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1400000043

第43章 族群理论(9)

第四种,接触以冲突开始,冲突不断化解和调适,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如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当汉族刚迁入阿克塞县境内时,哈萨克人用宽容的态度让汉族人在这里居住了下来.但在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及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矛盾,少数哈萨克人会说:“你们走,这是我们的地方,你们是叫花子、要饭的,是我们救了你们!”直到现在,一旦哈汉之间出现不和谐的事件时,极少数哈萨克人仍以这句老话指责汉族人。这一方面说明汉族人迁入这里后因为多种因素没有和当地的哈萨克人处理好关系,导致哈萨克人的失望和不满。另一方面也说明内地汉人人口压力过大,导致汉族人不断西迁到这里,哈萨克人在政府的说服下不得不接受不断涌入的汉人,在接触后导致矛盾的产生。然而这些矛盾在哈汉人民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升级,反而不断减弱。这与国家对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支持分不开。十几年前,由于阿克塞旧县城博罗转井缺水而导致整个县城的未来发展受限,中央和省政府决定将县城迁入有充足水源的红柳湾镇,经过十年的建设,这个仅有9000多哈汉人民群众的自治县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哈汉民族均居住在统一的小区中,汉族和哈萨克族从事牧业的家庭男人都在山中放牧,妇女和孩子均在县城居住。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形成了互相融合的民族关系。我们采访的汉族何老爹认为:“实际阿克塞的干部,包括哈族都好着呢。哈族干部都从下面来的,了解下面的疾苦,而且他们到下面也很适应,比内地的汉族干部好多了。阿克塞的干部无论哈族汉族都不错,说话也能说上,坐下沟通、办事,都不错。不像内地的汉族干部,就是‘老爷’,话都说不上。”胡永刚于2007年7月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和当金山牧区实地调查资料。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由接触产生的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关系经过化解与调适后互相融合与影响。现在哈萨克人与汉族人和谐地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内,汉族人变成了放牧人,家中的墙上挂着哈萨克人传统的挂毯;哈萨克人中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学会了汉话和汉字,更多地吸收着内地汉族地区传来的科技放牧知识。这样的民族关系表现形式则是热爱和平的人们所渴望和倡导的。也是世界民族关系必然的发展方向。

以上便是民族之间的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是真实的民族关系的反映和写照,也是我们对民族关系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从目前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现状来看,所有的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包含在这四种形式之中。

三、接触的内容

接触必然涉及接触的内容。否则接触就不可能进行下去或无从接触。而接触的内容则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由于接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接触的内容则也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首先,生计接触是接触初期最基本的接触。如果接触的民族成员之间能够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互惠互利,那么双方不仅能够在同一片地域共同生存下去,而且能够建立良好的民族经济交流关系。我们以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汉族移民与哈萨克族之间的生存接触为例说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大饥荒使内地的汉族人不断沿河西走廊向西移动,这期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就接受了一些汉族流民。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内地汉族富余人员不断进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这些进入阿克塞的汉族人,首要问题是生计问题。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汉族人适应当地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成为哈萨克人的牧羊人。也就是说,汉族人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而主动适应哈萨克人的游牧生计方式,建立了生计互助关系。这就是生计接触。也是最基本的接触。在此基础上,哈萨克人与汉族人建立了互助合作的经济关系。一些汉族人在哈萨克人家里完成了牧羊人的责任也积累了一些资本后,就另立门户,成为独立的牧户。但他们仍然与哈萨克人同住一个住宅区,同在一个牧场放牧本文作者徐黎丽2008年6月17日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居民小区实地调查资料。。由此可见生计接触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接触。当然如果因为资源短缺而影响到彼此的生计和生存,那么冲突肯定产生,民族关系也必然向不友好的方向发展。甚至于导致接触中断,民族关系结束。

