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7400000151

第151章 152、一路北上

美洲探险队向来没有忽略各基地码头的建设,特别是旧金山、洛杉矶、阿卡港、巴拿马、伊基克、布宜诺斯艾等物资港口。作为一个新型机械化码头,旧金山港的装卸能力相当强悍,伏波号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清空了煤仓,然后又装上了六十多吨黄金和无数的白银等物资。

“海子,这批黄金和白银是我们过去所有的产出,你老小子可千万要当心哈。”

“呵呵,老李,没想到你们的收益竟然如此丰厚,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那是,这美洲最不缺的就是金银,此前老万你不也是收集了众多黄金白银和白金么。”

此前,万鑫通过贸易以及血腥的劫掠,他们在南美洲收获了不下二十吨黄金。再加上最近他们在安第斯山脉开采了许多金窝子,探险队收获的黄金白银那是直线上升。不过,考虑到这些贵重金属暂时并没有多少用途,探险队宁愿组织人员去开采硝石或鸟粪,而不是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开采金银。因此,他们并没有象前世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样,疯狂地掠夺美洲的金银资源。

“老李,不要过于注重金银的生产工作,毕竟那东东不能吃也不能喝,除了象征性的物资交易媒介,说起来它们并不具备多大的价值。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讲,它们并不比普通的钢铁贵重多少,根本没必要刻意去追逐它们。”

“呵呵,海子,说是那么说,不过,咱们也没必要过于看轻它们。毕竟作为货币,金银已经流通了数千年,咱们没必要把它们全盘否定掉。没听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吗?”

“老李,这事你看着办好了。反正美洲事务都交给你们了,你们拥有绝对的经营权。”

五月十五日,完成装卸任务的伏波号缓缓离开旧金山,沿着海岸驶向阿拉斯加湾。

两天后,伏波号抵达温哥华,开始和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联系上。自远古时期就居住在此地的印地安人,主要依靠打猎和捕鱼维生。一直以来,这些原居民在深山林野中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生活,满眼是葱郁的树林,青葱的草地……

“海湾众岛点缀,海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这儿真是个极具特色的好地方。”

“呵呵,那是当然。这里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在后世多次被评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海旭阳笑道。

“可惜的是此地眼下仍然是一片荒原,即使是李帆他们,亦没有前进到此地。”

“此前,李帆他们曾经北上西雅图,那里距离温哥华可没多远。”

“嗯,是的,西雅图距离温哥华只有两百多公里,这两地的自然条件差不多。”

海旭阳一行并没有深入温哥华内陆,毕竟美洲事务已经交付给庞锦他们。眼下,众人不过是在考察航线罢了,并不准备在此多做停留。虽然如此,众人仍然在这片土地上接触到两个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据悉他们是阿尔衮琴人的一支,和此前探险队在旧金山遇到的那些印第安人是同族。因此,海旭阳他们和对方并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彼此的交流相当融洽。

早在去年,大本营对伏波号重新进行了改造。此前,伏波号长期飘泊在大洋之上,大把的时间被众人浪费掉了。因此,黄鹏辉他们就在伏波号上建立起一个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各种鱼类罐头。自那之后,伏波号总是利用航程中的便利,用拖网捕捞鱼类,然后加工成罐头食品。此时,太平洋海域的鱼类资源那是极其丰富,每次伏波号都是满载抵港。

眼下,伏波号的收获同样不菲,船仓中屯积的鱼类不下千吨。因此,这批物资就成了海旭阳与温哥华印第安人之间最好的媒介,对方很快就打消了心头的疑虑,欣然接纳这批远方而来的客人。

毕竟海旭阳一行和当地印第安人一样都属于黄种人,心理上并没有太大的隔阂。因此,当海旭阳提出在此地建立定居点之时,以卡来旺为首的印第安土著欣然同意了对方的要求。此时,这些印第安土著并没有什么领土的概念,海旭阳他们倒是省了不少事情。

“老张,给李帆发报,通知他们派人过来接洽。”

“海子,老李不是已经派遣船队和我们一起北上的么,这里直接交给他们就是,没必要一定麻烦李帆本人吧?”

