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6300000132

第132章 、历史的问对

先不管苏家人如何自责,也不管外边怎么传扬这些花边新闻,倒是府中上下的男男女女突然发现,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孟大丫绝不是表面上没见过世面的村姑,短短几天时间笼络住缺心眼的幽兰并不可怕,关键是在一天的时间内就能彻底折服苏家人,让姜田的善名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北京城,这份手段绝不是一个村妮应该有的,再联想此人曾于乱军之中混个全身而退,可见其心智之高恐全府上下无出其右。其实也不用太奇怪,当年年幼尚且能混迹于叛军之中,为了活下去没有这份见风使舵的能耐怎么行。虽说闯贼的叛军多有草寇亡命之徒,指望他们怜悯一个小姑娘并不现实,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贼军之中更多的是被裹挟的饥民,但凡有口饱饭,谁会干这掉脑袋的事情。所以,若是有个心善的贼人家眷可怜她,让她有个庇护也是正常的。

心里是这么想,可是嘴上绝对不能这么说:“明末的闯贼固然可恨,但是明军军纪废弛比贼还狠毒的屠掠百姓,才是让闯贼做大的原因。”

姜田的那几个“好学生”听的连连点头,类似的言论张韬也曾说过,只是碍于他现在的身份,不能将李自成算作是正义的农民代表,更何况经历了这场历史大潮的他也很清楚,所谓的农民军就是一帮亡命徒带领的饥饿的蝗虫,他们完全没有改朝换代拨乱反正的觉悟,只是想着抢一路吃一路,直到将崇祯逼死上吊。所以当农民军进了北京城之后才会军纪败坏,这个没有信仰的军队也不可能完成抵抗清军的任务。但是受到了后世阶@级@斗@争熏陶的张韬,也明白逼得农民造反的正是明朝积重难返的各种弊病,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是吏治清明、文武百官尽忠为国、部队军纪严明且悍不畏死,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大厦倾颓。

想起了自己父皇对李自成的评价,张环好奇的问姜田:“先生,那依您所见如何能常保吏治清明?又如何让文武百官尽忠为国?军人的军纪又何以保持?才不会出那逼民造反的事情?”

一般来说没有人会问这么不开眼的问题,可张环就是有资格不开眼,结果课堂上这些家伙都竖起了耳朵,倒要看看姜田能不能说出个惊世骇俗的答案来。姜田倒是没有多想,本来这堂政治课就是用历史事例来讲古说今,张韬强烈要求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更是希望这些未来的执政者们,能对中国的国情与各阶级的矛盾有个深刻的认识,所以姜田听了这个问题不仅没有生气,反倒是叹息着摇了摇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问你,朱程理学说要存天理灭人欲,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先秦法家治国要靠严刑峻法,墨家推行非攻兼爱,道家崇尚无为而治,你说他们的主张谁能解答你的问题?”

这个反问别说是将张环给问懵了,就是其他学生也大多陷入沉思,千百年来自汉武帝开始大家都只是遵从儒法治国,可是真正的政治家都明白,中国社会早就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在内,只不过是让孔子专美于前罢了。

姜田见众人都不回答,只好自己说道:“陛下要我给你们上这政治课,就是不想重蹈前朝的覆辙,一帮子只会推诿扯皮、党同伐异的所谓清流掌控了朝堂,其结果有可能会亡国灭种!自三皇以降,每逢朝代更替或是异族入侵,中原大地总会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才让中华延续至今,更是让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央帝国,周边番夷莫不望风景从,可是自宋以来中华文明就再无丝毫进步,堂堂大明约三百年间,一直靠太祖、成祖的余威勉强维持着天朝上国的面子,咱们闭目塞听再也不关心海外之事,也不去理会别人是否日新月异的赶超着自己,文人墨客醉心于广置田产当个大地主,坐在家中挤兑着农民给自己当牛做马,好让他们能醉生梦死。”

