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900000006

第6章 看开,看淡,放下(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

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

原来,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因为,对于人来说,身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

只有超然物外,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人生本相,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名利直如看清风白云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的石头上大喊救命。一个年轻人奋不顾身地荡舟去救,但是由于山洪下泻而渐涨的湍流,船行进得艰难而缓慢。“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给你一千块!”船仍然移动缓慢。“用力划啊!如果你划到,我给两千块!”青年人奋力地划着,但是既要向前,又要抗拒水流的阻力,船速仍然难以加快!“水在涨,你用力呀!”富翁声嘶力竭地狂喊,“我给你五千块!”此时,洪流已经快淹到他站立的地方。青年人的船缓缓靠近,但仍有一段距离。“我给你一万块,快呀!”富翁的脚已经淹在水中了,但是船速反而越来越慢了。“我给你五万……”话音未落,富翁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青年人颓丧地回到岸上,蒙头痛哭:“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给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得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块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点,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了他啊!”青年人后悔不已,“但是,当我心里只有义,而没有想到利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说到底,是富翁自己害了自己。

在没有涉及名利时,本性总是义字当头的,一旦勾起了内心隐藏的私欲,世间的人或事就会变得十分复杂。人是一个很矛盾的生物,内心永远有着双重标准,要求别人能做到无欲无私,以符合圣人的标准,而自身又总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

《老子》中提出了避免名利争斗的方案,那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语道破天机,即是一切顺其自然,如同匆匆过客,看名利直如看清风白云,不过心,自然就不会被名利所累。

人生一世,劳苦一生,为儿女,为家庭,为事业,最后直到生命之火燃尽,仍找不到生命的答案。明知道到头来终是一场空,也跳不出世俗的羁绊。那些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东西,最终还是不能真正属于自己。人在旅途,同为劫灰过往客,又何必在一时的名利得失中斤斤计较?

抹平“名心”,任人牛马

一只芦花鸡总是丢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寻找。后来,邻居告诉她一个方法:这鸡丢蛋丢野了,放个“引蛋”,它就不会乱跑了。于是主人把芦花鸡放进草筐的时候,在鸡的肚子下放了一个鸡蛋,果然,芦花鸡不到处乱跑了。后来,主人再放进去的,只是两半对接的蛋壳,芦花鸡下蛋的时候径自就奔着那草筐去了。有一次,另一只鸡提前占了它的窝,芦花鸡安静地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那只鸡把蛋下出来,它才探头探脑地跳了上去。再后来,主人干脆放进去一个半圆的土豆,那鸡也照样上去。那个土豆在草筐里整整待了一个夏天。秋天的时候,土豆已经干瘪得又黑又蔫,但芦花鸡因为这个土豆,没有再丢过一个蛋。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都习惯性地奔赴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芦花鸡和土豆的故事,而这个土豆便是让人无法轻易描绘出的“名心”。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

人最高的道德,就是把这个“名心”抹平。就像庄子所讲的,“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心去掉了,一任时人牛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计较和不快了。

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听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一千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太划算了!”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他回头已看不见出发的地方了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一直向前走着,心里想:“忍受这一天,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去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于是他加快了脚步,只差两步就到达起点了,但是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地归他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答案。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结果陷入了“越喝越渴,越渴越喝”的恶性循环。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欲望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于是为了欲望,人们不惜放低姿态,匍匐前进,拉着名利钱财的尾巴不放。然而,欲望只是魔鬼免费赠送的一剂穿肠毒药。饮鸩绝不能止渴,及时从这乌烟瘴气的泥潭脱身才是明智的选择。

何必执著于“我”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

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

族性男女

贮聚财产

无不衰丧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

如荧穿水

回到竹林精舍,待佛陀洗足毕,就座后,阿难即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了解其中的义理,祈请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是否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屠户之家,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牧放这群牛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逐日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赚钱。就这样一天过一天,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了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牛儿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地吃草玩乐,或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如此的无知,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大众开示:“不仅仅这群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晓得无常的道理,执著地认为有一个实有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求彼此伤害。当无常来临之际,又无能力超越,徒然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所以,世人又与这群牛有何差别呢!”

