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8000000010

第10章 儒家的教育思想(4)

荀子认为人的成长变化,改恶从善是靠后天的习染。且由于仁义法正的影响,才能使“涂之人可以为禹”(《性恶》)。他强调后天环境、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但他却不能科学地说明礼义、法治的起源问题,把礼义、法治说成是少数圣人、君子的发明。

关于教育目的,从改变人的性质来看,荀况认为在于“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看,荀况基于为初期封建统治者培养人才的需要,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圣人。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劝学》)他又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敦禁我哉!”(《儒效》)“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礼论》)荀况主张以培养士、君子、圣人作为教育目的,而以学为圣人作为最高的目的。

荀子的思想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他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来充满各种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2)荀况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

荀子很重视道德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①崇礼尚义。荀况特别重视礼,甚至把礼推崇为有法的作用,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礼是维护等级差别的。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富国》)“礼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修身》)因为礼有这样大的作用,所以说:“学也者,礼法也。”(《修身》)

孔孟讲孝悌。孔丘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甚至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荀况则认为孝是小行,应以义为尚,即认为怎样是对,便应怎样做。他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子道》)人应崇尚大行,这反映出荀况的新兴地主阶级的精神。

②隆师亲友。这与崇礼尚义是有关系的。隆师亲友是达到崇礼尚义的手段,又是荀况很重视的道德条目。荀况很重视师友的作用,尤其尊崇老师,把师提到与天地君亲的平等地位。他曾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极)恶其贼。”(《修身》)“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性恶》)

关于道德修养,他提出以下几点:

①参验反省。荀况在《劝学篇》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是说,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后再以知识为依据,每日参验省察自己,能这样,便可以知明而行无过,于是就有了道德修养。

②择善而从。荀况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修身》)

③积善成德。荀况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又说:“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儒效》)

(3)荀况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论述

关于教学内容,荀况主张学习《诗》、《书》、《礼》、《乐》、《春秋》等;其中,他特别重视学《礼》。“礼”当时起着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这些知识,又都符合他培养君子、圣人的要求。

关于教学方法,荀况提出以下几个原则:

①强学力行。荀况认为学习要注重闻、见、知、行。他对知行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认为行比知更为重要,强调艰苦的学习和实际的行动。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同时他还认为,只有行之有效的,才是正确的。他曾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劝学》)

②虚一而静。荀况认为,学习要虚、一、静。所谓虚,就是虚心,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妨碍接受新的知识。所谓一,就是专一。心中如果已经有各种不同的知识,这叫“两”。不能使这种知识妨碍另一种知识的吸取,即“不以夫(彼)一害此一”(《解蔽》)。所谓静,即静心,能不受纷繁杂念扰乱。荀况说:“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解蔽》)能够“虚壹而静”,才能做到“大清明”,即达到认识上完全透彻、无所偏蔽的境界。

③学思兼顾。荀况继承了孔丘的思想,认为在学习上学与思二者都不可缺,这与他的认识论是有关系的。他说:“学不可以已。”(《劝学》)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④积渐全尽。荀况认为学习要全面、彻底、精粹。他说:“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劝学》)全,也就是照顾全面,不要“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解蔽》)。也就是要万物并陈而设立标准来衡量,即“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解蔽》)。

⑤专一有恒。荀况认为学习要专一,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他说:“行衢道者不至,……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荀况非常重视敬师问题,特别强调“师法”的重要。他说:“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儒效》)他认为要“化性起伪”,积礼义为君子,就要注重师法。

他强调学习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学生应该尊重教师。他说:“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大略》)同时,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致仕》)

3《劝学》

《劝学》是荀子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名篇、代表作,所以放在《荀子》一书的第一篇,也是中国历史上一篇光辉夺目的教育文献。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比喻精彩,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观点的集成。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荀子非常重视教育,也经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显然,荀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和目的,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说的君子和小人等等差别带有明显的偏见。但他强调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都是学习经验的总结,值得后人借鉴,具有普遍意义。

虽然荀子论学的基础是唯心主义的“性恶论”,但是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了积极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荀子不可能懂得人的阶级性,他把礼义当成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并且把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行为叫做“善”,把不符合的叫做“恶”。他劝学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培养合乎封建统治阶级道德规范的人才,这与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全国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在今天对我们依然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四、另两部教育学名著

1《礼记》:儒家礼制的教科书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儒家礼制的教科书,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一书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选编的。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部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并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8类,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宣扬儒家理想。实际上,这部9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教育、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近代梁启超将其分为五类(通论礼仪和学术;解释《仪礼》;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记载古代制度礼节,并加以考辨;一些微言大义、发人深省的格言、名句),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从西汉到明清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礼记》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较大的实用性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使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吸引广大的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维护统治秩序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于是,《礼记》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青睐,以致被推上经典地位。

