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1400000082

第82章 族群实践(23)

王东明在《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一文中是这样阐述的:“中文中的‘民族’则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确实包含了‘人民’和‘族类’两种性质不同的含义,是由‘民’和‘族’两个东西化合而成,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但这样也导致了人们在探讨民族、民族主义等问题时不能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民族概念。”“将西方学术用语中‘ethnicgroup’这一概念翻译为‘族群’,并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种社会群体研究,这个过程就是族群概念的中国化。”当然,王东明还表示“问题并不仅仅是在概念及翻译本身,更在于与此相关的权力关系的构建。”

弗里德里克·巴斯在《族群与边界》一文中通过四个层面来阐述族群的概念,他说:“族群这个名称在人类学著作中一般被理解为用以指明一群人:(1)生物上具有极强自我延续性。(2)共享基本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形式上的公开的统一。(3)组成交流和互动的领域。(4)具有自我认同和被他人认可的成员资格,以形成一种与其他具有同一阶层的不同种类。”

徐杰舜在《族群与民族》一文中谈到:“族群本身并不一定含有state(国家)或government(政府)的意义,它只是有意识、有认同的群体中的一种。早在1965年,日本学者涩谷和匡就将族群界定为‘由于具有实际或者虚构的共同祖先,因而自认为是同族并被他人认为是同族的一群人。’”长期进行汉民族研究的他还称汉族中的客家人,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动乱之时,由中原汉族南迁而逐渐形成的。他还举例说:“作为族群,无论是汉族的客家人、广府人、闽南人、平话人、东北人、陕北人、昆明人等,还是瑶族的盘瑶、山子瑶、花篮瑶、茶山瑶、过山瑶、布努瑶等,抑或是彝族的黑彝、撒尼、阿细、红彝等,还是苗族的花苗、红苗、白苗、青苗,都以文化为边界,既不享有政治权利,也不谋求政治权利。”

郝时远在《答“问难‘族群’”——兼谈“马克思注意族群理论”说》中针对纳日碧力戈的《问难“族群”》一文作了回应,针对纳日碧力戈的几处问难,作者认为是纳日碧力戈的“误读”或“未读”,认为其讨论态度的不够严谨,并对这些问难意义作了详解,将自己的观点一清二楚的给予阐明。

范可在《中西文语境中的“族群”与“民族”》中从西方人学术角度和中国学术用于角度分别阐述了“族群”与“民族”之用法及区别,主张在将精力投入在更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众,并不要对一些对译的词过于细论,只要在严格的学术问题上能寻找准确或相对准确的“对位”即可,并对其用一些简要的说明即可解决。

潘蛟在《“族群”及其相关概念在西方的流变》这篇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族群与民族的区别,并在其族群与种族、部落、阶级等关系中阐述了族群的沉浮流变。相比而言,作者较多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细腻、透彻,也一再强调族群与民族概念涵盖大小的问题。

阮西湖在《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group一词的含义》一文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从氏族到部落再到民族是人们共同演进的普遍规律,却没有族群这一个阶段,在20世纪初进入我们国内的术语里我们的印记中也只有民族一词,同时又将美国词典中对ethnic的解释也可理解为民族,因为概念的解释和民族的定义是吻合的。他还担心若使用“族群”将被“台独分子”利用,成为他们搞分裂的工具。因此,他是反对用族群取代民族的代表之一。

当然,我们争论的重点也许不仅仅在于概念使用的本身,我们更关注的是受概念影响的我国传统的民族理论架构和整个民族政策体系,如果概念受到了冲击,那么这两个方面都将被动摇而需要予以重新的考虑。

二是族群理论研究板块

族群理论涉及面很广,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学术积累,西方和中国在族群理论方面的研究甚多,在西方族群理论中,有文化论、边界论、原生论、工具论、辩证阐释理论和民族—国家及其意识形态构建说等六大流派,这些流派都对族群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中国,有关族群理论的论文也大批的发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李祥福在《族群性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中比较明朗地介绍了有关“民族”和“族群”的概念和相关研究,也对“民族”和“族群”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其适用和适用的范围,基本让读者明白了两者的区别和侧重所在。

徐杰舜、张袆凌在《族群结构简论》中运用了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理论对“族群”概念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对汉民族的族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在谈到汉民族形成时说:“无论是甘肃永昌县的‘古罗马人’,还是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或是福建泉州市锡兰王子后裔,或是广东鹤山市鲜卑族后裔,他们在与汉民族的长期磨合中整合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

周大鸣在《动荡中的客家族群与族群意识——粤东地区潮客村落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粤东地区的潮客村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划分了族群认同的三种模式:(1)族群界限分明;(2)客家族群潮汕化;(3)潮汕族群客家化。并根据族群文化和族群互动等方面对族群认同的演化进行了分析,其中互动方面有宗族斗争、经济往来和神明信仰等原因。最后总结了族群认同的几种因素和模式。

林敏霞的《对〈雪球〉“族群”理论运用的商榷》一文是针对徐杰舜的《雪球》一书中有关“族群”理论的得失作了分析,肯定其在方法上突破的同时,更多的是指出此书在理论运用中的诸多不足,并将此书与王明珂的《羌在汉藏间》的族群理论作一对比,在对比中看到不足。

通过对西方族群理论的学习,并运用到我们国内的学术研究中,必然会对我们国内的族群理论起到一个丰富和充实作用,同时又将会进一步帮助人们很好地应用族群的理论。

三是族群认同研究板块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者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趋同过程。现在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起来并与其他一些人区分开来的自我意识。而“族群认同”其对应的英文是ethnicidentity,是指族群身份的确认。王希恩认为“民族(族群)认同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第17页。