“超宇,这支探险小队将陪着我们继续北上阿拉斯加,他们不可能驻扎在温哥华这里。再说了,李帆具体会如何安排这里还未知,咱们总不能学那庞锦,强加在他的头上。”

“呵呵,好吧,老船长,我这就给他发报。”

在得知李帆已经组织人员北上温哥华之后,海旭阳一行就告别卡来旺酋长,离开此地前往夏洛特皇后群岛。在后世,此地的土著一直都说是元人的后裔,眼下正好去考察一番。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军民迎战,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弹尽粮绝的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上万人淹死在大海中。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文永之役。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

不过,此次征战遭到日本人顽强的抵抗,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无法取得进展。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然而更大的厄运随之而来。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结果,只有部分官兵得以逃离日本,近十万失去补给与退路的元军成为了等宰的羔羊,成就了日本人的弘安之役。

“我们的祖先就是元军的后裔,一百多年前征战日本时,他们被飓风吹到了大海深处,然后顺着海流飘到了此地。由于战船都是仓促建造的,质量很差,结果那些幸存下来的船只大部分沉没在航程中,军士溺死无数。据前人流传下来的信息,最终抵达此岛的元军只有六百来人,随后近半人员又死在疾病、饥饿与征战之中。

由于自身实力比较弱小,先人们就一直生活在这片岛屿之上,并没有深入东侧的大陆。在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些后人已经繁衍了近千人口,大家对于当前的生活环境早已习惯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以渔猎为生,先人们的种植技术大多已经失传了。”

看地出这批元人的后裔应当是范文虎所部的南宋新附军的后代,因为他说话的口音带着浓厚的南方语言特色,并不是北方汉人抑或是蒙古人、色目人的说话习惯。

和海旭阳一行交流的这个头头自称姓沈,据说已经六十多岁了,是众人之间最长寿的存在。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够记下一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由于这些人并不懂地造纸术,而且大部分人并不识字,所以,前人的信息都是口口相传。

据老沈所言,其太爷爷辈原本生活在苏州一带,宋王室避难广东之后,他们就归附了元朝。元军征伐日本时,他们就被强制性地组织起来,投入这个遥远的战场。结果,十万之众只有三人逃了回来。

“沈万三他们家族好象就是苏州一带的人,不知道和这个沈意云有没有关系。”

“呵呵,这天下姓沈的人多的是,他们之间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据说沈万三死在朱元璋的手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万,这是清王朝污蔑大明的说法,并不是事实。其实沈万三是元朝人,早在明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逝了。说什么沈万三出资修建南京城根本就是妄言,这个事情我想海子应当更加清楚。”

“嗯,是的,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十二个年头了,死人既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不必再担心被他抄家流放。实际上沈万三的后人一直都存在,他们就是苏州一带著名的大海商沈家。此前我们和他们打过多次交道,对其先人沈万三的事情还算比较了解。”

“不过,这沈家确实非常有钱,自元朝时他们就是苏州一带著名的海商,其家族拥有的商船多达八十多艘,最远甚至曾经抵达印度半岛。元末明朝之际,局势动荡不堪,这沈家的船队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影响,贸易量是直线下降。特别是明王朝明确海禁之后,沈家的势力更是迭遭打击。要不是此前的老底子比较雄厚,在东南亚以及南洋一带建有多个商贸基地,估计这沈家现在也要泯然众人也喽。”东方辰补充道。

“与国家这个庞然大物相比,民众的势力实在过于渺小了。明王朝的这个海禁政策,不但束缚了海商了脚步,同时亦束缚了国人的冒险精神,真是个悲剧。”

“呵呵,也不尽然,朱棣上台之后,郑和不就七下西洋了么。”

PS:晚上还有一章。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大凉王

    大凉王

    一个孤儿,莫名来到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凉州,这个蛮荒之地,见证了一个名将的冉冉升起。这只是一群粗鲁的西凉汉子,在乱世里挣扎生存的故事!
  •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抢明

    抢明

    穿越大明便成神童,皇帝成干爹,公主为老婆,还被封了楚王!朱棣抢了侄子皇位可见皇位能者居之,安化王,宁王,楚王,三王如虎,谁可抢到皇位?可怜的朱厚照!
热门推荐
  • 七十米荣耀

    七十米荣耀

    名将卫青的后人,意外通过一项科技获得了与祖先对话的能力,为了防止这种能力被滥用在运动上,主角在射箭上与李广的后人展开了对决。
  • 豪门弃妇:影帝,别过来!

