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1900000150

第150章 河东形势

正如张放所说,为了对得起十万难民的期待,张放在这段时间里和太史慈两个人轮番出击,各领着千人,巡行首阳山附近。

将那些游荡在附近的山贼土匪,还有将触角伸过来的白波军纷纷的打散。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被打败的那些山贼土匪,张放他们自是不会让他们继续为祸当地,连带着这些人的老巢也是一一清剿。

在这些地方,除了这些能够为祸的悍匪乱贼,总是会有些被裹胁的百姓,对于这些人张放自是全都带回安置点,交给荀彧处置,至于从山寨中缴获的财物或者粮草之类的东西,倒也给张放他们带来些微的帮助。

而这些山寨,张放倒也没有将之给破坏掉,毕竟这些地方还有不少人为开垦出来的熟地,倒也能够安置一些百姓在这些地方生活下来。

在这些山中养育些当初的难民,从中挑选些精壮,倒是可以让他们在这些山寨中自保无虞,好歹也算是能够安顿一些百姓。

不过这等山寨毕竟不是多处,相比较近十万的难民,以及那些俘获的山贼中的作恶不多的需要重新安置的良民,两下里要想将被救来的难民全都安顿好了,却是要让张放这河东太守名符其实才行。

当然有了张放他们对那些山贼土匪打的扫荡,倒是让这一片安宁了许多,连带着让当地原本的百姓也是对张放他们这突然间冒出来的外地人也没了多少抵触,这自然是好事。

而今有了从袁绍那里得来的名义,张放他们自然要准备接手河东郡的管理。

先前此间份属董卓下辖,而对于这些地界董卓安置的那些个官员,或是随着董卓的西去,也一并走了,或是摄于白波军的威势,早就不知道藏到那里去了。

于张放他们而言,倒是不会在这边受到什么掣肘的事情。

不过这些眼下也只是在首阳山附近如此。

随着派去给河东卫氏送信之人的回归,张放他们这便要向更北一些的地方进发了。

现在的张放已经从荀彧等人的口中得知了,蔡邕一家和这卫氏之间的瓜葛,不过这种男女姻缘的事情,自是不在张放的考虑范畴之内,如今这蔡老先生的一封信便让卫氏应下万石粮食的供给,足见这两家人并没有断了关系。

当然卫氏应下了这万石粮食的供给,却还的劳烦张放他们自己去拿,只因为如今白波军已经趁着西凉军撤走的时机,蔓延到了河东大部分地区,此时还能和白波军他们相抗者,除了安邑这等郡治之所外,剩下的便是像卫氏这样的累世大族的邬堡了,而眼下卫氏已被白波军围困于安邑附近。

对于此时的张放他们来说,董卓刚刚将天子朝廷西迁到长安,一切都是草创之时,自然要镇之以静,待将天子朝廷等诸多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才能再将精力东顾,不管是在三辅的牛辅或者华阴一带的段煨,即便能够威胁到张放如今所在的河东,总是需要些时间的。

于是为了以备将来的战事,此时的张放他们倒是更应该尽快的将白波军消灭,至少应该将他们从河东地面上驱逐出去,才能让张放他们将此时手中的这些难民都安顿下来,继而从中征募兵士,真正的在河东立足。

而眼下,作为河东望族之首的卫氏被白波军围困,已然来人求救,自是说明他们的形势危急,若是张放他们将之救下,先不说卫氏已经承诺的万石粮食,单有了卫氏的支持,想必这数万难民很快就能够得到安置。

“张放,此行去安邑,当万事小心!白波军能够纵横并州,无可匹敌,虽然不曾得闻其军中有什么名将高人,但也不可小瞧了!”荀彧自是嘱咐着张放。

安邑之行,自然是不得不去,然而对于眼下的情势而言,张放手下兵马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除了当初和张绣交战之时战死的,加上而今为了治安需要而不得不留下维持首阳山下秩序的兵马,以及留下给太史慈用作防御贼人突袭的,张放此次安邑之行能够带的兵马至多也就是一千五百骑。

若非从首阳山,到安邑之间的距离不长,快马不过一天光景就能赶到,这些骑兵出兵还不知道要给眼下十分脆弱的粮草供应带来多大的负累。

“正如先生所言,贤弟务必当心,若是贼兵势大,不妨派人来,我自当领兵前去,和贤弟一起先破了贼兵,再说其他!”

在太史慈看来,眼下首阳山的难民若能供应自当供应,若是实在不行,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先让这些难民受些风险了。

“先生,还有义兄,两位所言,我都记得了!”

