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0700000117

第117章 打探

第一百一十八章打探

对于仁和堂药店,张知秋其实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而这却是要沾了老孙头的光:老头子的疯病,一直以来便是由张丹枫在进行医治,也算是有些巧合了。

在仁和堂来说,它的出名其实还并不仅仅在于它所属医师地高明,而且还有它作为太原以北、大同以南地区最大的药材加工以及批发商的地位。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地药材都是靠野外采集为主,忻州所处地位适中,不仅其自身所属的云中山,周边地宁武、代州、乃至于五台山都有极其茂密地原始森林,全都盛产药材。

在许多的小说和影视剧里,主人公们在采集了新鲜地草药后,拿嘴嚼了就可以外敷、内服的治病疗伤,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地中药来说,如果不经过专业加工的话,是不能直接地入药的。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材对于人体都是可以造成损害的,只不过是程度地深浅不同而已,而药材地加工,便是要在保留其药效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将其有害部分进行抑制或淡化。

当然,对于药材加工来说,尽可能地保留其药效是为根本,同时也是要使药材能够更好地进行保存,这个加工药材地过程,被称做“炮制”,而“炮制”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着药材品质地高低。

换句话说,这个仁和堂,便是这个时代地一个集中药存储、加工、贩卖以及医院门诊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集团。

说起来,仁和堂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坊间一直都有传闻,仁和堂在和草原上的蒙古人做药材生意,如今却是被新任知州张克俭给盯上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的晋商是有多么地疯狂,只从这民间地舆论便可以得知:这忻州城民间的老百姓,言语间竟然大多还是同情这种形同资敌地行为的!

仁和堂在忻州民间的口碑很好,因为它不仅收药的价格给的公道,而且卖药的价格也相当地低廉,不仅在周边地区是价格最低的,而且还经常地做一些公益性地事情,诸如减免药费之类的事情就更是数不胜数。

“那这么说来,那个卖药给鞑子、勾连蒙古人的说法却是无中生有了?”张知秋嘴里咬着一大口地鸡肉,含糊不清地低头鬼祟问道。

时值正午,这要是现代那正是午餐人满为患之时;而此刻在大明崇祯三年间的忻州城高升酒楼里,整个大堂也只有张知秋这么一个酒客。

“那到也不是胡说,他们的药材也确实是有走口外的。”和张知秋同坐一桌的,是被他死皮赖脸地拉来陪客的酒楼掌柜,同时也是这家店的老板,一个看不出年龄来的灰发老头儿。

“那这不就是要被杀头的大罪吗?!”

这家高升酒楼是一个颇具规模地中档饭店,张知秋近来连续地不在饭点时过来大吃大喝,倒是和这店老板混了个脸熟,这时说话便也摆出一副熟人地模样来,百无禁忌。

“这店里的东西卖出去了,别人再要转手到哪里,你还管的着?”

同为生意人地灰发老头儿对于张知秋的话显然地不屑一顾——虽然勉为其难地被拉来做陪,但老头子却是连筷子都不沾手的,根本就不给张知秋任何一点儿赖账的机会。

说起来,张知秋所点的饭菜虽然都只是一些普通地菜式,但好歹胜在量大,因此总价也还不菲,勉强能让灰发老头儿对他迁就一二。

但至于说什么“打折”、“免单”的事,那是想也休想!

等老头子气定神闲地筛过三壶酒之后,张知秋也终于地大致搞清楚事情地来龙去脉了——这个时代的酒不是蒸馏酒,原浆里的杂质太多,喝的时候需要先进行过滤。

当然,不过滤也是可以喝的,而且大多数的人也确实是懒得过滤,这也便是所谓地“浊酒”的前世今生了。

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在之前忻州城发起的大明版“打黑扫黄”专项行动中,官方破获了一个向草原走私日用品的团伙,其中走私商品数量最大的,便是这来自于仁和堂的药材!

“那小子是怕死乱咬人。”灰发老头儿不耻地咧嘴一笑,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一个大黑洞来——因为没有有效地清洁口腔用品和习惯,这个时代只要多少上点年纪,三十多岁便牙齿掉光光的人满街都是。

看着张知秋确实是对这件事情有些兴趣,灰发老头儿在他再次善解人意地添了一盘油炸花生米后,漫不经心地开始了又一轮的拉扯。

这个油炸花生米的吃法,还是张知秋前些时点拨这里的厨师做出来的——既往是只有盐水煮花生的,这些天已然竟是风靡了整个忻州城的,成为一道最受欢迎的下酒菜。

经过灰发老头儿的一番指点后张知秋才明白,这个被抓获的明朝走私贩之所以要这么地胡乱攀咬人,原来也是有其具体地缘由的。

首先,肯定是因为官府对其地严刑逼供——这在这个时代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行为,而且就算是被当场打死,那也就是个白死!

