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6900000010

第10章 锋回路转(2)

但是,一旦欧洲战争爆发,英、法能够依靠自身力量抵挡住德国的进攻吗?从欧洲盟国和美国驻外使馆送回来的报告看,英、法军队装备低劣,一旦战争爆发将不是纳粹军队的对手。它们需要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尤其是需要从美国购买作战飞机。罗斯福想采取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措施来帮助英、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宣布美国增加军费拨款,使飞机生产能力由年产2 000多架,增加到年产10 000架,但在“中立法”的限制下,这批飞机当时不可能转卖给英、法,也不好直接说出其目的和用途,只能借扩充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名义,先生产出来,等待时机成熟就送给英、法。

扩充陆军航空队是马歇尔和克雷格求之不得的,有总统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争取国会增加拨款就会减少阻力。但罗斯福没有把自己的真正意图告诉马歇尔等人,他事实上也不能这样做。这样,误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没有事先征求陆军参谋部意见的情况下,罗斯福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他的决定。然后他把克雷格、马歇尔和陆军航空队司令“幸运儿”阿诺德召到白宫,一起讨论实现年产10 000架作战飞机的计划。军事家们对罗斯福的提议感到大惑不解,总统为什么只提开办新工厂制造10 000架飞机的计划而不同时制定招募使用这些飞机的驾驶员、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的计划呢?而且,现有的机场也肯定不能容纳这么多飞机,陆军航空队必须同时兴修新的机场。

克雷格、马歇尔、阿诺德与罗斯福进行争论,指出总统的计划是不平衡的,需要加以调整和修改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上),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48页。。但罗斯福坚持己见,说陆军航空队现有的设施和人员如果容纳不下年产10 000架飞机的生产能力,那么英国皇家空军倒是有这个接收能力。第一次讨论没有得出一致意见。

1938年11月14日,罗斯福在白宫召集内阁成员和军事顾问开会,罗斯福在这一问题上的固执,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他的政治用意。罗斯福说了很多次,似乎大家都已同意了他的意见和看法,因为大家都默不作声。然后,罗斯福转向马歇尔:“乔治,你不也是这样考虑和认为的吗?”

马歇尔对罗斯福称呼他乔治感到很不自在,因为在正式场合还没有人这样对他直呼其名,他不大愿意让别人误解,以为他和总统之间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他始终认为总统的计划是不平衡的,显得有些荒谬。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马歇尔直率地回答:“对不起,总统先生,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

罗斯福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他本希望马歇尔此时能为他捧捧场,但得到的答复是对他意见的彻底否定。场面非常尴尬。马歇尔似乎也觉察到自己很鲁莽,顶撞了总统,使总统下不了台,于是他又接着说:

“没有问题,总统先生,你是总司令,我们都听你的命令。但我们发现这样做有很多困难,因为你的计划与总参谋部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出的判断完全相反。但是,我们服从命令。不过,你以后再也不必与总参谋部就这类问题进行讨论了。”威廉·富雷:《马歇尔:公民战士》,纽约,1947年,第250页。

马歇尔的本意是想打一下圆场,为总统解解围,缓和一下会场的紧张气氛,想不到从嘴巴里讲出来的话,更加带有浓烈的火药味,使罗斯福感到十分的难堪。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大家都默默地看着马歇尔,一个个走来同他握手。

“嗨,认识你真高兴。”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握着马歇尔的手说。

大家都为马歇尔感到惋惜,认为他的政治生涯从此就结束了。

马歇尔带着十分沮丧的心情回到家里,为自己的鲁莽而深深后悔。他告诉凯瑟琳,他已58岁了,还得重新来学习在军事操练场上和教科书中未曾见到过的新招式,他表示,他只愿意当一个“单纯的军人”。

克雷格有意栽培马歇尔做自己的接班人,担心马歇尔的鲁莽损害了他自己的前途,想尽力做一些挽救的工作。他带着马歇尔拜访了众议院一位对军事问题非常了解且资历较深的议员,希望争取他对马歇尔的同情和支持。

没有迹象表明,罗斯福对此事耿耿于怀,或者说借此对马歇尔的发展设置障碍。但两人见面出现尴尬局面是避免不了的。罗斯福对谁都是直呼其名。但自那以后,他总是称马歇尔将军。而且同马歇尔在一起时,总是显得小心谨慎。两人关系冷漠了一个时期,几年以后,又慢慢缓和融洽起来。后来,在另外一些场合,马歇尔又说了一些令罗斯福吃惊和难堪的话:比如,在有关陆海军顾问参加的会议上,或是讨论陆海军分歧时,罗斯福老是站在海军的立场上说话。