《礼记》有不少篇章是讲修身做人的,如《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专讲教育理论的《学记》,专讲音乐理论的《乐记》,其中精粹的言论,至今仍然有研读的价值。

《礼记》(包括其中的《学记》),阐述的教育思想包括:

(1)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4)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5)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6)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7)教师所必备:博喻

2《学记》:中国最早的教育论文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和全面地阐发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直到现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也都挂在嘴边。

认真地阅读《学记》,你就会发现,虽然此文是写于两千三四百年前,但从今天来看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所经常碰到的,和需要遵循的。

同类推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语言罐头:智慧谐趣的现代生活语典

    语言罐头:智慧谐趣的现代生活语典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适合各个层次读者阅读的语录体读物。语录体是口传式文体,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说者的感情和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它说的是社会,说的是百姓,说的是凡尘俗世的喜怒哀乐,说的是最普通直白的话,说的是我们的心里话。在观察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它不是从那种惯常的、庸常的视角出发,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多层面、多方位地切入事物的本质,始终给人一种生动、活泼、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体验。在描述人生的时候,它不是以那种端着架子、板着脸孔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调侃、顽皮、松弛甚至狡黠的态度,或寓庄于谐,或寓谐于庄,谈笑风生。本书中这些精彩的时代语录,有的出自名家精英,引人沉思;有的出自普通百姓之口心有戚戚。
  •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俗物与天才(精典教育)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热门推荐
  • 我不是黄蓉

    我不是黄蓉

    二十一世纪职业为教师的将要成为新娘的幸福的她,却因为意外,本尊穿越到了古代。来到古代的她,没有出众的外貌,没有钱,没有英雄或帅哥出来搭救;她也不会经商,不会厨艺,不会绣工,不会……这样的她,要怎么在古代混下去呢?最终她是留在了古代还是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呢?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
  • 这次爱得糊涂

    这次爱得糊涂

    也许多年后当他们两个彼此回想起的时候才会明白其实有些感情虽然只是另一段感情的延续,却也可以来的这样自然,让他们彼此爱得这样得糊里糊涂,但也深刻。一句“我爱你”是最甜蜜的迟到问候。
  •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

    宫曙光编著的《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所列数百个小项,基本上涵盖了“六商”的全部内容,这些细目系笔者通过反复的理论研究和详尽的实际调研梳理而成。《有6Q的孩子有大出息大全集(超值金版)》选择准确、分类合理、易学易做、操作性很强;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通俗的传达;既有理念的推广,又有精当的分析。
  • 那么爱你的我

    那么爱你的我

    她爱了他四年,却在婚前被迫作戏逼他放手。得知她出轨后,他发狂推她入深渊。“夏沫,我没让你去死,已经是一种仁慈了。”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发现,缺了她,他的世界一片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御天

    御天

    苍穹九天,异世大陆,离奇身世,风云际遇;使少年一步步成长为能者、能师、能尊、能主;构建出"魂塔",直至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掌御天地人心。垚星少年秦岩,得到神秘老人的传承,并拜来自焱星的“老妖”为师,从此踏上不同寻常的能者之路……
  • 独剑天下

    独剑天下

    剑技巅峰的剑神叶青决战八省剑圣,剑破虚空,穿越成为离火王朝没落二品大学士府长子。※※※※※※※※在这个世界之上,叶青因为两小平侯的赌斗之事,让他逐渐走向剑道,走向离火王朝,走向剑元大陆。剑道的真意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之中萌生着,他不断的修炼,不断的努力……挟剑天下,上走仙界,下走四海,披风斩魔,振兴家族!吾神与归,剑在吾手,何人来战,剑无虚情!!——————可恶的分割线——————呵呵,暂且简介就这样吧,正文才是要点※※※※※※※※独剑天下书友群:151030953
  • 嫡女惊华:王牌宦妃

    嫡女惊华:王牌宦妃

    成亲之日,盖头揭起,顿时她凌乱了,这不是那恶贯满盈的大太监吗?当现代异能者穿越为惨命嫡女小姐,步步为营,惊心算计,抢人夫君,可是谁能告诉她揭了她盖头的九千岁是怎么回事?百年王朝,一代佞臣,祸国容姿,血染朝堂。当阴谋与爱情丛生,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科学养护宠物犬

    科学养护宠物犬

    本书系统介绍了宠物犬的品种、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调教训练、鉴赏购买以及犬病防治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