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等了许久,也不见父亲回转,林夫人也觉得奇怪,叫了人去寻找,谁知林宗扬身边的小厮百山前来禀告林夫人,说是大人带着宋总管去了侯府,让夫人和三姑娘早些休息,不必等候了。
这个事情总是透着蹊跷,林夫人听到去了候府却也稍稍安心,将此事按下不提,自和如蕙用了晚饭。叮嘱前院诸人注意门户,又命房里执夜的婆子仔细准备了热水,小食等老爷回来了好生服侍等等。
林如蕙看出母亲心神有些焦虑,也不多问什么,只一味挑了些家长里短,簪环首饰之类话题劝着夫人。林夫人哪里不知道女儿用意,两母女说说聊聊不知道度过几时,一直等到林如蕙呵欠不止林夫人几多劝解她才跟随丫鬟回去。
红纹等房外等待多时,看姑娘出来忙跟上去跟随回青芴阁服侍林如蕙歇息。林如蕙特叫了沁芙跟前叮嘱,后院小厨房灶上忙碌起来。这厢孙氏却没有丝毫睡意,等待丈夫归来。
孙氏自小跟随候爷,不仅仅习得诗书精要,更是历练多时,见识不惧一般男子。成婚之后又跟随夫婿奔波各处仕途,不仅仅相夫教子更是在外物上与丈夫相互扶持,再加上镇南候指点历练与他,受益良多。外人都道是林宗扬少年才俊,待人接物老成持重,虽然是镇南候得意东床,得到如今地位全靠自己付出努力。林宗扬自己也很清楚,自己走到今日,才学只是基础,机遇也是一定条件,可与自己夫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再加上母亲林老夫人言传身教,对人评价只看能力才学,不是一味的重男轻女,更加没有一般腐儒那些轻视之心。对三个女儿的教育一样煞费苦心,从不轻漫。家中并无长辈,林宗扬视镇南侯如父,对自己的夫人更是知无不言,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多年。
春树胡同,镇南侯府,听涛阁灯火通明,只得三两玄衣大汉驻守与外,却真个鸦雀无声。
直到戌末时分,林宗扬才步履匆匆带着宋管事回到林府。进得正房,却看得微微烛光,夫人孙氏正倚坐在榻上,出神的望着正门,林宗扬不觉整个人缓和下来,就是这微风也卸去灼人,暖暖的温情缓缓流动。这厢孙氏兀自出神,见得林宗扬缓步而至,回过神来,一叠声的叫端苏等准备热水,自上去服侍丈夫除去外衣,由得下人带去净房沐浴洗漱。
林宗扬洗漱出来,见得桌上几碟高点,一碗红枣核桃酪,孙氏正在旁安坐,浅浅的望着自己。
“这是如蕙给老爷送来的,这孩子用毕晚饭就回去了,刚刚听闻老爷回来就遣了沁芙送来”孙夫人,一边给沏上茶,一边缓缓的说。
想着如蕙偶尔扬起的额头,就真端起那碗细细品尝起来,孙氏也不多言,一时间这屋子里只剩下微微晃动的烛光。
“下午宋管事来回禀一事,前几日给芷姐儿挑选宅子,撞见得齐王府下人……让我从中窥探了些……秘辛,与枢密院近几日所谋划西南之事有些牵连,所以带了宋管事去禀明侯爷”像是有些未能言尽……
孙氏思咐,除了皇家诸事之外,能有几多不能言明之事。此事既然和齐王有些关联,肯定牵连众多,一个能让宋管事知晓的下人肯定也不简单,这样的事知道的越少越安全。也知道父亲镇南侯昔年间平定东南诸地,声名最盛之时入驻枢密院,卸下诸多军职,多年来幕后指点献策,最为今上倚重,凡事只要告诉了父亲,总会有些办法。老爷不说定时有些未明之事,还是问了父亲才得心安。
想了想对丈夫说道:当年父亲镇守东南沿海诸地,兴平四年,率众破灭祸患多年海贼王氏一众,换得东南一隅二十年昌平。但海上作战时日,父亲受伤留下隐忧,不如我明日带了如蕙,一起去看望侯爷。
林宗扬自是明白妻子所思:不若等致远休息,你带了他们三人一起前往。再加上芷娘嫁妆所需办理的田庄,今日宋管事已有眉目,诸事还需夫人多操办。
