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9900000042

第42章 感悟谋略智慧(5)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紧张,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开战。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骑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又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困城之围。

感悟心语

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愚蠢的事情,可以麻痹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行动。这种蒙蔽方法着眼于扰乱对手视线,就好像是虚晃一枪的障眼法。太史慈正是此中高手。

29.七擒孟获

蜀汉建立之后,忽一日,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10万,犯境侵掠。建宁太守雍闽乃汉朝什部侯齿之后,今连结孟获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雋郡太守高定二人献了城;只有启昌郡太守王伉不肯反。现今雍闽、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皆与孟获为向导官,攻打永昌郡。赖王伉与功曹吕凯,会集百姓,死守此城,其势甚急。”

诸葛亮闻报后,奏明后主,乃出大军南下讨伐。先行收服高定,并用计斩杀雍闿、朱褒二人。第一次擒得孟获之后,立即释放。众将进帐问道:“孟获乃南蛮巨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为什么要放了他?”孔明笑道:“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直须降伏其心,自然平矣。”这是因为诸葛亮具有远见,为了永绝后患,才如此而为之。

此后,孟获接连又被擒住四次,但均表示不服。孔明依然将其释归。不久,蜀军因为误饮哑泉水,不能说话,孔明深深为此而焦虑。

有一天,孔明下车,登高望远,四壁峰岭,鸟雀不闻,心中大疑。忽望见远处山冈上,有一座古庙。孔明攀藤附葛而上,见一石屋之中,塑一将军端坐,旁有石碑,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庙。因平蛮到此,士人立庙祀之。孔明再拜曰:“亮受先帝托孤之重,今避圣缇,到此平蛮,欲待蛮方即平,然后伐魏吞吴,重安汉室。今军士不识地理,误饮毒水,不能出言。万望尊神,今本朝恩义,通灵显圣,获佑三军。”后来果然由本地山神奉了伏波将军之命,化为老翁,指点清溪所在位置,解决困难。

第六次,孔明由于孟获之长兄孟节的协助,再度擒住孟获,彼仍表示不服。孔明仍将其放归。在到第七次,孔明以烧藤甲兵,擒住孟获之后,孔明派人对孟获说:“丞相面羞,不欲与公相见。特令我来放公回去,再招人马来决胜负,公今速去。”孟获终于垂泪而说:“七擒七纵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送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匐匍跪于帐下,肉袒谢罪道:“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说:“公今服乎?”孟获泣谢道:“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感悟心语

“七擒七纵”,诸葛亮将欲擒故纵的军事思想运用到了极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想收服对手的心。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为人处事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必须在确定自己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方可运用,否则就是放虎归山了。

30.孔明的空城计

自街亭、列柳城失守后,诸葛亮立即对蜀国的军事格局重新部署,他命令关兴、张苞率兵往阳平关;又令张飞引军去修理剑阁;又令姜淮、马岱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分别通报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军民皆人汉中,并将姜维老母送人汉中。

孔明在西城县,身边已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且只有二千五百军留在城中。此时司马懿已率领大军十五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孔明登城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在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然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鹿尾。城门内外有20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焉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15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岂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司马懿走到武当山,忽听山坡后喊杀声连天,鼓声震地。司马懿回头对二子说:“吾若不走,必中孔明之计。”张苞杀来,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又行一程,山谷中又起鼓角呐喊之声,关兴杀来,山谷应声,不知蜀军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轻重而去。关兴、张苞二人也不追赶,尽得军器粮草而回。

感悟心语

孔明在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仍然能使变不惊,处空城而退敌数万之兵,这体现的不但是智慧,更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胆量。如此大手笔,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妨让自己置身于“空城”之中,这样我们也许会更加冷静与清醒。

31.曹操献刀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在朝中争权夺利。董卓乘机控制了朝政,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滥杀朝中大臣,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那时曹操为骁骑校尉,并不得势。

一天,曹操自告奋勇地对司徒王允说:“董卓对我比较相信,我可以借此机会接近他,然后寻找机会杀死他。听说司徒有一把七宝刀,愿您借给我进入丞相府去刺杀董卓。”

王允欣然同意。

第二天,曹操佩戴宝刀前去丞相府。他径自来到小阁,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旁。

“我的马已经很老了,走得很慢。”曹操答道。

董卓对吕布说:“我有西凉进贡来的良马,你去马圈选一匹好的送给他吧。”吕布便出房去了。

曹操心里大喜,心想这正是行刺的大好时机,想着就要拔刀,又怕董卓气力大,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董卓的身体过于肥胖,经不起久坐,于是便躺到床上,侧身休息。曹操马上抽出腰间的宝刀,正准备动手,不想董卓在床上穿衣镜内看见曹操握刀,慌心转身道:“你要干什么?”

