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1300000022

第22章 麦克阿瑟(2)

正如每个澳大利亚人痛苦地意识到的那样,那年年初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一个整个师被一小股日军包围并俘虏。麦克阿瑟说形势很严重,他希望布莱梅立即来巴布亚并亲自控制局势。他没有明确指出,但暗示他希望布莱梅能让澳大利亚人投入战斗。

这是麦克阿瑟一生中的关键时刻之一。如果丢了莫尔兹比港,他的军旅生涯也将随之付诸东流。

麦克阿瑟早已认识到新几内亚是澳大利亚的屏障,其东南的莫尔兹比港则是新几内亚的战略要地和通向澳大利亚的跳板,因而增强了该地的防备。

1942年7月,日军两支部队约1.3万人先后在莫尔兹比港东北边的布纳登陆,向西攻占了科科达,8月进入欧文斯坦山向莫尔兹比港进发。中途受到盟军飞机袭击,加之补给缺乏,日军被迫停止前进。

麦克阿瑟率领澳大利亚军两个师和美军一个团,于11月2日收复了科科达。这次战役使日本意识到原来认为1943年才会开始的盟军的反攻这时已经开始了。

由于西南太平洋战场的胜负决定着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前途,日本决心加强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的防御,并新设了三个军驻扎在这一带。但在12月中旬,麦克阿瑟指挥盟军攻陷了布纳,把日军压迫到了海边。

1943年1月,沿海日军被盟军消灭了1.2万人。与此同时,日军在瓜岛战役中也遭到惨败。

3月22日,日本制定了《陆海军中关于东南方面作战协定》,决定把主要战场放在新几内亚。日本联合舰队也向南太平洋进军,企图阻止盟军的反攻,并不断向美军占领的莫尔兹比港等处发动袭击,但日军最终未能攻占莫尔兹比港。

1943年美军在反攻路线上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陆军主张,应该沿着新几内亚向菲律宾发动反攻;海军却认为应沿着中部太平洋路线反攻。最后华盛顿决定采用“双叉冲击”的战略,从西南和中部太平洋两路同时发动反攻,使日军顾此失彼,无法相互援助,最后两路美军在菲律宾会师。

在西南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计划是,由海军上将哈尔西先率军占领所罗门群岛东南,建立进攻腊包尔的空军基地,然后逐步向北推进;麦克阿瑟则随后率军进攻新几内亚北岸的莱城,接着北上占领俾斯麦群岛中的新不列颠岛;最后陆海军联合围攻腊包尔。

在哈尔西行动成功后,麦克阿瑟于9月5日指挥澳军第九师在莱城以东登陆,次日又增加了澳军第七师和美军一个伞兵团,11日攻占了莱城南边的萨拉茅阿,15日又攻占了莱城西面的拉姆普。此时离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军事重镇马丹仅有50英里了。

1944年4月2日,麦克阿瑟指挥7000军队在莱城西北的赛多尔登陆,向马丹节节进逼,4月24日攻占了马丹。4月底他又向腊包尔北部的阿德米雷尔提群岛发动进攻,击溃了4000日军的抵抗,并将其全歼,5月占领了该群岛。

同时哈尔西的部队也于1944年3月攻克了腊包尔东南的布干维尔岛。这样,驻守在腊包尔的10万日军被盟军团团包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1944年暮春,麦克阿瑟率领15个师的盟军对新几内亚及其以东群岛的日军发起了最后攻击,在进攻战术上,海军提出了从正面逐岛压迫敌人迫使其后退的“跳岛战术”。但麦克阿瑟却认为这种战术将造成惨重的伤亡,他主张采用一种伤亡更少的战术,即所谓“蛙跳战术”或“越岛战术”。

具体就是向敌人防守坚固的主要据点的外围作跳跃式进攻,不正面攻击这些据点,而是迂回到敌人背后,将他们分割包围,用空军和海军切断敌人的补给来源,将他们困死。不等据点里的敌人被歼灭,其余部队又越过该地,再包围前面的敌军据点。对腊包尔的日军就采取了这种战术。

