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1400000018

第18章 主题演讲(6)

就以上情况看,对于中国民族识别近年来遭遇的解构批评,类似于李绍明先生那样的回应也是不够的。在我看来,他的问题主要在于他仍旧试图通过论证彝族是一个统一的世系、语言、文化、地域区分单元来说明彝族识别的合理性,没有能够就彝族识别的政治必要性来正面回应西方的批评。吊诡的是,自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几乎已没人再相信族群或民族是可以客观识别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区分单元(Barth,1969。Keyes,2002),却又在苛求中国民族识别必须具备客观科学性。显然,他们批评的真正指向并不在于中国民族识别是否具有客观科学性,而在于中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假借客观科学性”来否定了被识别人群的主体性,以及这种“政治意义”重于“科学意义”的民族识别是否仅仅是一种“东方/中国/俄国”现象。就此来看,作为回应,一味强调中国民族识别的客观科学性不仅劳而无功,而且有适得其反之虞。应该说,郝瑞教授的批评在修辞上是很婉转的,但他最终论证和确认的仍旧是一个强调“科学客观性”,忽视被识别人群主体性的,国家/客位的,中国/俄国的民族概念,一个神秘、专制的东方/中国。

综上所述,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识别或中国政府对其境内少数民族的政治构建遭到了来自西方的中国研究专家们的解构。在这种后殖民批评式的拆解中,中国的少数民族承认和包容政治被当作了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排斥政治,中国的世居少数民族问题被搅混成了侨散居少数族裔(diasporic)问题,中国的民族识别问题被当作了内殖民主义或内东方学问题。在他们批评视野中,没有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承认诉求,只有无所不能的中国国家权力;没有这个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政治承认,只有这个国家出于自我缺失的他者政治;没有能与国家对话、商榷的少数民族主体,只有任凭国家科学识别摆弄的少数民族客体;没有基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和民族区域自治可操作性的政治考量,只有出于行政便利的算计,等等。

然而,吊诡的是,尽管在其笔下中国少数民族被中国国家当作了内部的东方,但是讲求“客观科学性”的中国国家并没有因此被“去东方化”,或被当作了中国内部的西方,反倒进一步被确认为威权的东方。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承认政治东方专制主义化的取向,在我国学界不仅没有激起有力的批判性回应,反倒生成了许多诸如对少数民族去政治化,民族共治,惟个体公民权利论之类西方学畅想!

[作者简介]潘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文化多样性及其挑战

范可

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多样性是当今许多国家倡导的理念。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政治主张,强调各族裔自身的文化,甚至政治自治。文化多元主义的前提是承认文化多样性。这种观念与民族国家语境里的文化叙事背道而驰。文化多样性包含了这样的意思,繁复多样的人类文化彼此间绝无高下之分,它们具有同等价值。然而,这样一种理念能为许多国家社会所接受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且不乏深刻教训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他者”,但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引导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趋于另一个极端,它虽然对摒除“种族”(race)有所助益,但同样可能使我们对人类群体差异的理解坠入本质化的陷阱。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存在于不同社会的种族与族群现象,揭示文化多样性概念在理解现实中的种族与族群现象时可能存在着的紧张。

有关概念的简要社会史

文化,虽然是美国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它常与种族并置,或者被用来解释种族差异。过去,在美国官方人口分类中和一般民众的有关话语里,“种族”一直居于中心位置。这种情况自然与美国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种族清洗。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在战后表达了对种族主义的忧虑。对种族主义的批驳虽然一直就有,而且在博厄斯(FranzBoas)的时代,美国人类学家对种族主义的批评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种族主义真正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确实是在战后。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邀请世界上著名的人类学家在巴黎就种族问题起草宣言。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责无旁贷地参与了讨论。英国出生的美国人类学家蒙太古(AshelyMontagu)根据讨论执笔了“关于种族的宣言”(Statementonrace)。宣言指出了“种族”在概念上的混乱与危险性,主张用“族群”(ethnicgroup)取代种族。他们认为,构成族群差异的主要是文化。(参见:Montagu1969)那时,族群性还没有成为一种抵抗民族国家叙事的政治隐喻,所以,人们大都还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族群。

