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出有因张志刚的局长化为泡影和被调走背后确实有原因。
在国家机关工作往往有一些政治头脑很活跃的人,这种人虽然不一定在工作上有所作为,但是对经营政治确是很灵敏、很有一套办法,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升迁的机会,尤其是换届选举后的干部调整这种难得的机遇,他们就会像饿狼扑食般蜂拥而上,千方百计的寻找一条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由于这些人的钻营政治,往往会打乱原先干部的安排。
林业局副局长孟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换届前新来的县高官秦晓阳已经到位,他是从另一个偏远的县城平调来的。他的老家就是郊县县城的。他的父母原来在郊县食品厂工作,现已退休在家。而孟峰的父亲和秦晓阳父母同在一个厂工作,两家的关系非同一般,秦晓阳父母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秦晓阳是独生子,县高官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法顾及照顾父母,在几次父母有病住院的情况下,都是孟峰他父母及时帮助和照料,秦晓阳和他父母都对孟峰一家怀有深深地感激之情,两家的关系越走越近,形同至亲。
孟峰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
当孟峰给父母提出让秦晓阳父母给秦晓阳说一说,在换届选举结束后的干部调整中提拔自己时。父母其实很不同意,他们给孟峰说,他们原先帮助秦晓阳父母,并不是为了今后得到什么好处,个人的职务升迁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通过这种不太光明的方式。可孟峰死缠软磨,还列举了多少人通过比这种方式更低级的手段获取政治资本达到目的的。
无奈,父母只得硬着头皮给秦晓阳父母把孟峰的要求提了出来,秦晓阳父母满口答应,一个是孟峰在他们眼里是个不错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报答孟峰一家的机会了。
秦晓阳听到父母说了这个事情后,对父母说:“我刚刚接任郊县县高官,就利用手中权力提拔和自己家庭有关系的人员,这有点不太合适,我看还是等等我熟悉熟悉情况后再说吧。如果孟峰这个人真有本事,具备升职的条件,以后会被重用的。”
父母听了他的话后,两人很是着急,“你就不想想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我们,使我们度过了一个一个难关,他们从不求过一次图报,我们一直愧对他们,机会来了,你又不是办不了这个事,又不费劲,你就不想叫父母了却一桩心愿吗?”“是啊,我们一直以来就想对孟峰他家能够做点什么事,我们心里也理安踏实一些,孟峰又不是那种很差的孩子,不管怎么说,这次你一定办这件事,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做事得讲讲良心,别人敬我们一尺,我们就得想法敬人家一丈。”
父母你一句我一句的对秦晓阳进行了轮番劝说,这件事秦晓阳必须办,而且必须办好。
秦晓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更是一个把万事孝为先看得很重的人。他觉得如果孟峰不是能力很差、基本能胜任林业局局长职务的话,也就可以办这件事,但是,如果组织部提出反对意见,自己绝对不能同意孟峰提拔。
想到这,他对父母说:“好了,我给组织部门说一声,让他们对孟峰好好考察考察,如果经得住考察,就提拔,经不住考察,我也没有办法,我怎么也不能太不顾组织原则了,否则,我怎么干好这个县高官啊。”
于是,在县委组织部李欣部长向秦晓阳汇报就换届后各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初步方案时,秦晓阳委婉的向李欣发送了孟峰的这个情况,希望李欣部长能够认真进行考察,不要认为是他提出的就硬性提拔,以免出现大的问题。作为领导对书记的意思当然心清肚明。
李欣在得到秦晓阳的指示后,迅速召开部长会议对干部调整方案进行重新研究,他要在县委常委会召开通过干部调整方案前落实好孟峰的职务问题。
李欣在会上强调,这次全县干部调整很重要,前一段已经拿出初步方案,县里主要负责人基本同意了方案,根据领导提议和指示意见,今天,对方案进一步研究,确定后尽快进入考察、公示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李欣提出了林业局局长的两个人选问题,让大家讨论研究出一个人选。然后,李欣让组织部张先生把张志刚、孟峰的基本情况先进行通报,张先生把通过档案和了解的两个人的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
