥革命以后至北伐之前为主,并以军事方面为多。其中,又因自己只是一个老粗,政治水平不高,很多事情未必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故本文所记,仅属个人所知所闻。自己所能理解的事实,错误自所难免,不足处,更希望有人加以补充。

一辛亥革命期间的李烈钧

李烈钧,字协和,江西省武宁县人,家庭是小商人。他自小好读书,原是清末一名年轻秀才,后在江西武备学校学军事,约于一九零五年左右(同盟会成立前后),以公费生留学日本,在日本士官军校学陆军。

李烈钧在士官军校中,与一部分较有爱国思想的同学接近,成为士官生中的新派。不久,在黄兴的策动下,组织了“攘白堂”,参加者多是这些新派学生,李烈钧是其中的主要分子。“攘自堂”含有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意义,是同盟会借以团结士官学生,进行革命宣传的外围组织。李烈钧正是在这样的宣传教育下,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的。故不久,即由黄兴等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

这个时候的李烈钧,学习成绩是良好的,思想是进步的,但生活上也和一些留学生一样,较为散漫。

二十世纪初叶,李烈钧在士官军校毕业。回国后到北京清政府陆军部报到,派回江西省工作,在江西混成协(旅)吴介璋部当营长(当时称管带)。这个混成协即清末在全国各地编练的新军部队,不少年轻官兵多倾向革命,其中,不少军官还是李烈钧在日本士官军校或江西武备学堂的同学。所以,他一回到江西,就在官兵中进行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但由于他一向豪爽,较少心计,工作进行得不细致,很快就为江西清政府知道,马上下令要逮捕他。好在曾在江西武备学堂当过总协、历任江西常备军统领,当时兼署江西臬台的汪瑞恺,原是李烈钧的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就秘密通知李烈钧,叫他马上逃跑,还送了五百元给他做盘费。李烈钧从江西逃到上海,没多久就把钱花光了。后来决定去云南,却没有旅费,结果,还是汪瑞恺再秘密汇给他几百元,才得动身。

李烈钧到达云南昆明,初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官。时唐继尧任讲武堂总协(校长)。同在讲武堂任教官的,有李根源(后继任校长)、方声涛等人。不久,李烈钧奉调云南陆军小学当校长,直到辛亥革命前夕为止。故云南省后来的军政人员,很多都是李烈钧的同事和学生。

二对辛亥革命的作用和贡献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秋天,清政府陆军都在马厂举行秋操,各省军官多奉令晋京参观,李烈钧亦由云南省派赴北京观操。在各省观操军官纷纷到达,秋操尚未开始的时候,突然武昌宣布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闻讯之下,惊惶失措,马上宣布秋操停止,着令各省军官从速回防,连主持秋操的陆军部大臣,也奉令统军南下,镇压革命。当时,在各省观操的军官中,有很多是日本回来的士官学生,他们即使不是同盟会员,也多少受到过孙中山先生革命宣传的影响。在获悉武昌新军起义消息后,大都喜出望外,纷纷相约回防,伺机响应。李烈钧因在江西带过兵,江西混成协的官兵中有自己的基础,便不返云南,在北京兼程经天津、上海秘密潜回九江。当时江西混成协第五十三标(团)正驻防在九江,标统马毓宝及各营营长,以及大多数官兵,都是李烈钧在江西当营长时的旧相识。其中,不少人对革命都有一定认识。