说道这里姜田顿了一下,看了看一律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的学生们,毕竟满清还没有入关中国人的血性犹在,说到前朝的那些憾事这些纨绔子弟也是义愤填膺,从这一点来看,只要一个国家的脊梁骨不被压垮,那这个国家就还有希望:“骄傲自满、妄自尊大、闭目塞听、不知进取,这就是大明朝廷的做派,也是大明官员一贯的执政主张,我中华怎会沦落至此?汉家儿郎又怎会变得如此不堪?秦始皇一统六合的韬略何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何在?大唐臣服西域万国来朝的胸襟何在?哪怕是弱宋的百业兴旺民生富足的繁华何在?怎么到了我大明,成祖朱棣宾天之后,就再无一个气吞天下的雄主?也再无能中兴治世功成身退的能臣?于谦虽挽狂澜,戚继光、俞大猷虽然整顿军备荡平倭寇,张居正虽励精图治开创一条鞭法,可他们没一个能挽救这个国家和民族,只是在自己有生之年维护着垂垂老矣的中原王朝苟延残喘罢了……为什么?”

姜田的声音不大,可是教室里静的落针可闻,就连隔壁教室的读书声都暂停了,因为这个问题也一直萦绕在有识之士的心头,让那些对前朝痛心疾首的人悲愤莫名。至于这一连串的问题,谁也不知道答案究竟是什么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圣先贤的话你们都会背诵,可前朝那些科考取士的国之栋梁们,可能虚心接受一个放牛娃的诘问?他们想的是老子读圣贤书就是比那些泥腿子高人一等,只要能考上个举人那就是文曲星下凡,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跪下来舔我的脚趾头都算是天大的恩惠了,百姓的土地、财产、妻女老子想抢就抢,头上的皇帝能骗就骗,只要老子锦衣玉食管你家破人亡!这是圣人门徒?这是赤@裸@裸的强盗土匪,而且是最卑鄙无耻的那种,因为他们抢了别人的幸福却还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

情绪激动之下,姜田也注意不了措辞的问题了。田虚海听得一阵阵恶寒,他不是不知道官场的黑暗面,只是作为一个从小笃信儒家的书生,他还是想替天下的读书人辩驳几句:“先生所言……极是……可也有些以偏概全了吧?”

课堂之中除了他之外,其他文官子弟虽然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可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也只有他知道姜田这番话并不是针对某个人,完全是就事论事。所以姜田看着他冷笑一声:“若是这天下读书人还有古人之风,尚且知道百姓为重,为何当今陛下只是让其纳粮完税,就一个个如同掘了祖坟一般上蹿下跳?嘴上说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心里还不是想着只要不让自己交税,那就承认是王土。但谁要是想让我和其他贱民一样掏钱,我就和谁拼命。崇祯帝要他们捐资守城,一个个叫嚷着自己穷困潦倒,可是李闯破城之后却在这些‘清廉’的大人们家中搜出千万两白银!可笑他们读的什么圣贤书,竟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嘴上都是仁义道德清廉如水,家中何来几辈子花不完的银钱?国事艰难府库无银可用,这些人自己坐拥千顷良田竟然无耻的向百姓加税,他们怎么就想不到正是这些瞧不起的泥腿子,最终会砍下自己的脑袋?要我说虽然李闯不是什么好人,可至少死在他刀下的大明官员绝无冤鬼!”

这段历史就发生在不久之前,所以田虚海当真是无可辩驳,虽然张韬从没有公开承认过自己的私房钱有多少,但是从他能大手笔的支取内帑,而且有闯军降将作证,这些银子的确是从满朝文武的家中搜刮而来,遥想崇祯的遗言,他让李自成将这些人刀刀斩尽个个杀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了。但是知道内情是一回事,嘴上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本来就是文官心中不能言明的禁忌,吴远一看姜田嘴上又没有把门的了,赶紧岔开这个话题。

“先生还没说我中华该如何不重蹈覆辙?”