因为他在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期间,曾担任过海军助理部长,对海军特别有感情。马歇尔对罗斯福的偏见一直默默地忍受着,直到有一天,罗斯福的这种偏爱表现得特别露骨时,他才脱口而出:“总统先生,请你至少别把陆军称作‘他们’,而把海军称作‘咱们’嘛。”但这时两人已经建立起了信任关系,马歇尔也不必为在总统面前的直率而担心了。

但当时马歇尔总是放心不下,生怕因顶撞总统而毁了前程。有一天,他终于直接地向罗斯福问道,他是不是已经冒犯了总统先生。罗斯福大度地回答:“噢,没有。我喜欢看到有些人能够讲话诚实。”威廉·富雷:《马歇尔:公民战士》,纽约,1947年,第251页。

虽然如此,马歇尔从这件事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他以后不再或者说是尽力避免与罗斯福争论。他回忆说:“我小事不计较,在大事上说话才有分量。我办事从不苦苦求人,也从不同人去争。过了很长时间,我才使他们听得进我的话。”伦纳德·莫斯利:《马歇尔》,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132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歇尔逐步解除了对罗斯福的戒心,并且承认,罗斯福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人物。干罗斯福那一行,处在美国那样的社会里,有时候要耍点小手腕,是在所难免的。但罗斯福并不完全是一个老奸巨滑的政客。事实上,一旦美国投入战争,他就会全力以赴,处处显示出他的足智多谋和雄才大略。

而罗斯福也从这件事中进一步了解了马歇尔。他觉得,他的鲁莽来自于他秉性的率直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在是非曲直面前,他不苟且于他人,能够不顾自己的前途来表达不同意见,这正是值得依靠和信赖的人。他看准了,马歇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大胆地予以重用。

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顶撞潘兴而受到赏识和重用一样,马歇尔这一次也因祸得福,而罗斯福总统的宽阔胸怀,是应该受到赞扬的。

三、不露声色

马歇尔经常向凯瑟琳抱怨华盛顿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和虚伪的应酬,使他不胜其烦,他只想做一名单纯的军人。而事实上,马歇尔并不只是一名单纯的军人。在斯克雷文堡时,他使萨凡纳城的居民由一个充满偏见和敌意的禁区,变成了一个拥护陆军的邻居。在地方资源保护团,他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那些愤愤不满,对前途丧失信心的年轻人一个个振作起来。在地方军营,每到一处,他总是能够给官兵留下良好印象。在重新组建的家庭里,他使前任留下的3个持有怀疑态度的儿女变成了融洽相处的家庭成员。凯瑟琳相信,马歇尔比起议会里几位最精明的政治家来,毫不逊色,一旦驾轻就熟,就会比他们更胜一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1938~1939年关于陆军参谋长克雷格继承人的争斗中,他不仅是一个胜利者,而且表明,他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也十分精明和巧妙。

当别的竞争者大声喧哗,露骨地争着要当参谋长时,他却从心理上把握了人性的特点和弱点,不露声色,变劣势为优势,使形势始终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1938年下半年,华盛顿就在公开地议论着克雷格接班人的问题。他1939年8月任期届满,参谋长一职引来众多将军的争夺。当时没有什么人认为马歇尔是一个竞争对手,他是副参谋长,按照惯例,副参谋长还没有被升为正职的。再说,他的前面有21名少将和11名准将,他们都跃跃欲试,马歇尔要当参谋长,就得超越这32名将军。

但事实上,马歇尔面对的竞争不能依据这简单的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会夸大马歇尔的困难。陆军参谋长在年龄方面有一种限制,即必须保证4年任职期满才能退休。单单根据这一条,就刷下去了28人。剩下的4个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是老将休·A·德鲁姆。他有着辉煌的履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潘兴赴法国作战,历任师长、军长,30年代任夏威夷驻军司令。德鲁姆奋斗了多年,想当上陆军参谋长。1930年,他被提名为参谋长,但胡佛总统选择了麦克阿瑟。1934年,麦克阿瑟任期届满,他又公开表示愿意当参谋长,但由于麦克阿瑟母亲的活动,国会宣布他的任期延长一年。1935年,他又参加竞争,但潘兴喜欢的克雷格又坐了参谋长的交椅。

