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了解袁绍,可这时也被袁绍反常的态度弄糊涂了。
在高干看来,此番自己闯下了这么大的祸事,袁绍就算不杀他和甄洛,起码也得先绑结实了,押到州衙大门口的断头台上吓唬一下,等众人求情了,再做一个顺水人情,将自己两个驱逐出境了事。只有这样,袁绍才能尽可能地为汝南袁氏挽回一些声誉,替袁熙挽回一些脸面。
高干扭头望了望甄洛,发觉她也是一脸的不解。
甄洛冰雪聪明,自然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话。只见她微微一笑,将厅内所有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之后,才一下子拉住了高干的手,紧紧握住了,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傲然道:“元才,事已至此,不管袁使君如何发落,你我生一起生,死也一起死!”
从中山郡一路行来,尽管两人已经心心相印,但此时听甄洛这么一说,高干还是欣喜万分,与甄洛十指相握,朗声道:“此正是我所愿也!”
厅中之人,无一不是当今冀州最顶尖的人才,此刻却齐刷刷地被甄洛的一席话打动了,他们一个个都在扪心自问,若是有朝一日,有一个像甄洛这样的奇女子甘心与自己生死与共,自己敢不敢像眼前的高干这样,携子之手,与其共进退呢?
就连袁绍也是捋须笑道:“没想到容貌倾城的河北俏甄姬还有这般的胆识?倒也做得了某的外甥媳妇!”
袁绍大笑着,把手一挥道:“干儿,舅父本想趁着良辰吉时把他们两个喜事办了,但是你父母皆健在,婚姻大事舅父也不能越俎代庖,还是到了蜀郡再做道理吧!你们两个即可动身,免得显奕知道了闹心,再起事端。”
“舅父,你这是要赶甥儿走吗?”高干折腾出了这么多事,为的就是光明正大地离开袁绍,但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他的内心倒不是滋味起来。诚然,袁绍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对他高干确实不薄,最起码让他在这个陌生的乱世感受到了慈父一般的关怀。
“干儿,不是舅父心狠,只是你此番闹得太不像话,你们两个若是留在邺城,你兄长显奕何以为人?”袁绍深深望了望高干,忍不住长叹一声道:“记着,到了蜀郡之后,着人捎封书信回来,免得舅父挂念。”
袁绍说着,眼眶都有些湿润了。他一狠心,再也不看高干一眼,转身大步而去。
“舅父多多保重!”高干拉着甄洛,冲着袁绍的背影拜了几拜。
袁绍的离去,几乎一下子带走了满屋子里的人,等高干回过神来,偌大的议事厅已经只剩下沮授与荀谌了。
高干在冀州数载,满打满算也只是交了沮授、田丰、张颌、高览、朱灵这几个知心朋友而已,至于袁绍帐下的另外几个红人颜良、文丑、淳于琼、郭图等人,由于彼此性情不和,交情自是泛泛。如今,朱灵被袁绍派往徐州支援曹操去了,张颌在幽州前线与公孙瓒对峙,田丰去了青州公干,高览做为巡城校尉无暇分身,高干原本以为只有沮授一人送他离开,没想到还多了一个荀谌。
荀谌字友若,是荀彧的四兄,才华不在荀彧之下,如今是冀州的谋主。当年,高干曾经与其一同说服韩馥,算是有一些交情。但他能留下让还是让高干有些意外,毕竟他与荀谌的交情只是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在这种微妙的时刻,与他套近乎就意味着要得罪袁熙,否则,那些嗅觉灵敏的人也不会走的这样快。
高干看了看荀谌,想说一些感谢的话语,但是话到嘴边却又被他生生咽了回去。对荀谌这样的高人,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效果更好。
一直笑吟吟的沮授突然正色道:“元才贤弟,你此去蜀郡,一路上山高水远,如果需要兵马护身的话,多了不敢说,三五千精兵为兄还是能够做得了主的!”
高干当然知道沮授并不是在说大话,他对自己的爱护也并非惺惺作态,只是他重生以来,受沮授的恩惠不少,如果此次再从他手里带走兵马,就无疑给了淳于琼、郭图那些政敌攻击他的机会,他于心何忍?
“公与兄的心意小弟心领了!”高干承认他动心了,但是最后他还是朗声拒绝了:“小弟有帐下三百亲兵,又何惧关山险阻?公与兄,友若先生,后会有期!”
高干大笑着,携着甄洛,飘然而去。
“真人杰也!”沮授望着高干、甄洛的背影,紧握着袖中那面上刻袁绍亲书“如某亲临”的令牌,涩声道:“友若兄,主公托我交付给元才的令牌,我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拿出来。因为我害怕元才接到令牌之后,万一让你我随他前去蜀郡的话,就让人犯难了。”
荀谌笑了:“公与兄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高元才非是忘恩负义之徒,不会在这种时候挖主公的墙角的!”
“元才刚走,我便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沮授深有感触道:“邺城没有了高元才,主公再被小人迷惑时,友若兄,又有何人与你我并肩力争?”
“公与兄既然舍不得元才离开,当日为何要献计于他?”荀谌轻声道:“其实,想让元才留在邺城,却是不难。”
话音虽轻,但在沮授耳中却如同春雷一般,他又惊又喜:“友若兄教某!”
荀谌微微一笑道:“公与兄明晨可向主公进言,让二公子袁熙接任并州刺史一职,等袁熙离开邺城,某即可修书一封,交与吾弟文若,请他出手留住元才。”
荀谌口中的吾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荀彧,字文若,如今在兖州牧曹操帐下任司马。
“友若兄此计大妙也!”沮授眼前一亮,接口道:“元才虽然才智过人,但是他手头只有三百亲兵,又碰上了王佐之才荀文若,想要脱身简直比登天还难。到那时,你我可趁着袁熙不在邺城之际,一起劝说主公,从兖州悄悄迎回元才。”
荀谌抚掌大笑道:“难怪人皆称,举一反三沮公与,果然深知我心!”
沮授好像没有听见荀谌对自己的称赞,因为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里满满的都是高干。眺望着窗外那一抹落日余晖,沮授的万千挂念已经化作了一句肺腑之言:“元才,一路走好!”
————
<a href=http://www.*****.com/?a><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