李烈钧回到九江后,经过秘密动员联系,很快取得该标及驻防九江的炮兵营官兵的同意,于旧历九月初旬,在九江宣布独立。清政府九江道台保恒,不敢抵抗,狼狈逃沪。当时,因南昌尚未宣布独立,乃先组织九江军政分府,公推马毓宝为分府都督,李烈钧为参谋长,并且马上占领长江的要塞金鸡坡炮台及马当炮台,把长江交通拦腰截断,使清政府派到武汉镇压革命的北洋舰队及江防舰队受到致命的打击:很多舰艇,在上游的不能下驶,在下游的不能上驶,补给中断。结果,北洋舰队中的主要舰艇,除海圻号奉令赴英,不在国内者外,其余海琛、海筹、海容等号(记得共六艘),及长江江防舰艇的一部分(记得有所谓“四江”、“六楚”等小型舰艇七八艘),很多格于形势(大多数因在武汉作战,闻九江宣布独立,仓促下驶,企图逃往上海,到九江后,为金鸡坡炮台拦截着,不能前进),或由于舰上官兵起义,纷纷集结在九江,经过动员或联系,都在九江宣布起义。记得海筹等号到达九江时,还是由我和龚小甫二入最先上舰去和他们联系的。当我们到舰上时,所有满籍官员,多已逃跑一空(或改装混在士兵中),舰上官兵对革命都表示欢迎。后来,还在各舰艇抽调轻重机关枪十多挺、步枪数十支,支援我们。所以,九江宣布独立,不但推动了江西各地以至南昌独立(江西的独立,是先九江,后湖口、鄱阳、赣州,最后南昌才宣布独立的),更重要的,是它截断了长江,瓦解了清政府的海军主力,震动了全国,壮大了革命声势。对支援武昌起义及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李烈钧在这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烈钧在九江独立后,除继续联系各方,推动各方的独立运动外,并派出军队,支援安徽省的独立及武昌等地的战事。先是安徽省会安庆的新军及革命党人,经两次起义,逼使安徽巡抚朱家宝于九月中旬宣布独立,仍由朱家宝出任都督。但社会秩序混乱,局面无法维持,乃由同盟会人到九江请马毓宝、李烈钧派兵援皖,马毓宝当派其第四十五支队长黄焕章,率队到安庆,赶走了朱家宝,实际掌握了安庆的军政大权。但黄焕章部纪律败坏,到处抢劫杀人,马毓宝、李烈钧几次命他回防九江,黄竟借故不动,李烈钧乃临时组织了一个七人参谋团,带领部分部队,乘海筹军舰亲到安庆去处理善后工作。他到达安庆时,市面异常混乱,商店多数关门,李烈钧进入抚台衙门,临时由我们用木头刻了一个“安徽都督之印”的大印(因商店关门,找不到人刻),出示安民,并把黄焕章及其部队调回九江。当时安庆地方人士,以大局未定,乃公推李烈钧为安徽都督,继续整顿地方秩序。于是,李烈钧便暂时当了安徽都督。在当时的情况下,李烈钧如继续留在安庆,扩张个人实力,占领安徽地盘,未尝不可,但他的目的并不在此,除继续收容市上的散兵游勇,整顿地方秩序之外,无意久留安庆,仍着地方人士另行推选都督(后来似由地方人公举桂丹墀为临时都督)。

当时,长江下游的南京仍未光复,起义军徐绍桢、林述庆部屡攻南京未下(守军是军阀张勋),派人请李烈钧率队协同进攻。李烈钧当即集结部队,准备出发。但正在这个时候,武昌黎元洪派来代表,以武昌清兵进攻甚急,形势危殆,请李烈钧带领九江海陆部队增援武昌。李以武昌关系全国大局,乃放弃进攻南京计划,集中全部舰队,并把安庆所收容的三千名散兵游勇,剪辫易装,加以编整,另在九江集结部队(约数千人),合组成军,浩浩荡荡向武汉进发。军至黄州,李烈钧派我连夜到达武昌洪山寺见黎元洪,请示作战计划。当时,清兵已占领整个汉口、汉阳,在汉阳龟山架起野战炮,炮击武昌,并准备渡江进攻武昌,形势的确是很严重的。

当我回到黄州,报告全面情况之后,李烈钧当即命令各个舰艇日夜游弋于长江江面,防止清兵渡江,自己带同全部陆军,在湖北的黄陂登陆,向孝感方面迂回前进,目的是包围进击的清兵侧背,截断其铁路交通。我当时任敢死队副队长(李明扬任队长),曾带领小股游击部队,附机枪数挺,进入京汉铁路沿线,破坏铁路,截击火车(当时这样的游击部队还不止我一个),大部队则与清兵保持接触,但避免正面硬拼。结果使清兵大受威胁,不敢全力渡江进攻,武昌的危急局势遂告解除。当时,李烈钧奉委为北伐第二军总司令(同时在这一带作战的总共有三个军),除在九江带来的部队之外,还收编了一部分湖北部队,力量是相当强大的。清政府在这方面的统帅(记不清楚是冯国璋,还是段祺瑞)曾企图对李进行收买,但李坚决拒绝了这种引京汉铁路修建工地。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正式通车。

诱,表示了对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忠诚。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逊位,南北议和,武汉战事告一段落。江西人公推李烈钧为江西都督,派欧阳武(李在日本时的同学)到黄陂见李烈钧。当时,江西宣告独立后,原由江西混成协统领吴介璋任都督,因不得人心,旋由彭程万接任,又为部分军人所不满,乃由原与李烈钧在九江宣布独立的马毓宝继任。马接任后由于纵容部队为患地方,弄得民怨沸腾。其中,接替马毓宝就任九江警备司令(军政分府撤销,改为警备司令部)的朱汉涛(原是马的卫士长)尤为骄横放纵,九江群众恨之入骨。故江西临时省参议会秘密开会,一面报请孙中山(时已就任临时大总统)委任李烈钧为江西都督,一面派人向李促驾。