万建中在《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细说了有关盘瓠的传说,以传说文本阐述口承历史在族群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说明这些口传记忆对某一族群的族群认同所具有的功能。族民通过传说建构着他们的认同。从口述文本的角度论述了盘瓠神话对瑶族主观认同的影响。

彭兆荣在《论民族与族群在变迁语境中的裂化因子》称:“如果以语言共同体来划分人群共同体的边界的话,越到今天,就越显得无力,因为‘语言共同体的同质性不是先天就有的’。”

菅志翔在《国家构建中的族群身份转换——以保安族为例》一文中称:“语言和世系并不是最强有力的认同纽带,这两个方面相加都不足以让蒙古人的群体边界因为这样一部分人口的存在而发生摆动。”

同类推荐
  • 性与社会

    性与社会

    性是人类两大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说,没有性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没有性也就没有人类历史,更不会继往开来。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骗是中国古代一些不法之徒操执的一门职业,它是旧社会的一个毒瘤。在漫长的年月里,骗术发展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那些旧社会的陋习毒瘤进行了清除。这些骗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时销声灭迹了。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沉渣泛起,骗子又露出头,有的善良的人不小心就被骗上当。可如果从被骗的手法上看,比起旧社会来,骗术并没有发展多少,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古今骗术揭秘(古代卷)》作者对照新旧社会的骗局,来对骗术的传承来个揭露,以使读者尽量少受骗上当。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热门推荐
  • 长安一梦之洛云书

    长安一梦之洛云书

    周洛和孟云天于长安再次重逢,重拾旧时友情,形影不离。原本只想在长安安静生活的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卷入复杂的命案之中。在解决一件件案件之时,周洛和孟云天渐渐发现,似乎有人盯上了他们,案件的目标渐渐地从与他们没有关系,变成了他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他们自己。长安波涛汹涌,江南也不太平。周洛和孟云天拼尽全力保护重要的人,却渐渐发现,幕后之人的目标,身份,似乎都在朝着一个他们丝毫没想到的方向前进。不同的案件纷争,也渐渐演变到家,国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道士的逍遥人生

    冒牌道士的逍遥人生

    我是半吊子修士,阴差阳错的跟了道士师傅。可这师傅却死于所谓的天劫,留下我这么个半大孩子。这叫我咋活下去?那师傅留下的半本手札又不能吃不能喝!为了生存,不得不下山寻找生存下来的途径,不料机缘巧合,结识了妖狐媚儿,在患难之中了解到世界的光怪陆离,更是跟着媚儿去了那虚无之地。无意中掉入幻境,令我窥得天道,可喜,也可叹。揣着满身澎湃的能量,却不知道术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最大的梦想,是在那南羽阁的大街上摆上一个小摊,倒卖那些从世界树幻境之中得来的宝贝。可终究这些都只是幻想,在这个人鬼神混杂的世界中,无数窥视的眼睛在背后盘算着打劫我这个冒牌道士。于是,我不得不四处奔走,游走于强者之间,虽然术法不太会,好在咱有一身抗打的骨头,就算打不死那些敌人,累也要累死他。
  • 办公室来了个傻大妹

    办公室来了个傻大妹

    我一介穷搓,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办公室突然来个漂亮美眉,奈何红颜祸水,坐看我如何与那些大咖大贵们斗智斗勇。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推销世界上最伟大的产品:自己

    推销世界上最伟大的产品:自己

    本书涵盖了人生成功的方方面面,教你如何去包装并且向他人展示一件无比重要的“产品”——你自己。它告诉你人生重要的是什么;你真正需要推销的是什么;怎样与人沟通,让自己的招牌亮起来:为创造梦想的生活,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信念。
  • 潜伏办公室的108条心理学法则

    潜伏办公室的108条心理学法则

    本书以比较常见的108条心理定律为切入点,借助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让职场人对办公室中的一些心理现象有所了解,以便职场人能更好地适应办公室的环境,谋求更好的发展。
  • 顾倾城:倾国不倾城

    顾倾城:倾国不倾城

    倾城,你还会在这里吗?我来到了一个不知是什么世界?顾倾城回首望着天空,发出了阵阵感慨!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
  • FatePromise

    FatePromise

    圣杯战争,七位Master和七个Servant之间的淘汰赛,追求所谓无论何等愿望都能立即实现的力量的圣杯。然而得到这一权力的,只能是一组Master与Servant。因此立下不成文的盟约,由七位魔术师,带领着各自召唤的英灵,进行一次为了圣杯的所有权而爆发的战斗,最终活下来的胜利者将取得圣杯的所有权。
  • 仲夏凯之梦

    仲夏凯之梦

    最初留信离去,本以为不会再相见了。但命运却还是将我们连接了起来。那个十年约定,属于四叶草和tfboys的四叶约定。王俊凯,你可知道,你是我夏夏这一生的劫?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回忆。。【本书QQ群:419941524,验证消息:书中任何人物】
  • 第四者

    第四者

    会注意到关允,是一个挺土气的原因:他像易小峥,那个放在我心里不敢提的前男友。并不是初恋,但却是我伤害最深的一个人。伤到没得挽救。所以这场感情之初,我就告诉自己要善待,无论怎样,我都会低姿态迎合。对关允,我始终坚持认为是一种类似于赎罪的感情,我并不想去承认爱,那样自己太悲哀了。因为,他并不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