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3400000039

第39章 做人的思路(4)

“常用的钥匙总是发光的”,这是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要使自己的才能不断进发出创造的火花,就需要经常使用才能。爱迪生一生中完成了数以千计的发明,不就是他勇于尝试的结果吗?

凭什么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古训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这句古训在为你设置陷阱,成为人们放纵自己的借口和理由。

不是吗?难道我们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本应该今天办的事情我们却推到明天;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却因为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而放弃更高的追求。这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虚拟的一个依靠,我们枕着它终日沉溺于缥缈的幻想之中——于是,我们生命的光阴便一寸一寸地消耗在我们自以为逍遥无忧的日子中了。是的,我们习惯了等待,习惯了等待每一天都会发生奇迹,习惯了等待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奇迹。我们的意志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日渐消磨。可是有一天,当你一个人来到山前的时候,你会惊讶而沮丧地发现,矗立在你面前的山巍峨无比,根本没有你可以走的路。

当我们陷入生活和事业的困顿中,找不到路时,便产生了困惑和茫然的感觉,甚至感到苦闷、压抑和焦虑不安。这时候,我们就更应该摒弃“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想尽一切办法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丢开自己的思想包袱,大胆革新,为自己开辟一条新路。

要知道,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机遇和挑战永远存在于生活之中。艰难和困厄只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假如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就可以寻找到人生的突破口,开创出事业上的一片新天地。

惠尔特和普克特大学毕业后,四处寻找工作。但是,因为机遇不佳,他们换了许多工作,都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他们感到绝望,甚至想就这样把人生打发了,一辈子庸庸碌碌地度过去。但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又不允许他们就这样虚度光阴,无所作为。

实在没有办法,他们两个人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共同辞去了工作,奔跑于纽约的大街小巷,想找到适合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公司。

但是,这一次,他们更加绝望,因为当时正处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公司都在裁员,那些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公司也已经人满为患,又岂能再容他们进去。

生活进入了低谷,他们两个人经过一番慎重的思考,决定合伙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加州租了房子,开始一些小电器发明,希望通过出售自己的专利技术,奠基自己的事业。但是,整整一年过去了,他们都毫无生活来源,所发明的产品也卖不出去。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下去,继续这一项事业。第二年,他们经过不断的努力,又研制出了一种产品,被一家公司看中,买走了专利权。这时候,他们才稍稍有点收入。就这样,他们两个人持之以恒,挖空心思,苦心研制,并试验推销,终于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来,他们的公司成为了有关电子元件和电子检测仪器的大供应商,这就是今天著名的惠普公司。

“车到山前没有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开创的宣言,是对消极等待观念的反叛。

让工作成为一种需要

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我曾接触过一家大公司的老板,他本可以好好享受清闲,但他每天都在勤奋工作。我问他:“你是为了要获取更多的财富而工作吗?”他很郑重地告诉我:“那只是极其小的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工作是一种需要。”

在我们的生命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每天清醒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花在工作上。工作不是一个关于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获取薪水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如果一个人工作只是为金钱,他就成为金钱的一个奴隶,到某种时候他的灵魂就无法寻找,这个人就不复存在了。

相传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唯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这则寓言虽有夸张,但把工作的意义赋予了哲理。

如果一个人从他日常的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的需要,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目的就是为了证实人们到底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需求。他雇了一名伐木工人,先让他用一把锋利的斧头砍树,结束后会付给他丰厚的报酬。结果那个伐木工做的又快又好,干完活后显得满足又愉快。后来,心理学家又让他用斧头的背来砍一根木头,还告诉伐木工人,干活的时间照旧,但报酬加倍,而他惟一的任务就是用斧头背砍圆木。干了半天之后,伐木工人扔掉斧头不干了,心理学家就问他为什么,伐木工只说了一句:“我要看到木片飞出来。”

其实,谁不希望看到“飞出的木片”呢?

这“飞出的木片”就是我们每个人希望从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是每位下属证实自我价值的直接体现,亦可理解为每项工作的外在有效价值,是劳动的最直接的成果。所以,看到“飞出的木片”,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任何看不到“木片”的工作,只能是机械的重复,它意味着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埋没和湮灭。而机械的重复与成果的埋没具有lOO%、甚至200%的负面作用和巨大杀伤力,它可将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原动力降至零,抑或最终使其“无所为而不为”。

看到“飞出来的木片”,就是我们对工作除了金钱以外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并不比金钱来得小。一个人挣再多的薪水,如果他不能从工作中寻找到这种需求,他也会觉得不够。

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都会说工作是为了薪水。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如此辛苦忙碌真的就是为赚钱糊口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只是为赚钱糊口,有许多人根本就不需要工作。有的人只要卖一套房产或吃存款利息就能过一辈子。其实为赚钱工作很不划算,每天辛苦地工作,每周或是每个月拿到一份薪水回来养家,这与做买卖有什么两样?你卖时间换钱是理所当然的。你在零售你的生命:一个月一个月卖掉,然后一点一点收钱。假如今天有人跟你说:“我给你500万元,买你的整个生命怎么样?”肯定没有人愿意出卖自己的生命。其实仔细的盘算一下,我们一辈子能赚到500万吗?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赚不到。但如果有人出价是500万,你为什么不卖呢?为什么批发你不干,零售你就接受呢?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知道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生命比金钱宝贵得多,所以不肯卖。

