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600000023

第23章 菜根谭·识人有术,察人有方(2)

察人有方,拥有伯乐的睿智

识人,首先要有远见,目光长远才会获得成功。因为今日落魄的人明日也许一鸣惊人。我们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疑惑就放弃自己的独到见解,也不要太固执己见而忽视别人的忠实良言,不可因个人私利伤害整体利益,更不可以假借社会大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识人不能从众,要有自己见解。这是对《菜根谭》中“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一话最好的阐释。

春秋时期,鲍叔牙在南阳经商,认识了管仲。通过接触了解,他知道管仲虽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顿,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闲之辈。他很看重管仲,于是两人就一起做起了买卖。管仲每逢赚了钱总想多分一点,鲍叔牙知道后也不以为意。有人对鲍叔牙说:“你这么做不是吃亏了吗?”鲍叔牙回答:“管仲家中生活困难,还有老母需要养活,是应该多拿些钱的。”有时候买卖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地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十分感动。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弃商从政,在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国君的兄弟们怕受迫害,纷纷带着谋士出奔他国。鲍叔牙作为公子小白的谋士,去了莒国;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去了鲁国。两人都是尽心尽力地各为其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是想争当齐国国君的。管仲为了使公子纠当上齐国的国君,便找到和公子纠交情很深的鲁庄公说:“公子小白住在莒国。现在正带领人马尽夜兼程地赶路,要抢先回到齐国,争夺国君的宝座。要是他先到齐国,那公子纠回去后没有位置了。为了阻挡公子小白,请您让我带上一支军队,去半路把他截杀了吧。”鲁庄公慨然应允。于是,管仲带领人马在即墨附近与公子小白相遇。因为这是一次争夺国君宝座的关键性战斗,所以两军对垒,都怒目相视,兵来将往,互不相让。在混战中,管仲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很机智地倒在战车中,佯装已被射死。

管仲很放心地回到鲁国,准备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管仲率部刚走,公子小白就和鲍叔牙赶忙上路。回到齐国后立即登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管仲不知此事,带军队护送公子纠返齐,被齐国的军队打败,管仲也成了阶下囚。这时,齐桓公论功行赏,准备任命鲍叔牙当齐国宰相,岂知鲍叔牙却提出:“我虽然对您是忠心耿耿的,但只是一个庸臣,不会有大的作为。您要想把齐国治理好,就必须任用管仲来当宰相。

”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作宰相呢?”鲍叔牙说:“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实诚信,能搞好团结,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了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地强盛起来。”齐桓公说:“可是他阻挡我回来当国君,在交战时又射中了我的带钩,几乎置我于死地。他是我的仇人,我怎么能用他作宰相呢?”鲍叔牙说:“当时两军对峙,他忠于其主。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射的。换了我,也是会为您去射公子纠的。”齐桓公开始还在犹豫,但在鲍叔牙的再三劝说下,终于不再计较一箭之仇,并拜管仲为宰相,以鲍叔牙为副手,团结一心,治理齐国。从此,管仲出谋划策,对内实行整顿改革,对外提出“尊王攘夷”,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虽然管仲的才能出众,功不可没,但鲍叔牙的识人和有远见更是受人们的称道。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章太炎先生认为孔子主张在察人、识人时,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以众人的是非判断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理性的判断,然后再作出结论。

识人要有远见,只看眼前的景象和一时的情况作出的判断并不完整和全面。人要有长远的眼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信息和帮助,走向成功。

知己知彼,找准对方的“软肋”

《菜根谭》中说到,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如果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赞扬他,为的是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背后诬蔑诽谤;如果想要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这种人的报复。

我们必须尝试着去了解他人的性情,并学会与不同性情的人进行交往。了解了周围人的个性,再针对对方喜恶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才能在与人的博弈中获得胜算。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燕王朱棣起兵,乘胜包围了济南。业时拥护建文帝的山东参政铁铉随军监督粮草,便和参将盛庸固定济南。

