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00000052

第52章 碍…天杀的城墙 (4)

郭无为的路终于走到尽头了,只是片刻之后,他就又回到了太原城里,刘继元还在延夏门上等着他。两人再次见面,一个还是北汉的国王,另一个,再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隔天之后,为了满足赵匡胤能就近观赏,郭无为被用一条皮带勒死在了太原的南城墙上。而让人难过的是,他虽然死于反叛这个千真万确的罪名,但是揭露他的居然变成了一个叫卫德贵的太监。

这不知是对郭无为的揶揄,还是对刘继元本人的嘲弄,就因为一个养在深宫里的太监的密报,就把一国的宰相杀了?还在他刚刚领兵想为国征战的时候?

话说城里城外千百万人同时欣赏了郭无为被活活勒死的现场表演之后,每一个人都对今后还要怎样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想法。

想法之后,行动如下:

有的人拒绝再玩了。比如北汉一方的岚州刺史赵宏,本来就被宋军围困,这时候被郭无为的例子所震撼,觉得前途实在“无亮”,而且听说赵匡胤那边几乎从来没杀过大臣,于是决定主动投降。在他的感召之下,北汉太原附近的州县不断有人向赵宋投降。

在太原城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似乎通过近距离观赏了郭无为的死亡之后,每个人的心都和刘继元贴得更近了。其表现是斗志突然飙升,在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太原的西城门悄悄地打开,黑黝黝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城里杀了出来。

西城,这是北汉人通过分析之前的偷袭成绩,得出的正确结论。他们不考虑李继勋、曹彬,当然,也绝不再去城南找党进。就是赵赞,就是他了。而且他们此行的目标也非常的理智,不再是偷袭营盘,而是把宋军攻城的战具烧光就行了。

只求能暂缓一下城墙部位的压力而已,但就是这样,他们付出的代价都是超级巨大的。因为他们百密一疏,忘了赵赞的脚底板在前两天才被他们射了一箭,他疼啊,他恨,所以他睡不着觉……这注定了他的反应比任何时候都迅速凶狠。

当天晚上,宋军的攻城战具完好无损,北汉人扔下了一万多具尸体狼狈回城。

但这样还没完,西城赵赞的主意打不成,北汉直接想到了宋朝的皇帝赵匡胤。又是一天夜里,赵匡胤在自己的大营里睡不着觉想心事,突然听见营寨之外有人大喊四个字。

这四个字让宋营里所有听见的人都蹦了起来,做出了同一个动作——竖起耳朵,再听一次,这不是真的……一定是整天想这事,都弄出幻听了!

但喊声再次传来,四个字原样不变——北汉主降!

天哪,刘继元竟然投降了……吁——宋朝人都惊喜得快要虚脱了,不过想想也对,他们都快累垮了,刘继元他们还能好吗?只有比他们更惨……投降,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想法很快就在宋营中达成了共识,包括见多识广,以理智沉稳著称的赵匡胤。

于是,赵匡胤下令,所有的卫士都穿好盔甲拔出刀,打开寨门,准备受降仪式。但突然有人叫停,给这个万众欢乐的时刻夹杂了点杂音。是宋营里的八作使赵璲。

赵璲没有反对受降,只是给喜出望外的皇帝提了个醒——陛下,自古受降如临敌,半夜进行,好像不那么隆重正规吧。

不必一盆冷水,赵匡胤恢复冷静只需要一杯冷水就足够了。他点了点头,让人到外面去问问,结果一切就没了下文。

但是没人会相信当天晚上刘继元真的满怀投降诚意而来,只是因为赵匡胤没有在第一时间亲自欢迎就失望地回城了吧!

那天晚上赵匡胤站在漆黑的露天地里,被周围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停地看,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向他摇头——唉,这样就被骗了?还郑重其事地准备受降……想赢都想疯了吧!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就是那天晚上赵匡胤心灵的真实写照,而且马上就变成了宋军的具体行动。

攻击点再次选中了太原的南城,那里的崩塌效果最显著,有草堆堵漏的城墙,还有勉强拼凑起来的城门。敌之弱点,即为我之要点。攻击绝对正确。但遗憾的是,没什么新招儿。

没办法,这时正值四五月,是中国所有河流的水量最丰沛的季节,除了船,这时太原城下没有更好的战斗工具了。宋军在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的率领下驾着小船,再次冲向了南城门。老办法,一把火点着了它,然后就近冲向城墙的缺口,完全复制了前些天的战斗过程。