言及此孙氏也不好多说,夫妻俩人自是安歇不提。
次日早晨,孙氏夫人一早遣了乔嬷嬷带了四色果点前往侯府问安。林如蕙与林芷娘一起给夫人问安,后林夫人带着林芷娘一起外出,外院是宋总管跟随。
羡慕啊羡慕,林如蕙满脸艳羡,心有不甘的回到自己房中。红纹掩袖而笑,姑娘肯定是遗憾没有随夫人出去,不过早上夫人才说近日要去了春树胡同侯府,也是一样的啊。再说了这夏日炎炎的还是我们自己院中凉爽些。
林如蕙却不理会这些,谁在乎那些烈日骄阳的,以往夏日海滩恣意欢乐现在却成奢侈,愈可得,愈不得。以前总觉得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太是夸张,现在那么多电视不都是随意的很,就算后人多杜撰,可是那么多流传甚广的才子佳人故事不都是先见上面才开始的……好吧又跑题了,来了这里才知道,古人古语诚不欺我……最远就是去了西山寺吧,也是太太带着去还愿,路上马车跟随,小厮侍从围得是水泄不通。西山寺正殿还愿也是清场后迅速进行,整个过程根本无懈可击,无缝隙衔接啊……最常亲戚间相互走动,也是一样郁闷,丫鬟婆子围的水泄不通,不过是从这个二门,进入那个二门,有什么意思……
上午在书房里,翻看账目,以往普及的会计课程倒是助益良多。一番收支平衡分析,也知道日常所费几何。一个小小的林府,在京城也只算的是新贵人家,阖府人数不过五、六十人,日常食用,迎来送往固定开销也在两万两左右。收入这方面,主要是两地,一是南方两个码头,南方多商贾集聚,加上海上交易日益兴盛自是水涨船高,收获颇丰是府内收入重要来源。可相距稍远,每年按期结算,由林宗扬身边诸青山管理。城西两处田庄,是父母回京后置办,所占之地数百亩,除了五十亩母亲陪嫁是良田,剩下数目虽多却也只是偶有盈余。府内日常所需开支,是母亲在京城几处铺子负担,这几处是乔嬷嬷丈夫照料着。
虽然了解收支结构,也是当时基础学习所得,表面分析还是没有问题的,看的多了也头昏脑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析,涂涂写写也用了大半日时间。
有人进得房来,却不声响的站在林如蕙身后,啧啧称奇的说:三姐越发了不得了,这符语画的……有些出神入化了,弟弟我倒要请教许多了……
右手抬起,例无虚发,准准地拍了弟弟的头,不理会致远夸张的龇牙咧嘴,老神在在的说:有助益学业的,有经世致用的,有安保家宅的,不知道弟弟缺哪个啊?!说完自己先撑不住笑起来。
林致远却整整衣冠面南长揖一拜,对自己的姐姐说:确实希望有个家学深厚、经世明理、安邦定国的姐夫来救我于水火……
林如蕙闻言脸颊绯红,刚要发作,却看到魏嬷嬷进来行礼只得坐下不理会他。
林致远也知道所言有些过分,知道姐姐近几年礼重自持,面子越来越薄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只是跟自己才随意些,赶紧上前给魏嬷嬷见礼,笑闹着要好吃的,把这话岔开。
魏嬷嬷也自欢喜,知道两姐弟从小就好,连称不敢半服身子还了礼数说道:远哥确实学了不少,还知道这许多,快跟姑娘一起去太太房里用餐,大家都等着你们呢。
林如蕙闻言知道是母亲明日带了她们姐妹去侯府外公家,少不得要叮嘱一二,不理会林致远和魏嬷嬷言谈,只带了红纹前院用餐。
林致远却不着恼,只对着姐姐背影说:姐姐先去,我却有事和碧痕姐姐说,即可就来……
林如蕙还没有走到正房,就被弟弟赶上,只低了头往前,不予理会。林致远也不多辩只跟着姐姐浅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