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依旧在呼啦啦的吹着,一连几天,都没有消停的迹象。在这个季节,山林中从不缺少吃食,但危机却不少,冬季即将来临,食草动物要抓紧时间增膘,而肉食动物,尤其是需要冬眠的物种,则开始大肆捕猎,为漫长的冬季储存脂肪。
而此时闻重正艰难的行走在一片灌木丛中,他前方无路,于是挥舞随身携带的劈柴刀,硬生生开辟出一条小径。
灌木很结实,极难砍断,山里人一般会用来制作弓箭,百米内可以贯穿手臂粗的树木,才不到一天时间,劈柴刀就卷了,于是闻重只能依靠蛮力,一连花费了三天时间,才走出这片广袤的灌木群。
在这三天时间,他一直在全力开路,饿了,就吃点干粮,累了,就在硬泥地上对付一晚,每天都是精疲力尽,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自从刀卷了之后,他只能丢弃不用,改用手刀,但灌木太硬且韧性十足,斩了几千下,已觉得手臂发酸,掌缘更是传来阵阵酸疼。
幸好他学过伏魔拳,能激发真劲护住手掌,但灌木群生得太茂盛,一眼望去难见边界,而体内真劲毕竟有限,于是他只能不断尝试,以求节省力气,等到砍了足足一天之后,已然不必刻意运劲,一掌斩出,真劲不多不少,正好足够将一株灌木砍断。
等到第三天,刚刚走出灌木群时,却突然遭遇到一场雷暴,大山深处,多数山峰高度都在数千米,雷云飘来,黑压压的如同屋顶,就在地面上方不到百米处。
风大雨急,雷鸣闪电,将周围映得忽明忽暗,非常渗人,为避免被雷击中,闻重只能趴在地上,大雨如注,很快在他周围形成积水,将大半个身子浸泡在其中,雨水混着泥土涌来,使得他的面上全是泥沙。
好不容易等到阴云散开,他却打了几个喷嚏,感觉骨子里发凉,头昏脑胀。自重生之后,他不惧寒暑,深入寒潭深处都没感觉,但此刻将体力透支后突遭暴雨,却是第一次感受到寒毒的厉害。
虽然他是灵胎,但在蜕变之前,也仅仅是一具凡体,只不过比平常人各方面都要强大许多。
幸亏在雷暴之后,接着是一个大晴天,他昏昏沉沉走了十几里地,找寻到一块大青石躺下,再将从慈光寺中带出的药丸吃了两粒,这才祛除掉寒意,身体开始有了力气。
不过三天,闻重就见识到大自然的真实一面,而这时,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没有畏惧,更不会动摇,走出自己的大荒路,是求真之旅,是求悟之旅,更是求生之旅,唯有活下来,才能有机会如佛陀般获得感悟。
一个月很快过去,闻重在大山中走过上千里地,此时他早就辨不清东西南北,只是顺着本心前行,不问目的。
干粮早已吃完,药丸也已耗尽,身处大山深处,他再不敢凭借体质硬扛,在身上,原先的劲装早就挂烂,此时穿的是一条皮袄子,材料来自于一头上千斤的猎豹,虽然最终死在闻重掌下,却在他背心留下了两道深可见骨的抓痕。
一路的艰难跋涉,他没有遇到一个人类,长达一月的沉默与寂静,以及在任何时刻都可能突然出现的危险,都使得闻重忘记了尘世中的恩怨情仇,将心灵彻底融入这片天地之中,直到此时,他才隐隐发现,似乎读懂了经文中的一小段内容。
人在原始森林中,最怕毒虫,而此时秋天已进入尾声,正是毒虫垂死前最后的疯狂,攻击力和毒性更加可怕,为了防御,他每行一步,都要搬运气血,用伏魔拳激发真劲,将突然袭来的毒虫震死。
到了后来,一切变成习惯,他再不必运行拳法要诀,气血就会自行搬运,即便是夜里睡着,体内也会传来噼啪轻响,将靠近皮肤的蚊虫震毙。
到了此时,在经过几十天的生死磨练之后,他的身体不但没有垮掉,反而变得更加健壮,肤色变得蜡黄,最关键的是气血如龙,精气变得极为旺盛,到了夜深人静,万籁俱静时,他甚至能听到血液在体内澎湃流动的声音。
这一切表明,在没有点燃神火的情况下,他在搬血养气方面,已经达到了极为不凡的阶段。
北风一吹,十万大山在一夜之间进入寒冬,在闻重身处的区域,温度极低,竟然将他半夜冻醒,不得不起来找柴烧火。
等到天明,世界已是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厚厚的积雪,甚至将一些小树压断,白毛风吹来,刮在脸上如同小刀子一般,即便用兽皮裹住头面也觉得难受。
坚持了两天,闻重明白光靠果实是顶不住了,要想活下去,必须补充大量肉食,才能维持身体所需。
这一天,他追踪一只雪兔,来到一座山坳背面,正好目睹了一场大战。
对战双方是一头巨熊与一只大雕,身为附近十里方圆内的陆地霸主和空中霸主,巨熊与大雕一直相安无事,但到了冬季缺少血食,却是将对方当成了盘中餐,在此舍命一战。
热血飞溅,肉块横飞,大战持续半天时间,在此期间闻重一动不动,运起敛息诀趴在雪中,只是沉默旁观。
大战到最后,双方都接近力竭,却还是没有分出胜负,大雕一声悲鸣,正要飞走时,却突然发现闻重,两爪一抓,将他掳到了空中。
双臂被锁死,两脚却还可以活动,生死之间闻重激发全力,不住用脚踢在大雕腹部,本来已受重伤,现在又遭重击,让大雕不住悲鸣,口中咳出血来,但它却没松开爪子,直到落在一颗高达数百米的老树上,才伤重死去。
“啾啾!”
