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100000036

第36章 我的江山我装修 (2)

下面发生的一幕,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关赵匡胤习惯随时在手边提着一把斧子的记载。就见赵匡胤武人习性再次爆发,没有二话,举起斧子就砸了过去,干掉对方两颗大门牙。

这个官真是有种,没哭没骂,慢慢弯下了腰,把自己的牙一颗一颗都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怀里。

赵匡胤火还没消,继续大骂——搞什么?你把牙藏起来,要到哪儿去告我啊?!

但这个触了晦头的官却似乎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倔头,要顶就下定决心把你顶到底——我是告不了你,可是自然有人都记在史书里!

好了,赵匡胤再一次泄气,历史再一次证明,有了利的人就会要名,尤其是像赵匡胤这样得了天下最大之利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因为这种小事给后人天天念叨。于是他只好笑嘻嘻地掏钱包,拿出大笔钞票跟人家私了。

这些都被站在远处,冷眼旁观的赵普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没人的时候,他慢慢走近了赵匡胤,您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这才说出了心里话——我在想一件事,你说为什么从唐朝末年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当过皇上的有八家,一共都十二个了,这还不算那些称国主之类的二皇帝。这都是怎么回事?这么乱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他说着,深深地凝望赵普,下面的话还用再说吗?我,我赵匡胤是第九家了,要怎么办才能不让第十家出现?这难道还不是个值得闹一次心的事吗?

却不料赵普马上就向他深深地祝福——陛下,您能想到这些,真是天地神人之福,真是社稷百姓幸甚啊!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办,只要您能定下一个合适的制度……

就从这一刻起,赵宋三百余年的治国精神就此定下了。由此,百十余年的安定富足从此开始,而之后千百余年来的痛苦衰落,几度沦丧,几次濒临亡国灭种的病根也都从这一刻深深地种下了。

那天赵普说——唐朝的崩溃,以及五代十一国的纷乱,都只有一个症结,那就是方镇权重、君弱臣强。要想根治,只有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具体的办法就是所谓“强干弱枝”……

一语道破天机,史称赵匡胤恍然大悟,没等赵普说完就打断了他——爱卿可以闭嘴了,朕都明白了。

历史可以证明,赵匡胤真的明白了,几十天之后,他就开始了实践。但是非常遗憾,他明白的是眼前这五十余年里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这个病症,那么用赵普的药方就的确是药到病除。而且治得干净利落,不留病根。但是再往远处看呢?

无论是往身后的远处看,还是往遥远的未来看,这样的解决方式都对吗?

让我们回忆唐,或者再往前推想一下隋,又或者再远一些,越过五胡乱中华,直接到三国之后的晋。它们的动乱之源是什么?病根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总结前人的得失,进而处置本朝国策的?

晋之衰亡,在八王之乱,之所以会乱到让胡人前所未有地侵入汉家江山,完全就是司马家的藩王都有极强的兵力,可以无视皇帝大杀四方;那么藩镇之害就已经天下皆知了吧?可是隋唐两代,明君能臣数不胜数,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吸取两晋的教训,严格地限制藩镇,不管是亲王发展成的藩王,还是后来作大的节度使?

有客观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知道后来的节度使们会嚣张到那步田地,而且节度使们之所作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所谓的积重难返,到了火候谁也扳不回来;但更重要的,还是隋唐天子的主观意识。因为他们的自信与强悍。

天可汗李世民登极之后还和士兵们一起较量箭法,有臣子劝他,唐朝的士兵籍贯杂乱,异族人太多,小心有人暗箭弑君。可李世民哈哈大笑——朕视天下万民皆如赤子,无所分别,何来提防?

赵匡胤自然不是平常人,可是他和李世民没法比,他在先天上就输了。他的国家不是在战场一刀一枪杀聘为的,让他从开始就提防着反叛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这让他全体保留了后周的官员,来保证官场的稳定,但是又不能给他们实权,小心他们会造反。那么活儿要交给谁去办呢?只能交给赵普、李处耘甚至亲弟弟赵光义这些亲信来担当,但是对他们也要限制,即不给他们高官位置,哪怕只是暂时。

这就是未来的赵宋天下,官、职、差各立名目,层层设防的雏形。说来冗官、冗兵等等都是不得已的,谁愿意那样呢?

但是千年之后,我们活在衣食无忧,连被人打个耳光都可以随时报警的今天,说实话也没什么权力笑话赵匡胤的胆量魄力。而且再深一步想,难道赵匡胤和赵普就想不到强干弱枝的弊病所在吗?

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选择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就会从根本上把国家活力和民族的精气神都压抑住,最后每况愈下精尽而亡。可是选择强悍呢?即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到最后一样死得非常难看……人类发展到了宋朝,就算再歌功颂德的人都会承认家天下迟早必亡的吧,怎样都是个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家里平安,没有内乱的死法呢?