张志刚,男,现年48岁,省林业学校毕业,中专学历,**党员,任林业局副局长四年,任林业高级工程师五年,曾获省林业厅林业系统知名专家,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由于是中专毕业,在取得林业工程师后,在晋升高级工程师时受限于本科学历条件,五年内没能申报。但是几年来自主探索研究林业发展的高效生态和新品种、新技术,并相继承担了省市林业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多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多家林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受到全国林业界关注,被有关部门根据职称评定规定,破格晋升为林业高级工程师。近几年来,他积极指导全县发展综合林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在全县知名的经济林果种植、深加工企业,绿化工程企业等都是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他创新的林业加加工及休闲、娱乐、餐饮、度假、游玩于一体的新型林业综合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林业系统称之为张志刚模式。在全县从事林业经营的农户和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孟峰,男,现年42岁,省林业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党员,任林业局副局长六年,任林业高级工程师七年,曾获市县多次先进工作者、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等荣誉。由于是大学本科毕业,按照职称评定有关规定,顺利的、自然的评为高级工程师,其高级工程师职称任职比张志刚早两年,而张志刚比孟峰早参加工作五年。在局里业务工作没有突出表现。几年来林业工作方面成绩不明显。
听了张先生的介绍,李欣心里产生了很多想法,他在想,现行用人体制看似科学,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较大弊端的,张志刚中专毕业,可是勤勤恳恳、敬业工作,为促进全县林业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做出了怎么大的贡献,可是评定高级职称竟不够规定的条件而费了这麽大的周折,而孟峰不就是多了一张大学本科文凭吗?他就能不费吹灰之力顺顺当当的评上高级职称,而他对社会的贡献怎么又能和张志刚相比呢。从实际看,张志刚任局长应该要比孟峰强得多,但是自己怎么也得把领导的想法变为现实啊,这个事情应该很容易的,因为,按照选拔干部的有关规定,无论从年龄上、还是学历上,都是孟峰占了很大优势,而张志刚按照规定提拔不是很够条件的。这就是现行体制的现实。
想到这,李欣开始说话:“大家都听了张先生的介绍了,对照干部选拔有关规定,大家可以发表一下意见,我感到不管从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等各个方面看,应该孟峰是比较合适的林业局长人选。如果大家没有不同意见,我们就这么定了。”
领导说话了,大家还能提出别的什么意见呢,就这样,孟峰就成了林业局长人选了。
然后,李欣说道:“我觉得林业局长人选定了还要认真考虑一下林业局的班子构成问题,这样才能为局长顺利实施职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家想一想,如果孟峰任局长后,张志刚还在局里任副局长,张志刚年龄大、业务精、资格老,领导被领导的关系是否好处理呢?我们必须想法保证新建领导班子的稳定性,把不稳定因素提前排除在外。我提议把张志刚调出林业局,大家看有什么合适张志刚的岗位。”
张先生说:“目前看全县空余的岗位很多,因为有些副职干部这次已经到了离岗的年龄。我觉得张志刚工作已经三十余年,也是近五十岁的人了,成年累月下基层、不辞辛苦的进行林业技术指导服务,为全县林业事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应该在县机关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过度一下。县工会目前一个副主席离岗岗位空缺,我的意见安排到工会副主席的位置。不知道大家感到怎么样?”
李欣心想这个职位不错,平级调动不用进行考察和调动本人谈话,到县高官集体谈话时,本人不同意也得同意,红头文件一发谁也当时难以改变。
于是,他说:“我看张先生的意见很好,体现了对一个好干部的关心、关爱、照顾,这也符合我们组织部门管理干部的原则,对曾经为全县各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在安排时就要体现出特别的人性化、亲情化,甚至特殊化。我完全同意张先生的意见,大家如果没有相反意见,就这样定了。”
说这些话李欣突然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他想可能违心说话就是这种感觉吧。不管怎么说,我一个组织部长怎么能不听书记的话呢,这就是政治。
他接着对大家说:“下一阶段,迅速组织人员对这次升职的干部履行干部提拔程序,争取一周时间完成这次干部调整的公示,提交常委会讨论通过。今天会议就开到这里吧,散会。”
就这样,张志刚从一个林业局副局长被调到工会任职副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