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2200000031

第31章 追踪大清社会名流(1)

李自成的归宿

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为此,1988年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1997年5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自成结局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使得李自成遇害通山说与禅隐石门说的争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攻占北京,逼使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后,仓促登基,组建大顺政权,年号“永昌”。由于在政治上,特别是军事上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在山海关、潼关被清军大败之后,只得于顺治二年(1645)正月撤出西安,向湖广转进。四月下旬九江西之战败后,李自成率领大约万余人的一支小部队,为清军八旗劲旅紧追不舍,在九宫山区被围,李自成仅率少数亲随突围,又遭到当地乡勇伏击,于五月上旬遇害于湖广兴国州通山县九宫山北麓,即今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北麓。

根据史实,不论是阿济格的清兵,还是南明奉弘光之命追剿的何腾蛟,还是具体下令各地方乡勇截击“闯贼”的咸宁知县陈鹤龄,都未能得到李自成的首级,于是自然有人生出种种疑问。关于其兵败后死于何时何地,因何而死,数百年来,官私史乘、谱牒、方志所记歧误错见,人各异词:有的说他是自杀,有的说他是遇害,有的说他是逃禅老死;死地也有湖北、湖南、山西、江西、贵州等几种说法。尽管湖北通山县已修闯王陵,但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其中流传较久、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是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二是遁入湖南石门夹山寺为僧,以奉天玉和尚名义在幕后指挥联明抗清,至康熙十三年(1674)圆寂于该寺。由于两派学者都举出大量证据,因此至今尚无定论。

“禅隐说”论者认为,近年来所发现的关于奉天玉和尚的文物,进一步说明李自成晚年确实当和尚。首先,乾隆年间沣州知州何磷曾到夹山实地调查,见到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陕西口音的七十岁老和尚,他告诉何磷,奉天玉是顺治初年来寺,并取出其画像,观之“肖似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因此何璘撰写的《书李自成传后》中推论道:“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为天子所重,殆讫死不去僭号”。这一说法被采入《沣州志林》,其后《楚南史赘》和《小腆纪年》等也都进行摘录。

其次,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1642)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自号“奉天玉”,即以“奉天王”加一点来隐讳。

其三,夹山新发现的《梅花百韵》木刻版中有一首《东阁梅》说:“徐听三公话政猷”,那口气与和尚迥然不同,而像皇帝听三公阁老论政。

其四,夹山现存的三块石碑:奉天玉弟子野拂立的“奉天玉”断碑、康熙十四年杨彝子写的《重修夹山灵泉院功德碑记》和道光三十年通州知州王大猷撰写的《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志》,都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

章太炎先生在《再书李自成事》和《李自成遗诗存录》中支持何磷的“禅隐说”,其提供的理论依据是“道俗相传为李自成”,“以自成尝称奉天倡义大元帅”。阿英在《李闯王的死》一文中也支持此说,虽然他声明“我不是绝对的‘逃禅’论者,因为李闯王的被击毙,仍是有其可能性的”,但依然不排除“确有‘假死’和‘逃禅’的可能”。此说《直隶澧州志》、《石门县志》和《米脂县志》均已采用。

与“禅隐石门”说形成鲜明对照的“九宫殉难”说。比较前一种说法,“九宫殉难”以其丰富的第一手史料,众口一词地确证了李自成的最后殉难埋骨地点是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麓小月山牛迹岭。

首先看追歼李自成的清廷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于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的奏报:“贼兵尽力穷,窜入九宫山,随于山中遍索李自成不得,又四处搜缉,有降将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李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过后不久,事实基本上就弄清楚了。如顺治二年冬,大顺军叛徒、清荆州总兵郑四维在给皇帝上的奏议中抱怨说:“皇上只知闯逆已除,不知余孽尚在”。

再看南明总督湖广、川、贵、广东、广西五省军务兵部尚书何腾蛟的《逆闯伏诛疏》:“(闯王)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而闯逆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马下,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

费密的《荒书》对李自成殉难及确认经过描写可谓详尽之至:“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迹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泽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经泥水,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氏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系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而在《钟祥县志》“武官”条“经历”栏中,还真找到了程九伯的名字,以此足可断定《荒书》史料的可靠性。