就像俗语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哈哈,不管怎样,我活了三百一十九年,晋、隋、唐、元、明、清、你们谁活得过我啊?屈指算来,只有汉朝,两汉加在一起才比我长了几十年……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说干就干,当年3月,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外,宋朝最强的军事人物慕容延钊以及韩令坤一道进京述职。这两人来时满心欢喜。鲜花、美酒、奖金、升职……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但是一切别急,赵匡胤永远都有惊喜给他们。

令——罢免慕容延钊禁军殿前都点检一职,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任成德节度使。

一盆冷水劈头浇了下来,慕容延钊和韩令坤傻了,做错了什么吗?真的做错了什么吗?前思后想,两人相对苦笑了。高啊,到头来还是赵匡胤高明,这样的命令在两人进京之后才当面颁发。多么的坦诚,有话当面说个明白,非常方便你们就近提出抗议,可以由皇帝亲自对你们解答……

等狗自己进了门里,似乎抓起来就更加容易些,是吧?

等他们再次出京,去新地点当新官时,才知道韩令坤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由更贴近皇帝的石守信来接任,而国家第一军衔殿前都点检已经收入了宋朝的历史博物馆里,由老东家赵匡胤再次独家珍藏,谁也不给了。

还能再说什么呢?庆幸吧,还活着。至于石守信,只有羡慕……谁让人家从开始就是部下,而不像我们以前曾和皇帝平起平坐过呢?

但是历史证明,石守信的快乐是多么的短暂,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之前由强悍无敌的李重进所把持的高官,他只担任了不到一百多天,就是这可怜的一百多天,还是在赵匡胤的人生突然遭遇重大不幸的情况下,才被忽视一样地延续下来的。

赵匡胤的妈妈杜太后突然生病了,赵匡胤动用人间一切的物资人力,也仅仅拖到了当年的6月份。不到一百天,赵匡胤的人生就跌入了谷底。

赵匡胤是公认的孝子,生母的去世让他极度悲伤。但是事实上这位贵妇人的死,绝不仅仅是赵匡胤一人的不幸,随着这位在宋史中只有五百四十五个字记载的老太太的去世,北宋初年两件最大的、也是从来没有正解的疑案——金匮之盟、烛光斧影中的前者,就此发生了。

古今第一老太太

话说龙凤生龙凤,耗子生儿会打洞。可惜的是这种事没法反过来说,即生出第一条龙的妈一定也是龙吗?不过这也得两说,比如朱元璋他妈就有些遗憾,而赵匡胤的妈就真的非同凡响。

这位嫁给职业军人赵弘殷先生的杜氏夫人,其言行真的是女中豪杰。比如说当赵匡胤陈桥兵变造反当上皇帝时,消息传进开封,赵匡胤的老婆吓坏了,可杜老夫人却泰然自若——“吾儿生平奇异,今日果然,何忧也?”

等到赵匡胤正式登极坐殿,成为名符其实的皇上,众臣依礼向太后道贺时,她老人家却又“愀然不乐”。赵匡胤亲自询问,新任太后才说——“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危之不促忧,得之不妄喜。这样的人临死的时候,除非是得了脑溢血之类的急症,不然她是不会就此轻易撒手,什么都不管不问的。果然,据宋朝的官方历史记载,杜太后临死的时候突然问了赵匡胤一句话

——儿子,你说说你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当时赵匡胤都哭傻了,啥也答不上来。可杜太后就是不闭眼,一定要他回答。

赵匡胤只好说——这是祖宗积德,以及您的福分。

杜太后摇头,儿子说得很有礼貌,可是她快死了,不想再听喜歌,她必须得把不放心的话都交代清楚才成。她说——不对,你能当上皇帝,唯一的原因就是周世宗的儿子太小,要是后周有成年的皇上,这个天下怎么能轮得到你?所以你死之后,要立你的弟弟当皇上,这样才能把这片江山坐稳。

史称赵匡胤马上就答应了(唉,不知道是出于安慰临死的老妈还是什么别的心理)。可是没想到他老妈真的是个厉害无比的人物,临死都毫不放松。她趁热打铁,马上说——去把赵普叫来,当着我的面,立即把这份誓书写出来。立字画押,不得反悔!

赵普被火速召来,他写好誓书,并在纸尾处签上“臣普记”三字,然后装在皇宫专用的盒子——“金匮”里,由谨慎可靠的宫里人收好保管(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以上就是北宋之初,两大疑案中“金匮之盟”的官方记载。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知道这件事的,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三个人——即赵匡胤本人、赵普以及那位专用掌管金匮的谨密宫人(保守估计,只有一个宫人)。

关于“金匮”的真假之谜,甚至到底有没有“金匮”的存在,都因为在公元961年6月份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的去世而无从考证了。流传到今天,它的起源出处至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是取材于宋初名臣王禹偁所著的《建隆遗事》中的记载,但是不必细究,随便读一下都觉得那简直就是在恶搞。

这本宋人笔记里记载,皇位传递这样的大事,竟然是在一次举族欢庆的家宴上公开决定的。而且提出这个决定的,竟然是赵匡胤本人。

他向他妈妈敬酒,当众宣布,当他死之后,就会传位于晋王光义,光义死后,就传位于三弟光美。他妈妈大喜,这完全成就了一个女人的最高愿望——让他老妈杜太后不仅是一代开国之君的母亲,还要让她空前绝后地成为三位天子的母亲!