其次,生计接触得以巩固后,家庭、社区之间的社会接触得以展开,族际通婚越来越多,家庭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融为一体。我们以宁夏回汉之间的接触为例说明。在回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宁夏南部地区,回族和汉族的居住形式有回汉互为邻村、回汉同村但不同生产队、回汉杂居于同一生产队,还有一些基本上是纯回族乡和汉族乡。因此从事手工业或者商业的外地汉人来到当地,不仅和当地汉族还需要与当地回族建立一定的经济方面的往来,当他们由于密切的经济行为与当地回族建立一定的社会联系之后,很快会被当地回族接纳,从而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和牢固的社会关系,得以在回族聚居的村落定居。如民国时期迁入宁夏彭阳县白阳镇的任氏家族和谢氏家族,任氏家族是以货郎为业,其两代人就是通过走家串户卖针头线脑以及儿童玩具等来补贴家用的。在回族村中靠经营这些小玩意与当地回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确保其不仅能居住在回族村中,还得以长期定居下来。谢氏家族是靠制作蒸笼的手工业者,其第一代移民用扁担挑着制笼材料去回族村中制作蒸笼。由于长期的业务需要以及与回族建立了极好的社会关系,该家族中有一支就定居到了回族村中。这支谢氏与回族关系极好,第二代移民不仅有一位信仰了伊斯兰教,其他人还与回族建立了“干亲”关系,成为回族的“干亲家”刘有安:《乡村移民社会关系建构方式研究——以宁夏南部地区汉族移民家庭为例》,调查报告。。在青海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乌兰县,蒙古族与汉族在建立了互助合作的经济关系后,族际通婚逐渐展开,如今蒙汉通婚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刘瑶瑶于2008年7~8月在青海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县乌兰县实地调查资料。。他们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与民族关系逐渐融为一体。

再次,文化接触与认可。这是接触中最深刻的层面。一般来说,如果生计接触、家庭及社会接触发生矛盾和冲突,文化接触就不可能达到。因此这就是接触中的“里”和“内”。如今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些民族间的接触只停留在生计接触层面和社会接触层面。主要原因是当地现有的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无法维持现有所有民族的生产生活需要。这就阻碍了民族关系向更深的层面发展——文化接触与认可。但这并不是说所有民族间的文化接触都不可能达到。我们以英国牛津城的华人为例说明此点。本文作者在牛津华人基督教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华人自己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堂,他们借在海定腾区的一个英国人教堂做活动。在这个教堂中分为普通话部和粤语部,每个月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天下午2:30普通话部和粤语部共同进行教会活动。参加的华人教会的教民有68名,其中女性占2/3本文作者徐黎丽于2006年6月5日下午在牛津华人教堂实地调查资料。。其余星期天的教堂活动则各在所在区域活动。普通话部的星期天的教堂活动人数为35~40人之间,并且女性占2/3本文作者徐黎丽2006年5月、6月星期天在牛津华人教堂实地调查资料。。这些基督教徒,以定居华人为主,他们仅占全部牛津定居华人的0.5%。从这个数字来看,信仰基督教的华人并不是很多。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有一部分是借助于华人基督教教堂建立自己的交流平台,还有一部分对基督教有兴趣,但还没有信仰,处于初级的观望阶段徐黎丽、冯霞:《论牛津华人基督教徒的特点》,《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但是有一种趋势,就是华人中信仰基督教的信徒不断增长。一些虔诚的华人基督教徒认为,在牛津定居下来后,生活工作及其他方面都过得不错,但心理上总感到没有精神寄托,尤其在家的全职太太。她们认为信仰基督能够使她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基督能够保佑她们生活得更好。这说明一部分华人已经在宗教信仰方面与原居住地的华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和英国本土的基督教文化进行接触,而且认可和理解这种异国文化,并成为这种文化的继承者。从此个案中可以看出,文化接触是民族关系中的深层次接触。也是民族关系得以维系的心理和意识基础。

四、结语

民族间无论杂居或聚居在一起,并不代表其民族关系向深层次方向发展。只有真正的由表及里地从生计、社会、文化等等方面进行接触,民族关系才能真正地通过理解和认同走向和谐相处的道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接触是民族关系得以产生的前提和条件,因而也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最重要的变量。