其次,绝不排除某些人想将事情弄大后,再“吃了原告吃被告”地左右逢源,等大块地银子到手后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得实惠、又捞政绩地一举两得的考量。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件案子扯出来仁和堂而没有结案,这几个走私贩才得以极其狗血地留下来一条小命;而同期被抓的其他一些向草原贩卖物品的商贩们,却都早已经是把自己的脑袋悬到了忻州城的北门之上了!

所有这些被砍头的人,都是以“土匪”的名义被直接勾决的——如果是按大明律对他们分别进行定罪的话,等报到刑部再批复回来,即便还是处斩,却也怎么都要拖到明年秋季了。

但新任知州张克俭说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对于这一点,张知秋倒也在辎重营时听说过一些,据说是当时张克俭担心忻州城被鞑子的内奸给“献城”,因此才先下手为强的,并且他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上官地默认与支持。

这种顾虑绝非多想,在原本地历史中,无论是李自成的流匪还是蛮族地八旗军,在攻略大明时破城所采用最多的一种战术,便是这种由内奸、叛徒、汉奸等所实施地里应外合。

说起来,对于那些纯粹地走私商们,普通的老百姓却是并没有什么特别嫉恨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被抓和被砍头,也大多没有什么不平之意,无非只是慨叹一下他们的不走运罢了。

一句话,只不过是为了讨口饭吃。

事实上,大明的商税虽然是低到了几近于无,但商业以及商业流通却并不发达,大明也始终并没有发展进化到资本主义。

之所以造成这样地局面,是因为虽然国家不收税款,但是地方上所设的各种关卡却是要道道收钱的,而这些钱则基本都是进入了各级官员以及那些冗员、帮闲的口袋中了。

与之相比,走私到境外草原地商品不仅仅是零售的价格高,而且最重要的是也没有那么多的关卡“过路费”,暴额地利润也是为什么晋商可以日渐坐大的原因所在。

“仁和堂不会倒——要倒也等不到今天了,他们东家背后有人!”淡然地批驳了张知秋的不同意见,灰发老头儿看看桌上凌乱地杯盏,微微一笑站了起来。

眼前的这个短发胖子一个人已经几乎吃了有两个人还多的东西,按照既往经验也就差不多该到此为止了——在要没点眼色走人,难不成还真个儿给他免单不成!

“客官慢用,小老儿暂且告退了!”灰发老头儿一揖而去。

出的酒楼,张知秋那原本迷离的醉眼却是刹那间睁的溜圆清亮起来:这时代的酒可是真正地“水酒”,酒精度数还不如啤酒,如果不是口感也实在是不那么让人讨喜的话,张知秋即便是再喝个十几壶也绝对不会醉的。

经过这一番地打听之后,张知秋还真的是由此而修正了自己之前所准备的行动方案。

原本,张知秋是想借助自己这个模棱两可地“读书人”身份来与张丹枫接触的,但是在听到这个灰发老头儿的一番话后,却是有了新的想法。

对于张知秋来说,装扮成这个时代地读书人也是一项难度非常之大地技术活:除了一手毛笔字还勉强地算是拿得出手,其他这时代读书人所应该会的那些四书五经的东西,张知秋几乎便是一无所知!

除此之外,如今已然是到了明末,那些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什么的就都不要指望去抄袭、剽窃了;而满清二百多年,除那么一两个人地几首诗词还能拿得出手之外,根本就是乏善可陈。

至于说现代就更不用提了,除本朝太祖的诗词可堪一用之外,难道还要提前发明“现代诗”不成?

但是太祖的那几首霸气侧漏地诗词——张知秋可以保证,只要自己敢于出手,哪怕就是能够活到满清时代,那也是唯有一个被诛九族的命!

既然如此,张知秋干脆准备放弃这个读书人的身份了……

<ahref=http://www.*****.com/?a>

同类推荐
  • 窦宝传奇

    窦宝传奇

    明崇祯十五年春,即公元1642年3月,当南京城里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互相拱手相依,柔美的秦淮河夜夜笙歌四起的时候,大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东北的松山被满清鞑子攻破,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旦夕之间,中流砥柱洪承畴、祖大寿落入敌手,更遑论死伤相藉、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西边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大明的疆土,而位于北京紫禁城里的朱由检虽然意图重振朝纲,日夜勤于政事,却也因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
  •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末日到来前夕,一个对人类失望的艺术家为了寻找值得人类为之延续的希望而走上漫游的道路。在漫游的途中他遭遇到各种离奇而令人悲哀的经历,终于对人类绝望,隐居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
  •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中国历史上的劲旅