麦克阿瑟的这种战术很奏效,使盟军在伤亡较少的情况下得以控制更多的地区。他于这年4月派澳军从马丹沿海向西推进,另一方面下令盟军主力进攻马丹西边的军事重镇荷兰地亚。

4月22日5万美军在荷兰地亚及其东边的文塔佩登陆,很快突破日军防线,迅速包围了艾塔佩东边的威瓦克,使日军第18军军部和3个师团被围困在威瓦克,处于孤立无援、坐以待毙的境地。

未等威瓦克的日军被歼灭,5月中旬麦克阿瑟又指挥美军向西推进120英里,跳跃到托埃姆,渡过海峡占领了韦克德岛。

5月下旬又指挥部队跳跃到荷兰地亚以西350英里的比阿克岛,遭到日军顽强阻击,一直激战到8月美军才取得胜利。

比阿克岛的战斗尚未结束时,麦克阿瑟又于7月6日指挥美军跳跃到了诺埃姆富岛,迫使新几内亚的日军撤到了最西端的鸟头半岛。但麦克阿瑟又指挥美军一个师迂回到了鸟头半岛西北的桑萨波角登陆,切断了日军退路,打通了向菲律宾跳跃前进的道路。

1944年7月,美军经过激战,攻占了日军控制的马里亚纳群岛。美国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应指向哪里?早在这年春天海军和陆军便就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

以尼米兹为首的海军主张绕过菲律宾,直接进攻台湾或硫磺列岛、冲绳岛等地。这一主张受到麦克阿瑟为首的陆军的反对,这位陆军上将认为,首先,菲律宾是日本缩小防御区域后的防守重点,日本一旦失去菲律宾,就不能从海上得到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供应而无法继续进行战争;其次,如果美军放弃菲律宾而进攻台湾是极为冒险的,有可能受到日军的两面夹击;第三,攻克菲律宾后可以直接进攻日本冲绳;第四点更重要,从政治上考虑,美军应该去解救受日本人奴役的1700万菲律宾人民,这是美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麦克阿瑟对两年前的巴丹战败仍耿耿于怀,复仇之心十分迫切。因此他在与尼米兹讨论这个问题,当尼米兹说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倾向于海军的主张时,麦克阿瑟大发雷霆,说菲律宾是被美国人遗弃了的,如果不能解放菲律宾人,就会给美国的荣誉抹黑。在1944年7月27日,罗斯福总统将这两位骁将请到了夏威夷,由自己的参谋长、海军五星上将莱希和哈尔西上将作陪,一道共进晚餐。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两位意见分歧的将军指着墙上的地图,向总统兼三军总司令罗斯福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罗斯福尽力使双方的分歧缩小,最终按照麦克阿瑟的意见制定了作战计划,把下一个进攻目标定为菲律宾,尼米兹保证向陆军提供有力的支援。

为了完成沿新几内亚海岸挺进的行动,麦克阿瑟必须控制这个巨大岛屿西端的杰尔芬克湾和福克尔科帕半岛的主要地形。比亚克岛以西50英里的诺埃莫福尔岛上有3个日军机场。空军指挥官肯尼建议,如果飞机从诺埃莫福尔起飞,就可对福克尔科帕半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继而控制杰尔芬克湾。

麦克阿瑟决定在打赢比亚克岛战役后利用空降与两栖联合突击攻占诺埃莫福尔。7月2日,第158步兵团在诺埃莫福尔登陆,来到距离其中一个机场只有100码的地方。第二天上午,第503伞降步兵团的一个营被空投到机场增援进攻部队。独立日那天又空投了第二个营。

诺埃莫福尔的2000日本守军撤回到该岛中心的高地上。他们顽强战斗,但最终还是被歼灭了。美军伤亡400人。日军只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

夺取诺埃莫福尔后,7月30日,麦克阿瑟突袭了福克尔科帕半岛上的一个名叫桑萨波的渔村。第6步兵师大举登陆,其中还包括几千名修机场的陆军工兵。桑萨波附近几乎没有日军。入侵部队两周后发起攻击,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退了无心恋战的日军。