自从决议出兵以后,张放手下这些兵马自是快速的准备了起来。

从上谷出世以来,这些人跟着张放也算是南征北战了,对于自家将军的脾气也是知晓的,若是不动则已,一动自然会雷厉风行。

如今是兵发安邑,此去乃是救人,自然救人如救火,容不得什么延误,一千五百骑,在接到命令的时候,便都是枕戈待旦,只等一声令下了。

“张将军,此去安邑,还望一切顺利!”

此时的蔡邕也是知道了张放他们的行动,倒也赶来相送,而在蔡邕的身边,他那气质不凡的女儿倒也跟着来相送大军。

张放见之,倒是心中有些念想,“我们这是去救她的前夫之家,也不知道她心中是愿意,或者不愿意,可有些纠结呢?”

谢过了蔡邕父女的相送,张放便一马当先,领兵而走,马蹄声声,犹如战鼓战战。

“果然兵威不凡,想必张将军此去定能马到功成!”

“谢过伯喈先生夸赞。”荀彧笑着说道,“承先生吉言,我想张放他们自然也会兵锋所指,贼寇授首!”

“父亲,荀先生公务繁忙,不如我们还是先回去吧!”蔡琰倒是轻声说道。

荀彧见此,自是先请离开,他倒也正如蔡琰所说,这数万难民的日常管理,眼下都搁在他一人的肩上,自然有些日理万机的忙碌。这倒不是他不懂的统筹协理的道理,只是此时能够帮得上的人,实在不足,即便是张放留下来的那些兵士,倒是听话,可是诸多事情总是处理的生硬,不过这些事情,在荀彧看来,等张放再次回来的时候,或许一切都会改观了。

不过此时的荀彧倒是回头看了看蔡邕父女离开的身影,心中偶发奇想,“蔡伯喈这人真是救得十足的好!”

——————

“我儿观那张将军部下军威如何?”

“正如父亲所说,果是不凡,虽不曾见过多少兵马军演,然单就适才出兵之际的肃杀之气而言,确实比那西凉兵马都更为雄壮。”

此时的蔡氏父女倒是说起了适才所见。

“如此兵马,足可扫荡那些贼寇了!”蔡邕说这话的时候,却是看着女儿的神情,不过并没有看出什么异样来,“莫非我儿真就只是为了看一看这大军出兵之际的威风,这才随为父一同前来送行的么?”

“父亲何出此言,女儿如今和卫氏已经是前缘已断,再无别情。即便还有,也当是对那些曾经认识的人的一些怜悯,毕竟贼人作乱,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灾祸,若是张将军他们此去能够解了卫氏之劫,女儿这里也可以不再挂怀于往事了!”

蔡邕见女儿如此说,倒也明白了她的心意,好歹也是在卫氏过了些时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今虽说女婿卫仲道已驾鹤西游,而卫氏自那时起便逼得女儿不得不还家,可是那里总会有些曾对女儿有过善意之人。

“为父只希望我儿勿要言出如心,切莫再为过去的事情烦心了。不如待一切安定下来,为父再为我儿寻一门亲事可好?”

蔡邕倒也知道,要让一个心伤于过往情史的人彻底去了心病,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她重新去寻找一段新的幸福。

此时蔡邕既然开了口,自然会将之落实的。

“父亲,女儿还是想陪着父亲,忙时读读书,学学史,闲时可以和父亲调调琴,已娱己身,至于其他,女儿却是没有那番心情!”

虽然蔡琰如此说,不过作为父亲,蔡邕如何能够让她如此,若是照着蔡琰的说法去活,岂不耽误了她一生。

不过蔡邕倒也知道,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着急的。毕竟感情上的事情,是勉强不得。

他既然已经给女儿造成了一次伤害,虽然并非他的本意,可是事实终究是事实,他确实已经下了决心,要给自己女儿去找到一份她心意的幸福。

“即便没有什么心情,也不能整天闷在屋内。不妨你有心情的时候,出来走走。我们父女受了人家的搭救之恩,却无以为报,如今张将军远行安邑,此间事务都由荀先生处置。我们要不也去帮些忙,虽不能理民,但是写写算算,你我父女二人当还是可以的吧!”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首阳山下的人们发现在那位处事公正而精到的荀先生的身边竟是多了一位老人家和一位美少女,这新出现的两位倒也帮着大家办了不少的好事。

而且有细心的人也发现了,就在这两位出现以后,荀先生的嘴角比以往更多了几分笑意,貌似有什么好事发生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温侯吕布

    三国之温侯吕布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乱世一段战乱纷飞的历史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重生吕布的他,是否能够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命由我不由天,重生后的吕布如何在乱世之中奋斗…………
  • 南国大诏