朱棣攻城心切,调来火炮轰击城墙。

济南城墙虽厚,也难以抵挡火炮的轰击,一旦城墙被毁,城池也就被攻破了。

这时,铁铉心生一计,命人在一块大白木牌上写道:太祖高皇帝之灵。让士兵高举灵牌,立于城墙之上。

朱棣蓦然见到父皇朱元璋的灵位,大惊失色,拜伏在地,叩头不止,又传令军中不许放炮轰城,以免误伤父皇灵位。

铁铉借机修补城墙,全力防守,燕军虽然仍猛力攻城,但无火炮辅助,士气减弱不少,围攻济南三个多月,也未能进城一步。

此时大将平安率兵二十万,要攻打德州,切断燕军的粮饷通道。朱棣见势不妙,只好忍痛放弃济南,撤回北平。

朱棣自起兵以来,几乎百战百胜,军威未曾受挫,却惨败于济南城下。

这是铁铉看透了朱棣起兵与侄子争夺皇位,心里一定会觉得愧对父亲,因为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就确立的合法继承人。他起兵造反,是和朱元璋的意旨违背。所以朱棣一见到灵牌,就惊慌失措,拜伏在地,不敢仰视,正是他心里的罪恶感在起作用。而且朱棣起兵造反,最怕“师出无名”而失去民心,如果炮轰先皇灵牌,就会背上背叛孝道的恶名,这是他最忌讳的。

因此朱棣一攻城就见到父皇灵牌,攻城之志已被无形中夺去。旷日持久,燕军的士气也逐渐消磨殆尽,各种攻城手段均被铁铉巧妙破解,士气也委靡不振。

朱棣的这种心理一般人很难猜得到,铁铉不仅猜到而且加以利用,让朱棣“投鼠忌器”,才能用一块白木牌抵御住了万马千军。这也正是应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不管身边人的心机程度如何,知彼是尤其必要的,面对怀有不轨意图的人更是如此。只有知晓对手的状态,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被封为滕王,他非常荒淫,身边许多官员的妻子都被他玷污了。他最常用的伎俩是假称王妃召唤某位夫人,然后人一到王府,他就强行无礼。有一天,崔简的妻子郑氏被王府召唤,想不去,又怕滕王的淫威,要是去肯定会受污辱。郑氏最后对丈夫说:“没关系,我有办法。”郑氏去了滕王府中门外的小阁楼,滕王正在阁楼内,见郑氏进来就想逼迫她。郑氏大声呼喊道:“大王岂能做出这等事?一定是奴才!”说着拿鞋底把滕王的头打破,还用手指把他的脸抓出了血。王妃听见动静出来,郑氏才得以回家。滕王感到羞惭极了,十天不理政事。后来滕王出堂就座,崔简上前去谢罪。滕王面有愧色,只得将崔简夫妇调出王府。而那些曾被滕王侮辱过的官员之妻对比之下,都个个自愧不如。

面对滕王的淫威,郑氏没有屈服,但出于现实情况,又不能直截了当地揭穿滕王的无耻嘴脸,于是根据滕王可能采取的措施想出了这个既能保全自己贞节,又能给滕王一个退路的一举两得的计谋,圆满地处理了这件棘手的事情。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长期的测验”。即使你无意测验别人,但是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你都会看在眼里,这些举动的累积,很自然地会形成你对他的评价。所以,留意别人的一举一动,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际关系之中才会有胜算。

同类推荐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是什么?幸福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简单得触手可得,平凡得招之即来,然而,不时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承认自己领悟了幸福的真谛,获得了真正的幸福?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托尔斯泰也说过,人生就是追求幸福。我们不仅为拥有幸福而追求幸福,我们追求的其他目标——健康、美貌、金钱、权力,无非也是因为我们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
  • 生活中的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

    人生就像“棋局”,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智慧,学会博弈,正确地运用策略,驾驶生活的航向,成就精彩的人生。用博弈的眼光去了解生活,用博弈的策略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睿智的人。身边事事皆博弈,学会博弈,让生活更加精彩。
  • 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争取做优秀的自己

    耐心是等待时机成熟的一种成事之道,反之,人在不耐烦时,往往易变得固执己见,粗鲁无礼,而使别人感觉难以相处,更难成大事。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物。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抱有一份耐心,先打好基础,筹划好资本,然后再着手行动。
  • 马钧点评创业

    马钧点评创业

    在本书中,马钧先生全方位、立体地阐释了创业者所应具备的个人修养与知识结构、商业运作能力与市场运营技巧,并且从把握商情到选择创业模式、从融资到市场运营、从团队建设到危机管理都做了精辟分析。语言中尽量放弃枯燥的理论解释、严肃的说教,而是以中外知名企业的创业史为基点,对其创业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创业者一定大有裨益。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热门推荐
  • 初恋为你做过的那些傻事