李自成墓另据通山县博物馆毛彦斗《通山金石铭李闯》一文称,通山各地发现了不少足以印证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金石铭文。其一为双龙首鎏金马镫,1955年征集于通山县横石镇,现存通山县“李自成博物馆”,1994年四月经国家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据光绪八年《九宫山志》记载:“道光年间,牛迹岭居民锄地得马镫二。江北人胡某营肩贸易于其地,先后出钱数百换得之,洗刷细视作黄金色,上有‘永昌’年号,闯物无疑也”。其二为“李延碑志”。1982年三月,县文管所调查反映,说在1950年以前九宫山九一宫前曾竖有一块“李延碑志”,1959年扩修云中湖水库时将此碑砌筑了水库大坝。据找到当时参加施工的民工回忆,大略记得“李延碑志”和“顺治丙戌岁仲冬吉旦立”十来个字。其三为东台寺寺钟、石碑铭文。东台寺寺钟上有铭文280余字,其中有“崇祯十七年,闯贼踞庵”字样。东台寺石碑刻于道光甲辰十二月初八,碑题为《东台寺孙家庵恒阳禅寺海龙春会序》,碑文470余字,文中亦有“崇祯之末,毒遭闯踞”字样。

自从1980年湖南石门县李自成调查组挖掘奉天玉和尚墓,发现并征集到一批文物,对文物做出种种解释以论证“禅隐说”之后,两派争论一直不休。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但1997年5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自成结局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使得李自成“遇害通山”说与“禅隐石门”说的争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洪承畴降清

洪承畴叛明降清,并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开清重臣。明朝的遗老遗少却恨之入骨,制造种种流言蜚语,谩骂攻击洪承畴。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出于反清的政治需要,大造舆论,大骂明末清初投降的汉官为“民族败类”、“叛徒”、汉奸”等。洪承畴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其中“庄妃色诱洪承畴”就是一个根据民间传说而加以塑造的所谓“历史”,那么这个传说是真是伪,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1)中进士,入仕后屡经升迁,神宗末年官至陕西布致使参政。思宗即位后,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洪承畴因善于用兵,先后被升为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领兵镇压农民起义,俘杀了闯王高迎祥。1631年,又在渣关设伏,使李自成大败后带着十八骑逃入商洛山,关中的农民军一时被镇压殆尽。

同年,清皇太极率军进攻北京,洪承畴应征入卫京城。次年春天,被调任总督蓟、辽军务,赴关外指挥十七万明军与清军作战。1641年,清兵围攻锦州时,洪承畴率大军十三万增援,被打得大败,退守松山。次年二月,清军攻陷松山,俘虏了洪承畴,并关押其于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

洪承畴起初还抱定忠于明朝不惜一死的决心,拒绝了不少满汉大臣的劝降,即使在满族官员举刀威胁时,他也没有屈服。皇太极又以囚禁和虐待的方法迫使他屈服,他也以绝食相对抗,并经绝食七天而不死。皇太极再派范文程去劝降,他仍痛加斥责,表示决不投降,要以身殉国。范文程则仍和颜悦色并引经据典劝他归附大清。谈话间,范文程见梁上有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后,洪承畴几次小心地将灰尘拂去,于是范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必不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洪承畴最终放弃尽忠的思想而投清的呢?长篇小说《李自成》中有一段生动而传奇的描写:正当群臣无计可施之时,庄妃自告奋勇,亲自出场上阵了。这位三十岁的少妇,装扮成汉女侍婢,格外俏俊。她手捧参汤进入囚所,极尽温柔,晓以利害,洪承畴在她婉言相劝之下,终于降了清朝,为清朝主中原神器、定九州风雨立下功劳。

而更有野史绘声绘色地记载:据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屈辱痛苦恍惚之间,忽然一位汉族打扮的俏丽女子推门而入,呜呜咽咽地陪坐在洪承畴的身边,竟使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视其为同病相怜之人,攀谈起来。洪联想起自己的娇妻爱子,百感交集,也泪如泉涌。那女子一面为他拭泪,一面悄声劝道:“将军啊,人生求死容易,活下去才难。明朝比如一座大厦,将军你就是明朝的栋梁,如果栋摧梁折,明朝还靠什么来支撑?当前,明清两国势均力敌,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兴旺。以将军的威望,若能保全性命,从中调停,把弄僵的局面扭转过来,达成协议,岂不是报效了朝廷和天下生民么?”

洪承畴沉吟不语。那女子又乘机娓娓道来:

“将军纵使不念及家人和我小女子的私情,也应念及生民和社稷”。

“但是……”洪承畴已然心动,欲言又止。

那女子忙接口道:“清主仁慈宽宏,决不会为难将军的”。

洪承畴刚刚点头,门就立刻打开了,原来大清皇帝皇太极“恰巧”来了,他正盼望这个结果!