这一次,德鲁姆是豁出去了。他资格老,年龄上恰好还可以任满4年才退休。他运用一切关系,想对华盛顿施加影响。近两年来他就在作准备,对凡是经过夏威夷的议员,他都要大献殷勤,以便到时保举他当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也有一批热心的朋友帮忙,其中包括潘兴,陆军部长伍德林和现任参谋长克雷格。潘兴是惟一的四星上将,讲话比较有分量。1938年马歇尔刚刚到华盛顿,他就拜访了白宫,因为他知道罗斯福正在考虑下届参谋长的人选。简单的寒暄之后,潘兴切入正题,他说:“总统先生,作战计划处有一位新来的处长——马歇尔,他是参谋长的料子,你为什么不把他叫来谈一谈,我想他(对你)是大有帮助的。”威廉·富雷:《马歇尔:公民战士》,纽约,1947年,第246页。

1939年初,当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候,潘兴再次造访白宫,和罗斯福一起讨论了几位候选人的条件。最后提醒罗斯福,马歇尔是最佳人选。德鲁姆也向潘兴呼吁,希望支持他的竞争,但被潘兴明确表示拒绝。威廉·富雷:《马歇尔:公民战士》,纽约,1947年,第249页。

马歇尔另一个有利条件,是获得了哈里霍普金斯的好感与信任。他是罗斯福的亲密朋友和顾问,1935~1938年“新政”时期,担任公共工程建设部部长,继后担任商务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总统的个人使节,来往于伦敦、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被英国人认为是华盛顿除总统之外最有权力的两个人物之一(另一个为马歇尔),丘吉尔谑称他为“抓根本问题勋爵”。马歇尔作为陆军副参谋长,任务之一是推行总统制造飞机的计划,同时争取陆军的发展而获得更多的拨款。当时担任商业部长的霍普金斯,非常关注陆军航空队飞机发展计划,于是捎来口信说,他想到陆军部来与副参谋长面谈。

马歇尔很精明,马上意识到他是影响罗斯福的重要人物,如果获得他的赏识和抬举,当上参谋长就多了一座靠山。马歇尔懂得,为了获得政治家的好感,最好的办法是登门拜访,而不是让人来见自己,他不失时机地跑到霍普金斯的办公室,两人进行了长谈,霍普金斯为马歇尔的渊博知识和严密逻辑所吸引,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这时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参议员,公开为马歇尔活动。马歇尔觉得,在竞争处于白热化的时候,活动议员来为自己唱赞歌,也许会适得其反。

因为比较起来,他的经历比那些竞争的人都浅,如果大出风头,很容易遭到反击。他采取了以静制动,默不作声的策略,以平静的心情看着那些对手们使尽招数。陆军部长伍德林敦促亚特兰大的一位记者写吹捧马歇尔的文章,马歇尔迅速给这位记者写信,制止对他的任何颂扬报道。马歇尔写道:“我现在以较低的军阶出任现职,处境已颇为艰难。我的军阶、资历均在总参谋部所有的将军之下,区区一名准将,荣任副参谋长,已是非常显眼……我在陆军中的力量所在,全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随意扩大任何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

马歇尔的这一招果然奏效。他的沉默和不动声色,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大家确认他没有什么人为他活动和说话,他是全靠自己的才能获得信任和地位的,是一个不理政治的将军,没有华盛顿的政客通常具有的那种虚伪。

虽有潘兴将军的不断说情和举荐,大家也认为那不是出于马歇尔的本意和要求,而是潘兴主动采取行动。马歇尔在公众中留下诚实的印象,认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参谋长人选的最后决定权操在罗斯福总统手里,他要在马歇尔和德鲁姆之间作出明确选择,罗斯福看中了马歇尔的才能和人品。1939年4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在白宫的书房里召见了马歇尔。他告诉马歇尔,将参谋长一职授予他。他问马歇尔有什么意见。马歇尔谢谢罗斯福的信任,并告诉他,他喜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并且常说一些不顺耳的话。