[作者简介]徐黎丽,兰州大学。

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

朱炳祥

摩哈苴村位于哀牢山上段,今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乡,包括干龙潭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麦地平掌、外厂、干龙潭、马家村、岭岗村、迤头上村、迤头下村、何家村和龙树山九个村民小组,以及小村村民委员会下属的老虎山和背阴地两个村民小组。该村是一个高山村庄,农户散落在海拔2200米左右的山林间。摩哈苴共有265户(其中干龙潭村委会205户)本文的统计数据皆为2002年。,1135人(其中干龙潭村委会905人)。据口述史推断,该村大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迁入摩哈苴的众宗族中有6个宗族有口述史,这6个宗族迁居摩哈苴的时间为:竹根鲁13代,山白草杞13代,松树李11代,大白花何9代,大白花张9代,马姓汉族9代。而摩哈苴人结婚年龄在20~23岁。据此推断,摩哈苴有300年左右的历史。本文之所以将摩哈苴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摩哈苴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被称为摩哈苴庄,这一地域社会结构是在1949年以前的250左右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本文之所以选择摩哈苴作为民族差异与民族和谐研究的对象,是因为摩哈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从宗族到族群、从族群到民族、从民族到国家这样一个逐层分级的结构,有利于证明民族和谐形成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就民族而言,摩哈苴有两个民族:彝族与汉族,265户中彝族有229户,汉族36户;就族群而言,彝族中又分为两个族群:一种自称“密撒巴”,大白花姓氏前冠以图腾祖先灵牌质料,这是当地人的表述法。如“大白花何”表明以大白花作为图腾祖先并以之制作祖先灵牌的何姓宗族,下文的“竹根鲁”、“松树李”等表述法与此同。何和大白花张两个宗族为“密撒巴”;一种自称为“罗罗颇”,除“密撒巴”以外的彝族皆为罗罗颇;就宗族而言,摩哈苴共有10多个宗族,彝族各宗族之间以图腾祖先灵牌的不同质料作为区分,是一种图腾氏族制宗族,汉族则以“大灵牌”作为祖先灵位。摩哈苴几个主要宗族及户数为:竹根鲁43户,松树鲁21户,松树李38户,粗糠李12户,葫芦李24户,山白草杞28户,大白花张20户,大白花何12户,马姓汉族36户。这9个代表性宗族共234户,占总户数的88%。

一、宗族差异与宗族和谐

我们首先从最小的一级单位“宗族”开始研究。英国人类学家普里查德在研究非洲努尔人时曾提出一个看法:亲属体系兼具家庭与社会政治的双重特点;亲属制度不仅源于核心家庭,而且也源于政治法律制度所强加的外在压力;世系群更应被看成是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一部分,它构成一社会中群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他在所著《努尔人》中,描述了努尔人的宗族裂变分支情况:努尔人的氏族分化而成的最大的裂变分支称为“最大宗族”,最大宗族的裂变分支称为“较大宗族”,较大宗族的裂变分支称为“较小宗族”,较小宗族的裂变分支称为“最小宗族”。“分支世系群”是努尔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个具支配地位的氏族,而这个氏族可分为较小的父系单位——世系群;因为“世仇”的存在,一个最小裂变支(世系群)的成员会对抗同属一较小裂变支(世系群)的另一个最小裂变支(世系群)的成员;而另一种情况下,一个较小世系群所属的各最小世系群的成员又会联合起来对抗另一较小世系群;较大世系群与最大世系群的情况也如此。这就达到了“无国家的社会”的政治控制,是政治制度中的“一种结构运动”,“努尔人的政治制度的形式便通过这种结构运动而得以维持”。普里查德将这种在不同层级上或分或合的现象称为“分裂与融合”。他指出政治群体间的分裂与融合是同一个分支原则的两面。但是普里查德在他的描述与论述中,都更强调分裂、对抗的一面,而相对忽视融合与统一的一面,他说:“正是地域制度内部各种相互竞争的价值观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才构成了政治结构的本质所在。”[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等译:《努尔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174页。普里查德的后继者同为英国的人类学家弗里德曼,在对具有高度复杂文明的中国东南地区的福建、广东的宗族研究中,也是更强调对抗的一面。他认为在宗族的裂变系统中,结构性裂变单位是房。在“房”与“扩大家庭”之间的“支”为“中间裂变单位”,这个“支”的重要性显示了裂变的不平衡性。分支新建祠堂反映了“中间裂变单位”的产生,能够新建祠堂的支直接依赖于经济资源,这是“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产生了不平等的裂变。”[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中间裂变单位”的裂变方式依靠经济资源,这是横向的表达;绅士、商人、农民的分层则是一种垂直的表达。二者相互联系。宗族的均衡性原则一定会被宗族内部的阶级差异冲击甚至消弭。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以及社会分层并不是“无国家的社会”的特点,而是高度分化的“有国家的社会”的特点。“有国家的社会”中的宗族与“无国家的社会”中的宗族在此分道扬镳。