此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败李定国,除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成为了满清扫平中原的先锋。

这是庄妃第一次露了峥嵘。

其实关于庄妃“以色诱洪”的故事在清初就产生了。从近人所著的各种史籍中,比如萧一山《清代通史》以及印鸾章《清鉴》可以看到这个传说的“近代形态”,已经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添枝加叶的结果了。

那么清早期众多史籍中对此有怎样的描述呢?据昭梿《啸亭杂录》卷一《洪文襄》条云:“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归。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头跣足,骂詈不休,文皇(皇太极)命文臣劝勉,洪不答一语。上乃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徐曰,‘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上久之,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上大悦,即日赏赉无算,陈百戏以作贺”。《清史稿·洪承畴传》也有类似的描述:范文程前去劝降,云:“上(皇太极)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古今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之去。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清史专家佟悦介绍说,关于庄妃美人计劝降洪承畴只是野史中的传说,没有文字作证。历史资料记载,皇太极亲自到三关庙看望洪承畴,并亲手将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于是跪地称臣。佟悦分析,在皇太极劝降之前,可能已经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但是否派遣庄妃前去劝降已无从考证。

对于“庄妃劝降”,学者多认为不可能。其原因有三:(1)洪承畴是个饱受儒学熏陶的大学士,知识渊博,深知“礼仪廉耻”,绝不可能在兵败被俘,生命垂危之际,心生邪念,被一个少妇所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2)洪承畴官位显赫,在当时的社会,三妻四妾也不为过。何愁没有美女做伴。但其只有一妻一妾,发妻李氏又是长期留在英都老家侍奉母亲(顺治六年才进京团聚)。只有侧室刘氏在所。洪承畴不是好色之徒,绝不会在生命垂危之际为女色所动而降清。(3)庄妃为皇太极妃子,皇权至高无上,皇太极不可能也不会允许庄妃色诱洪承畴。

洪承畴降清的原因,恐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证。

史可法殉难

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三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开封。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虽不高,却是皇帝近臣。祖父是万历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父亲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史可法的祖父曾说过:“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对于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满了期望的。然而在史可法出生之际,不仅家运不昌,国运更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次日凌晨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史可法一心想苦苦支撑的明王朝大厦,一夜之间哗啦啦倒塌下来。

顺治二年(1645)初,摄政王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按原定计划,由西安掉转兵锋,直下东南,往取南京以消灭南明弘光政权。弘光政权是南方的明朝官僚勋贵,得悉北京沦陷、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政权,接续明朝正统,年号弘光。

是年七月,多尔衮致书南明“领袖名流”、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责怪其拥立福王称尊为非法,应立即削号归藩,则“永绥福禄”。并引诱说如“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即南明臣僚投降我清朝,则像对待降清的吴三桂那样,“列爵分土”。警告史可法“取舍从违,应早审定”,而“南国安危,在此一举”。这是劝降书,史可法虽然不为其所动,却仍然天真地幻想着能“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但同时也表示了忠心报国的态度:“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

顺治二年(1645)正月,被清收买的明总兵许定国诱杀了明江北四镇将之一的兴平伯高杰。史可法痛失一位收复失地之志甚坚的抗敌将领,深感清兵会随时南下,必须加强河防。乃紧急调兵遣将,部署堵御事宜,不料行动神速的多铎已率兵杀来。多铎于二月初八日奉旨往取南京,分兵三路挺进,三月二十二日取归德(今商丘市南),二十九日下颖州(今阜阳)。

同类推荐
  • 显贵大唐风云传

    显贵大唐风云传

    大唐传奇李显从勾心斗角的宫廷内斗角脱颖而出,从皇子到太子,终至登基大典,成为大唐天子,天子骄子。率追随他的谋臣武将薛仁贵、狄仁杰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曾在大海、沙漠和原始森林征战探险,九死一生。收百济,占高丽,败日本,吓死日本天皇。伏突厥、降契丹,征西域,战吐蕃,波斯,重辟丝绸之路,铸大唐盛世巅峰,被称为天可汗,名震寰宇。英雄与佳人相伴相随,有上官婉儿、韦氏、黑白丫鬟、新罗公主、折冲府12卫美女卫队长、东瀛少女、流求酋长女儿等12位少女与李显的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
  • 红二十四军始末

    红二十四军始末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北方第一支工农武装——红二十四军的筹建、发展以及在险恶环境下最终失败的辉煌历程。它存在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
  • 异次元三国隋唐志