李得讯后,即把原在江西带去的部队,另加当时在湖北组成的机关炮大队(李明扬任大队长,我任队附)组成护卫军,派欧阳武为司令,对外号为南雷支队(欧阳武别号南雷)。在孙大总统公布李烈钧为江西都督以后,即以欧阳武支队为前导,向九江进发。时马毓宝的部队多加入红帮,不愿服从政府命令,对李烈钧回师江西意图对抗。但江西人民多拥护李烈钧,所以欧阳武率队到九江的第二天,就有九江警备司令部的团长刘世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像。镜框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木条镶嵌而成,代表汉、满蒙、回、藏等五族共和。

钧等起而杀掉了纵兵殃民的九江警备司令朱汉涛,这一举使江西人民拍手称庆,也使马毓宝及一部分企图抗拒李烈钧的军人为之胆寒。

李烈钧进入九江后,把部队重新编整,并把收缴朱汉涛部的枪械及截获北洋军阀秘密接济朱、马的军火一批(内共法造步枪二千支,机关枪八挺),用以充实自己的部队。在九江先后停留十多天。时马毓宝得悉朱汉涛被杀,李烈钧得到地方人士拥护,乃不敢抗拒,自行离去南昌。李烈钧在江西省临时议会代表的欢迎下,乘楚同号自九江直驶南昌,顺利接任了江西都督职务。

三在江西与袁世凯的矛盾和斗争

李烈钧接长江西以后,中国革命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封建势力,接代孙中山当了大总统。袁氏上台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极力排除孙中山革命势力,李烈钧作为孙中山所掌握的革命势力之一,很快就成为袁世凯政权所收买、打击以至排除的主要对象。李烈钧根据这样的形势,在江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措施,他首先想办法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初任欧阳武为警卫军司令,后来扩充为两师一旅,第一师师长欧阳武,第二师师长为刘世钧,另混成旅旅长方声涛。孙中山先生辞了大总统职后,把原来总统府的警卫军林虎部队调到江西,改编为第一旅。为了提高军队素质,并接收了陆军速成学校,开办讲武堂,大力培养军事干部;在政治上,改组都督府,罗致了很多同盟会员,担任都督府的厅、局长,使江西政权,完全置于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派的掌握之内。此外,还成立民国银行,活跃地方金融财政,把一个混乱而衰败的江西,逐渐地恢复过来。

就在李烈钧大力整顿江西的同时,地方封建势力的破坏和袁世凯的入侵也相与俱来。首先,江西洪门会的力量原来就很大,光复后他们更与地方军队和民团结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封建势力,群起反对李烈钧。其中,有余鸣皋其人,原是李烈钧的同学和好友,时任都督府顾问,暗中与洪门势力勾结,伙同第二师师长刘世钧,企图推倒李烈钧。某天晚上,他们在南昌集合了全城的红帮,连同一部分刘世钧的军队,在大校场开会。会后到处放枪,一部分并攻入都督府,李烈钧仓卒走避宪兵司令部,才幸免于难。当时我在第一师机关炮营(第一师即原来的援鄂部队),奉令带队到都督府平乱,把红帮及叛兵赶跑,才通知李烈钧回都督府。事后很多人主张趁着南昌混乱期间,乱枪把刘世钧打死,但李烈钧却不愿这样做(后来在第二次革命期间,刘世钧终于勾结袁世凯的李纯部队,反叛李烈钧。所以有人认为李烈钧善于打仗,但却不重视整顿部队和认真使用干部,这应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但经过这次事变,李烈钧终于处决了几个洪门的首要,解散了地方的民团组织,得以把内部暂时巩固起来。

同类推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儿。为了出人头地投靠青帮头目黄金荣;献媚于黄金荣的大老婆桂生姐;镇压工人武装,杀害共产党人取宠于反动势力;上攀“天子”蒋介石;中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下用青帮、“恒社”等帮会社团组织……一步步登上了民国年间名噪一时的“教父”宝座……本书除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杜月笙用刀枪、鸦片、赌器、官印、女人、金钱,凭借黑道势力发迹于十里洋场的过程;同时又客观的记叙了杜月笙在抗战时期不惧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支援国共抗日、并清剿汉奸特务的业绩;描叙了他对蒋介石攀附、希翼、失望、离心的四个阶段;刻画了他从“教父”宝座上跌下来,客死在香港的结局。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霸上上仙

    霸上上仙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木绵绵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因为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人长的那么好看?远看是幅画,近看就是完美的艺术品!木绵绵已经不能呼吸了。不管别人有没有见过比他帅的,反正木绵绵没有,而且也不打算再看别的男人了。是的!木绵绵对他一见钟情了!“上仙上仙,请留步。”……“上仙,年方几何啊?”……“上仙,喜不喜欢女追男啊?”……“上仙……”“没事就回去吧。”几经辛苦,木绵绵好不容易得到在他身边服侍的机会,可是,可是……眼前那三百个女仙是怎么回事?!什么什么?!一个小小侍女也要应聘?!不是吧……好!看她小小女仙怎么霸上上仙!
  • 红楼梦之谜