“这可以吗?”马歇尔问。

“当然啰。”罗斯福微笑着答道。

1939年4月27日,罗斯福总统郑重宣布:“8月31日,当克雷格将军退休时,由乔治·C·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这一年马歇尔59岁,在美国陆军中摸爬滚打了37年,现在他终于登上了他事业的最高峰,实现了许多人苦苦追求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的梦想。他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又恰好碰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难得的机遇,使他大显身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右名望和最有才干的陆军参谋长。

费伯·哈罗德:《乔治·C·马歇尔:战士与政治家》,纽约,1964年,第88页。

同类推荐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是一本历史随笔集,讲述了二十三位民国时期传奇女性的跌宕的情感经历。本书从男女两性关系入手介绍民国那些女子,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的所在,加上作者清秀淡雅的文字,使这些民国杰出女性真实而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仅在读她们的“往事”,更会从湮没已久的传奇里,体验到自己在今世的情爱悲欢,会在某段感情里,想起书里的某个人,某句话。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自幼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她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唯一的愿望。为了这个夙愿,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热门推荐
  • 情未老,爱已荒

    情未老,爱已荒

    那时的我很温柔,那时的你很浪漫;那时的我很单纯,那时的你很幽默;那时的我最美,那时的你最帅。在最美的年华,在最单纯的流年,在那样的瞬间你们相遇了,相恋了,相爱了,彼此的生命轨迹都因为对方而改变了,绚烂了,芬芳了。多年来,你依然很庆幸,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遇见了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支持你成功的12种人

    支持你成功的12种人

    本书以人脉的概念、人脉的形成、人脉的使用、人脉的扩展为基本线索,着重阐述了3方面的内容。首先讲述了人脉对于成功的意义,其次阐明了应该着重构建的12种人脉资源,最后重点介绍了获得12种人脉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些外,书中也提供了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测验。
  • 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省登宇主编的《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A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经典佳作A卷,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妖女难为

    妖女难为

    新坑《我那与悠然无关的青春》,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多多支持O(∩_∩)O~~*******初见时,她初来乍到这个世界还不到一天,十九岁的现代少女重生在一个六岁的古代女童身上,她还来不及适应,就遭遇了家破人亡。汕穆山上偶然的相救,少年的一时兴起,算不得因祸得福,但至少让她从此有了个容身之处。渌澜谷九年时光,从六岁到十五岁,她收获了生死与共的伙伴,却不得不眼看着最初最亲近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一个谋划已久的阴谋,一份无法释怀的执念,她自始至终只是其中一枚小小的棋子,扮花魁,玩勾搭,不过是在尽当一枚棋子的本分,她清清楚楚明白这些,却还是抵不过良心的谴责动了恻隐之心。这其实就是一部魔教妖女的心酸成长史。
  • 寒松操禅师语录

    寒松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每天学点销售学全集

    销售很简单,只需要你有决心,有毅力;销售不简单,有时候需要你考虑很多方面。本书将向你揭示成功销售员的成功秘诀,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只需每天付出一点点,最终就能够通过本书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要再等待了,踏上优秀销售员的第一步吧!
  • 欲仙为道

    欲仙为道

    初天地,乾坤立,道而为启。道生一,一生二,后衍化万物,可谓道为万物之母。仙路飘渺,道途无期。且看一少年肩负着怎样的神圣使命,如何在盛世中横空崛起,又怎样在乱世中横扫无敌,登仙路,追寻那永恒的唯一。开元大陆,一切从这里开始。(因为听闻很多作者说有人假冒自己,向书迷们索要各种好处......所以我在此郑重的对大家说:作者不会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来谈及创作以外——钱财之类的金钱交易,谢谢!!!)新人新书,期望大家能够多多的给与支持,拜谢!!!
  • 焱曦之梦

    焱曦之梦

    她,沐家堂堂大小姐;他,雪影大陆的堂堂二王爷。“为何见面不过几次,我便对她如此念念不忘,难道我被那人下了药?”“嗯嗯,不错不错,长得倒是人模人样,只是你那36妾,着实想让人暴打一顿”。一次意外的穿越,一次意外的相遇,一次意外的香吻,一次意外的拥抱,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只是意外吗?难道不是命中注定?然而,在一切将要是圆满结局时,意外发生了..........
  • 第七次穿越之旅

    第七次穿越之旅

    时光真有间隙吗?沈诗清七次穿越过去,揭开隐藏多年前的秘辛,并设法拯救自己的爱人,她能否成功呢?步步为营之下竟是恐怖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