结果也和以前一样,李怀忠中箭,不过没死,他奄奄一息地被抬了回来。这时候,不管别人是什么感受,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就是赵匡胤本人的亲兵卫队再也坐不住了,接二连三的伤亡失败,对别人产生的效果是惊愕和恐惧,可他们感到的是气愤,是不服!是突然间跳起来去找赵匡胤。

殿前司指挥使都虞侯赵廷翰率领殿前司诸班卫士叩头请命——“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

但是皇帝犹豫了,愤怒不像忌恨,它注定了只在短时间内强烈爆发。随着李怀忠和大批的战士死伤狼藉,他的心一边在权衡利弊得失,一边在逐渐冷却。

一个在出兵之前就反复思量的问题再一次浮现出来——得到北汉真的是这么重要吗?难道要用宋朝军队中所有精华的生命去换取吗?

没有了军队……就没有了一切,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法保住。

赵匡胤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他苦笑了一下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我知道你们都能以一当百(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才用你们卫护左右,我们休戚与共。我宁愿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们去送死!(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

士兵们先是愕然,接着都哭了。这时的赵匡胤不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而是比他们年长二十余年的叔伯长辈。他的理智,把所有人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而且再次拉近了与自己士兵之间的距离。但是,无论是由衷的感动,还是精明的计算,在这种温馨感人的气氛里,一片冲天杀气也就此都消散了。

战争,本就开始于人心里的一点或好胜、或贪婪的欲念。失去了这点欲念,一切都显得荒谬可笑。

何况就在这时,几个极端恶劣的消息一起传来了。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岁的前宰相随军出征,在半路上就病了,只能回国疗养,可还是没缓过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现。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级别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并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这些消息都让赵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这是上次那两次胜仗的后遗症。契丹的国王刚换人,于情于理于利,从哪方面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才会把南北两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阵。这时候耶律乌珍到了还不开打,原因也非常的简单。

一来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轸到达;二来也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赵匡胤本人。但相持注定了是短暂的,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其孤单,马上攻击;另一个,就是立即后撤。

攻还是退?赵匡胤的心变得极端的平静。除了眼前的强敌,他更加注意到了另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时间,从出兵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师老兵疲,后继乏力……曾经也是一个大兵的赵匡胤,比十年之后的那位“天才”皇帝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事情到了这一步,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之前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深仇大恨,刘继元在面对赵匡胤时一定要顽抗到底,死不投降?而对异族契丹人却靠得紧紧的,任凭他们随意地欺凌压榨,敲骨吸髓都不在乎?

奥妙何在?

或许还有什么别的隐情吧,比如说刘继元是个严重的受虐型变态狂,不然套用一句名言来解释,倒也贴切——契丹只是要我的钱,可是赵匡胤却是既要我的钱,更要我的命。

所以,我只能继续投靠契丹,绝不能投降宋朝。因为我对契丹来说,是一只会不断下出金蛋的鸡,为了保护我,他们都会派大队人马过来拼命。我何乐而不为?大不了就再多交点保护费。至于钱,谁让我统治下的人民都那么能干呢?

这样来解释刘继元是不是有些靠谱?

但是他却忘了,契丹治下的燕云十六州里汉人也占绝大多数,一样非常能干,契丹没有理由相信,只有他刘继元统治北汉才能给他们不断进贡交钱吧!

但是这时说什么都晚了,形势要求赵匡胤必须退兵,而且必须得快——这时时机正好,北汉人不敢出来,契丹人还在等大部队。这时不走,更待何时?而且在走时他为了给刘继元再留下点深刻的印象,还顺手牵羊带走了太原城边的一万多户居民。

只是一万多户百姓,这数字很大吗?能让刘继元感到肉痛吗?我们可以就此给刘继元算一笔账,就会知道这一万多户百姓对这时的北汉到底意味着什么。

北汉在刘崇立国的时候,有十一州之地,作为国家来说是标准的“地狭民少”,而且国计民生在那时就到了可以随时审请救灾款的边缘。以他们的宰相大人为例,一年的工资居然只有铜钱……别害怕,是一百贯;而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大人们就更加的凄惨,居然是三十贯!

虽然这只是标准工资,不包括各种福利,但是水平怎样,可想而知了。就这样,还要每年向契丹上交十万贯的保护费,而契丹人还会不定时地纵兵抢掠。

没法不佩服那位开国皇帝刘崇了吧?在这种民生基础之上,他还没完没了地向后周开战,想想他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扔下了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和粮草给养空身往太原老家跑,北汉那点可怜的家底就是这样被他迅速败光的。

然后刘钧就只能惨淡经营了,他后面的刘继恩、刘继元又被赵匡胤雪上加霜。这时宋军从太原城下退兵之后,北汉全国十一州之内只剩下了军兵三万人,人口约三万五千户!