大伙本以为姜田就算不是成竹在胸,看他刚才滔滔不绝至少也是有应对的良策,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摇了摇头:“咱们当这个天朝上国太久了,一个习惯了受人敬仰的人,又怎么会再虚心求教别人的专长?就算改朝换代,也不过是在前朝的旧屋子上刷遍新漆,看似光鲜亮丽其实早已梁朽椽烂,复国不过数年,就有那么多的朝臣贪污索贿,是陛下没有严令禁止吗?还是他们不知道前朝毁于腐@败?由此可见不伤筋动骨的将这些蛀虫挖掉,将易于蛀蚀的木头梁柱换成金刚铁骨,最多也就是走前朝的老路!可若是大刀阔斧的除旧布新……屋瓦纷坠之下,哭的还是这屋子里的万千黎庶……”

其实姜田还有话没说出来,就算将房梁换成是精钢的又如何?虫子是啃不动了,可还有铁锈来捣乱呢!就连马克思都只是将共@产@主@义寄希望于人类的道德进步,在已知的人类历史当中,没有一个文明能应对所有的挑战,并保持从始至终的繁荣富强。中国做了两千年的世界第一已经算是逆天的异类,关键是一想起历史上中国从清末至改革开放这段痛苦的转型期,姜田都不敢想象眼下这中华朝能不能完成这种撕心裂肺的浴火重生。这也是张韬本来急不可耐的改革来了个急刹车,变成一点点蚕食既得利益集团的原因,因为就算是万马军中不曾胆怯的他也心生畏惧、话又说回来,中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的那点自豪感,不也正是来自于世界第一强国的自负,也正是因为这种自负深入骨髓,以至于被打落宝座之后一百年,还在中国人的内心中存留着有一天能重新傲视天下的那点使命感。也正是这种使命感才催生了张韬、姜田这类穿越者想方设法的要改变中国命运,可是国运真的只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才衰落的吗?或者说中国开始系统的研究科学了,就能避免有一天再度衰败下去吗?看看清末各种改革运动,看看民国的各种乱象,看看改革开放之后,那些蛀虫再次复活群魔乱舞的景象,姜田和张韬都迷茫了。

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姜田这番言论传播的比桃色新闻还快,甚至朝廷的邸报还摘录了其中的句子,以《亡@国@论》为题进行了转发,看得出张韬在听了这番话之后那种深刻认同的态度。更是让全天下的读书人明白了朝廷改革的决心,这不是什么反攻倒算,也不是皇帝讨厌东林党于是迁怒于儒家,而是直指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明朝制度中,过分抬高儒生地位的根本问题,更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天下人,谁要是反对改革首先就是对皇帝不忠,其次是对孔子的思想不孝,既然不忠不孝就别怪律法无情!虽然从历史上看,过分抬高儒家导致其祸国殃民的应该是汉武帝,但毕竟让读书人身份显赫的无以复加的正是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希望靠八股文把文官变成书呆子的也是这位皇帝,所以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毁了自己开创的大明王朝,也算是历史对他最大的嘲讽。可要命的是问鼎中原的满清恰恰不懂的如何盖房子,也只能在明朝的废墟上粉饰一遍,这才让中国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读到这篇文章的那些儒生们可没有这种历史情节,他们只当这是朝廷借姜田的嘴向自己下的最后通牒,尤其是张韬在这篇文章之后的批注最为刺眼:天下读书人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这前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哪去了?只因为不想去做就不提了?这些人读的圣贤书都喂了狗不成?更令人刺眼的是,张韬公然宣布推广新学,就是要弥补天下龌龊的读书人所逃避的格物致知,然后要考究学子的诚意正心,这才能问你是否可以修身、齐家、治国,所以只会写八股文的废物绝不能出仕为官,至于今年的最后一场恩科可算是皇恩浩荡,让这帮不分五谷的米虫有个垂死挣扎的机会,也不让皇帝落个不教而诛的罪名。至于以后要想当官,就先给我格物致知去。

“我是一时口快,结果被你抓住机会打出一组连环拳。我就奇怪了,明明你比我还了解这帮人,而且还口口声声说不让我卷入这场斗争,可最后还是被你利用了?”姜田坐在龙书案的前边,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文件,一边抱怨着张韬。

而端坐在书桌后边的皇帝陛下连头都没抬,依旧批阅着奏章:“少废话,那是你自己管不住嘴,朕不用白不用,本想着今年的殿试完毕之后再说这话,谁让你提前了?再说朕找你不是为了这事,那丘田围着半个中国转了一圈,前两天回京之后就上了奏折,洋洋洒洒的几万字,朕早就给你转过去了,看完了没有?”

