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5500000027

第27章 誓词、宣言、讲演、祝词、谈话、文章等(9)

余从事革命,以身体孱弱,学识浅陋,未能言所欲言,行所欲行,故三十年来对国家贡献无足语者。然每当危难之际辄奋起,以匹夫之责不可不尽也。余晋京参预孙总理逝世十周年大典,中山文化教育馆成立二周年纪念及祝朱太夫人寿,吊鲁公之丧,盖扶疾往也。两年未至金马门,见峻宇雕墙益增荆棘铜驼之虑。尝思我国数千年历史自有其精神,勿论朝代盛衰,帝王贤否,必有忠良为之辅佐。與榇切谏,昔犹有之,民国肇造,何独不然?总理邈矣,克强、遁初、英士(陈其美,字英士)、仲恺(廖仲恺)、松坡(蔡锷)、冥赓诸贤亦早逝,贱恙日臻,旦暮且去,夫乌可腼腆于世邪?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故在中山文化教育馆有刍荛之献,不禁大放厥辞。议者以为公开建议,既值大难当前,又系阐扬遗教,更应供之全党,告诸国人,切磋琢磨,用资策励。余无以辞。然中心如噎矣,因略检国难期中文电附及之。

据《李烈钧之言论》

云南首义之回忆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民国五年十二月廿五日云南首义,贵州并起,讨袁护国,忽忽廿年矣。念当时首义诸贤及重要干部,多已逝世,若昏庸老朽,孱弱病夫如钧者,当苟延如斯,不禁悄然而悲。又念昔日轰轰烈烈之义举及其伟绩,则霍然以起,欲为国人并诸君子告也。云南首义纪念已举行多次,其事迹多知之者。起义之原因,为讨伐袁世凯。袁氏之败法乱纪,讨袁檄文纪之甚详。其重要者为:倾覆共和,颠危社稷,辱国丧权,媚外借款,伤化虐人,戕贤害义,摧残国会,荼毒生灵,爵赏由心,刑戮在口。罪恶如此,故伐之也。第滇、黔本贫瘠边省,何以能有此警天动地之举,此其故则不可不知也。满清末年,同盟会诸同志分布于国内各地,图谋大举,其军事人材尤多集于云南、广西两省。民国二年,虽讨袁失败,而在云南之势力日见蓬勃,且时去辛亥不远,高级干部志尚未衰,未官僚化,亦未军阀化,革命精神依然奋发,一也。云南风俗朴实,人民勇敢向上。清末所办讲武堂、陆军小学、体育总校、测绘学堂诸生,及训练之新军,皆多英俊。辛亥初年,未展其才,未遂其志,澎湃之气,充满胸怀。袁氏作乱,贤豪并起,忠义之慨薄于云霄。得先贤提倡,故后继有功,二也。滇、黔当日之义举,非一党专权,乃两党合作,故得合群策群力,收集思广益之效,三也。要言之,即万众一心,精诚团结,有志气,有勇气,有魄力,有精神也。此一种精神非寻常可比,乃卞庄子打虎精神。故能以护国第一军定四川,护国第二军振东粤,挺进军复由黔援桂,义师所至,国贼胆寒,袁毙不义,共和复活,树后来完成北伐之基,功诚伟矣。然当时首义诸贤,犹以未竟其志为憾。且云南之伟谋义举,微特讨袁护国己也,即对于片马问题、滇越铁路诸问题,亦莫不激昂慷慨,且竭死抵抗之雄心与毅力。盖滇南人民以为抗外侮、保国权,尤紧要也。

虽然往事如彼,今日何如?惟国事虽严重,苛能急起直追,合全民之力,奋勇图存,必可救之。特必须立大志,鼓大勇,树信用,重大节,养成打虎精神,更效先总理之大无畏精神,博爱精神,实行民权,运用民力,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虎市蜃楼,大何足异?民国廿四年十二月廿五日。

据《李烈钧先生文集》

二次革命湖口讨袁军纪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海风云,瞬息万变,缅怀往事,恍若梦寐。近奉贵会大函,征集二次革命湖口讨袁史料于余,略述梗概,以备采择。

袁世凯封建余孽,因缘时会。当总理以总统让袁时,余正统率五省大军驻鄂,通电反对,愿率所部拱卫南京。黎公不行,盖南北和议初成,余去而武汉空虚也。

督赣以后,余以治赣必先清匪,害民最苦者,龙正文、陈细鬼、彭木香等,均缉获显戮,余匪敛迹,人心大定。于是罗致人才,整理财政,创办银行,缩编军队,修筑河堤。诸大端办理完竣,即电请总理来赣。复电允来,而赣省拥戴总理之热忱,日益高涨。先开省议会决定一切,并以百花洲陈列馆为总理行辕,以林虎所率军队,任警戒拱卫。部署既定,即电九江要塞司令戈克安护跸晋省。有张继、马君武、王正廷等随行。