现在麦克阿瑟控制了长1300英里的整个新几内亚岛。他在夏威夷期间,“厄尔特拉”情报显示,日军为阻止麦克阿瑟从新几内亚岛向菲律宾的前进,正在构建一个三角防御区。

这个三角防御区以哈马赫拉岛、棉兰老岛东部的帕劳群岛和棉兰老岛为依托。8万日军地面部队和拥有500架飞机的3个航空军驻守在这个三角防御区内。将近半数的日军部队驻在哈马赫拉岛。敌人似乎已经了解麦克阿瑟的企图。

麦克阿瑟决定离开总司令部几天,参加第31师进攻哈马赫拉岛的战斗。9月10日,达斯蒂·罗兹开飞机把他从莫尔兹比港带到霍兰迪亚。两天后,麦克阿瑟登上“纳什维尔”号,这艘巡洋舰加入了沿新几内亚海岸向西北行进的护航运输舰队。9月15日破晓时分,“纳什维尔”号和其他战斗舰艇驶入哈马赫拉湾,炮击敌人的海岸防线。面对此番猛烈炮击,日军低下了头,但是大自然却做出了反应:甘科诺拉火山爆发。一时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当入侵舰队向东北方向转弯朝莫罗太岛驶去时,整个舰队被铺天盖地的巨大尘云笼罩了。

上午8时,第31师的第一波次登陆。登陆艇在离岸200—300码的长长的河口沙洲处停了下来。战士们沉着地下船,涉水上岸,把他们的M一1半自动步枪举过头顶,这时,肯尼的C-47运输机在他们上空飞过,向附近的海岸和丛林喷洒大量的滴滴涕。因为热带的斑疹伤寒比日军更危险。

10时15分,埃格伯格、莱尔巴斯和麦克阿瑟来到岸上。尽管实际上不远处有3个渔村,并且麻风病在几英里的范围内肆虐,但没有任何明显迹象表明该岛曾被人占领过。麦克阿瑟在岛上逗留了3个小时后回到“纳什维尔”号巡洋舰上。

当这艘巡洋舰返回霍兰迪亚时,无线电通信一直处于静默状态。船上可以接收信息,但是到本次军事行动结束前不能发出任何信号,以免让敌人知道这艘舰在战场上及其所处的位置。

美国及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魁北克召开会议,9月15日晚,尼米兹向参谋长们通报了几小时前从哈尔西那里得来的一条消息。哈尔西的一支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最近在空袭莱特岛上的目标时,实际上并没有遭到日军飞机的任何抵抗。一名跳伞的飞行员在莱特岛上躲了一天后也获救了。这名飞行员报告说,曾帮助过他的菲律宾人说这个岛“一攻就破”。哈尔西请尼米兹批准化集结一支登陆部队,发起突然进攻,攻占莱特。

这些材料也被送到了“纳什维尔”号巡洋舰上。当麦克阿瑟看到这些材料时,他的眼前像过电影般闪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军事史上的一次最大胆的袭击,一场可与坎尼之战和滑铁卢之战比美的伟大战役,一个即便是科西嘉天才(拿破仑一世的绰号——译者注)也要品味品味的绝妙战略行动。用金凯德的第7舰队和尼米兹提供的其他进攻登陆舰艇等可用的海上运输力量,他就能把6个师的部队全部送上岸。但为什么要把6个师全都送到莱特岛的海岸上呢?那是最稳妥也最平淡无奇的做法。一个伟大的指挥官是可以做到一箭双雕的,他要同时攻打莱特岛和吕宋岛。他的部队要组成锤子和铁砧般的阵式:4个师的兵力从林加延湾登陆,2个师在莱特岛上岸,那么在菲律宾的42.5万名日军就会像坚果一样被麦克阿瑟的军队捶烂!

