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4400000058

第58章 司马光(4)

司马光虽然和王安石有过两次分歧,但他对王安石的为人还是很尊重的。在变法之初,有人弹劾王安石,他还劝止:“未见其不善之迹,遽论之不可。”(《邵氏闻见录》卷十)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首先设立主持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其事,开始实施新法。当年七月首颁均输法,要求在为朝廷购置物品时,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来减少国家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同时限制商人的投机倒把。然而执行起来却存在着各种的问题,如情报不灵通,产品状况不明等。一些官员上疏反对变法,神宗对反对意见根本不予理睬。司马光这时还没有发表反对的意见。九月间颁布了“青苗法”,其旨在于青黄不接的时候,由政府以低息贷款给农民,防止高利贷的乘机盘剥。司马光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他认为县官以权柄放钱收息,比平民放高利贷危害更大。在未颁此法时,而有司尚能危害百姓,更何况立法以许之呢!为此他还和王安石最信任倚重的吕惠卿,在神宗的面前进行辩论。司马光从反对青苗法到反对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到反对整个的变法运动;对王安石所重用的人,尤其是对吕惠卿非常反感。曾上言神宗说他虽有才学,但“用心不正”,是“真奸邪”。

朝廷中支持司马光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如富弼、欧阳修、苏辙、苏轼兄弟等。这其间,王安石顶着反对变法的浪潮,继续推行新法。为了新法的实施,不得不把一些反对变法的人贬到地方上去任职。十一月份,又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影响更扩大了。

熙宁三年(1070年)春,出任河北安抚使的原三朝宰相韩琦,上疏反映了青苗法实施的情况。一是农村有钱之家也多多借钱付息,与最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二是贫民借贷“请则甚易,至纳时甚难”。到期交不出本息,必然会“行刑督责”,并产生强迫户长及保人“均赔之患”;三是青苗钱随夏秋两税交纳,遇有灾荒,则官本钱失陷,必再无本钱接续支贷。神宗见到这种情况,心中产生疑虑。他把韩琦奏疏给大臣们传阅。虽然王安石对韩琦的意见予以驳斥,但神宗的变法决心却动摇了,这对王安石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便“称病不出”。这时神宗又要下令取消青苗法,王安石便上书辞职。神宗为挽留王安石,命司马光起草《赐参知政事王安石不允断来章批答》的诏书。批答中虽有赞扬的话,但却说了新法推行后“士夫沸腾,黎民骚动”的话。王安石认为与事实不符,上章抗辩。神宗感到新法刚刚实施,主将就打退堂鼓,那变法大计“将以诿谁”?国家将如何治理?于是不得不自为手诏,向王安石赔情,讲自己对批诏“失于详阅,今览之,甚愧”(《司马温公年谱》卷二)!几天后,又召见王安石表示不再怀疑青苗法。王安石又出来主持变法了。他亲自草拟了一篇反驳韩琦的奏章,神宗同意后,以条例司的名义“颁之天下”,给反对派以回击。

神宗对司马光一直很器重,希望他也能辅佐自己挽救危机,重振国家。他早想授予司马光一个执掌实权的官职,并征求过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能直言极谏,但不能协助改革大政,如若重用,“是为异论者立赤帜也”(《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卷三七)。在王安石称病不出时,神宗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这是“内训六师,外抚四海”,“系国安危”的重臣。然司马光却坚辞不就,不到10几天内,就连上5道札子陈述自己的理由。除了说自己“不通时务”,“不习军旅”之外,那就是反对变法。他建议废除置制三司条例司,取消新法。他以为新增机构是“以冗增冗”,“以苛益苛”;散发青苗钱使“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帑藏又空”。如再行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使“生民必无休息之期”等等。神宗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并派人传旨说,枢密院是管理军事,不应该上言与本职无关的事,即叫他不要管变法的事。司马光却说,既然所言无可采,那还有什么颜面担任此重任;另外自己还没有接受枢密副使的敕命,仍旧是侍从之臣,对朝廷的缺失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所以上书批评变法,不算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过了一些日子,司马光的腿疾好了,又当面向神宗力辞枢密副使,并与神宗进行了争论,最后终于辞掉了。