工作是人生的一种需要。你可以想像出一个人一生什么工作都不干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他可能会寂寞而死,相信很多人都会赞同这个观点。而且,从工作中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只有在体会到工作的快乐之后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拥有成就感,才能体会到成就带给你的快乐,而不是在地狱的感受。

很多人忙了一辈子,以为退休就会快乐了,其实大多数退休的人都不快乐。曾经有一个人退休了,他积攒了一大笔钱,每天都悠闲,人人都羡慕他,却没有人想到有一天他居然自杀了。他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感到无事可做,换句话说,他失去了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时问也可以决定成败

经营企业是用成本追求利润,人生则是用个人的时间谋求成功。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说:“慢慢来,欲速则不达啊!”殊不知,很多时候这句话早已成为了我们纵容自己的借口。

时间是以分秒算计的无形价值。时间的特点是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任何个人和企业的时间都很有限,而可能成功的机会与途径是无限的。有限的时间面对无限的机会和途径,合理的选择和规划就成为最小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成功的唯一途径。

成败的界限往往在于怎样分配和利用这些有限的时间,不要小看几分钟,有时短短的时间可决定人的命运。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贝尔到达专利局比格雷早了两小时,当然,这两人是互不知道对方的,仅仅因为贝尔早了两个小时而取得了成功。

对于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天都是24小时,每小时都是60分钟。对于没有计划的人来说,时间是没有成本的资源,反正睡一觉之后又是白天,最后落下一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果。而善于预算自己时间的人则不一样,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企图心和积极的心态,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仔细预算自己的时间,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

这是一个效率优先的时代。没有什么事情不需要速度。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你和所有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稍微一停留,就会被别人甩得很远。不要以为某一个想法是你想出来的就一定属于你,等你高枕无忧的时候,别人早已将想法付诸实践。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可机遇只在人间停留短短的一瞬,你看见了机遇,可是你却东张西望,于是你和机遇失之交臂。机遇只青睐那些一直在准备并且能够马上付诸行动的人。

不要躺在“欲速则不达”的温床里睡大觉,否则,当你醒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到了终点站,那边传来了欢呼声,但它却不属于你。尽管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这欢呼声本应该属于你的。如果为时已晚,即使你是兔子,你永远也赛不过乌龟。

人生之旅好比乘着一趟列车。心雄志大的人,加上才华、勤奋、机遇,就像乘上了一趟高速火车,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一定会走得最远,他所欣赏到的人生景色也一定是最壮观雄奇甚至是险峻的。志大才疏的人在生命的某个时间段也会像坐上快车一样,只是有可能突然会慢下来或停住。有的人一开始可能坐上的是慢车,但中间经过调整,是可以换乘快车的,关键是“乘客”是否想缩短到达目的的时间。

“欲速则不达”是消磨时间的托词,“欲速可达”是追赶时间的动力。时间不等人,人却能在时间列车上加快速度,这就是现代人的时间观。

难得“健忘”

上天赐给我们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之一即是“遗忘”。只是我们经常强调“记忆”的好处,却忽略了“遗忘”的功能与必要性罢了。其实,有些事情我们应该记住,而有些事却是我们应该遗忘的。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说是有三位朋友:阿里、吉伯、马沙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住他,才将他救起。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与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记耳光,马沙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会忘得一千二净。”

“遗忘”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譬如失恋了,总不能一直溺陷在忧郁与消沉的情境里,必须迅速遗忘;又如股票失利,损失了不少金钱,当然心情苦闷提不起精神,此时也只有遗忘;再如期待已久的职位升迁,人事令发布后竟然不是你,情绪之低落可想而知,解决之道只有勉强自己遗忘。

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人们习惯于淡忘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执著”。人们很少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待人处事很少检讨自己的缺点,总是记得“对方的不是”以及“自己的欲求”。其实到头来,还是很少如愿——因为这些人的心态正彼此相克。反之,如果每个人都能试图将对方的不是及自己的欲求尽量遗忘,多多检讨自己并改善自己,那么,不但会让彼此之间将会产生良性的互补作用,也能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祥和,他生活中的快乐也将越来越多。对仇恨、悲伤、气愤、忧愁、后悔、名利、疾病等等的健忘,均会对你的生活有非常有益的功效。

人生必经的一种境界

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便把蛹带回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总挣扎不出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就拿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蝴蝶为什么会死去?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蝴蝶的成长必须在蛹中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不经过挣扎、挫折、磨练很难脱颖而出。在人类的历史上,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不是那些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饱受磨难的人。有人统计,从公元600年到1960年,有1243名科学家、发明家作出1911项重大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逆境、贫穷、磨难和不幸,但正是他们,踏平了人生坎坷,最后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