这时,吕布已经把马牵到小阁外边。曹操十分惶恐,情急之中突然双手捧着刀跪在床前道:“我有宝刀一把,今天想把它献给丞相,以报答您的恩德。”

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世间罕见的宝刀,大喜,欣然地收下刀,交给吕布保管,曹操便把刀鞘也解下交出。于是董卓领着曹操出房看马。

曹操谢恩道:“果然是一匹好马,不知骑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董卓便命手下人备好马鞍。曹操牵着马走出相府,跃上马背,径直朝东南方向逃去。

感悟心语

事情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虽然我们可以预计事物的发展方向,却不能够控制它,当遇到意外时,一定要镇定,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动,使自己全身而退。

32.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尽管如此,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这种情况使他深为苦恼。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司马懿是其副手。

某次诸葛亮再次联络东吴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合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统帅全军。

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

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已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我现在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亲自去向皇上保举你。”

此时,司马懿便说:“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

既然皇上有命,司马懿还要自取帅印,似乎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知道明帝命他挂帅是在紧急状况下做出的决定,一旦击退蜀军,帅印仍会回到曹真手中。再说曹真正在病中,被人取走帅印,必会不快,可能还会疑心司马懿别有所图。现在司马懿亲取帅印,而且态度诚恳,这样即可释除曹真的疑虑,也可长保帅印。

感悟心语

司马懿处事圆滑,深谋远虑,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不伤和气,这种处事技巧值得我们认真领悟。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绝对不能只贪一时之小利,而应该看长远,顾大局。

33.司马懿诈病

魏王曹睿病故,曹芳即位,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一同执政,但曹爽年纪既轻,又是贵族子弟,凡事都交给富有经验智谋的司马懿去办理。曹爽喜爱吃喝交游,门下聚集了一帮朋友,有一天,大学者何晏对曹爽说:“大魏是曹家天下,不要过分相信外人。”

曹爽说:“先帝将幼子托付给我和太尉(司马懿),我当然要遵从遗命。”

何晏冷笑道:“从前,老将军(曹爽之父曹真)与太尉一起领兵抗蜀,若不是三番五次受太尉的气,何至于早逝?”

这话不禁引起了曹爽的愤恨。于是,他就与心腹一起谋划削掉司马懿的兵权。

曹爽与门客商量定了,就来见曹芳,说司马懿的功劳很大,应当加封为太傅,曹芳还是个孩子,不懂其中的诀窍,就听了曹爽的话,把司马懿召来,封他为太傅,司马懿全无防备,大吃一惊,但又不能抗命,只有交出了带兵的印信,从此,军权落到了曹爽的手里。

曹爽高枕无忧,经常带着家将门客出外打猎,有时几天不回城去,他的弟弟以及门客都劝他说,几天不回城,恐怕会有人发动兵变。曹爽笑道:“军权在我的手里,司马懿又在家养病,有什么可怕的?”后来,曹爽的弟弟曹义求大司农桓范劝劝曹爽,曹爽听了,多少注意了一些。

恰在这时,李胜任青州刺史,前来辞行,曹爽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让他假借到太傅府上辞行,趁机察看司马懿的动静。

李胜来到太傅府,只见司马懿面容憔悴地躺在床上,由两个侍女扶着,才勉强撑起身来。李胜对他说,“我要去青州上任了,向您来辞行!”

司马懿含糊地说:“并州接近匈奴,可要好好防备!”

李胜说:“是青州!”

司马懿说:“你从并州来?”

李胜又道:“是山东青州。”

司马懿大笑道:“你刚从并州来?”李胜最后借用纸笔,才对司马懿说明白。司马懿看了好一会才说:“原来是青州哇,我病得耳聋眼花了,刺史路上保重吧!”说完,司马懿用手指指嘴巴,侍女捧上汤水,司马懿就在她们手中喝了,汤水还洒了一衣襟。

最后,他流着泪对李胜说:“我年老力衰,活不久了,剩下两个儿子,要托曹大将军照顾,请李刺史在曹将军面前多多吹嘘。”说完指指两个儿子。

李胜走后,司马懿便披衣起床,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李胜回去必定要跟曹爽说,他不会再疑我了,曹爽如再出去打猎便可动手。”

李胜赶回大将军府,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大喜道:“这老家伙一死,我就什么也不怕了。”过了几天,他带着魏主曹芳,点起御林军,借口出城祭祖,打猎去了。

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儿子和众将,直奔朝中,威逼郭太后下旨,说曹爽奸邪乱国,要免职办罪,太后无奈,只得下旨。然后又占了城中的兵营,紧闭了城门。曹爽接旨后,本可以凭大将军印讨伐司马懿,但他生性昏庸,不听众门客的劝告,反而相信了司马懿的话,把大将军印交了出去。不久就被司马懿处以死刑。

从此,政权归司马氏。装一场病可以取得大权,乃至取曹魏而代之,建立司马氏的西魏政权,装病之功,可谓大矣!