    红楼梦之谜

    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得出优劣吗?贾宝玉为何要送林黛玉旧手帕?焦大的年龄为何算不清楚?《红楼梦》里葬了几次花?曹雪芹家族因何败落?大观园有原型地址吗?[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 魔族世界

    魔族世界

    第1006任魔王与两位亲王、君主变成了人类孩子,等待觉醒。没有人知道,五界最终为什么会消失,除了莩雅兰芊儿魔王陛下······
  • 极品老婆妖孽夫

    极品老婆妖孽夫

    被冥王批作阴险狡诈、卑鄙无耻、歹毒狠戾、乃女子中小人的佣兵之王——血狐狸,因为一场神的赌约死而重生。人生多磨难,重生的便宜不好占!一体两魂?不好意思!既然她来了就没有走的道理。管你正主是谁,有多远滚多远。这巢,她占定了。豪门恩怨多,水深不见底?那她偏要趟浑水!你口蜜腹剑惹她不安生,她笑里藏刀搅你全家不太平!商场如战场,明枪暗箭接连不暇?那她就缴了人的枪、断了人的箭,阴谋阳谋轮番上,看谁技高一筹!人生多精彩,异能人士组队来!欺负她没异能?那不过是她闲来消遣的东西!只要拥有强悍的灵魂,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更何况,不知道她重生的福利是开挂?人生有惊喜,桃花朵朵袭!未婚夫悔婚?切!爱情无用,要来干什么?只是,要甩也由她先甩!无情无爱一身轻,却有妖孽死皮赖脸缠。重生后的第一次见面,他是万众瞩目的娱乐界新宠,擦肩而过之时,她披着的外套拂过了他的手臂。她嗤鼻:“不过是个戏子!”他脚步微顿,纸巾擦手:“总算干净了。”她外套一脱,顺手扔进垃圾桶:“晦气!”第二次相见,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风情万种的她一手吊儿郎当晃荡着手里的恨天高,一脚光溜溜踩着地上小贼的胸口:“找死?”街边跑车内妖孽般的他看得目瞪口呆:“奇葩!”回眸,万分妩媚撩发,优雅对他竖起中指,转身离去时嘴型可见二字:“傻B!”掉落的烟头在半空悬浮,他似笑非笑:“有趣!”第三次、第四次......“你滚不滚?”她白眼大翻。“一起滚!”他笑得不怀好意。既然甩不开、赶不走、打不跑,那就——扑倒独占!携手并肩、为祸天下!本文一对一都市异能重生女强爽文!各位看官若是喜欢,请持续关注《极品老婆妖孽夫》!
  • 九岚歌

    九岚歌

    她不信,款款深情敌不过一对有情刀剑他不悔,入道成魔可只为与她长守千年她不忘,千山暮雪君仍是我心中的永远他不懂,爱与恨之间的界限究竟多么小……当玄凤仙剑与灵凰重现江湖!当九虚幻境的重重妖魔挡在了他修仙路面前!当正邪各道为羽化天书之天、地、人、神、魔、道、佛七卷又将展开一场厮杀!魔教中魂宗、魅道、鬼楼各怀异心,正道中七星门、天罗寺、寒城派、凤翊山庄亦是面合神离!还有那江湖中独来独往的杀手组织云罗殿!谁能突破緂辰决第十重!谁能唤醒沉睡千年的公主!谁是天域巫女的命中所属!一切的一切等你来揭开!
  • tfboys之你是否记得我

    tfboys之你是否记得我

    一次美丽的邂逅,却成就三对浪漫的情侣,三位男主角和女主角到底成就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呢?敬请期待吧!
  •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史前文明探秘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远古历史的神秘文化,神奇的远古帝王,历史的足迹。
  • 那年花开你已不在

    那年花开你已不在

    在一起犯傻的年纪,我们要彼此珍惜。那些年少时光,你珍惜了吗?他们之间的青春,你经历了吗?面对分离,你害怕了吗?
  • 天才养成记

    天才养成记

    啊,你要跟着我,你有什么本事让你能跟着我啊,小肉球。啊嘞,你是神兽,你长得这么丑,竟然是个神兽,逆天啊。喂,妖孽,你好像喜欢上你了。娘亲,小白掉到坑里上不来了。。。
  • 铁冠图全传

    铁冠图全传

    《铁冠图全传》,又名《忠烈奇书》、《崇祯惨史》。本书叙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灭明以及清兵入关,李自成败亡的故事。由于作者的阶级局限,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诬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