司马光认识到,神宗对王安石的器重与信任超过对其它的大臣,要取消新法不能光说服神宗,而是必须要先说服王安石。于是从二月份开始,连续给王安石写了三封信,以朋友的身份,直言恳切地谈了自己对新法看法。他对王安石说:你“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大家都认为,你一出山,太平便可立就。可执政只一年来,就引来朝野“莫不非议”,“诋毁无所不至”。恐你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一意孤行,自己身败名裂不说,还毁了朝廷,所以才以实相告。司马光又说王安石违背了古圣贤治国的经验,剥夺三司的职权,更立新机构,又派使者4O多人去各地推行新法,他们骚扰百姓,不把州县放在眼里,这是侵官乱政。他还指责王安石不该“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从谏纳善,不仅人君应如此,人臣也要接受不同意见。他责问王安石为什么违背了自己所特好的孟子和老子之道,而大讲财利,使上至朝廷,下及田野,京师内外,“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他劝王安石“改过从善”,罢除条例司,追还常平使,一切“皆复其旧”。(《传家集·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来信,便写了简明的回信,这便是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他对司马光的批评指责逐条予以批驳。他说:“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谤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最后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要他“改过从善”,“皆复其旧”而明确回答:“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所敢知。”

两人各自坚持自己的见解,已经是互不能说服对方了。自此,司马光只是宣扬自己的主张,激烈地反对新法。变法与反变法,势同水火。此时,反对派纷纷调离京城,而王安石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也陆续将不同政见的大臣,贬出京师。司马光感到京师难以安身,也请求外任。神宗试图挽留,使之与王安石和解,然而司马光“求去益力”。神宗看到裂痕难以愈合,于九月下诏任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永兴军治所长安,是一个大地方。司马光本想自安于散地,想不到朝廷却“委以名都”。他到任后极力抵制新法,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他临来时,曾请求神宗免去永兴军的青苗兔役钱,不要让陕西的义勇戍边和刺充正兵,都未被允准。

司马光的好友范镇始终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上,多次上疏反对变法。并表示不用臣言,愿致仕还乡。最后一次上疏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这时王安石已经拜相了,他对范镇的话极为恼怒,亲自起草制书,允许范镇致仕,实际上就是罢官了。司马光得知此事后,再无心任事,也上书要求任一闲职。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被任命为西京留司御史台,这只是在祭祀典中纠察不遵仪式的官员,别无他事。此后开始了他西京洛阳一心著史的生涯。

五全心撰史

司马光自幼读书,最喜欢读的是史书。他说:“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年轻时他曾读过一本唐人高峻撰的《高氏小史》,给他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进入仕途后,有机会接触国家藏书,学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并写了许多史学论文,在史学研究的领域中,造诣已经很深了。

在治史的过程中,司马光发现在《春秋》之后,从《史记》到《五代史》的十七史,卷帙浩繁,一个人穷其一生精力,也难“毕其篇第”和“举其大略”。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厌烦趋易”的倾向,如果继续下去,许多烦富的典籍“行将灭绝”。于是司马光便产生了网罗众说,编一部简明的通史的想法。他曾对刘恕说过:“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迄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成一家之书。”(刘恕:《通鉴外纪后序》)他对所编史书的断限、体例、取材,乃至文字的要求,都已考虑好了。起初他著史的目的,还是为“诸生”着想。自嘉祐六年到治平三年,他任修起居注、谏官和龙图阁直学士,成为皇帝的侍从之臣,其职责是为皇帝出谋献策。他清楚地知道:“治乱之原,古今同体,载在方册”,历史的经验必需借鉴,人君要治邦安国,“不可以不观史”。于是他要编一部简明通史的目的,由为读书人方便而转之为天子资治为主了。正如他后来在《资治通鉴》进书表中所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司马光最先编写的是《历年图》(又称《累代历年》),时间是在嘉祐、治平间。共有5卷,记事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起,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每年略举大事,历代皆有评论,并集国家兴衰大迹为5图,后来收到《稽古录》中,它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编写提纲、雏形。