袁因余欢迎总理来赣,衔之刺骨,欲去余甚急。余以深烛其隐,遂有去志。夫庆父不除,鲁难未已。总理乃派张继、马君武、邵元冲、白逾桓四人,到赣授意,声罪致讨。余虑即时发动,世人或以争位恋栈见疑;且讨袁必须宁、皖、赣、鄂、湘、粤同时并举,仅赣省一隅,恐难图功,俟而(面)谒总理请示后再返赣行之。佥以为然。时江西省议会及全省人民,均义愤填胸。余乃召集全省各高级官,作一切准备。遂由九江乘轮赴沪,面授总理方略。于民国二年七月十二日到赣之湖口,省议会开会一致推举余为讨袁军总司令。即日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于湖口,召集原驻湖口及随行高级官,开紧急会议。众推省议员杨赓笙撰讨袁檄文,其文曰:“民国肇造以来,凡吾国(民)莫不欲达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灭绝人道,而暗杀元勋,弁髦约法,而擅借巨款。金钱有灵,即舆论公道可收买,禄位无限,任腹心爪牙佳谁之把持。近复盛暑兴师,蹂躏赣省,以兵威劫天下,视吾民若寇仇,实属有负国民之委托。我国民宜亟起自卫,与天下共击之。”发出对外通电,及对党团公启。语长不录。

自赣省发动讨袁数日,即有战事。袁派李纯统军至赣,旅长林虎与之战于瑞昌、德安间。余早派员精察地形,守险捣虚,大破之。旋以北军械精粮足,次第增援,遂不敌。团长周璧阶以攻夺九江金鸡山(坡)炮台死之,又余邦宪亦以团长阵亡。余见浔湖之战失利,退驻吴城,命炮兵团长刘凌扼守望湖亭,复命方声涛指挥一切。日盼湘、鄂援军不至,而北军陆海军均抵湖口,向吴城进发。先以民船一艘,伪装难民数十人迫近吴城,跪船首作哀求状,刘为其所诳,未发炮,移时接近望湖亭。伏兵登陆,方声涛挥刀斩数人,吴城遂陷。复命讲武堂教官穆思堂,扼守鞋山,退却中之各军,始获从容布置。余勉殿后,再为守南昌之计。比抵南昌,而樵舍告急,城门复闭而不开。以电话告知宪兵司令廖伯浪(琅):“若少迟延开城,必予以最严之处置。”一面命第一营官兵越城而上,余始得入城。是日接樵舍守军电话,索浮桥,余命团长万勋搜集材料,负架设之责。翌日竣事,吾军始克安全退却。而北军已到牛行附近。牛行与南昌城,只隔一江。有邓祖禹者,江湖通人也,吾命其统率江西内河各小轮,整顿成绩颇佳,兹乃密嘱其准备快轮数艘,待余于赐福门外。余见李纯兵,势如潮涌,赣军鲜有能战之将,亦无训练之兵,湘、粤援军又久不至,但赣军自湖口宣布讨袁,至退至南昌之日止,以最少之兵,最劣之武器,已艰苦支持两阅月矣。

湘督谭延恺来电,劝赴湘省,并有“微服过宋”之语。余诚知湘援军虽到,亦不能挽回颓势,粤军更无出动消息,何子奇、李明扬、卓仁机复劝之行,余乃乘邓祖禹所备之各轮离南昌。遥见北军炮兵,在牛房(行)排列,向余所乘之轮发射,空炸点非过高,即过低,随行诸人,均获无恙。船达樟树镇,谭督派来之援军,此时始到萍乡。有唐蟒者,见余后,表示湘省当局及同党意见,援军次第到达,余嘱停萍乡待命,乃偕唐赴袁州。途中渐见退兵有纷乱之状,有在街市劫掠。人民捆一兵士至,即枪决示众,秩序稍复。翌日抵萍乡,旋乘火车至长沙。有谭督派来代表请余乘舆,到一较大之洋房,代表曰:“此日本领事馆也。”余曰:“奚为至此?”彼曰:“谭、程两公即来。”余随入馆休息。领事与馆中诸人,招待均极殷勤。少时,都督谭延恺与军政司长程潜,先后来谈,慰勉备至。余谢其盛意,并曰:“袁贼想称帝,殆梦耳!吾党必能共同努力,歼灭之也。”二公去,余乘领事馆所备之汽船赴大冶。次日乘煤船。启锭,唐蟒与偕过九江,船长告余“将至金鸡坡炮台,请公忍耐片时”,匿余于彼衣箱内。“伍员囊载而出昭关”,事颇相类。及湖口,船长又语余云:“将过湖口炮台,此处为公发难之地,台兵均系旧人,当无意外。”旋请余出。犹见鞋山及附近各处,当日与北军鏖战,炮弹遗迹,宛然在目。至马当,船长曰:“此江西第一门户,备炮已移去。过此,船行江面无阻。”至第三日,已至黄埔,出海向日本前进矣。