佛家有一个概念叫做“我执”,这个“我执”是净心的最大障碍之一。

所谓“我执”,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对“自我”的盲目执著,更简单地说就是人的私心和私欲。

无法破除“我执”的人,总是感到凡是“我”想的理所当然是对的,凡是“我”要的理所当然要得到,“我”理所当然高于一切、优于一切。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偏执、征服欲、痛苦、贪婪、怨恨。人心成了炼狱,人间成了地狱。

实际上,“我”怎么可能优于一切、高于一切?众生平等,不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不能以平等之心对待自己。以恶对恶,以自私对自私,开始了自私与恶的恶性循环,人因此而难逃苦海。只有破除“我执”,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和世界观,才有可能摆脱此种状况。

斩断三千烦恼丝

有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后,后生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一下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

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斩断才能自在。

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活得非常艰难。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双跨越悬崖,朝晴朗的幸福天宇飞翔的翅膀!

只有去除各种各样的妄想,摆脱名、利、欲等的束缚,才能消除心中的万虑。这才不颠倒!这样才能在这颠倒的红尘中获得独在一方的清净快乐。

背负太重,只因不会放弃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学业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次见到年轻人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了,不放下,背着石头怎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最终成为一名大学问家。

其实,人要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高峰。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肌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获得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你之所以举步维艰,是你背负太重,你之所以背负太重,是你还没学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你放弃了烦恼,你便与快乐结缘,你放弃了利益,你便步入超然的境地,如果你连放弃都放弃了,那你便更伟大了,你已与圣人无异。

无法舍弃,就会被困住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家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A Mountain Woman

    A Mountain Wo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的行为出发,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孩子心理,并为家长提供了孩子不良行为和培养孩子好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孩子的行为折射成长轨迹等。
  • 错把真爱当游戏

    错把真爱当游戏

    暗恋六年却因一场误会让她成了他的心头恨。再相见,他用致命的惩罚将她捆绑,她却在无爱的婚姻里对他沉沦……明明恨她入骨,危难时却又舍命相救,“如果死,我只为你!”她哭着埋怨,“别逞强,说爱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是来自偏远山村的大学生的。父亲早逝。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当衣着单寒的文来到大学校园,身边那些富有的同学的不屑和嘲讽的目光一下子击中了他柔软的心。天冷了,同学们都陆续换上了羽绒服、保暖内衣,文还穿着从村里离开时的那身单衣。文多想母亲能给他寄一件和同学们一样的棉衣。当母亲再次寄来亲手缝制的棉衣,文像做贼一样塞到床底下。
  • OpenEyes

    OpenEyes

    十二年前,他淡淡一句“我走了”,从此退出她的人生。她独自孤勇地舔舐伤口,生存在弱肉强食的娱乐圈。兜兜转转,十二年后再相遇时,她心中已没了怨,只是不敢再靠近。这一次,他牢牢握住她的手。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累了的时候,她发现,一直是她追逐着他,步履不停,从一而终。“他就是你的克星!让你犯贱的不叫真爱,是孽债!”寒意透骨的深夜,闺蜜将醉倒的她丢进浴室,水淋湿了她,她缩着身子轻轻笑,“对啊,我犯贱…我就是爱他我能怎么办!”闺蜜看着她声嘶力竭,在她耳边催眠,“不要爱了,忘了他吧,阿树。”当她麻木的爱着他时,这场爱是桎梏还是救赎?一次次的原谅,相信,失望,遍体鳞伤。是继续在黑暗中清醒,还是在白昼里安眠?
  • 又一个坏蛋

    又一个坏蛋

    一场意外使得陈天丰回归校园,是人生的开始还是终结,他会因此堕落吗?
  • 黑桃皇后是只鸡

    黑桃皇后是只鸡

    本书为俄罗斯众多著名作家的动物文学合集,文章生动有趣又不乏诗意,让人在阅读的同时,好似亲身处在朝气蓬勃的大自然里,而那些可爱、单纯的大自然的精灵,就在自己身边…… 本分册包括:《孩子和野鸭子》、《凤头麦鸡》、《白脖子熊》、《黑桃皇后是只鸡》等。
  • DNF情感人生

    DNF情感人生

    介绍了由dnf引出的同学情感与同学友谊和生活上的一些杂乱小事与大事
  •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因为成绩不好,去学了西餐。而我的班主任,是一个美女萝莉,并且天天缠着我,说我‘很有天赋,让我和她好好学做菜’。因为一场厨艺比赛,我被竞争对手揍了很多次,却又被美女老师许以神秘奖励,来激励我。像我这种正直的人,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默默的发誓一定要拿冠军。
  • 《樱花树之下:我们恋爱吧》

    《樱花树之下:我们恋爱吧》

    她喜欢的人,喜欢另一个女生,另一个男子喜欢她,但却不喜欢他,她被半血统的韩国给迷住了心。但他们没有那么容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