    初恋为你做过的那些傻事

    18岁的安小桃,喜欢上了19岁的陈子晧,曾经说好一辈子,可毕业以后,他们却还是分开。看似走到了尽头,却有人并不甘心。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情事,在青春里一发酵,却成了兵荒马乱的年少悲歌……忠诚与异心、恪守与遗弃、坚持与逃避,还有年少轻狂时我们为彼此做过的傻事,青春半痛半痒,那么大声的在荒地上喧嚣,最后却将那句“你好我好”的誓言沉寂到无人知晓。
  • 女财郎貌之弃女太嚣张

    女财郎貌之弃女太嚣张

    从前有位小娇娘,身娇体软易推倒,后来……她死了。从前有只女汉子,凶猛暴力无人要,后来……她穿了。什么?渣爹叫她替嫁?打断爹的腿!什么?贱叔说她克亲?撕烂叔的嘴!下人讥讽她绣花枕头?全都拧掉头!夺取族中大权,收服如花美男,赢得皇商头衔,王府也作后花园。强势女汉子从此位居皇商之首,季氏嫣然,名动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光语之拂晓晨曦

    光语之拂晓晨曦

    欧阳诺觉得,自己挺失败的。虽然说失败分好多种,但从各方便来讲,他都没成功过。从情感上来讲,他输给了亲情爱情。从物质上来讲,他输给了钱。曾经告诉自己不会放弃的人,说过看似最真实的承诺。现在却时刻提醒着自己,那些都是最美谎言。哭过,恨过,挣扎过。之后的路怎么走?谁知道
  • 升升不息

    升升不息

    一名平凡的现代女生,因传家宝风波,穿越时空魂穿到北宋年间。仙门修炼不易,身体前任天才道基被毁,身体元气一空,且看平凡女生如何修炼随身鼎虚,逆袭仙路,练就无上功法,升升不息。
  • 替身宫女倾后宫:公主心计

    替身宫女倾后宫:公主心计

    她扮作宫女,想逃过一劫,却不料他独独抓了她,充作奴婢。百般的折辱,动辄得咎,他是她眼中的恶魔。他留给她无尽的羞辱和痛苦,她是他脚下最卑贱的奴婢。他灭了她的国,害死她的父兄,最后还要拿掉她腹中的孩子他冷酷地笑:“你不配有朕的孩子,你一生都是最卑贱的罪婢!”
  • 雨中的小孩

    雨中的小孩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自己吗?还记得最初的那份悸动吗?那些难忘的故事,那些难忘的人,也许只是时光深处的惊鸿一瞥,却足以让年少的我们沉醉于一个华丽的梦境。年少时候的情怀,是那么纯粹,仅仅是因为某一时刻的心动,便会暗暗喜欢一个人很久,不表露,不张扬,把对方默默的藏在心里,藏在心里并不是因为不够喜欢,而是因为太喜欢,所以不想破坏心中的那份美好,纯纯的,暖暖的,你把他变成你心里面的一个秘密,永久的保存在今后漫长的时光里,让最初的那份懵懂成为年少时的一个印记。
  • 万年约弑羽莲冥

    万年约弑羽莲冥

    亦正亦邪的混沌世界尹邪:“一切尽在我手!”梵天:“命途早已既定!”身负重任的命定之人,穿梭千世的坎坷命途云迹痕:“弑羽——封印!千世轮回,望,我不要忘了你。”沐莲净:“万年之约!”情之如何,如滴石之水,不见其多,不见其强,却不觉间凿开了心房。万年轮回,是开始还是结束!追寻上古,绝世之恋,救世之谋,当如何书写?正邪之扇,迷雾重重,究竟何为真相······
  • 三世情缘:离世浮生

    三世情缘:离世浮生

    传说三生石是姻缘的象征,缘定三生。锁定前生、今生及来生的幸福姻缘。而月老手中那交互缠绕的红线,注定了风璃笙三世的情路苦难。“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再去打剑阁长老的屁股了!”“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去药阁偷吃糖害药阁伯伯哭爹喊娘”“师父!我保证乖乖听话,绝对不垂涎于师父的美色!”.......“掌门!你要为我们几个老匹夫做主啊!”几个长老不顾颜面嚎啕大哭起来。而掌门只淡淡一笑“爱徒命定爱胡闹,当师父的只能默默地给她做靠山了。”几个长老差点气的晕倒。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