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2600000003

第3章 一年一熟

调味品铺子开起来了,时间一晃也到了公历1630年的四月下旬。

不知不觉,现代的时间八点半了,黄复华穿好防刺服,带好15公斤物品,这样加上自己体重和衣帽的重量,已经很接近80公斤的质量限制了。

黄复华回到了明朝的卧室里。打开房门,走到书房,叫三婶把早饭上了。

吃着用绝对的绿色大米慢慢熬出来的白米粥,就着可口的小菜,门外还有家丁伺候着,黄复华觉得做时空旅行一族的日子真是舒服。

今天是谷雨,看到桌子边老黄历的提示,黄复华觉得该是规划自己那十亩水田的时候了。虽然通过黄一卓这个里长请了一个干农活的雇工,约好一年三两银子的工钱。可黄复华还没跟这个雇工详细谈过,纯粹放任自流。

除了在兴修水利的时候清楚了自家的十亩耕地是水田,在村子东南边上,其他的情况黄复华还是所知有限。

黄复华就派排行老二的家仆吴二林去把雇工黄得福招来问话。

“公子,黄得福我找来了。”

“好,叫他进来吧。”

个子近一米八,壮实的黄得福一个大步跨过高高的门槛,走了进来。

“公子,找我有什么事?”

“我了解一下那几亩地的情况。这一亩地,一年能有多少粮食啊?”

“公子你放心,我是村子里数得上的种田好手。只要老天爷过得去,一亩地怎么也能收这么三担谷子”,黄得福指着门口的粮筐,自豪地说道。

噗,黄复华口中的茶水都喷了出来,“多少?!”

以为自己说的数量让高得黄复华不相信,黄得福于是得意地加了一句:“三担谷子,年成好的话,三担半也有可能。”

黄复华确实是吃惊不小,不过不是觉得多了,而是觉得产量实在太低了。那一担谷子大约有现代的100斤重,三担不过是300斤。

黄复华知道,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喊出亩产上万斤,那绝对是个瞎话,笑话。可是现代在江浙一带,一季水稻亩产一千斤还是容易做到的。原以为明代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化肥,就打个对折,再加点保险系数,单季收个四百斤粮食应该会有的。还有,崇明这样的长江流域地区应该能做到一年两熟,一年不就有七八百斤了。

按下心中的疑惑,黄复华仔细地询问起这庄稼事儿。

原来,这里历来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每年的公历6月初播种,10月中旬收割。限于土地的肥力,一年土地冬闲,隔一年就种点油菜什么的。这好歹算是两年三熟,但论粮食就只有一年一熟了。

如果是丰年,以平均每亩产250斤稻谷,按照得米率七成计算,每亩能有175斤大米,每亩种子、农具、水利开支、大米加工等花费大概相当于47斤大米,如今田赋约20斤大米,加辽晌和火耗每亩要二分银子约合3斤大米,这样一来一亩纯收入也就105斤大米。按一户五口人,男丁三人授田45亩,一户收入能有4725斤大米,再去掉每人一年300斤口粮,还有3225斤大米,约合二十一两五钱银子。这一户还要按每个人摊征役银五分共计两钱五分,每人每天三厘白银的油盐茶等必需的最低开支,一户就要减去约五两七钱多的银子。也就是说,无灾无病,省吃俭用,一个普通的崇明农户也就能余下个十五六两银子。

若是遇到荒年,比如遭受蝗灾,虫害,旱涝等等,不说颗粒无收,假设收成除开投入还能有自家的口粮剩余,外加生存的必需开支,那么一户要倒贴给官府约七两二钱银子。

明朝初年的时候赋税会少得多,那时每户一年能多收入一些。现在是明末时期,赋税又多,又连年灾害,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加上每个王朝的末年光景,土地集中现象总是越来越厉害,而税赋往往转嫁到普通民户的头上。比如在陕西那边,本来就土地贫瘠,产量较低,再加上连年遇灾,苛捐杂税有的地方又收到了每亩一两多白银,农民们实在没法活下去,就只能起来造反了。

黄复华决心要通过自己的指导,提高粮食产量,第一步目标就是翻一番,从今天算起的第一年,自己的十亩耕地要实现一年两熟,粮食年亩产突破八百斤。这样手中有粮,心里才能不慌。在明末这个小冰河时期的乱世,粮食尤为重要。同时,在农村一个人会种田无疑能获得崇高的威望。