同类推荐
  • 大师的背影

    大师的背影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以一个工农兵出身的画家、作家的身份,在实干的政治家郑永和打造出来“学大寨”的典型——辉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劳动改造的艺术家。因此,得以近距离地收藏这些当时第一流、经过时代冲刷后仍旧是第一流的重要人物的许多真实故事。书中,他们立体可观:他们也犯过错、媚过俗,但岁月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热门推荐
  • 天光光,地惶惶

    天光光,地惶惶

    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难道就真的不存在么?传说中听到或是看到的,档案馆里未被记录的历史难道就真的不存在么?人们时常害怕揭开那黑暗的背面,害怕让科学变的无知,因为不能掌控。我是金十三,收到朋友邀请只身来到旧金山,得知在当地一家知名酒店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在调查过程中相关人员陆续离奇失踪或死亡,是鬼灵作祟还是人为操控?邪恶的历史,人性的罪恶,分裂的自我,残酷的杀戮,不断闪现的面孔,是敌?是友?是真?是假?谁才是真正的凶手?“我知道你那天夜里干了什么...。。”书友群:300106780(喜欢本书就加入进来吧!你也可以成为剧情的主宰!)
  • 女人之间

    女人之间

    八年前,大学校园里,杜宇第一次见到了梨花,那一刻,他心里面就认定了梨花就是他这辈子想要找的人。一见钟情,从第一眼就爱上一个人。
  • 糖糖的平凡生活

    糖糖的平凡生活

    平凡生活点点滴滴青春洋溢记录人生重新开始,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 致命游戏:首席BOSS很危险

    致命游戏:首席BOSS很危险

    惨遭男友无情抛弃,她蓄谋计划,惹上A市最有权势的男人!传闻他冷酷无情,诽闻不断,身边的女人从来没有超过一周,却唯独将她捆在身边。人人都羡慕她得到了盛世般的宠爱,可谁又知道她天天苦逼得下不了床。终有一天她带球逃跑,他便开始追她到天涯海角;他说,“老婆,没有你,我就像离开水里的鱼,无法呼吸。”
  • 绝帝邪尊

    绝帝邪尊

    灵魂夺舍,世俗为帝!回归修真,争霸至尊!
  • 外国文学通用教程

    外国文学通用教程

    本书共七编十七章,系统地阐述了古代至现代欧 美、俄苏、亚非及大洋洲的文学发历程,专门介绍和分析了各时期、各国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同时还涉及了其他相关的艺术门类。本书秉持了历时和共时,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视野,体系完备,辐射面广,内容丰富翔实,论述了简明扼要,是一部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外国文学教材。
  • 紫冢

    紫冢

    一个王朝最后的希望。一个崭新的世界颠覆世人的思想的时候。太子,这个看似强大的名号,拿什么来拯救自己已经渐渐消失的天下?埋藏在坟墓中的最后希望,欲要重新建立强大的紫槿花王朝!战斗吧!我的伙伴!呼喊吧!我忠实的盟友!崛起吧!我挚爱的————王朝!
  • 方融玺禅师语录

    方融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女性成才简明教程

    女性成才简明教程

    妇女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促进妇女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女性教育是促进女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女性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开启心灵的智慧、培养拓展的能力和奠基进步的动力。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性成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社会性别文化对女性成才的影响,在理论与实践上做了一定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