麦克阿瑟给马歇尔发去了一封电文,阐述了以上观点。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这项卓越而大胆的计划,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关于吕宋岛的激烈争论。

9月17日,上午9时,“纳什维尔”号在霍兰迪亚靠岸时,麦克阿瑟兴高采烈地走下船。就他所知,总司令部成员们正在讨论他的那项同时攻打吕宋岛和莱特岛的计划。这趟旅行使他精神振奋,他觉得似乎可以把握命运了。

马歇尔是否要作出修改还不清楚,但在麦克阿瑟回到新几内亚几天后,马歇尔派作战处处长约翰·赫尔少将前往澳大利亚。赫尔希望更多了解有关麦克阿瑟解放菲律宾的计划。麦克阿瑟告诉赫尔应该绕过的是台湾,而不是吕宋。位于吕宋的空军和海军部队可以轻而易举地孤立台湾。没有必要攻占它。另一方面,他奚落了金提出的通过实行海军封锁削弱菲律宾的日本兵力的建议,麦克阿瑟认为,如果这种封锁能伤害谁的话,那伤害的也只能是菲律宾人,而不是日本人、他自己的目标则是切实可行的:在吕宋登陆30天后解放马尼拉。这是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誓言。

10月5日。麦克阿瑟终于获得了他自1942年春一直苦苦企求的那句话:他可以攻打吕宋。10月14日,他飞回莫尔兹比港,次日上午动身前往霍兰迪亚和莱特岛。

到1944年夏季之前,麦克阿瑟的每一步重大行动都是对空中力量的一次肯定。他已学会像其他地面指挥官一样合理利用空中兵力,他既了解航空兵的灵活性,也了解其脆弱性。他知道飞行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知道根据天气状况、飞机的种类和数量搭配、地面部队的紧急需求、空中战役的总体需求和敌军的行动,空战每日是怎么变化的。

莱特岛长115英里,北部和南部宽40英里,但中部只有15英里,很适合麦克阿瑟的部队登陆。那里的机场可停放肯尼的在林加延湾海岸线内飞行的战斗机,这些飞机将为吕宋的两栖进攻提供掩护。但是当肯尼仔细研究将在1944年夏投入使用的这4个机场时,他才发现他们在岛上的位置不利。这几个机场都位于莱特湾或莱特湾附近,而且靠东面,这是整个岛上天气最恶劣的地方,而进攻的时间正处于雨季。机场所在的地点又排水不畅。当初在那里建造机场出于商业考虑,它们足以容纳往返于当地首府塔克洛班的轻型飞机。它们或许能承受日本战斗机和其它比肯尼的P—38和P—47稍小的飞机的起降。如果不重建这些机场,它们是绝对不能停放他的轰炸机的。

肯尼坚持要在攻打莱特的计划中将攻占岛的西岸包括进去,这样可为他提供平坦的、排水良好的机场。麦克阿瑟表示同意,因为进攻莱特的最初计划就是从两例实施打击。在莱特湾东侧实施两栖进攻,与此同时,空降第11师在西侧空降,占领可用于建造机场的场地。但当进攻日期提前到10月20日时,上述方案便被放弃了。麦克阿瑟的工兵们告诉他,雨季到来时,很难在塔克洛班建造机场。麦克阿瑟早就知道这一点,实际上,在他们当中某些人还没有出生时他就知道这一点。他早在1903年就考察过塔克洛班海岸附近的地形,那时他也是一名陆军工兵。尽管如此,麦克阿瑟还是把他们的反对意见放到一边,要求他们于登陆5天后在塔克洛班建好一座5000英尺长能够停放一个战斗机群(约75架飞机)的临时机场,随后再建几个停放轰炸机、侦察机和更多战斗机群的机场。他指望在他们登陆的头3天由哈尔西用他的快速航母上的战斗机为他提供掩护,而凯西的工兵则竭力在泥泞中建造机场。700多艘舰船延西北航线向北进发,目标是菲律宾中部。

同类推荐
  • 鸦片大宋

    鸦片大宋

    射箭运动员韩怀秋穿越到风雨飘摇的南宋初年,脑子里没带着二十四史和百科全书,手里只有伟哥和他的现代弓箭。不会造枪造炮,不会炼钢炼铁,而凶悍的敌人,却拥有着天下无敌的铁骑军团。好吧,只有打一场冷兵器时代的超限战,用鸦片催毁敌人的精神与肉体,书写一段小人物的逆天传奇。—————新书尚嫩,求收藏求票求养成。
  • 血染明末

    血染明末

    崇祯年,黑暗时代的开端。崇祯年,一个民族的脊梁被压弯。崇祯年,曾今让世界各国抱着自卑心态为之向往的国度,让他们仰望的天堂世界,变成了随意割取,侮辱的下等民族。崇祯年,有太多的遗憾。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 大唐俊杰