稍后,人类学家对地方政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族群的边际可以不必同文化的边际重叠。最先指出这一事实的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利奇(E.Leach1954)。他在对缅甸高地的克钦人所作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支持利奇或者与之相似的观点的研究多了起来。对族群性的研究遂渐渐地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理解取向,即原生论(primordialism)和工具论(instrumentalism)。二者来自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彼此间并不存在矛盾。原生论者主要来自美国文化人类学界,工具论者多来自有社会人类学传统的英国人类学界。此外,研究族群性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也多为工具论取向。为什么在研究族群性问题会形成两种取向是颇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当时关注“社会”甚于“文化”的英国社会人类学考虑进来,我们就会发现,持工具论取向的学者多关注人们之间的互动。他们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计策行为更为关心,而且都在区域政治的空间来看问题。相对而言,美国文化人类学其时博厄斯的影响尤在,尤其强调深入细致的民族志工作,所以很自然地更会去追寻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虽然,美国人类学并不否认族群性在地方,甚至国家政治上的意义,但他们总希望更多地知道研究主体的所思所想。所谓的“原生”说穿了就是对文化深入探究的结果。因为自从韦伯被帕森斯(TalcottParsons)经由社会学引入美国文化人类学以后,美国人类学诠释学派多将文化理解为核心观念与价值的集合,由此引导了试图通过洞悉研究主体内在世界,以及内在观念如何决定外在行动的研究取向。因此,考察族群性时,不同族群如何强调他们的文化价值并如何以此将自身与他者区别开来就成为他们关怀的目标之一。所谓的原生论,其所指不啻是对自己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的强调。因此,裔脉(descent)、语言、亲缘,甚至信仰、传统等等所谓“既定”(given)的东西就成了“原生”的内容。当你问某一族群的人士关于他们的族群性时,他们往往就从一系列的所谓“文化特质”(culturaltraits)当中提取某一件来回答你。所以,可以这么认为“原生论”就是研究主体的认同表达,或者他们用来填塞认同这个“躯壳”的填充物(stuffing)。其道理如同把四大发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内容一样。所以,凯斯(CharlesKeyes1976;1982)才认为,所谓的原生其实就是一种对共享血脉的文化解释(aculturalinterpretationofsharingdescent)。此外,还有学者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有关“实践”(practice)与“习性”(habitus)的概念来解释原生性。(Bently1987)

工具论取向实际上并不否定原生论,只是持这种取向的学者较少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他们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以彰显族群认同为特点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在他们的讨论涉及族群如何聚拢凝聚时,也揭示了族群认同的原生性。科恩(AbnerCohen)对尼日利亚豪萨人(Hausa)族群性的研究,指出了统一的豪萨认同的出现与争夺交易市场有关。豪萨人是从尼日利亚北部移到西部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控制了国家西部的牛市。在交易上,相信“自己人”是自然的事。来自北方的豪萨供应商自然愿意找“本族”的中间商,于是豪萨人的习俗、语言等等成为他们相互联系的标志。所以,在他们的心目里,作为豪萨人,重要的是拥有共享的习俗、语言,这些表明他们有着共同的来源。(Cohen1969;1974)所以,我认为,原生论和工具论两种取向结合起来,恰恰能帮助我们综合理解族群性现象。