    南国大诏

    天宝七年的中国版图之上,大唐、吐蕃、南诏三雄并立。十二年前,南方少数民族国家南诏,新君登位,国邦几定,政权飘摇。南诏为保生存与吐蕃和亲,不料公主遭奸人构陷,受尽凌辱。一位京城皇子,私夺兵符,发兵吐蕃救公主,南诏七万英魂战死金沙江。十二年后,皇帝膝下六个皇子和一位公主,围绕至高皇权展开夺嫡,社稷混乱,民不聊生。隐藏着巨大身世之谜的西山医阁阁主周夫子,书生样貌,智谋无双,一路伴随大理寺纠察使彭辉,拨弄风云、搅刹乾坤,斗尽万险千难,最终辅佐明君上位的故事。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化史上最奇特最富于创造的时代;既发生了令无数生灵涂炭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出现了风流鼎盛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名士群星璀璨,他们反抗礼教,放达不羁,崇尚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他们引发了一次新的百家争鸣,由此带来了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的大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启了人的个体意识觉醒的新时代。曹植才高八斗,嵇康广陵散绝,王弼少年天才,王羲之书圣,顾恺之三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唐翼明教授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名士故事,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从士族阶级、思想潮流、文化风尚、清谈文会、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全景呈现了一个无比瑰丽的魏晋。
  • 一等家丁

    一等家丁

    穿越回到康朝——本书不会按照历史常规出牌,也请观看本书的道友不要深究中国上下五千年,俺就小学毕业,伤不起。
  • 始皇尊

    始皇尊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本文将要描述的,便是一个不一样始皇的传奇一生,且看嬴政如何从初入蓝星的懵懂少年,成就一代千古一帝,征战沙场,荡平洪荒!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尊!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热门推荐
  • 新大众菜谱:精致辣味菜600款

    新大众菜谱:精致辣味菜600款

    合理饮食使幼儿正常成长,青少年发育良好,正常人保持健康,老年人益寿延年,患者早日康复。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了精致辣味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这不是勇者

    这不是勇者

    勇者大人!勇者大人!不!这不是勇者大人!我们的勇者大人没有那么逗比!————————————看的就是高兴!看的就是搞笑!身为勇者!放松之余怎么能让你看那些让你伤心让你哭的作品?
  • 溪胜鬼话

    溪胜鬼话

    郑重提示:世上本无鬼,因本故事集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作者概不负责.多做善事,义者无惧!
  • 情殇之妖颜倾城

    情殇之妖颜倾城

    生生世世,永不相离。千年之后他们再度相遇,是重演千年的悲剧,还是摆脱命运的玩弄。千年的爱恋,千年的坚持,最后得到的不知是幸福,还是情殇。
  • 皇倾天下

    皇倾天下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神医施不凡寄魂到了一个窝囊废般的皇子身上,再睁眼时,天下风云汇聚,雷霆骤起。且看这个最不得人心的女皇子,如何从人人得以欺辱的境地奋起直追,从而站于皇权之巅,傲视天下!
  • 中庸大度(中华美德)

    中庸大度(中华美德)

    中庸大度思想在历史上起着进步作用,这些作用在今天仍然是很适用的。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家庭的、朋友的,来自心理的、生理的、人际关系的,自然环境的、生活状态的种种矛盾和摩擦而引起的许多烦恼和痛苦,你若能遵循中庸大度的原则,就能渐渐离开烦恼,得到解脱和自如! 我们可以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中庸大度的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际应酬等方面找出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相关的共通点。
  • 叔本华的智慧

    叔本华的智慧

    读其书而知其人,明其义而囿其辞,叔本华的思想也是一种令人迷惑的哲学。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叔本华个人的偏见,文中不少地方感情用事,用语欠妥。在此,敬请读者在阅读时予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怎样,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提出的“意志”、“本能”、“直觉”、“痛苦”、“死亡”有广泛的价值,叔本华的哲学实际上开创了近代西方人生哲学的先河。
  • 帝国之纵横天下

    帝国之纵横天下

    逆天改命越轮回,天下纷争已千年。金戈铁骑黄祸至,争霸天下看今朝。江山风雨王朝兴,无数英雄尽折腰。儿女情长梦相思,红颜薄命英雄冢。
  •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

    唐代中州乡村社会

    本文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正史、笔记小说、类书、唐诗的记载,并根据考古、石刻等资料来阐释唐代中州乡村社会状况的。
  • 嚣张公主的校园生活

    嚣张公主的校园生活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夺去,5岁的她流落街头,正当死神即将降临是,她获救了,并成为黑道第一老大的女儿.十年后,曾经的小可爱变成了一个大美人,某些原因她进入了贵族圣安蒂雅学院,嚣张的她将会闹出什么旋波呢?中途结识的三位王子殿下又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