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1400000059

第59章 族群理论(25)

中国自秦以降,每当天下割据的时代,总有一种“要求统一、拒绝分裂”的社会力量,推动国家的统一。而“大一统”也是儒家文明对人生价值“修齐治平”的求索路径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但是,对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的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中华民族”属于政治范畴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中国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性,用来指中国各民族,与中国56个民族作为民族实体是不同的,因此,“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实体。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2页。

第二种认为“中华民族”既属于政治范畴,也属于民族学范畴,“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同样称谓“民族”是不矛盾的,因此,“中华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实体。

第三种认为“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此外有的学者说,中华民族整体概念和意识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民族实体已经真正形成。“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跳动的脉搏,首先肯定‘中华民族’意识已经产生,这个意识正在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各民族之间的较大差距,不主观、不超前,不要过早地认为‘中华民族’实体已经形成。”因为“形成民族的必备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尤其是各民族文化整合还有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周建新:《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所以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觉(自由)“中华民族”民族实体正处在形成发展阶段。

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学界讨论的又一个焦点。一些学者认为“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元”是个性,“一体”是共性。但是,有些学者也担心这种多元一体关系的负作用,如果在民族工作中处理不好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还有的学者认为汉族、藏族、回族、满族、瑶族等民族都是多元一体的,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体”是指什么?难理解。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7页。

对于上述学者的不同意见或质疑,1997年费先生作了比较全面的回应,他指出:这篇讲话(《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0页。

费先生的这个新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他自己在1988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进一步突出了多元一体理论结构论的特点。

但是,讨论虽然并没有停止,或许有些遗憾的是,“多元一体格局”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发生这种情况真正的根源在于我国学术界缺乏一种战略眼光和自信。我们有太多的学者秉承谦卑的仰视面对前苏联或西方的经典理论,而现实中少数民族精英则在既有制度提供的资源里热衷于“多元”的话语而排斥“一体”的理论。实际上,从学理上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多元”,意味着在欧亚大陆将近1/5的辽阔疆域上缺失了文化多样性;没有“一体”,何以解释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生息不灭的历史事实?西方的经验中没有类似的“多元一体”,但连民族-国家理念的大本营——欧洲也已经认识到在民族国家之上存在着文明的一致性,因此当西欧走向地区联合的道路——建立欧盟时,我们却仍有很多的本土学者固执地将“民族”视为彼此之间泾渭分明的“客观实体”。

或许费先生没有点明的是,“多元”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紧张,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结构性特点,如果“中华民族”无法包容“多元”或者无力塑造“一体”,何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未来发展的更高层次,关键在于国家建构的深化和内在化,简而言之,是中国社会既在客观上保持一定程度的文化多样性,又在主观上具有强大的国家认同的凝聚力。这些想法在关凯的《族群政治》关凯:《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中都有充分的表述。问题在于多元一体理论的拓展应该从哪里切入?多元一体理论的创新应该从哪里突破呢?

所幸的是终于有学者找到了突破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杰舜教授所著的《从多元走向—体——中华民族论》(以下简称《从多元走向一体》),从过程论切入,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突破口,拓展了多元一体理论。拜读了徐先生的《从多元走向一体》后,认为该书特点鲜明:

一是全书结构严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多元走向一体》除绪论和结语外,分别以文献与理论、结构与过程、互动与轨迹、冲突与整合、文化基因、边疆与中央、草原与农业、汉族案例8章,并附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和《中华民族史85年研究文献回顾》两篇评论文章。全书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令人非一口气读完而欲罢不能。

二是以过程论为切入口,有效地突破了结构论的片面性。论到学者们对多元一体论内涵本质是结构论的共识,人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一些学者对多元一体论还有那么多的不理解和质疑呢?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费先生在论述多元一体论时,基本上是从整体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结构所作的静态的宏观把握,这就容易使一些人从动态的把握上造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不理解,甚至提出质疑。徐先生深入地研究了费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在“结构与过程”一章中洞察到要使人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不理解化解,还必须使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内涵理解的关键突显出来。那么,什么是多元一体理论内涵理解的关键呢?那就是要从互动整合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过程作动态的宏观把握。这样,人们对多元一体论的一些不理解和质疑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才有可能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徐先生认为既然在社会结构中有互动,就会有变迁;有变迁,就会有整合,如此不断地互动、变迁、整合,从而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呈现出螺旋形上升的发展过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过程论。

