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2600000001

第1章 潜入大明

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长江口涨露出东、西两沙,这就是崇明岛前身。

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黄、顾、董、施、陆、宋六姓来到东、西沙垦荒种植。

公元907年,五代初年,置崇明镇于西沙,崇明之名始于此。

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此时的崇明县设城廓周围乡村和东仁、西义、道安等乡,下辖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西沙南区和西沙北区6个区,110里。

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崇明县盐务定制,不设商人,不发肩引(“引”是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准许肩挑62斤8两,自卖补偿课税。

公元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史载崇明县已有23723户人家。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江水暴涨,数日方退;十月五日江水复涨,淹没庄稼、房舍无计。

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潮溢,死者无数。

公元1629年,明崇祯二年,农历六月三日和七月,连遇大潮,农历八月又遇咸潮,收成大减,不足留种。也就是在这一年,后金军第一次入塞,威胁北京。

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滚滚的历史的车轮就从这一年开始转向。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如果说今天的崇明岛就像一条春蚕,头西尾东,卧伏于长江入海口。那么,在明朝末年,这条春蚕的头部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这么小小的一块,而且还没有和身体连在一起,“脖子”隐没在长江之中。占到今天总长约六分之一多的尾部,也还没有露出水面。中间的身体,腹部形状已与今天基本一致,但整个一长条背部都沉在水中,瘦了老大的一圈。

这个时代的崇明县隶属太仓州,因为太仓、崇明以航运而联为一体,其中崇明又出于航海及缉捕海盗的目的而领有长江口各沙洲、岛屿,以便统筹管理。崇明岛把长江入海口划分为南北两个水道。

在明末的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东北区,今天崇明岛上的合兴乡的位置,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叫做黄家寨。

黄家寨村的建筑大致为长方形分布,东西方向长。村子的中央是个晒谷场,晒谷场的西边是个大池塘。池塘和晒谷场的南北两边都分布着几进大大小小的房屋和院落。晒谷场的东边,也有不少的房屋。

池塘的西边,没有房屋,全是田地。田地一直延伸到两三里地之外的一条大河,即今天的四滧大河,河宽达三十多米。

村落的北边,主要是林地和柴禾地。林地外侧就是五十来米宽的沙滩,然后就是长江入海口的南水道。

村子的东侧和南边,也全是良田,以水田为主。

黄家寨的田地向东和海湾村接邻,海湾村的东边就是大海了。从黄家寨的中心,到海边的直线距离不过十七八里。

而村子南边的田地和陈村接壤。陈村有附近十里八乡仅有的一户铁匠,简单的铁器打造,还有铁质农具的维修都靠这里。

黄家寨村共有106户人家,其中83户都是黄姓,所以村名就叫黄家寨。有三户外姓的渔民,都兼做船家。三户渔民,其中的两家都只有一条小渔船,另外一个陈姓渔民家的船只比较大,一次能运个十多吨货。剩下的二十户外姓人家,一户是做木工的,一户是做豆腐的,一户是杀猪的,十一户种田,还有六户是靠做雇工打杂生活的。83户黄姓人家,有一户是开油坊兼卖杂货的,有一户是做豆腐的,还有一户开了个小砖瓦坊,此外除了八家困难户靠做雇工和打杂为生以外,其他的人家都是靠种田为生。除了木工和开油坊的这两家,做豆腐和做砖瓦的,还有屠夫家里都种着田地,其他的非农业从事者只能算是副业。

黄家寨村子的生活,是比较平静的,虽远离县城,但也不曾遭到倭寇或是海匪的抢劫,日子还算太平,民风也算可以。大多数人家的日子比较贫苦,“春三二月吃糠糟,寒冬腊月命难熬。”不过,在每年刚入冬的日子,总有三五成群的强盗,乘天黑的时候光顾在村落边缘的人家。一些人家不免要遭殃,被抢夺去一些财物。

话说崇祯三年农历三月清明节气的这一天,天已大亮,黄家寨村的里长,黄一卓正缓步走向村子东北角的那几间大瓦房。

一路上遇见的乡亲们都尊敬地向他问好,黄一卓也微笑着点头示意,有时也会聊上一两句。看着大家都忙着自己的活计,想着今年马上就能顺利播种了,黄一卓很是欣慰。不是自己英雄识英雄,果断地做主把黄泽之兄弟留在村子里,黄家寨今年的日子哪有这么顺当?黄一卓不禁想起了年头的事情……

正月十六日那天清早,一个读书人模样的清秀后生被村民领到了黄一卓的家里。

黄一卓今年五十多岁了,年轻时读过几年义学,也就是旧时候的民办学校。虽然黄一卓没能考取个秀才,但已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学问人,现在又当着黄家寨村的里长,威望颇高。黄一卓的家境也不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家里有一百来亩地,雇了三户人家给自家种田。