姜田一听赶紧从一堆文件中挑出一打装订好的奏折:“看完了,也带来了,只能说他看到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办法?”张韬这才抬起头,戏谑的看着姜田:“咱俩都知道该怎么办,你指望一个明朝的进士给你说出解决的办法?他就算想步步高升,也不可能为了博得朕的青睐而去得罪自己的同僚。”

姜田听了也是一阵苦笑:“甭管多祸国殃民的陋习,只要是有一群既得利益集团,就甭想轻易推翻他,您是想学咱太祖那样快刀斩乱麻的一刀切呢?还是继续推行循序渐进的政策?”

“咱太祖的做法虽然痛快,而且转型时的阵痛也小点,可是后遗症也不少。循序渐进吧……朕又不怕咱俩都熬不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所以干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乡绅势力不是盘根错节吗?那咱就来个连根拔起,地方官吏不是徇私枉法吗?那咱就格杀勿论。”

张韬说的轻松惬意,但是姜田直皱眉:“您就不能别总想着一劳永逸?我发现你逐渐向朱元璋靠拢了!”

“朕要是朱元璋,还能让你坐在这里?关键是咱要学太祖给子孙留下一个可以改革的好底子,用你的话说若是没有太祖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又怎么会有后来的世界工厂?”

“可这是在剪农业羊毛的基础上换来的,当时农村的惨样你比我清楚,除了他们更有人@权、饿不死之外,生活水平不比解放前好太多。这还是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工业化的好处,太祖才能推广这种办法,可咱们现在正要建立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国家,欧洲也没有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范例,你怎么对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所以朕才以军工和皇产的手段来推进工业革命!关键是要开启民智,就要普及教育,你以为当年太祖为什么要大面积扫盲,所以你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完成这次考试的题目之外,还要培养新城市的中坚力量——产业工人。”

“还培养产业工人呢……”姜田从文件堆里翻找出一张报告:“因为铸币厂和玻璃厂的大规模扩建,那点可怜的机械润滑油库存几乎告罄,又因为台风季来临,从东南亚购买油脂的路线也不稳定,你先给我解决一下工业润滑的问题。”

张韬瞥了一眼报告:“朕不是下旨要求广种蓖麻了吗?”

“又犯计划经济的老毛病了吧?今早内阁找上我询问您这是什么意思,我让他们留中不发了,就算咱俩都知道蓖麻油的作用,可是老百姓能理解吗?”

“那你说怎么办?”

“好办,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解决一切!”

<ahref=http://www.*****.com/?a>

同类推荐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大唐之理工天下

    大唐之理工天下

    历史氛围全方位原汁原味的展现。技术细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手把手教你设计出冷气机,蒸汽机,斯特林发动机;一步一步建造出唐代泰坦尼克号。不是歪歪,给你一个真正的理工男的世界观,以及对当时社会乃至现实社会全方位的思考。和传统小说不同,人物并不是读者内心欲望的投影,反过来人物形象是与作者对内心欲望的探讨;技术在本书中,并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催化剂,相反,是情节的发展来引出历史上的技术本身。因此他看上去也像一本资料集合。但这并非作者凑字数的行为,而是一个尝试: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新小说的尝试,作者希望读者不用从开头看到结尾,哪怕只看三章,也能获得知识,引发思考。开书以来,每一卷作者都希望谋求改进,找到一个新小说的优化形式。
  • 穿越之始皇末年

    穿越之始皇末年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不知自己真正的身份,无缘无故被穿越到秦朝;二十七岁的吴晓毅每晚都在做同一个梦,自从到了秦朝之后。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当他原以为一切都会平静;有一个身份降临在他的身上,之后主人公该如何自处。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
  • 无限重生之旅

    无限重生之旅

    不是刘明的本意,而是主脑无聊了。刘明重生在异世界的各个伟人当中,有爱因斯坦,康熙,秦始皇等等,别人觉得逍遥,可是刘明却觉得痛苦,因为要完成任务,比如说奉旨暖床……
  • 紫气东来——南唐后主李煜传