当然,徐先生也了解费先生在建构多元一体理论时并没有忽视过程论,他对多元一体理论的立论,基本上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完成的。但是徐先生认为,细读之后,人们不难发现费先生对多元一体理论过程论的论证和分析仅是粗线条的勾勒,如果把中华民族史作为历史田野进行考察,那么,费先生的历史叙述只是一种“浅描”,缺乏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互动、整合过程宏观的理论把握`,以及对历史空间和时间的“深描”。

以此为突破口,徐先生认为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毫无例外地要表现为过程,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就是一个总的系统过程,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要明确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与汉族以及中国其他各少数民族过程的界限,特别不能以汉族的过程代替中华民族的过程;要认清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总过程包含着一些具体过程,如中华民族孕育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共存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互动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磨合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整合的过程等具体过程,并通过这些具体过程来表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总过程。要认清中华民族过程与中国各民族过程辩证统一的关系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认清研究和把握中华民族过程时,绝对不能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当作中华民族过程的终结,而应看作中华民族过程又一个过程的开始,也就是中华民族过程螺旋式上升的新开端,这样就把“一体”与“一体化”区别了开来;要认清中华民族正是在中国各民族的互动整合的生长中产生出来的,或者说正是中国各民族进化过程的必然結果。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终结,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上来说是—个具体过程的终结,但是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上来说,这个具体过程刚刚开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过程论与结构论的互补正好相得益彰,使得人们对中国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提升更加科学化。

三是从互动、冲突和整合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形式。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形式徐先生在“互动与轨迹”和“冲突与整合”两章中作了论述。

对于互动形式,徐先生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没有互动,社会行动就不会存在。应该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作为中国社会宏观结构中的一种“社会行动”,一种社会存在,一个社会符号,一个能量释放,一个不断变迁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双方在利益上或认知上不一致时才有可能出现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四个阶段的过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E.W.Burgess)等人的主张。见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页。。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轨迹的框架,在此,徐先生还特别指出在中华民族在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的表现形式中,每一次互动周期的进行都是上一次互动周期螺旋上升的结果。

对于冲突和整合形式,徐先生提出冲突与整合是一个社会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华民族在冲突中从多元走向一体,在整合中从多元走向一体,并分析了中华民族在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冲突与整合互动中,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冲突为主整合为辅、整合为主冲突为辅、冲突与整合并重三种模式。从而使人们不仅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整合形式有正确的认识,对冲突形式也可以有正确的评价。

四是系统地分析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徐先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提出过程论上,而是在互动论的视野中从文化基因、边疆与中央、草原与农业三个层面上立体地分析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

为什么多元的中华民族会走向一体呢?或者说是什么力量使得中华民族会从多元走向一体呢?徐先生认为是文化基因。本来中华民族是多元的,文化表达也就是多元的,但是在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表达中,总是给人们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起源多元的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徐先生以葫芦神话为例,论述了文化基因的理论观照,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上,认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的奥秘。在徐先生看来文化基因产生认同力量。这种认同力量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中,它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是任何风暴刮不倒,任何洪水冲不垮的。可见文化基因是认同内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认同的力量是伟大的,因此,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也是必然的。

中华民族之所以会从多元走向一体,徐先生认为除了文化基因的作用外,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特别提出了一个向心力的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中央对边疆有没有向心力?而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还包含了民族关系在内。所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往往是民族关系的重要表现和反映,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处于中央的统治地位,由于上述历史底蕴和文化内蕴的作用,在表现为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中,往往表现出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政治因素。这种政治因素往往转化成政治基础。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人们可能会对草原民族与农业民族能走向“一体”不解。徐先生提出了一个亲和力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结合的关系,来解读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中,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互补性结合和结构性结合的亲和力。徐先生认为中国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的亲和力也正是一种文化凝聚力,它们之间互补性和结构性的结合,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在相互作用时,从古到今都是谁也离不开谁的,这正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深层内蕴之所在。

认上四点简略的介绍,虽挂一漏万,但已可窥见徐先生在探讨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理论的匠心所在,不愧是对费先生多元一体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徐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最佳民族认同,他提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的着眼点是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的“美美与共”,这不啻是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的真正价值取向。