    大唐俊杰

    世上原本没有无根之草,所有的缘起,都有它的意义,所有的消失,往往都伴随着下一个悄然开始的宿命轮回。死了,活了。时光老头好像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小小的灵魂穿越一千多年,来到天可汗治下的大唐。那么多的名人,那么多的传说,又会跟他产生怎样的关系?看一小小家丁如何奋斗在唐朝,成一朝俊杰。
  • 敲开天唐之门

    敲开天唐之门

    大唐,调露二年,公元六百八十年。天皇李治卧床病怏怏;武后媚娘尚未称皇。太平令月道观之中含苞待放;上官婉儿多艺风雅才色无双。狄氏怀英身陷囹圄徒恨上苍;七宗五姓威势天下犹自猖狂。神将薛礼流放象州夙夜忧思遥望北疆;白马和尚还只是天桥上卖假药的小流氓。恰时,一只蝴蝶卷动着风暴袭来多事之秋的大唐…………PS:新人新书,请多支持(^^)求梦想杯票!↓↓↓↓↓↓↓↓↓↓↓↓↓↓↓↓↓↓↓↓↓↓↓↓↓↓↓
热门推荐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步步惊华:逆天狂女斗上神

    步步惊华:逆天狂女斗上神

    拥有高强法力后的她狂傲的说:“连老天也不让我们在一起么?那我便逆天而行,我要和天斗和上神斗!”有人问她:“你拿什么斗?”她自信的吐出二字:“人类。”既然她是狐妖,但为什么人类会听命于她呢?
  • 后宫凶猛:臣妾是卧底

    后宫凶猛:臣妾是卧底

    她是现代疯狂的卧底女警,穿越成亡国公主,暴君强娶,诸王相逼。皇上怒不可遏:朕视你如心头肉,你却无心于朕,那就用美人换江山吧!叶念惜一嫁再嫁,成了恶名昭著的卧底皇后,辗转九州,成就皇图霸业。轩辕谂:本王身中剧毒,命不久矣,对你有威胁的人,本王都一一替你杀了。叶念惜:他们都死了,本宫只能嫁给你了。
  • 嫡女红妆:唯爱小蛮妃

    嫡女红妆:唯爱小蛮妃

    【免费全文+福利文】千年前,一场惊天的阴谋让她成为了牺牲品。千年后,她满血回归,却已是物是人非。---------------------------------------你们是谁?为什么叫我主人?什么?这好看的镯子叫幻影,还很牛逼?可是,我特么的怎么拿不下来了?什么?你要我做你此生唯一的妻,那你就慢慢等吧!统一人族?不好意思,本小姐没兴趣!……她说,此生,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说,此生,上穷碧落下落黄泉,定不负你。
  •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进退与攻守: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对局

    本书从历史人物的较量中得出:博弈精神的核心,就是策略的选择;进退是人生的策略,攻守是人生的战局;历史对局中的博弈,扣人心弦又发人深醒。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以魔饲武

    以魔饲武

    绝世天才秦向南,前世百般劫难,落魄一生,却意外重生到了少年时期……不逆天,不顺命,不争权,不夺利,不救赎,不毁灭,只求杀杀杀,亲朋与我之外,人皆可杀!
  • 竹马在别家

    竹马在别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学霸型女神黎初夏从小就不造“别人家的孩子”是神马东西。直到有一天,隔壁终于有了邻居,家里老头指着对面客厅那个男孩语重心长的说:这样的男孩只能做青梅竹马,千万嫁不得!
  •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她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受尽冷暖,却也在他的庇佑下快乐成长,她以为他就是自己王子,她以为这辈子她一定会嫁给他,当她的新娘,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推开房门的那一刻,看着生命中的王子与那个公主身体缠绕时,她知道了,原来她一直都只是灰姑娘,却不知,真正的王子正悄无声息的向她走来。
  • 醉红颜

    醉红颜

    有些人,有些事情总是适合在恰当的时候将他忘却;有些人,有些事情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将他记起;曾经有过一段无花果一样的爱情;那么的刻骨铭心;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在新的生活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