那后生一看就是个细皮嫩肉的读书人,估计挺怕冷,穿得很厚实。虽然留个短发,带顶帽子显得有一些怪异,但后生很有礼貌,用一口“标准”的官话交待了自己的来历。说实话,黄一卓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标准的官话,感觉上这个后生说得好,象是北边京师一带的口音。

后生介绍自己也姓黄,名复华,字泽之。黄泽之祖籍会稽,自幼随着做幕僚的父亲居住在京师,从小就读书识字,喜好各种杂学,还学了不少西夷的稀奇东西,这留短发就是学的西洋人的习惯。由于家里遭了一场变故,只剩了他一个人。黄泽之本来就无意于功名,又觉得京师太靠近辽东,鞑子入寇,中原也不安宁,就想在崇明这个“东海瀛洲”安家。

黄一卓很喜欢这个后生,都是读书人,又都姓黄,五百年前是一家,于是他答应黄泽之在这里落户。村里能多个家境不错的人缴纳田赋,可不是好事么。

花了十五两白银买了村子东北的一座破旧的小院子,又交了五钱白银作为办理寄籍(大明朝的蓝印户口)的费用,黄泽之就正式落户大明崇明县东北区的黄家寨村了。黄泽之还分得了十亩耕地,两亩蔬菜地,允许垦荒。当然,黄泽之先生被要求按十五亩的份额,每亩每年二分银子交纳赋税,这可是没有功名和官职的大明良民的光荣义务!

多亏了如今是明末乱世,已经没人来检查黄泽之的路引了,这可少了不少麻烦。

这个时候,明朝的金银兑换比大概是一比十,而1两白银相当于1000文铜钱(崇祯通宝)。明末通行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白银一两等于十钱,也就是一百分,或是一千厘。明朝的1两白银重量相当于现在的37.2克。

黄泽之安顿下来后经常来和黄一卓,黄老爹喝茶聊天,有时还下上几盘象棋。

在黄老爹的帮助下,黄泽之雇了个村里的婆娘帮着做饭,洗衣服,打扫院子,再请了个雇工干农活。

到了农历二月初的时候,听说村子里基本上都为没留够种子又没钱买种子发愁,黄泽之就雇了村子里孔武有力的四个后生,随他进了趟县城。

进了县城,黄泽之首先收留雇佣了逃难的一家五口人作为仆人使唤。黄泽之很清楚,这是必要的制衡手段。对于买来的仆人们来说,他们必须依靠黄泽之这个主人才能在黄家寨生存下去,而对黄家寨的人来说,这是他黄泽之的班底和势力。

之后,一行人就去了当铺。在日后,跟他去的后生说,那一次,一对大拇指大小的宝贝就当卖了两百两银子外加五两金子!

后来两人闲聊的时候,黄老爹听黄泽之说,那个是西洋来的一等一的宝贝,琉璃挂件。琉璃工艺品是大明朝已经失传了制作工艺的宝贝,所以写于明朝的西游记里说,沙和尚就是因为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了天庭。

黄泽之在心里说,其实,这么两个小小的带菱边的心形玻璃挂件,我只花了不到五元钱。暴利,绝对的暴利啊!可惜暂时不能再做这种引人注目的事儿了。

在换了宝贝,有了钱以后,黄泽之又花了三十多两银子买了五十石稻种,和新雇的仆人及四个后生回到了村子。

黄泽之答应把种子赊借给村里人,只要求在今年年底前用两倍的稻谷还给他,那一天村子里真是欢声雷动!这年头,有的是借粮食时按小斗高价折算成银子借,还粮食时按大斗低时价折算成银子的,量具的差异,春荒和秋收时的价格差距,再加上利息,一来一去又何止一倍的利润呀。

崇祯初年,崇明的米价大致是1两白银可以买到1石普通的精米。石是个容积单位,不过根据考证,明代的1石大米可以按现在的150斤大米来换算。也就是二十文钱可以买到3斤大米。

黄泽之还花费了二十两白银来翻新整理自己买下的小院,让一批村里的帮工们得了不少的好处。接着,说是为了自己的田地能及时抗旱和排涝,乘着农闲,黄泽之又出钱请村子里的人疏通沟渠,从大渠到小沟,不光让一村子的人都赚了点小钱,这几年整个村里的田地也大都能沾上这兴修水利的光。

不过一个多月,所有的黄家寨人几乎都多多少少从黄复华身上得了些好处。黄家寨来了一个富有的“败家子”的消息,慢慢传播到了附近的村庄。

想到这里,黄老爹感慨地叹了一口气,加快往那瓦房走去。黄贤侄现在孤身一人,今天可要拉他到自己家吃个饭,跟他谈件大事!