自古英雄出寒家。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的人,没有经过艰难困苦考验的恐怕是少数;那些出身富贵,从小养尊处优,而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在历史上留名的恐怕也是少数。

同类推荐
  •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成为成功人士必看的一本书:人脉基金

    “只要拥有了社会关系网,你就永远畅行无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脉就是钱脉!阅读本书吧,它将使你掌握构建人脉的技巧、避开人际交往的误区,它将帮助你迅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人脉系统,从而使你能够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非凡事业!
  • 滋养心灵

    滋养心灵

    感动千万人的88个真爱故事。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让你荡气回肠;一个个真实平凡的人物,让你唏嘘不已……在这里,你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温暖的亮光,每个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你的心灵。蕴藏丰富的情感,传递人生的智慧!
  • 感悟百年哈佛

    感悟百年哈佛

    许多人没有足够的进取心来开创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很低,所以不可能在平凡中开创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人生目标的狭隘限制了他们确立宏大的进取心。
  • 读《庄子全书》学生活

    读《庄子全书》学生活

    庄子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建构了“道止于一”的理想人生境界,通过顺物自然、无我丧我安顺天意,通过指引人们对“道”的追求,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内篇》是一以追求神仙境界为最高价值的道家知识体系,“逍遥”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最高价值,所以《内篇》中的庄子是一位出世的哲学家。题解《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描述了一种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但是,真正的逍遥者,追求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
  •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一门做事的艺术。它需要日常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揣摩、细心领悟。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能在做人上少遇摩擦,在做事上少有挫折,最终让我们面前呈现出广阔天地,成就完美事业。 龙少云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语言平实、活泼,娓娓道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热门推荐
  • 梦回三国戏孔明

    梦回三国戏孔明

    啥?你说你是谁?不好意思我耳背!啥?你说你是诸葛亮?问我是谁?我说我是老子,你说我明明是姑娘,咋会是老头?于是我火了,大吼着我是伊丽莎白,你却说我不是汉族人。
  • 传说之遗忘之城

    传说之遗忘之城

    无鬼怪而离奇,无案件而悬疑。无超能而激斗,无盗墓而灵异。伏笔处处凡碎语,暗线重重归乱局。算无遗策机锋尽,传说只为一盘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萌妻养成,腹黑总裁请克制

    萌妻养成,腹黑总裁请克制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夜,小喵英勇地冲出去拦下了言大总裁,用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萌萌哒地看着他,前爪互相拍了拍,随后张开,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言修泽举着伞嘴角抽搐,这……真的是一只猫?言小喵发现做猫时撒娇卖萌可以求包养,但做人时这却行不通了,必须得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所以为了能有鱼吃,她果断抱大腿。“你是有多恨我才拿这东西给我吃啊?”言修泽一脸惊骇地拨弄着眼前这盘黑乎乎的东西,丢下筷子嘲讽道:“我不怕吃了你做的这东西被毒死了,就怕到时候吃了死还死不了,只会在地上翻滚抽搐口吐白沫,这就叫——生不如死。”小喵只能悲催地泪奔了,好吧,做人真难!抱大腿更难!她果然还是继续撒娇卖萌求包养好了!
  • 玺她i

    玺她i

    三个,要好的朋友。三个。好兄弟。他们共同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在这期间有着很多事情发生。
  • 不灭天尊

    不灭天尊

    不求闻达于世,不求涅槃重生,只求唯我不败!凡尘少年误食千种珍草,被逼下深潭而遇万古金殿,得半部残卷开启三千道门,越过天地龙门,与万道争锋,横扫仙魔神龙,与世皆敌而不惧,成就九天十地唯我独尊,执手风云,一路高歌!
  • 娶夫有道

    娶夫有道

    和尚,我所不欲也!道士,我所不欲也!什么?让我娶个和尚当正夫?再娶个道士当侧夫?有木有搞错?统统打包踢走,本公主殿下要自己选夫婿!虾米?不让?那本殿下离家出走,哼哼!天涯何处无芳草,看我采几朵回来!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撒花,求评价,呜啦啦~~~
  •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内容有业务连续性管理——360度全面灾难防御;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连续性管理方针;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日本地震若发生在台湾,您的企业承受的了吗?防患于未然,然亦有备——提升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分析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企业风险意识,积极管理危机事件;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和审计风险防范;等等。可为包括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掌控主神

    掌控主神

    宇宙是一个整体,如生灵般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不断在生与死之间轮回,直到耗尽真正的寿命。这是一个凡人追求跳出无限轮回,达到永恒不灭的故事。嗯,简单来说,就是猪脚建设自己的主神空间,然后不断攻略世界,超脱轮回。本书改名,换了个地方从发,《无限之掠夺空间》
  • EXO:弟弟爱人

    EXO:弟弟爱人

    主【驯鹿】,副【开度】,【星辰】,【灿白】
  •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本书收录了窗台上的圣诞树、吃一只鸡有多难、拉面馆里的秘密、世界上最丰盛的晚餐、雪在白菜心里起舞、美女不怕输到底、借钱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