感悟心语

司马懿装病,从而使曹爽起轻敌之心,然后趁其不备,一举夺取大权,取曹魏而代之,可谓老谋深算。可见,凡事都强出头,不肯服输并不一定高明;有些时候也要示一下弱,从而使对手放松警惕,清除戒备,这样,对手的弱点也就容易暴露出来。

34.张辽稳军心

张辽,字文远,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心腹爱将。

有一次,曹操命令张辽屯兵长社,张辽立刻准备率领部下前往长社驻扎。不料,军队里有人蓄意谋反,半夜里在军营四处放火作乱,全军上下惶恐不安,军心大乱,眼看就要分崩离析。

身为主帅的张辽此刻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在细心听取了军情汇报后,对左右的文臣武将仔细分析道:“大家不要慌乱,以免中了敌人的诡计。这不是全军叛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定是有个别人肆意制造混乱,趁机扰乱军心,如果我们一慌乱,兵士们肯定跟着慌乱,整个军营就会乱作一团,敌人必定乘虚而入。如果我们冷静地观察是哪所军营哪个将领在故意散播谣言或者指挥军士作乱,我们就可以找到叛乱的幕后主谋,这样敌人的阴谋诡计就会被我们识破了,到时候他就是想跑都来不及了。”

同类推荐
  • 巧妙生存法则(人生高起点)

    巧妙生存法则(人生高起点)

    俗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最重要是的学会生存。生存,又是存在一定技巧与法则的。巧沟通是生活第一能力;会择业是职专胜出必备技能;勇追求是奋斗人生的途径;善交际是改变人生的良药;重感情用真心才能换真情;善借势,贵人相助事情方能更顺畅。本书为读者朋友展示巧妙生存法则,愿读者朋友生活越来越好。
  •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巧言能善辩游刃皆有余

    一位诗人约翰·唐说过:“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或许每一个人在广袤的地球上都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一定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其中联系和依靠的纽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虽然有的人好像天生就具有交际能力,他们总能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不过,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有这种受人欢迎的个人魅力,他们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来培养这种受人欢迎的品质。
  • 成功无捷径

    成功无捷径

    本书告诉读者,成功和失败是矛盾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方面,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失败,重新审视失败,改变对它的认识,那么生命必将迸发出顽强的力量,直至成功。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让学生愈挫愈奋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愈挫愈奋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热门推荐
  • 拽公主的腹黑王子

    拽公主的腹黑王子

    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步骤很简但那就是拽呗,可是谁会想到,回国就遇到自己的未婚夫,表面冰冷,实则是个腹黑王子
  • 萌妃来袭:死神王爷来报道

    萌妃来袭:死神王爷来报道

    或许是地球停止转动,自己被姐妹背叛,被还不到相处一天的初恋甩,出去散步掉坑里,还穿越了,你说穿就穿吧!还掉进美男的浴池,美男问‘’你是‘谁‘’自己拍拍胸脯豪迈的说‘’本姑娘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人。。‘’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认识我们永久的家园(科普知识大博览)

    认识我们永久的家园(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品儿歌词集

    品儿歌词集

    听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写歌,是一种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歌词才会活起来。
  • 黑帮女的乖乖老公

    黑帮女的乖乖老公

    她是叱咤风云的黑帮大姐头,他是男生女相的‘洋娃娃’男孩。宠物爱情就此上演,当黑帮大姐头包养洋娃娃男孩,在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且看洋娃娃男孩如何惊艳蜕变!
  • 追逐幸福之小城恋歌

    追逐幸福之小城恋歌

    十字路口大概出了交通事故,黑压压的围了一大圈子的人,我看到一个大肚子的孕妇在那上窜下跳、挤来挤去,感觉有点虚幻。我停下来看了有10分钟,也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其实我根本就没想去看明白,我就是觉得好累,大脑有点空白,我停在那只是发发呆。
  • TFBOYS之不会爱就放手

    TFBOYS之不会爱就放手

    作者我也是四叶草哦,喜欢我小说的家人们可以加我QQ:2952295842。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