而太后大喜之下,再要求赵光美死后复归皇权于匡胤之长子德昭……真是一家和睦,雍容揖让,古今之典范大成!

同类推荐
  • 晚明江山

    晚明江山

    在一个皇帝窝在后宫里不再上朝的奇葩朝代里。没有人知道在大陆的另一端,欧洲人正在破浪扬帆,探索新大陆;也没有人关注在极北之地,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正在磨刀霍霍,觊觎大明的万里江山;当然也无人关注远在一小岛,丰臣秀吉正在统一日本,企图侵占大明王朝。时间依然流逝,大明朝街市依然繁荣太平,普通百姓热衷于谈谐、听曲、游玩、博弈、收藏古玩等等。如此危机四伏的大明朝,现在且看我晚明江山如何叱咤风云,打造一个民富国强的新世纪。
  • 君唐

    君唐

    那年,唐太宗李世明才刚坐上位;那年,燕郡王李艺还未反唐;那年,让李世明说那句话的蝗灾还没开始;也正是那年,一个男人忽然来到了即将开启的盛世繁华的贞观之治的唐朝;成为一个春楼老鸨之子;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 重生在元末

    重生在元末

    回到元末明初,变成了和尚头,带领一群和尚纵横神州的故事。坏人也是人,作恶但不脑残;好人也是人,行善但不无私。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经济革命卷(1953-196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经济革命卷(1953-1960)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经济革命卷(1953-1960)》本书分为“高、饶事件”、五四立宪、建立国际新秩序等部分。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热门推荐
  • 重生空间之邪王爱妃

    重生空间之邪王爱妃

    她,一世杀手,却被最至亲之人折磨致死,意外穿越,重生异世,却没爹疼没娘爱?没事,前世早已习惯了,我们这不是还有神奇空间嘛,带着空间里的萌宝们这还是不照样活的云起风生……待我强大,登上巅峰,灭尽天下又何妨?前世没有的,这一世我都要,不给我便抢“等等那谁,干嘛跟着我”某男邪魅一笑,“谁跟着你啊,我跟我媳妇”
  • The Hidden Masterpiece

    The Hidden Masterpie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云大宋

    风云大宋

    秦越穿越了,来到北宋元佑四年的杭州,一个距离靖康之耻仅剩三十八年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既富庶又文灿。苏东坡大江东去,李清照细柳黄昏,四学士齐名天下,米狂草一字万金。一句话,实在太好了。然而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既积弱又纷乱。北辽西夏年年岁币仍不免年年内侵,新旧党争此时你谪岭南彼日我亦贬岭南。金虏铁蹄渐闻踢踏,江湖群豪即将啸林。同样也是一句话:好日子快到头了。在这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里,我们的主角成为一名大宋最底层的读书人。他将做什么,又将改变什么……市井风情,明月黄昏;佳人舞袖,朝堂纷纷;金戈铁马,寸土万金,尽在《风云大宋》。
  • 创神传之太古纪元

    创神传之太古纪元

    神界危机?摇身一变兵工厂,派遣各路神将下界造神。一个名为洪荒的大陆,一个名为太古的时代。体灵玄纳融,藏皇帝无双!农家小子得到了神的眷顾,又能活出怎样的精彩?
  • 大乘方广总持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基因系统

    最强基因系统

    “天才智脑,无敌鬼手”。这是一套代表外星终极科技结晶的基因系统,可以将普通人进化成世上最聪明/最能打的智勇双全型天才!故事主角原本是一个很苦逼的青少年,在“天才鬼手”的帮助下逐渐成为真正的牛人......天才风流我占尽,美眉钞票滚滚来。拳打官二代,脚踢高富帅,若论谁牛我最拽!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就这样逐渐开始了,并且一个更比一个精彩,直到书友们爽爆......
  • 全真坐钵捷法

    全真坐钵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恣行明末

    恣行明末

    白山黑水铁蹄剽悍,川陕湖广流寇肆虐,江南天堂香艳淫逸,宫内宫外君昏臣庸……明末,一个诡异、动荡、酝酿着巨变的乱世。乱世出英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名现代卧底警察穿越而至,快意恩仇,恣意花丛,笑傲宦海,驰骋沙场……还华夏以朗朗乾坤qq群:123092606
  •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

    《论语·中庸·大学(全新典藏本)》为中国古代官方指定教科书,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于一身,为全世界最为盛行的国学启蒙经典。《论语》,为人处世的根本;《大学》,为人处世的总纲;《中庸》,为人处世的精髓。圣贤语录,四书精华,济世修身,必读典藏。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