“得福叔,你也知道,我不缺种地的这点钱。粮食么,到年底村里人以新谷加倍偿还借我的种子。所以,我的十亩地和以后开荒出来的新地,你都按我的意思来种。种坏了,哪怕颗粒无收,我都认了,工钱不会少你的,来年还找你来帮我耕种。如果种好了,亩产超过了三担半,除了一年三两银子的工钱,多出的粮食我分你一成。”

“行!公子,我一定按你说的办。”黄得福可不傻,自己顶多就是被瞎指挥,白忙白累。庄稼人不怕这个,有钱就行。万一真增产了,不光有粮食拿,自己不也会了这丰产的法子。

黄复华从崇明县志上知道,今年崇祯三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台风潮涌,农历九月五日,潮方退,庄稼遭淹,新谷生芽。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就是公历的十月四日。所以,自己的稻谷要赶在公历十月前收割,赶在台风来之前收藏在高处。

第二天黄复华就叫黄得福按照他的指示,对稻种进行浸种和消毒,然后进行催芽。

浸种是为了让种子吸水迅速充分,便于发芽。消毒是为了避免种子带菌到大田侵入和传播。消毒与浸种同时进行。消毒目前只能用1%生石灰澄清液浸种,这对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的等都有特效。浸种后用清水洗干净,如种子尚未吸足水分,还需要继续浸种,待吸足水分后再催芽。

催芽是因为现在四月底播种时气温还不高,为了缩短播种到出苗天数,减少不良气候影响,防止烂秧。催芽标准就以芽长1/2粒谷,根长一粒谷为准。

催芽的要求有四点:快,齐,匀,壮。这四点分别就是“快”:2-3天内催好芽;“齐”:发芽率90%以上;“匀”:芽长整齐一致;“壮”:芽色白,无异味,根、芽比适当。

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高温破胸。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达到破胸整齐。先将种谷在50~55℃温水中预热5~10分钟,再上包密封,保持35~38℃,以增加胚的呼吸强度,缩小种胚活动强度之间的差异,使破胸露白迅速,温度偏低则破胸不齐。

第二,适温齐根芽。破胸后种谷呼吸强度剧烈,温度迅速增加。由于呼吸热的积累,温度可上升到40℃以上,灼伤根芽,产生“烧芽”现象,这是催芽中的危险期。因此要求通气和降温,经常翻堆散热,并浇淋25℃的温水,保持谷堆温度在25℃左右,促进齐根芽;

第三,摊晾炼芽。当谷芽和根达到播种要求长度时,催芽结束。为了使芽谷能够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催好的芽谷,一般要求摊晾炼芽,置于室内摊放一段时间,再行播种。如果天气不好,就将芽谷摊薄,待天气转晴后再播种。

到了育秧期,黄复华就让黄得福同志自己发挥了,只是提了两点要求。一是秧田要施足底肥(土肥),二是要均匀落谷,播后轻轻踏谷,使种子陷入表层泥浆中,起保暖防冻,抗旱防冲,秧苗容易扎根立苗的作用。

黄复华照着网上收集来的水稻栽培技术,又用上了现代带来的水银温度计,有板有眼地当起了农技师。

在大明这个时候,西方已经有了最早的温度计,是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比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

黄得福一一照做,心里直嘀咕:这黄公子看来真的肚里有货啊,这一开头的招数就很新奇,前所未闻。这琉璃管子里放了水银的宝贝,不知道值多少钱啊。一个小东西,最底下的刻度表示水结冰,最上头的表示水烧开。杆秤能称重量,它就能测出冷热,真是了不得。我黄得福能亲眼见到,亲手摸到并使用这么一个物件,这辈子也值了。

同类推荐
  • 黑铁大唐

    黑铁大唐

    拓土封疆,美人如霜。冠绝天下,黑铁大唐。少年一朝穿越大唐,从此策马奔腾,改变军史!
  • 三国之我是刘璋

    三国之我是刘璋

    李文穿越了,无奈的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刘璋,他能在刘备的手里守住基业么?能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闯出一番名望么?一切的一切还不可知······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璋称霸巴蜀,精兵良将不可胜数,世家诚心归附,蛮王俯首,兼有陇右,此亦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为今之计,当连横孙刘,共抗曹操,伺机夺取天下以全将军之志。————诸葛亮《隆中对》
  • 状元之死