这还是一个国家吗?知道赵匡胤带走那一万多户居民能让刘继元多心疼了吧?

但是折腾还没完,宋军撤走之后,契丹人的大队人马又到了,太原城下仍然是兵马云集,仍然不是他们自己的队伍。

而北汉人赖以生存的太原城墙却在排水之后突然大片崩塌了。斯情斯景,历史上所记载的那个契丹使者韩知范的惊叹就不值一提了,那不过就是说宋朝人还是不懂得怎样以水浸城,要是先泡一下,再晾一晾,太原城墙就会变成泡了牛奶的饼干,一脚就可以直接踹倒(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这充其量不过是危险过后的一个感叹号,真正的危险和机遇都在这时才刚刚出现。

城墙塌了,刘继元的反应是立即全民筹钱,不管每家每户在战争中已经损失了多少,家里还剩下多少,马上都交出来,不许私藏哪怕一个铜板!

可问题是,这些钱并不是用来抢修城墙的,而是送给城外面那些契丹人的。

这个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时候每个太原人只要推开自己的家门,不必站在院子里,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城外面成群成片的契丹骑兵。他们都明白,相对地,城外面的那些契丹骑兵也能每时每刻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

不寒而栗,而且这些契丹人的数量还在急剧地增加着。几天之后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到了,带来的后续部队更加庞大。

这时候相信每个北汉人都想到了一句老话——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危险是没完没了了,没办法,只好积极响应自己皇帝的号召,拿出所有的钱来,好打发这些契丹人上马回家。

但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代表的意义是绝对不同的。就在整个太原都为近在咫尺的契丹骑兵集体发抖的时候,北汉第一名将刘继业悄悄走到了刘继元的身边,小声向他说了一些话。之后就见北汉国王突然间脸无人色,直勾勾地盯着刘继业不说话,像是再不认识这个人。

刘继业是这样对他说的——陛下,现在是个天大的好机会,能让您长享富贵,而且我们山西人也从此安全。一切都只看您敢不敢做。您看到城外的那些契丹人了吗?说是来救我们的,可是契丹人既贪婪又没信义,以后终究会灭亡我们。现在不如趁他们没有防备,由我带人杀出去,一定大胜。然后至少光战马就能抢到数万匹,再以后……我们不如回归中原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平安。

这个计划怎么样?真是相当的大胆。那么这个计划可行吗?就不好说了。但是抛开成功失败,单纯点只说说刘继业这个愿望的纯真美好程度,那可……真是一相情愿啊。

他为国为民甚至为民族都考虑到了,可就是忘了为他的国王也考虑一下。深挖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忠臣以忠于国忠于君忠于民为荣,以自己的本心推及他伟大的国王时,也会想当然地以为比他更了不起的国王必定更忠,于是就总以自己之心去度国王之腹。

但是在国王的心里,国与国王是一回事吗?国王会为了国家来牺牲自己甚至压抑一下自己吗?或许有过,但是,那样罕见的动物既不是这时的刘继元,也不是此后三百余年里的赵姓官家。

于是刘继元就本着自己是只专为契丹人下金蛋的鸡的基础立国理论,去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他把从自己子民那里搜刮来的钱,都交给了契丹南北两院大王,让他们可以不必再动刀枪,就能金银财宝驮马背,哼着小曲把家回。

北汉就此平安无事,继续苟延残喘。

同类推荐
  • 隋唐小书生

    隋唐小书生

    刚刚毕业,找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却不想第三天就出事,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来到隋朝末年,关键是整个图书馆也随着穿越,住进了脑海里面。
  • 英雄盖世话韩信

    英雄盖世话韩信

    韩信的名字和他有关的那段楚汉战争的历史,成为今天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他平寒的家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和刘邦君臣之间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以及后来他的死,千百年来就像一个谜一样吸引无数人好奇和关注。本书以韩信为主角以他的经历为背景线索,再次展现了楚汉战争那段精彩历史,重新剖析了韩信从平民到功臣最后被吕后杀害的是与非功与罪。
  • 中原血色

    中原血色

    西晋末年,五胡的烽烟刚刚燃起,苦难的杀戮还未真正来临。三百年中原汉人的血泪即将交融,无数的胡汉英雄等待登场。一个现代的青年穿越到了这个视汉人为两脚羊的战场。是逃避到祥和平静的南方,还是继续在这个血色中原,为了生存而发出雄狮的咆哮。
  • 锦衣帝国