尽管文化边际不一定与族群的边际一致,但从主位(emic)的角度来看,文化毕竟是一个族群由“自在”到“自觉”的资源。在此,我借用费孝通先生有关“自在的民族”到“自觉的民族”的观点。见(费孝通2005[1988])。在许多学术讨论和日常的公众话语里,我们经常看到族群与文化并置的现象。美国的历史特殊论学派把文化作复数使用已经有了把文化作为群体分类单位的意思。但是,当时的用法并没有后来的族群性一词所见的意涵。用文化替代种族来指涉原先种族一词所具的人口分类意义是相当晚近的事。出现这种取向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校园里左翼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数量和声音增多,他们提倡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在行文用语上面都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可能会伤及个人尊严的语句,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的风尚。影响所及,自然使与原先不光彩历史沾边的“种族”一词日渐淡化。在美国社会上也同样如此,人们讳谈种族,然种族在美国社会里又是一个每日可见的现象,所以“文化”和“族群”(ethnicity)遂渐次取而代之。当然,也有人认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结束的越南战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从那个时候起,到美国的移民呈现了新的潮流,欧洲过来的移民在数量上首次让位于来自亚洲者。而来自印度支那半岛的移民内部巨大的文化和族群差异使得美国社会一般人原先那种基于所谓“肤色”和宗教的种族认知难以涵盖。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追溯其源头,应当与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类学家的历史特定性观念有关。众所周知,文化概念最初来自德语,原意为驯化(domestication)或培育(cultivation),但在德语的意义上,文化意思有点与汉语中的教养相似。它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发育和陶冶过程。而外在的、为人们所感知的何为文化的东西,实在是内在精神的外化。(Kuper2000:30-31)在德意志思想里,文化是被誉为民族主义精神之父的赫尔德(Herder)从拉丁文引进的观念,其用意在于同霸权性的文明观念相对抗。“文明”(civilization),在当时强势的英国和法国的思想里,强调的是人类在物质层面上的高度成就。这种高度的成就以英法两国为代表,并相信这是所有的人类迟早都能达到的顶点。文化的概念之所以能在19世纪以降的德意志思想界大行其道,表明了后起的、当时正在寻求国家统一的德意志不甘居于人后的雄心。其时的德意志思想家相信,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群体的发展走向,因为人们相处在一起,操自己的语言,自然会产生自身特定的文化。而共享一种文化的人们应当有充分的自治权力。这就是民族主义理念构架的基本雏形——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由来。美国早期的人类学家绝大部分为第一、第二代的德国人或德国后裔,自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被尊为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博厄斯(FranzBoas)移民美国之后,由于亲身体验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中欧、东欧各国反犹太主义和排犹浪潮,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尤为敏感。文化概念于是成为他反对种族主义的器具。博厄斯曾在美国社会做过许多体质人类学研究工作;他对不同的移民后裔进行人体测量,想通过他的研究向社会证明,就不同人类群体的差异性而言,文化所起的型塑作用远远超过生物性自然因素所起的作用。人类与人类的生活习惯之所以如此不同,实为文化所致。他因此与他的学生们遂根据语境把文化作为复数使用。当时,美国的种族主义者无不试图把种族不平等归咎于某种先天、自然的因素,并力求在科学上证明这一点。博厄斯强调了文化的作用。他和他的学生们通过对所有文化均有其独立价值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阐述,有力地批驳了种族主义。但是,把文化概念用来扭转人们在种族认知上所存在的谬见,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人们的种族偏见。而且,博厄斯等人所倡导的德意志思想里的文化概念,实际上很容易过渡到种族主义。一如杜芒(LouisDumount)所说的那样,划分梯级似乎是人类的天性。(Dumount1980)文化可以取代种族来解释人类多样性(humandiversity),但它无法根除人们头脑中既有的种族偏见。而且对文化差异的强调很容易导致对不同文化的存在产生一种“种族化”(racialization)的概念(Appdurai1996):人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文化。然而,一般人并不会考虑到,人的本质是相同的,文化型塑个人,那时因为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中国人从小生活在美国社会必然在文化上成为美国人,反之亦然。但是,不管怎么说,美国人类学使文化成为社会人文科学的关键语汇,其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同类推荐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热门推荐
  •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最强王者之六界主宰

    最强王者之六界主宰

    一个嚣张的少年陷入进一场困难爱情。但是不管有什么困难,哪怕丢掉性命。他也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虽然有很多人都阻止他们,但是没想到他们一步一步把蝼蚁少年确逼成了六界的主宰,掌握乾坤,逆转风云!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为了爱付出了多少!
  • TFboys之承认你爱我