    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的最高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法。中国的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都极其重视自己的军队,而精锐的军队便可堪称劲旅。孙武的吴军、吴起的武卒、白起的秦军、项羽的楚军、霍去病的汉骑兵、沈庆之的南梁军、岳家军、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戚继光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都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并称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十大劲旅。《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史上的劲旅》即是为您介绍这十只军队。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回味历史,品读人生,以史为鉴,方明得失。正说大唐帝国历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历史上很强大帝国的崛起、兴衰和没落。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段壮阔恢弘的历史,讲述了大唐的盛世传奇。不忍细看,看到了太多的斗争与杀戮;不忍细看,看到了太多的意外与无奈。但我们仍想走近唐朝,追溯那段盛世光华的大唐岁月。娓娓道来的叙述,慢慢地浸进历史,这份细腻带给读者一个与众不同的唐朝,值得玩味。
热门推荐
  • 撩面青春绮流年

    撩面青春绮流年

    《撩面青春绮流年》又名《绮寒时代》。有些故事已经结束,有些故事刚刚开始,有些人已殁,有些花已残……彼时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都成了我记忆中抹不掉的影集。今天我鼓起勇气,敲敲打打为我们逝去的青春,为我们残酷的斗争,为我们甜蜜的爱情,为我们昔日的友谊写一个个故事。不为纸醉金迷现世虚伪的捧场,只为能写出真实的心声。80、90后纯美的友谊与爱情、求学、求职的奔波浮沉是我们共同的青春,祝愿它在我们短暂的年华里春色满园,芬芳馥郁!求支持、求评论、求推荐!
  • 神级美食家系统

    神级美食家系统

    人这辈子,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都有一大群人用钞票催着你起床。”王林的眼中满是心酸,看着店门口人山人海,叹了口气:“自从我有了这美食系统,每天数钱都要一个小时,太可怜了。”从象牙塔走出的王林原本以为自己会是下一个金融圈的传奇,可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系统,踏上了美食界的巅峰。“好吧,其实我一开始,是打算研究如何用电脑控制挖掘机炒菜的。”
  • 《三无小说—三无世界》

    《三无小说—三无世界》

    在一个没有剧本,没有主角,没有拯救的世界中,天天都是现场直播!这个世界,没有……,没有……,没有……,只有没有迷失的自己!(因作者还是学生,所以更新会哼(!)慢……)
  • 附身掌门

    附身掌门

    林阳意外穿越成了一个已经没落还饱受欺凌的小门派——“青霄派”的小掌门……然而林阳没有为此灰心,他发现只要在心情非常愤怒的时候,就能够灵魂出窍,附身在任何东西上面,比如变成一头猪,或者变成一把杀猪刀……“居然还能附身到神器身上?这简直厉害大发了!”林阳惊叹不已,变身神器之后,挥动无坚不摧的神器开始疯狂大杀四方!“不要看我堂堂一派掌门看起来貌似很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我可是会让青霄派成为最强、最猛、最大、最迷人的门派的——男人!”这是林阳一本正经的宣言。
  • Takemeaway

    Takemeaway

    弟弟叫雏实HINA啊(≥?≤)~不要客气进来吧
  • 中庸直指补注

    中庸直指补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化危机5

    生化危机5

    三百五十九年后,H市遭到了重度生化药剂的感染。叶东沉睡了三百五十九年,醒来的时候,世界一切都是变了。周围的公寓变成了废墟,城市中的人类更是变成了一具具的丧尸。为了在城市中艰难的生存,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站起来和丧尸战斗!
  • EXO—逗比欢脱彩礼朴

    EXO—逗比欢脱彩礼朴

    朴彩黎被人叫作彩礼朴。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她是火热的男团EXO的铁哥们儿。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饭们为了见爱豆或有他们的消息,都要在彩礼朴那里才行,因为ncfans的讨好,送礼,她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彩礼朴。‘
  •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

    宋小西与江承莫一起长大,宋小西特别依赖江承莫,江承莫也自小对宋小西宠爱有加。慢慢经年,两人忽略了彼此之间的眷恋和依赖其实就是喜欢,就是爱。直到在一次宴会上宋小西偶然结识A城公子李唯烨,后者对她一见倾心并展开了追求。江承莫在李唯烨向宋小西表白成功后,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的心意。在宋小西迷茫不已的时候,李唯烨突然向她求婚,而江承莫则告诉她李唯烨接近她的目的不过是应家中嘱托商业、联姻而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养成:皇上我不做太监

    皇后养成:皇上我不做太监

    莫名其妙被系统君选中完成一个劳什子的皇后养成计划就算了,偏偏长得平凡,又是童养媳,还是一个作为太监带进宫,这样的身份怎么做一个皇后。情敌完美,天下第一美人,温柔体贴,自己渣渣,天下第一平凡,性子洒脱,这样明显对比要不要!好吧,就算是这样,她还是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点的网页,含着泪也要走完。“皇上,你饿不饿,我饿了!”“滚。”“皇上,我没学过滚,不过我可以去学,你是要横着滚还是侧着滚,还是要边走边滚。或者是来一个花样滚法?”“闭嘴!”“啊?皇上,什么?”“你可以跪安了。”“皇上,我腿疼,没办法跪着跟你说安。”“……”皇上亲,自己选择的太监,含着泪也要让她说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