    锦衣帝国

    现代青年方中旭,生穿来到大明初年,李代桃僵成为不学无术,好色烂赌,名声顶风臭着八十里的浪荡子方琬。方中旭憧憬着穿越后的逍遥生活,哪知道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顶替的浪荡子方琬的大伯父,竟然是史书上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这个大坑让方中旭险些昏迷不醒。两世为人的方中旭,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从一个别人眼中的浪荡登徒子,华丽转身?从一个锦衣卫的跑腿探子,一步步奋斗攀登,成为弄臣权臣,介入皇权斗争,削藩擒王,搅动大明天下,继而定鼎篡明。在美人如蝶逐光影,英雄权谋百万兵的大明帝国之春,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打造属于他的历史。一切尽在此书中,请君留步细端详。
  • 回到清朝搞建设

    回到清朝搞建设

    一不留神回到了清朝面对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他努力的活着且看刘寅如何在这里演绎自己绚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人偶奇缘

    人偶奇缘

    在炎黄大陆,这里的人修炼五行元素的同时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些孩子在16岁生日的时候会得到一家叫做“造梦岛”的人偶店的召唤,传说哪里的人偶有着生命,如果和那里的人偶有缘并与其缔结契约的话就会获得一种不同于五行元素的力量,同事也会背负一个使命,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 守宫砂

    守宫砂

    《守宫砂》,明清通俗小说,属传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120回,正如作者序中所言“稗史”“助正史之不足”,讲述明武宗时的英雄豪杰和忠奸贤良事。
  • 道门1

    道门1

    一个青年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个和尚,是来自禅宗的高手一个老人,感悟百年人生,一步登天一个老太婆,脸黝黑,抹白粉,诡异莫名一个小伙子,得了不停转圈的怪病一个小姑娘,她说自己见了鬼
  • 美女的全能学生

    美女的全能学生

    都市少年叶天,受尽别人白眼,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得到了一块石头,让他无意间发现了这块石头另有乾坤。从此,叶天在花花都市绝世而起,一路高歌猛进,上演一场香艳、刺激、热血的传奇人生......
  • 前夫的深度宠爱

    前夫的深度宠爱

    婚后,他外遇,她帮他把手门外。他甩人,她充当挡箭牌。他生气,她帮他揉胸口。他受伤,她背他上楼。他说滚,她大孕初期去淋雨。终于,受不了她的单纯无知,他说:“离婚!”她不哭也不闹,说:“好!”然后,爽快签字,华丽转身。离婚后,她摇身一变。高跟,红唇,名嘴,竟然化身法政界的王牌刽子手。
  • 掠爱夺心:野性娇妻难驯服

    掠爱夺心:野性娇妻难驯服

    【宠文】小三上位,母亲抑郁而死,她也被恶毒小三陷害赶出家门。在见面,她是警界传奇,身边追求者前呼后拥。突然,一声声惨叫响起,紧接着恭敬无比的声音响起,“尊主,少奶奶的爱慕者全部清理干净。”年夏夜转过身子,看着眼前俊美无俦的男人,语气带着不悦“皇甫霆月,他们都是我的手下。”某男轻扫了一眼地上不断挣扎的警员,搂紧了年夏夜,“敢窥看你的,都是敌人。”他是天之骄子,只是一眼,他就认定她是他的劫,一辈子都躲不过的劫。
  • 诗经集传

    诗经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第一次,男子站在他的那片药田之中,俊美无俦的面容上还是一贯的淡漠神情。“过来,浇水。”于是,她每日都得去药田报到;第二次,男子淡淡地说:“听说,你的厨艺甚好。”于是,她每日都得为他做晚膳;第三次,男子说:“明日起,我教你浅显医术。”于是,她开始每天手捧医书;第四次,男子借着醉意,对她“上下其手”。忽而展开一抹纯真笑靥,说:“叶忻沫,你是我的。”于是,她的心沦陷。最终,易大庄主就用他那若无其事的姿态,处心积虑且理所当然地,将一向聪慧过人的叶忻沫,一点一点吞吃入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

    一个商业帝国的诞生

    如果你重生了,你会做什么?是不是想挣大钱,泡美女,弥补人生遗憾呢?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这是个幻想狂作者的瞎编。
  • 灭道夺天

    灭道夺天

    庶子?可笑!可悲!可叹!可笑,居家中十几年未曾见过父亲!可悲,被卷入夺嫡之争母亲被害死!可叹,遭狠心族人追杀却命不该绝!得高人传承,医术武道举世无双!执一柄饮血狂刀,重返家族复仇!面对家族强敌,陆洋如何报这杀母大仇?初踏仙途的他,又如何夺天之造化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