不久,司马光又用了两年的时间,编写了《通志》8卷。主要取材于《史记人兼采它书,仿《左传》体例,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写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的灭亡,于治平三年(1066年)正月呈上。英宗读过之后,十分欣赏。四月,诏命司马光编写历代君臣事迹,不用另起“炉灶”,接续《通志》往下编写,待书成之后另赐书名。并同意司马光设立书局,自选助手协助编修。司马光接到任务十分高兴,使“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其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了,同时使司马光“私家力薄,无由可成”的局面得以改变,从而保证修史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必需的条件。这就开始了由神宗所赐名为《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

书局很快就成立了起来,设在崇文院内。司马光开始遴选助手。首先选择的是年仅35岁的刘恕。后又选刘攽、范祖禹。

刘恕(1033~1078年),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司马光13岁。自幼聪慧,读书刻苦,常常是“家人呼之食,至羹炙冷而不顾;夜则卧思古今,或不寐达旦”(《传家集·刘道原十国纪年序》)。13岁时就通读汉唐典籍,尤精于史学。《宋史·刘恕传》讲:“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家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18岁(皇祐元年)就考中进土。当时进土另有几十人应诏讲解经义,讲的是《春秋》、《礼记》大义。回答最好的刘恕,考官“凡二十问,所对皆然”。考官对其学问的深厚,十分惊异,取为第一。司马光就是当时的统考官,十分爱惜他的才华,开始和他有了交往。在接触中,司马光了解到他的史学造诣尤深,脑子里装满丰富的历史资料。一次两人同游洛阳万安山,见到路边有一不著名的五代将领的石碑,而刘恕却能详细地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司马光特别翻阅了史籍加以核对,竟然没有差错,对他就更加钦佩了。刘恕尤其见长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范祖禹说他“于魏晋以后事,尤能精详,考证前史差谬,司马公悉委而取决焉”(《范大史集·秘书丞刘君墓碣》)。所以司马光第一个选他进入书局,当时他还是一个县令。英宗接到司马光报上他的名单后,任命他为同编修,迁著作佐郎,至京城协助司马光修史。刘恕的政治观点也和司马光相一致,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原和王安石也是好朋友,后来绝交。当司马光出知永兴军时,刘恕也奏请外任,调南康军(治所今江西星子)酒监,继续修史。可惜他只活了47岁,元丰元年病逝,7年后《资治通鉴》才全书告成。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司马光4岁。庆历六年(1046年)进土。精通六经,尤邃史学,是汉史专家。在任地方官20年之后,至京任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熙宁年间,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他稍晚于刘恕进入书局,时间不长,首尾5年,负责两汉部分的长编,初稿完成就不再管了。他也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被贬判泰州,离开书局。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又字马光22岁。他是范镇的侄孙,因其双亲早亡,由范镇抚养成人。自幼闭门读书,不闻外界之事,司马光称赞他“智识明敏,好学能文”(《传家集·荐范祖禹状》)。嘉祐八年(1063年),范祖禹中进士,知资川(今四川资中)龙水县事。他进书局虽晚,但修史时间却最长。书局从开封迁到洛阳后,他也一直住在洛阳,默默修史,对仕途荣耀,毫不动心。直到《通鉴》修成后,由司马光推荐,被任命秘书省正字。哲宗即位后,任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实录》修成后,迁官右谏议大夫、侍讲学士,在迩英阁为皇帝讲书时,“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宋史·范镇传》)。范祖禹精通后史,自著《唐鉴》12卷。因“深明唐史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范祖禹同样反对新法,多次上疏极陈新法之弊。哲宗继位,继续变法,任变法派章惇为相,范祖禹力言章惇不可用。被贬知陕州、武安军副节度使、昭州别驾等职,后又徙宾州,最后卒于化州(今广西化州)。

刘恕病死后,书局只有范祖禹一人。因工作需要人,司马光又奏请其子司马康充编修《资治通鉴》的检阅文字。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敏学过人,博通群书”。熙宁三年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他入书局时,年仅29岁。