同类推荐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陌生的往事。
  • 汉风飞扬

    汉风飞扬

    汉风是一个军号,起源于杨思南建立的黑豹军。他是一个意外的穿越者,他来到蒙古草原,目睹并促成了蒙古的崛起,为了家仇,他创立了黑豹军。等家仇完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己的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面对尊敬的长者、亲人、妻子、情人,主人公应该如何去做,在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节之中,主人公该如何选择,尽在汉风飞扬。
  • 汉相

    汉相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黄巾已起,大汉将倾。身为汉室宗亲,总有自己的骄傲。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乱世以治天下。且看一个汉室宗亲逆袭之曲,一个大汉再起的故事。汉室,由是再兴数百载!!
  • 西汉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西汉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邓通甘愿为文帝吸痔;江充差点害武帝绝后;飞燕合德用春药累死了成帝;美男董贤与哀帝不分你我、同床同寝……辉煌的西汉、万人之上的皇上,也有那么些为祸不浅的小人、流传千年的破事儿。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剑啸洪流

    剑啸洪流

    动荡年间,他携神兵利器,划破乱世天际,剑响时代长歌!
热门推荐
  • 现世圣者

    现世圣者

    只因家境落魄,就要遭受权贵势力的欺压吗?不,林舜要反抗!被逼跳湖,却意外觉醒圣域强者的传承,从此人生彻底逆转!所有无知狂妄的人们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惊世的战斗力,神秘的占卜预言,最强组织的臣服……他已无所不能,因为他就是现世圣者!
  • 易流直上

    易流直上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大宝挥舞着拳头,脖颈上青筋乱舞的怒吼着,不过在他看到周围的兄弟们那诡异的眼神之后,只能改口道:那好吧,星辰大海也行。作为大哥的徐易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天比一天更逗,只能无语凝噎:你这么逗比,你家人都知道吗?作为逗比,我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们才是最逗,不,是最强的!
  •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5:积极心态的力量》摒弃了空泛的大道理和长篇的说教,以直击核心的方式为你讲述积极心态的力量,通过许多名篇佳作告诉你如何为人做事,那些达到人生巅峰的幸运儿,无一不拥有积极的心态!
  •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于1870年嫁给了奥斯卡·肖邦,一个棉花商。两人先是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后又搬到一个大农场和讲法语的阿卡迪亚人住在一起。在1882 她丈夫去世之后,肖邦与她的六个孩子返回圣路易斯。朋友们鼓励她写作。她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咎》。代表作《觉醒》写于1899年,但是 由于小说以对通奸同情的笔调刻画女主人公“性意识”的觉醒,大胆表露她追求婚外情的爱情观,小说一出版便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全美的书评人 和读者。
  • 有病请吃药

    有病请吃药

    陆遗桥大学时的假象情敌,楚连,在去外国学了妇产科后重新回到了B市。仿佛大学的时光被拉了回来。他对楚连依旧是嫌弃,嫌弃,最嫌弃。他大声地对着楚连大喊:“你回来晚了!我已经抱得美人归的时候。”楚连却只是皱着眉点了点头,只是一直盯着陆遗桥。而他却只觉得楚连莫名其妙。可他的朋友们都说:“陆遗桥你是不是有病!”可陆遗桥觉得楚连才有病。可到底谁有病呢?到底谁要吃药呢?一场关于谁有病的战争彻底打响了。
  • 道武真尊

    道武真尊

    天要阻我,我便灭天。地要拦我,我便毁掉大地。轮回挡我,我便葬掉轮回……
  • 草鞋皇后

    草鞋皇后

    谁能想到云国边城里走街串巷的‘卖鞋郎’是个国色天香的女孩子。景凉,景色微凉,赤心如朱。她心甘情愿与一个傻子有了孩子,从此声名狼藉。他却转眼江山怒马,美人在怀,前程已抛。传说,蛮夷公主有个俊俏的男宠,还给公主带了一个同样俊俏的孩子?又传说,云国苏家有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母。只可惜主母是个带着幼子的寡妇。她以千面示人,或狠辣,或娇弱,只是物随境迁。九天之下,皇城万里。谁说他薄情寡义,他只是听从娘子的安排,一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终免万民于战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傲古

    重生傲古

    一代修真奇才慕容潇漓逆天夺命,灵魂重塑成为慕容家遗弃的废物。纵你天赋绝伦,手眼通天,我慕容潇漓得以重生,必然傲世长生。————————新书求一切,稳定更新,人品保证感谢【卿酒】做的封面美美哒~~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留言联系哟~~
  • 侠岚之残雨

    侠岚之残雨

    自述侠岚外篇。在一样的世界里,演绎着不一样的经历。辗迟,千钧,辰月。他们这些侠岚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呢?而零,又将有着什么样的阴谋呢?一起来到残雨世界探知吧!【作者不想废了这部书,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欢迎加群:481252095
  • 符道仙尊

    符道仙尊

    一觉醒来,符师竟然成了稀缺职业,这让身为符道宗师的叶诺压力很大。“圣女,请你自重一点。我的透视符可是能够看穿一切‘伪装’!”叶诺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的天雪圣女,一本正经的说道。“修行百难历万劫,吾以吾道逆苍天!此乃吾今生的目标。”叶诺仰望天穹,淡淡的开口说道。身旁无数美女投来异常火热的目光……ps:新书刚开,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