是雏鸟在鸣叫,不远处的树枝上,闻重看到一个巨大巢穴,在其中,是一只幼雕,在它旁边,有几个破碎的蛋壳,为了生存,这只幼雕吞食掉兄弟姐妹,这才勉强支撑到现在。
寒风呼啸,树木枝头挂满了手臂粗的冰锥,毕竟只是破壳不久的雏鸟,小雕的声音很虚弱,快要支撑不住了。
闻重沉默,而后咬破手腕,将血液滴进小雕口中,慢慢的,它开始恢复生机,眼睛变得灵动起来,闻重想了想,又将几只猎到的雪兔撕碎,放入到鸟巢中。
相传,在古代有佛割肉饲鹰,对此后人评价不一,有的说佛慈悲,有的说佛伪善,此时在闻重心中,却是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对《大日经》的理解,似乎因此增多了一些。
因为有大雕数千斤的肉身为食,使得闻重再没必要去捕猎,在这孤寂寒冷的冬季,他只是默默行走,偶而停下来,就盘坐在地上,将精神沉浸在佛陀行走大荒时的感悟中去了。
大雪封山,一连数月,冰雪都不会融化,闻重一路前行,很快,已经横穿大半个山脉,快要走到十万大山的另外一面了。
数月时间,他一语不发,饿了,就烤点鸟肉吃,渴了,就抓起一团雪,塞进口中等它自行融化,一路前行,他可以一走就是整天,也会突然蹲下,看小动物筑巢,半天时间一动不动。
长达半年的行走,他忘记了练拳,甚至忘记了大日经文,但他却知道自己走对了,这几天,沉寂的小蛇再次传来波动,充满了喜悦的感觉。
东去春来,万物复苏,闻重却没有感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感悟中。
血液在奔涌,气息在鼓动,而肉身,也开始变得日益强壮,他只感觉,自己的肉身和心灵好似一块神铁,每一次感悟,就像增加一团火焰,每一步行走,如同铁锤一记敲打,在走了不知多少万步之后,身体由内到外得到淬炼,驱除杂质,使得他渐渐由一块铁石,被锻造成胚胎,如果再能继续,必将会化作一件绝世神兵。
脱尘境,通常只有先点燃神火,才能搬血养气,锻炼肉壳,最终脱胎换骨,但他却舍掉第一步,在长达半年的风霜雨雪中,已经臻至锻体的阶段。
在前方,山路渐渐变得陡峭,悬崖绝壁,不小心踩落一块石子,等半天都听不到落地的声音。
又过了一月,翻过积雪终年不化的山脉,前方,终于看到了绿地。
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闻重走到一棵老树下,看到一只松鼠咬破树皮,在树洞中,几只幼崽欢乐嬉戏,其乐融融。
闻重怔怔看着,若有所得,一直到日落月升,星光满天时,他突然盘膝坐下,背靠老树开始诵经。
最开始,他诵读的是大日经文,到后面,则是断断续续,多是他在藏书阁博览群书时记下的片段,到最后,则是信口说来,讲的,竟然是自己半年来的感悟。
等从入定中醒来,在他四周,已然围满了小动物,几只松鼠,跪坐在他身前,似在听讲,几只啄木鸟,则是停在他肩上,用鸟喙替他梳理头发,而手指上的小青蛇,更是传来一道道清凉的气息。
这是让人感动的一幕,传说佛陀讲经,舌灿莲花,引来万兽来朝,闻重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能吸引来周围的动物,一是因为偶然顿悟,二是因为体质特殊,毕竟这具肉身与青萍有关,而青萍是太古神物,自然会让生灵感觉亲近。
醒来之后,他感觉额头发热,心中一动,居然让身前一棵草凌空飞起。
虽然仅仅只是一根,却证明在千年之后,他再度拥有了用念头驱物的能力。
征程还在继续,在翻越几座大山之后,地势开始变得平坦,前方是茫茫草原,青草延绵至天际,似乎与蓝天融为一体。
这几天,周围不断有野马群出现,在其中,他甚至发现了马鞍的存在。
此地,已然接近十万大山边缘,闻重望向远方几个圆圆的帐篷,心中知道,自己的大荒路,已然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因为在出世之后,就是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