但是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徐先生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在世界上和平崛起,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一定要匹配起来,必须匹配起来,国家之手促成两者的“美美与共”,定将会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刘冰清,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

同类推荐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货币银行学作业集

    货币银行学作业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理论课, 其涵盖面宽, 凡与金融相关的范畴几乎都包含在内。为了在网络教育中帮助同学们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便于复习考试, 我们以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将每一单元可能出现的所有考核知识点按考试题型编写成同步跟踪强化训练题。这对于同学们全面把握教材内容, 掌握重点与难点, 正确解答各种题型, 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热门推荐
  • 一世倾城:妖妃哪里跑

    一世倾城:妖妃哪里跑

    嗯?十里红妆?不要!嗯?江山为聘?不要!嗯?帅哥暖床?不要!女强魂穿废柴!手刃渣女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是……说好的倾尽天下呢!说好的绝代风华呢!说好的万千宠爱呢!说好的美男成群呢!说好的幸福呢!这该死的设定!(废柴+女汉子)/2=作死的蠢货另外不知道从哪家神经病撒丫子跑出来的冰山渣男:“无肉不欢你懂吗?”她邪魅一笑,不屑地瞥了他一眼:“现在扫黄!”
  •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穿越也就算了,可是为毛她会缩水成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子?当然穿越成小娃子也没关系,人家穿越不是穿成王族贵女,就是世家千金,为毛她会穿成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她风无忧可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神偷,尼玛的老天爷!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一遇叶少误终身

    一遇叶少误终身

    姐姐大闹我的订婚宴,竟然是为了……姐姐大闹我的订婚宴,未婚夫当场反悔,嫌弃我有个父不详的孩子!陌生人从天而降,竟然说要娶我为妻。可是……“先生,你哪位,我们认识吗?”当真相揭开,我怒摔离婚协议,“离婚!”某人却死皮赖脸,“老婆,别闹了。”
  • 易烊千玺我男神i

    易烊千玺我男神i

    一个高冷偶像易烊千玺,另一个热情平凡易音凌,两人差距那么大,真的聊得过来吗?
  • 锦衣记

    锦衣记

    唐末天地大变,蛮族降世,宋太祖皇帝挽狂澜于既倒,建立大宋,身为大宋卫国公主的赵妙元却意外来到现代,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好吧,这是一个现代锦衣卫守护女神的荆棘之路,一部温情的小故事
  • 琛已佳雨

    琛已佳雨

    我此生做过太多的事情,有几件好事,有几件坏事,连我自己都数不清。我的事情,只有我自己才能数清,可若是连我自己都数不清了,有有时能数的清呢?
  • 腹黑娘亲天才宝宝

    腹黑娘亲天才宝宝

    林萱觉得没有人比她更悲催了,没有在火海中爆发,也没有在火海中死去,却在火海中重生了!重生不可怕,穿越也不可怕,穿越在火海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穿越重生在一片火海中,费尽力气逃出来之后,发现自己中了春药了……“混蛋,放开我娘亲!”某宝宝怒瞪着抱着自己娘亲的妖孽男吼道。“我是你爹爹,你娘亲是我的女人!”某男无耻道。“娘亲是我的女人,你放开她!”某宝怒。“错了,你娘亲只能是我的。没有我,那里的你?”某男挑眉。“混蛋,你以为就你有小蝌蚪吗?”某宝鄙视道。某女默……女强,男强,宝强,兽强,美男强,各种强!
  • 太古荒纪

    太古荒纪

    天地初始,万物通灵,万族争霸,在这最原始的太古世纪。唯有适者生存,唯战,方可名留史诗。林云风,一个没有灵根,被部落抛弃的人。偶得奇遇,踏上修炼一途,掀起风云,留下无上传奇。
  • 美女的神级护卫

    美女的神级护卫

    从大学校园中走出来的年轻小伙子,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上能提枪磨刀砍流氓,下可温柔体贴伴女郎,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他欲要在都市中留下一段关于他的传说。他说:天生性别男,从小爱好女,逍遥都市中,风流伴佳人。他说:黄金铺路,美女醉怀,天地之大,我为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