    紫气东来——南唐后主李煜传

    致无眠的午夜,致凌厉的长风,致你渐去渐远的脚步和模糊的容颜,致那破碎的承诺和撒开的双手,致我日渐沦落的信念和孤独的梦魇,致每个辗转反侧的夜里我那莫名地哭泣。致冬日时节,致我在凛冽的寒风里避无可避的恐惧,我像一只野兽,在黑暗的陷阱里面等待不可挽回的天明,我更像一个王侯,在破碎山河的沦陷中孤寂又沧桑地流离失所,有人说我是无法忘记过去,其实我只是难以忍受我柔情的泛滥,冬天已经来临,冬日的侯风吹拂在杨柳晓岸,吹拂在我暗黑无际的胸膛,吹起漫天飞扬的尘土,吹落不再升起的暮色覆盖我的眼眸,破灭不敢回想的美梦。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极品水灵仙

    穿越之极品水灵仙

    一个现代警花从来没想过穿越修仙这种事,但谁知一次意外巧遇居然鬼使神差的穿越到了古代。这也就罢了,最可笑的是,一来就要被逼嫁人。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吧,又碰上了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子。这老头死缠烂打硬要收她为徒,她是走也不是,逃也不是,最后给活生生的坑到了昆仑山学仙。不过,学仙是那么容易的吗?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奇葩事件,真是让她哭笑不得。。。。。。
  •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傲神医俏王妃

    冷傲神医俏王妃

    南朝京城,夕颜两家,红楼遗梦;北唐莫远,陷身皇室,倾城宿命。南北乱世,一把玉玲珑,弹破天机;一曲长相忆,锁心红颜。浅青长衫,冷漠傲世,圣医之徒,商界奇葩。白衣胜雪,温文尔雅,御封琴师,堪为知音。纨绔子弟,才华横溢,自命风流,心性高洁。北唐骄子,显赫高贵,机关算尽,聪明误己。
  • 爱情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

    健康的爱情心理仿佛是爱情的坚固小舟,经得起风吹浪打。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爱情的失意,婚烟的失败,虽然有各种外在的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健全的爱情心理。只有不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爱情才能完善。
  • 追美惊心记

    追美惊心记

    天上真的会掉馅儿饼,有人给钱追美女,追的还是市里二号人物的千金,这对柳随风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当他一脚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回不到过去,又找不到未来,且看柳随风是如何周旋在各个大人物之间,如履薄冰的同时,破茧重生,成就一世的荣华。
  • 李还

    李还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花都的地方,一个花楼的色子在一次外出中偶然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少年,但是总是相遇并错过。到最后才知道少年就是为了找寻弟弟而隐瞒身份的都主,自己正是少年要找的弟弟,只是知道时自己已经身在外乡了。全篇以苏晓的行踪为明线展开故事,以李还找寻弟弟为暗线推动情节。为了达成心愿我可以放弃所有,但是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之后就一定能得到回报吗?
  • 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

    专利侵权民事救济的经济分析

    侵犯专利权民事求济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商品化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利权二次界定制度,二是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制定制度,三是专利实施安排制度,四是外部性解决制度。侵犯专利权民事救济制度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将权利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相互整合起来,形成禁止性规范;另一个是相对其他权利来讲,对产权更为严格的限制。
  • 恒川

    恒川

    戈壁长风烈烈,弦响剑鸣塞边。挥师出征陲野,兵锋耀亮青天。一枪碎云戮夜,半面烽火狼烟。血日纷乱岁月,征夫遗亡愿。古冢寂寞无言,青山磷火明灭。关外杀声连绵,闺中伊人泣倦。可笑刀剑无眼,虚妄千秋霸业。辉煌不过百年,弹指一挥间。百年繁浮,不过刹那芳华,恒者,川也。----恒川开国帝王林攸
  • 圣天大帝传

    圣天大帝传

    新月王子罗楠,在亡国后,在民间颠沛流离,机缘巧合下获得了山神穆图相助,因而走上了另类的成仙之路。且看他如何和自己的兄弟、神兽、爱人在天庭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修仙炼道,建立自己的势力,从一个凡人、任人使唤的小神终成为人人尊敬的天帝。
  • 花仙传

    花仙传

    彩虹大陆,花香缠绕下的婴儿刚刚出世,就逢家族之变。失忆后的他,能不能克服困难,救回母亲,为大陆带来和平,尽在仙魔之劫!修炼之人,当以气海内虹气颜色划分为——渐落红、初入尘、分洪荒、遮绿阴、去青芒、掌澜苑、破紫府,然而,传说太古时期有能将七气凝而归一者,即为虹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