    豪门弃妇:影帝,别过来!

    "即墨嫣嫣,跨国集团的千金小姐,却也是个人人耻笑的傻子!一朝撞击,她恢复清醒理智,却撞破丈夫与别人在床上……本以为继续装傻就可以摆脱丈夫那个噩梦,没想到,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来!父亲病故,家产被夺,她也在一夕之间变成了豪门弃妇……温亦阳,影视界的神话,众多女生追捧的天王巨星,却独独对她一个弃妇爱不释手,霸道守护……什么前夫旧爱,什么渣男小三,敢碰他的影后,统统收拾再说!"
  • 《江南依旧在》

    《江南依旧在》

    人生不只如初见。
  • 情系狐狸精

    情系狐狸精

    “狐狸精!竟敢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行走,好大的胆子!”拜托!我萧娆初到贵地,一个男人也没勾引,干嘛骂我狐狸精!某人心里将来人诅咒了个千万遍。“啊——”萧娆狼狈地在地上一滚,堪堪躲过了来人的袭击。好不容易爬起来,愤愤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你们还是不是男人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毒妃

    重生毒妃

    本来重生之后,打算报完仇就随便过过,谁知道偶遇了这五皇子!“穸儿~~”某妖孽微微一笑,像那初升的太阳。“五皇子殿下请回。”某冷漠。“呜呜呜呜~~穸儿不爱我了。”莫妖孽委屈。“我.......”一个头两个大的某冷漠。
  • 冷面夫君的无辜新娘

    冷面夫君的无辜新娘

    曾经,他是她的救命恩人。他结束了她流浪的生活,留给她辛酸童年一丝温暖的回忆。从此,在她生命中,他就成了唯一。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他的心里不再有爱,只有满心仇恨。他把所有的一切迁怒于她。他逼走她,从此消失于她的生命之中。十年后,他又出现——为了履行父亲所定的婚约。但,娶她,只为羞辱,只为仇恨,只为折磨……却未曾料,她的一颦一笑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她的善良真诚正慢慢融化他早已冰冷的心……当事实真相浮于水面,才发现所有的仇恨只是一个并不美丽的错误。面对曾经的伤害,他该怎么弥补?他是否还能换回伊人伤痕累累的心?推荐小秋的另一部作品《总裁,非诚请勿扰》有空来踩踩!小秋又开了新文《冷酷总裁的隐形娇妻》http://novel.hongxiu.com/a/258443/支持小秋的新作,有空去看看哦!
  • 烽火珈蓝

    烽火珈蓝

    某男两眼放光地问:听说烽火珈蓝里遍地黄金?张寒答:嗯,黄金是挺多的,不过没什么用!因为我们结账都是用灵魂晶币!某男又问:那里真的是人类最后一片净土?张寒答:相比世界末日后的情景,那里可以算得上净土!某男再问:怎样才叫算得上?张寒再答:因为我们在那并不受欢迎···某男再次追问:不受美眉欢迎吗?那可真是件糟糕的事!张寒:···
  • 换号

    换号

    一个被华尔街谋杀的男人,在重生之后重回曼哈顿、征服华尔街、找到那些幕后黑手并将他们彻底埋葬的故事。
  •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倾国倾城之绝色皇妃

    一条缠绕着的无形的命运红线,将她带回到几千年前不知名的时代,没有熟悉的人和事,柔弱的她该如何生存下去?她风华绝代,回眸一笑可倾城与三个男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让她疲惫不堪想要抽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陷得太深,已经无力回头究竟历史给予了她怎么样的命运该反抗到底还是一味顺从,她该如何抉择?一段嗔痴爱恨引出一段前世孽缘是早有预谋还是命中注定?逃不开的情,灭不了的缘?还是了的债?给不了的永远?到底什么才是她最终的期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