    异次元三国隋唐志

    未来28世纪,地球人类分裂为两大阵营,为争夺新时代的霸权,凭着强大的科技手段,各自依照古代演义小说重造战争体系,三国武将和隋唐英雄同时穿越时空,重生于异时代,风云再起,关公战秦琼的好戏,在太空时代真实地上演了!
  • 天朝志

    天朝志

    大明末年山海关,农民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女真人展开一场事关国运的较量。正当情势危急时刻,却听晴空一声霹雳,天降异象,改变了炎黄子孙的命运,改写了历史。·三百余年后,普通青年宁战,忽然出现在茫茫汪洋之中,迎来了他的新生。·奔走天下,纵横捭阖,为生民而立命。金戈铁马,江山美人,得世界之大同!··已有都市小说《收美记》180万字无断更完结,下方直通车移驾阅读。人品保障,大家放心收藏!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热门推荐
  • 穹冥霸主

    穹冥霸主

    上古契约支离破碎,人间浩劫骤然而至。太古神纹遗留人间,是偶然还是注定?斗士,法师,巫师,各显神通。这里有花团锦簇的法术魔力和浩瀚无边的天地斗气,为了追求着巅峰之力,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了梦想和苍生而战!在虚无缥缈的银河之中,一颗晶石掉落人间,一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涩青春神话

    涩青春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曾经有天皇太昊风伏羲、地皇炎帝姜神农和人皇黄帝姬轩辕应天时而降,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更迭,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是否都已经消失在遥远的时空中?被家族“钦点”为寻找神迹的倒霉蛋西门庆虽然只有18岁,却凭着顽强的毅力,踏遍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 明海高中学生会副会长风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一出现,出人意料的精彩故事为你解开扣人心弦的“涩青春”神话。纯粹“芹式小说”大餐,透过无边无际的丰富想象,揭示人性与神性之间的神秘镜像,无拘无束的爱恋,超越时空的等待,在这里梦想成真。
  • 我的韩国甜心妞

    我的韩国甜心妞

    我,萧言,富家子弟,只因爸爸又娶了个女人,我一气之下去了韩国留学,发誓不再与他相见。她,全溪雯,美女校花,本性清纯文静,骨子里却满是俏皮古怪,她跟我会发生什么关系?她,金善柔,倔强善良,为了给身患重病的弟弟治病,她毅然放弃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用脆弱的肩膀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跟我的生命会有交集吗?她,尹菲萱,美女警花,只因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从心底痛恨中国人,所以即使我没得罪她,可她在看到我的第一眼就有想把我给阉了的念头,而她会跟我发生感情纠葛那?
  • 列车长是腐男

    列车长是腐男

    尘寰齐是列车长,他有一个使命,因此体内存有一个怪异人格,他的使命是:让不属于这个世界之物回归,但因此造就了很多悲催的事情,更让尘寰齐气愤的是:草,劳资腐男啊,竟然让劳资拆散这多对好基友!
  • They and I

    They and 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商女为后

    重生之商女为后

    年少无知,空有美貌,错付痴情,嫁与伪人,她倾其所有助他夺嫡。然而,为了蛇蝎表姐和她万贯家财,他回报她一柄屠刀,斩尽慕氏一族三百余口!死不瞑目,一朝重生,夹杂着风雨欲来的狠厉,她誓要仇人万劫不复!背叛她?那就去死!欺辱她?那就别活!跟她玩心计?将计就计虐死你!跟她比狠毒?送你全家下地狱!跟她装无辜?凤眸微睁,你算老几?斗白莲花,战绿茶婊,打渣男脸,拆恶人台,一代骄女只手遮天,她要让这个天下再无人可撼动她要守护的东西!等等,那个死皮赖脸粘上来的腹黑五皇子是怎么回事?又是从哪里冒出个谪仙一样的师父?!还有那个阴险神医居然也来凑热闹,说什么非卿不娶?
  • 禅法要解经

    禅法要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从全新的角度讲述剖析人际关系学,总结提炼求人办事的方略,涉及工作、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指导和启发读者。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原战纪

    原战纪

    神战之后的数千年,新大陆迎来第九纪元,文明与经济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鼎盛,各种族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直到冰封的原大陆传来冰川破裂之声,各王国与种族派遣远征队整装待发,刚与恶魔大战后的新月王国也为了与哈里洛帝国抗争派遣王国第一大将组建庞大的航海队,然而他们争相前往的故土是否还如往日般宁静?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无数热血男儿向着海洋彼岸出发,只为再次踏上曾经的故土与各自的荣耀,欲望......然而当诺伊女神圣谕降临,十二英雄再次集结,年轻的勇士们又能否找到新大陆的未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