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聘礼多少
在张家讨论张佳人的嫁妆的时候,李家也在讨论聘礼的问题。
“哎!当家的,听说现在除了咱们京畿道的物价还算稳定,其他地方的物价时高时低的!”
“你说你!咱们不是要讨论聘礼的事儿吗?怎么说上物价了?”李老爹觉得自己婆娘有点儿老糊涂了,要干什么事儿都不知道了。
“去!我还不知道要商量聘礼的事儿啊?我说这物价可跟聘礼关系大着呢!”何大娘送了一枚白眼给李老爹。
“这要是按着咱们京畿道靠近长安附近的物价来置办东西,那物价跟天宝年间相差不多,七八两或者十两银子就可以置办很好的聘礼了!”
李朗有点儿头疼的按了按额角,他明白了,老娘是想要节省点儿。可问题是咱们生活在李家村,难不成还有人要求按着外地的高物价来索要聘礼不成?
老娘这样说好听点儿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难听点儿就是搞不清楚状况嘛!
李朗无声的叹了一口气,还是觉得这桩婚事不是很理想。去一个商户女子……
李朗的头更痛了,这回不是因为心情,而是因为脑袋里那套《四库全书》!
《唐律》是传世的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律宝典。其主要内容是《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计分12篇,共30卷。
《唐律疏议》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内容,明确了社会各阶层的各种关系。其中对婚姻有明确的规定,总结起来就是:
唐代曾先后有过两次关于结婚年龄的诏令,第一次是在贞观元年太宗即位不久,即下诏令:“其庶人男女之无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并须申以婚媾,命其好合。”规定的年龄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必须婚媾;第二次是在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发布了一条新的诏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将以前的结婚年龄提前为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
在实际生活中,普通百姓多遵循太宗颁布的条令,男二十女十五成婚。而地方官也多照此执行。
而且《户婚律》中对结亲双方也有明确的规定,总结起来就是:
一、士庶不婚。《唐律》特别重视门第,严格规定了士族不得与庶民通婚,违者将受到责罚。
二、良贱不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唐律》禁止良人与奴婢通婚,若“诸与奴娶良人为妻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即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奴婢自妄者,亦同。各还正之。”同时还规定,杂户、官户、工乐户等,不得与良人为婚。若有犯者,处罚也是很严重。
三、官民不婚。“诸州官人在任之日,不得共部下百姓交婚,违者虽会赦,仍离之。其州上佐以上,及县令于所统属官,亦同。其定婚在前,任官居后,及三辅内官、门阀相当情愿者,并不在禁限。”所以大唐是禁止监临官在任期间与部下、百姓有婚姻往来的。
四、同姓不婚。
李朗读了这些内容之后感觉非常惭愧。
自己在大唐进学也一年有余,竟然依仗着大清时给朝代中的礼法最为完备这点,小瞧了大唐的律法、礼仪。要是今日没有读到这些内容,心中还在埋怨爹娘给自己找了一个商户的妻子吧?惭愧啊惭愧!
等读到下边的内容,李朗不只是惭愧,脸色都吓白了!
“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虽无许婚之书,但受娉财亦是。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后娶者知情,减一等。女追归前夫,前夫不娶,还娉财,后夫婚如法。”
李朗暗叹好彩,要是真的贸贸然跑去跟人家退婚,这批肉之苦可就少不了了!最最理亏的还是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正当理由退婚!
李朗坐在那里,早已听不到爹娘谈话的内容了,此时正冷汗直冒,湿透了衣衫呢!
“二牛?二牛?”何大娘扯了扯李朗的袖口,这孩子怎么就呆子了呢?
“啊?娘?”李朗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娘我没事儿!就是在回想先生交给我的功课呢!”
“你这孩子,用功是对的!但也不能衣食坐卧都想着功课啊!”何大娘吁出一口气,二牛刚才的样子真的吓着她了!
“娘!”李朗不好意思的看着爹娘,“爹!娘!都是二牛不懂事儿,不明白您二老的良苦用心!”
“这孩子!怎么说这样的话了!?”何大娘和李老爹都有些诧异。
“是孩儿不懂事儿!爹和娘为孩儿精挑细选的婚事,孩儿还嚷着要退婚,实在不应该!”李朗站在正房的中间,向着爹娘一躬到地,非常诚恳的道歉。
“哎呀!快起来!快起来!”何大娘抢步上前拉扯着李朗让他站起来。
“咳咳!”李老爹到时装模做样的咳了两声,“知道错了就改过来!好了,别让你娘费力气了,赶快站起来吧!”其实李老爹心里在偷笑着呢!
“只要二牛想开了就好!”赵大嫂用力的扯了大牛一把,大牛才瓮声瓮气的出了声。
赵大嫂也紧跟着笑呵呵的说,“这成亲是喜事儿,能让二牛满意的亲事儿那就是喜上之喜了!”
“呵呵!”李老爹看着想开的二牛,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咱家条件不是那么好的,能跟张家结亲,也是人家看得起咱们家,所以这聘礼可不能差了!”
“对!当家的说的对!”何大娘一拍大腿,也是笑得开心,“咱们村里平常人家的聘礼有六两银子的,有八两银子的!咱们大牛那会是十两银子,在咱村也算是独一份儿了!”
赵大嫂听公婆提起自己成亲那会儿的事儿,很不好意思,脸色红扑扑的,还偷眼看了一眼傻笑的大牛。
“这镇上人家经济宽裕,成亲的费用就高!虽然咱们不是镇上人家,可还是娶了镇上人家的小娘不是!我看起码聘礼得按这个数准备!”
PS:小原子的作品刚刚签约,急需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所看书的您留下完美的爪印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