以上胪列,皆属陈迹。苏东坡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盖湖口讨袁之役,余实主其事,所谓身在此山中也。庐山面目,是真或假,有待读者批评。又山谷读蜀志有句:“似覆当年一局棋”。此一节失败史,仍复缕述,认为是“第二次革命”,低徊向往,弥增愧而耳。

遗嘱

(一九四六年二月)

余追随先总理从事国民革命,迄数十年头,经忧患未竟全功。抗战以来,因贱躯多病,尝以未能身临前敌为憾。兹者强敌既摧,危机犹伏,全国同胞务祈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紧握千载一时机会,迅速完成现代国家之建设,共维世界永久之和平。余之儿女,均已成长,应善继余志,教养汝母,兄弟睦家之肥。弥留片语,切勿相忘。余死后,亲友处自当讣告。呈报中央时,但切不可有所请求也。遗骸归葬箬溪之祖茔,是为嘱。李烈钧。卅五年二月日。

【注释】

1912年12月10日晚八时,驻扎旧藩署里的一旅一团二营兵士哗变,13日,李烈钧在都督府召开政务会议,商讨兵变后之善后办法。

时社会就民政长与扣留枪械诸问题传闻纷纭,李烈钧为解释群疑,1913年2月14日下午一时在浙江会馆召开谈话会。各界代表约三百余人出席。

在孙中山和黄兴的要求下,四月二十五日,江苏都督程德全与民政长应德闳将宋案主要证据四十四件公诸于世。

《武宁文牍》,“欐桅”为“俪桅”。

朱庆澜,时任广东省省长。

署名“黎明中学二年级丁九一笔记。”

该字以“×”代替。

本文原题《李委员演说词》,署“随从书记谨记”。开头一段文字:“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总理忌日,中山文化教育馆举行二周年纪念会,中央诸人九时谒灵后,次第往集。孙馆长致开会词,党部代表居正、国民政府林主席、行政院长汪兆铭、教育部长王世杰、该馆监董吴稚晖、李石曾等,均次第致词。时遂至午,听者似疲。呼礼人方欲宣告散会,李委员烈钧忽厉声曰:‘尚有人要说话’。立时就演说席云。”文末:“当李委员演说之时,会场中颇引领,故屡闻多数鼓掌声。迄说毕,则众议欣然,似称快者。虽亦有不安者,乃怀惭,非反对也。以此推之,是国民党人希望政治早上大道,乃最大多数之心理。使在党中向负声望或现膺要职而有才能者,不易其初志,与全党人民努力于实行主义,及中山所授诸策略,使全国人士智者克尽其能,愚者克竭其力,则国事又未始不可挽救也。爰追记之”。

同类推荐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王明传

    王明传

    王明,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凭借苏联的扶植,在20世纪30年代一度操控中共最高领导权,可谓中共高层内的“通天教主”。王明,一生瞻左顾右,歧路徘徊。他堪称中共“左”倾第一人,以他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危害大,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悖论的是,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踏上留居苏联的不归路,著书立说攻击中共和毛泽东。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肃面首席痴情郎

    肃面首席痴情郎

    王沐颜在Z市第二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能待会一个奖状回来,每次都会让父母开心。然而一次意外,让她遇到一个冷酷霸道的首席。
  • 梦.寻忆

    梦.寻忆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竟然有着另一个未知空间。而不期而遇的未知世界,是单纯的巧合还是早已普完的命运之章?来历不明的少女,到底有着怎样离奇而又神秘的身世?最后的大门究竟为谁而开?一个选择将会拥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结局和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
  • Richard III

    Richard 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新(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创新(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饱含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这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伴随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此刻,您手中的《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创新》正是这样一粒种子,还等什么?快快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吧!
  • 大龄剩女之穿越奇缘

    大龄剩女之穿越奇缘

    一朝穿越,成了不受宠的王妃,新婚之夜独守空房,丈夫花心在外,女主却在想着如何赚钱发家,好浪迹天涯!
  • 逆战之危机四伏

    逆战之危机四伏

    猎鹰小队在一次任务中发现了突变生物,进而一场阴谋浮出水面。
  • 《冰血殇》

    《冰血殇》

    以身为魔,以心为冰,冰封天下,湮灭万物。
  • 曾经我也是军人

    曾经我也是军人

    一名退伍军人当兵前的事。曾经对军队的幻想。曾经的生死战友,退伍时的留与退。
  • 眺望世界的彼岸

    眺望世界的彼岸

    他和她分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就是那么碰巧,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爱的不可自拔,但重重磨难让他们更加珍惜对方,更让他们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 梦幻西游之剑侠情缘

    梦幻西游之剑侠情缘

    本是贫户出身的唐钰,一心想成为长安大唐官府的剑侠,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但是一场离奇的相遇改变了这个普通的少年.....PS:新书已上传,算是这本书的第二部《梦幻西游之剑侠情缘世界》,你们都过来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