    TFboys之承认你爱我

    她在第一次见到他就注定了她会缠着他一辈子:“你好……”他却在她对他第一次告白是就残忍的拒绝了她:“我不喜欢你……”她热情似火;他高冷如冰。明明从不曾在一起,却默契的在一个个街角相遇。到最后,只剩下了陌生的彼此:“你好,陌生人……”承认你爱我,就这么难吗?你还不承认你爱我Youdon'trecognizethatyouloveme浅笑||°微凉处女作《承认你爱我》,喜欢虐恋风格文的各位家人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 最强魂修

    最强魂修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其一,为一线生机。天道无常,变化多端,演化生死,窥视天机。少年方宸,身怀命、天、地,三灵魂脉,又有父母遗留下神秘吊坠空间内上古魂祖帮助,从而走上魂修之路,衍化属于自己的天道。ps:新人新书,求各位看官包养,求推荐票,收藏,毕竟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创作的最佳动力。。
  • 逍河耀九天

    逍河耀九天

    人皆有灵,开悟之后,便是天才。姬逍河身世神秘,懵懂十八年。一朝开悟,诛邪荡秽,血染长空。自此之后,青云直上,光耀九天。一魂为主,三魂皆修。以杀成仁,以情炼剑。且看姬逍河是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修真之路。
  • 奸臣为夫,嫡妻太狠辣

    奸臣为夫,嫡妻太狠辣

    本是尊贵的公主,却被夫君当成通敌判国的棋子,她亲眼看着夫君摔死自己刚足月的孩子,又被夫君小妾折磨至死。将离一生行善,所幸上天怜悯,等她在睁开眼睛的时候,居然回到了刚出阁之时。夫君借她通敌判国摔死亲生骨肉?夫君的小妾不将她放在眼里?在重生将离发誓要将之前所受的一一报复回来。想要借她的手毁她的家?那就先让你知道家破人亡的滋味。欺骗她感情?那就让你看着喜欢的女人被收拾无法插手的痛苦。划花她的脸?那就让你终日顶着丑陋面容示人。只是意外偷听到夫君和小妾私语,却原来夫君也是个棋子,一直在背后操纵这一切的,另有其人?……*****“萧哥哥,小时候我就想嫁给你,可惜天不遂人愿……”嫁入将军府当晚,将离为了复仇在婚宴上毫不避讳的利用起他来。作为青梅竹马的他却也欣然接受,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公主若是后悔,也可悔婚。”然后城内城外就开始谣言四起,说明将军夺人所爱,棒打一对青梅竹马……
  • 掌剑天尊

    掌剑天尊

    我不追逐光明,我不唾弃黑暗。善恶黑白,尽在一剑!我的天道,剑光永恒!懵懵懂懂飞升到了仙界的陆离,演绎一段天地间的传奇。…………………………………本书已签约,请放心收藏!感谢各位的支持!
  • 神噬天穹

    神噬天穹

    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时代,这是一个众神云集的大陆,无数天才大神尽皆汇聚于此。神耀之地,盘亘着数股强势无比的古老实力,但此地确实拥有一个绝对的霸主。那便是横亘整片神耀之地的超级势力【唐门】,唐门弟子无数,其掌控者便是古今大神第一人,人称战神【唐家三少】大陆之北,【绝世天府】盘踞于此,其势力厚实至极,而其掌控者便是被世人古今传颂的绝世大神【天蚕土豆】而其的封号则是名震古今的【拖神】大陆之南。英才辈出,无数震世怪才尽皆蜂拥于此,而在这片土地上,也是横行着一位旷古大神,其麾下势力【遮天
  • 赢在感恩

    赢在感恩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感恩,就是赢在职场。感恩是员工在职场生存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只要怀抱感恩之心,你也能成为金牌员工。
  • 国家建造师

    国家建造师

    意外穿越异世,埋葬前世的记忆和深爱的女人,今世不会任何技能,却成了一名建造师,既然这样,那就把这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