整个书局的组成人员是:编集(主编)司马光,同修刘恕、刘攽、范祖禹,检阅文字司马康。这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修史集体,它集官修与私修于一身(有官方认可、资助,但无宰相监修及朝廷派其他官员干预)。司马光是史学巨匠,负责制定义例,指导撰写,最后删削定稿。三位同修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他们在主编的领导下,个人负责,分工合作,各修各自所擅长那段历史的长编。刘恕是通才,尤长于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史,他修这两段历史的长编。他先后在书局13个年头,司马光说:“讨论编次,多出于恕。至于十国五代之际,群雄竞逐,九土分裂,传记讹谬,简编缺略,岁月交互,事迹差舛,非恕精博,它人莫能整治。”(《传家集·乞官刘恕一子札子》)刘攽修两汉史及隋前少部分历史长编。范祖禹修唐史长编,刘恕病故后,他又修其未完成的五代史的一小部分。三人“各因之所长属之,皆天下选也”(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这样就从修史成员上保证了修史的质量。

同类推荐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

    《近代天津十大收藏家》讲述了天津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有影响的风云人物出白天津。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伉俪革命家:廖仲恺与何香凝

    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廖仲恺与何香凝伉俪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本书描写了廖仲恺与何香凝几十年的革命救国历程——年轻的伉俪追随孙中山踏上了创立民国与捍卫共和制的旧民主革命之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他俩为建立、巩固首次国共合作和实施三大政策,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廖仲恺为国殉职洒下一腔热血后,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夫志继续勇猛前进,为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热门推荐
  • 求幸福斋随笔

    求幸福斋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满城绿帽

    满城绿帽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永恒的,就算是爱情也一样,如果它是流动的,它就流走了;如果它是存着的,它早已风干了。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融合了太多感情的分手与悲伤,为的是让人学会珍惜,不单是男人,还有女人。
  • 异世妖魂:逆天炼丹师

    异世妖魂:逆天炼丹师

    她,冰冷无情,对任何事都不在乎,游戏人生。一朝穿越,遇到妖孽的他,谪仙般的他,爽朗的他。他说:“宁负天下不负你。”他说:“我可以为了做一切违背原则的事”而他说:“你就是我永远的兄弟。”她一如既往的强大,不需靠任何人,她说:“我若强大,我给自己天下。”妖孽的他却在这个女人身上丢了心,他们必在这个世界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一对一,无小三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诸天重生

    诸天重生

    一代天妖,九战九天神域众多至上高手,与当世最强神明一战,错失半招,最后自爆金身,重生在一个豪门家族的上门女婿身上。妖魔乱舞、人神乱世,萧奈何面对着不同的人生,要该如何走出另外一条新的巅峰之路……
  • 嚣张霸道夜无涯

    嚣张霸道夜无涯

    黑帮头子夜无涯穿越异世,带八个手下,怀绝世神功,开始了他嚣张霸道的一生!
  • 大猫

    大猫

    乡土时景下,由乡长这一微小的政治细胞的心曲隐微勾勒出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大致轮廓与官场规则。《大猫》独立的乡土小说,描绘了不同人物在京西土地上的堕落与坚守,腐朽与变革,为读者展现出乡土中国最堪回味的原生态。作者的乡土叙事或许不够雅逊精致,但真实而准确,具有土地自身的品质,以民间的立场、民间的视角写下了诸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时代变迁赋予乡土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自守与异化,抵御与妥协。
  • 校园超级奇才

    校园超级奇才

    青春谁不飞扬,少年就要张狂。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姐妹义薄云天,少年刘华得到了名气系统,开启了一段飞扬张狂的青春之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青春赞歌。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未来看我的!
  • 汉末之中华崛起

    汉末之中华崛起

    王宇是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特工,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却意外的来到了三国时期。来到了三国时期,他是如何改变三国文化,又是如何成为那些一个个诸侯的噩梦,听到他的大名都乃为之胆寒。将那些天下闻名的文臣武将一一收入麾下。统一了汉朝,又是怎么远征R本,H国等亚洲国家的!
  • 盛宠之狂妻来袭

    盛宠之狂妻来袭

    她,是顶级世家最宠千金,却自小遗落。他,更是豪门帝国继承人,冷厉专横,唯我独尊。当无心猫咪碰上黑暗魔王,会发生什么事!风云变幻,当当年清秀无害的小猫携子归来,叱咤风云,再对上,又是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