    状元之死

    书中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风趣浓郁的社会逸闻和力透纸背的笔力,重点描写了宋代状元、招远人王俊民的坎坷悲壮命运、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的忠烈之气和中国惟一女状元、太平天国女丞相傅善祥的花开花落,以及明代解元唐伯虎的状元梦殇、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扑朔迷离、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审理江南科考弊案的曲折离奇等,同时概括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状元之最等精粹珍闻、悠悠1300年科举历史的历史梗概,并集纳了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中国文武状元全名录,勾勒出了一幅昔日科举的全景图,描绘了一群古代状元的众生相。
  •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为什么!我会穿越到二百年前的欧洲!因为你的愿望就是要来这里啊。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将军都这么强悍!因为各个时代的最强者都在这里哦。那我怎么办!我身为一个小国的国王征服不了他们啊!没关系没关系,身为穿越者,最擅长的就是改变历史不是么。哦?有道理,那么,我就来改变一下历史好了。
  • 唐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唐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李渊被设“计”给隋炀帝戴“绿帽子”,“被迫”起兵;李世民收买“常何”,发动“玄武门兵变”……杨国忠逼反安禄山、郭子仪怕卢杞、算命先生游皇宫、朱楷离间朱温与黄巢……故事背后是人性的复杂和阴谋的可怕,能看懂历史就能看懂现实……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热门推荐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复制女

    复制女

    在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男女比率甚至达到了2:1的一个时代里,国家为了让更多的年轻男性寻找到合适的女朋友,于是,在三个疯子科学家三年的艰辛努力下,‘复制女’这个人造人类诞生了!
  • 宴风尘

    宴风尘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大陆,纷繁的世界,那些爱恨情仇造就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一个盛宴,看人族如何立足于异族林立的世界。风将起,尘飞扬,饮宴风尘!有道是:风云盛宴宴风尘,痴情此生恨未逢。人魔仙兽殊途在,大道始寺通天轮。
  • 红菱笑苍穹

    红菱笑苍穹

    天元大陆分为内五洲(东、南、西、北、中、)与外四洲(南明、北冥、寅、巫),两个部分被人们统称为:天元九州。我们的主角身为地球之上,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年轻人,在一天睡觉的晚上,无意中,进入了这个大陆。从此踏上了逆天改命的悲剧人生路~
  • 韩娱之GD

    韩娱之GD

    权志龙的爱情故事,给权志龙一份独属于他的爱情。
  • 重生之千金娇妻

    重生之千金娇妻

    订婚宴上,本该是主角的她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人。本该是她的未婚夫却对另一个女人宠溺有加。本该是她的家人言语间却是对她的指责对另一个女人的维护。而那个女人是她的表姐。当被人特意安排的车撞死在马路上,她恨,恨那个女人,恨那个男人,也恨,她所谓的家人。重活一世,人后她是为复仇而活的沈碧落,冷漠无情双手血腥。人前她是S市第一千金,人人称赞的天使碧落。皇权心里默念:就算是天使,也是堕落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论穿越的正确姿势

    论穿越的正确姿势

    穿越守则一:不能ooc,穿越守则二:不能ooc,穿越守则三:ooc遭雷劈!女主拿着剧本,一脸淡定:“ok,只要活到结局就行了是吧?”内心暗爽无比,不怕炮灰有剧本,就怕炮灰有智商,这人设这么粗糙,还不是随她捏圆搓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枪帝国一:绿骷髅崛起

    金枪帝国一:绿骷髅崛起

    在科技发达的2023年,看似和平的地球上却存在着许多极端恐怖组织。这些组织中,有一部分拥有着高科技技术,并以此来制造自己的先进武器,从而对外发动战争。但这些组织之间并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常常会发生大组织吞并小组织的情况。从2018年开始,历时5年,军事基础极强的组织——绿骷髅,在2023年彻底进入了众人的视线。随着绿骷髅的崛起,在UN中消失多年的猎星特战组重新归来,并且里面的队员全部都更替为新锐,换上最实用最可靠的武器,同猖獗的绿骷髅恐怖组织展开了一场激战...
  • 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

    读读这本薄薄的小书,不要再把“从我做起”当成空洞的宣言,请付诸行动吧!要改变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习惯,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当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的时候,就一定能够形成一种“从我做起”的优秀企业文化。本书围绕“从我做起”这一核心理念,对企业员工如何发挥主动性,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展开了全面的阐述,在所有的员工培训读本中,本书提出的理念真正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清楚、明白地提出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一本适合从公司管理者到普通员工中全面推广学习的经典教程。
  • 武仙录

    武仙录

    一个武术绝伦的人,一份所谓的仙缘,原来却只是梦幻。最后终于明白....一个男人,追逐一着段永远到达不了的巅峰。就这么一步一步。未达到巅峰,却已知晓........古武家族,墨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儒家为何在这个世界消失不见?他们去了哪里?一切将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