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订阅的报刊很受欢迎,通常在老师们之间传阅完后,再在同学之间传阅一番,最后才落到沈元手里。
这一天,班主任路老师上课时,拿出一份《中学生学习报》问沈元,“这上面有一篇《奋斗,也是一种幸福》的文章作者也叫沈元,是你吗?”
沈元点头应是。
同学们都用羡慕、崇拜的眼光看着沈元,让沈元有了一丝小小的得意——我也有粉丝了!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李晓霞,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李晓霞(李晓霞被路老师任命为语文课代表)接过报纸读了起来......
“有人曾经问过我,什么是幸福?
一时间,我想不出来。或许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取得好成绩,是一种幸福;对于老师来说,将学生培育成祖国的栋梁,是一种幸福;对于农民来说,庄稼取得丰收,也是一种幸福;而对于我来说,奋斗也是一种是幸福......”
这节课后全校都知道89级1班有个沈元写得一手好文章......
不久之后,大家发现沈元不断有文章登报——《美丽,总有绽放的一天》、《梦想,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立志——让人生更辉煌》、《前方的启明灯》、《大自然,触动我的心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伴我成长的基石》、《让理想插上想象的翅膀》......
报社还给沈元转寄过来一打多着来信,有请教写作方法的,有交笔友的......沈元在其中找了几封文笔不错的,回了信。
随着来信越来越多,沈元只好在报纸上发了一篇《致读者的一封信》,说广大读者的来信虽然自己都认真阅读了,但是由于功课较多,不能及时的一一回复,经大家原谅。现在就来信中提的比较多的问题给大家回答一下......
沈元说课业较多,只是推辞。实际上他正在忙着写自己的第三部中长篇小说——《双枪老太婆》。
民间关于“双枪老太婆”的故事有两个版本。
其一是说“双枪老太婆”姓赵,是东北一位女土匪出身,曾是抗日女英雄。1949年南下,抵抗进川的解放军,1950年被捕。周恩来曾为之说情,欲免其死罪,但西南军区军法处仍判处其死刑,执行枪决。时年70岁。
其二讲的是南方(SC)的“双枪老太婆”,是小说《红岩》塑造的传奇人物,其主要原型为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但经过艺术化的加工,使人们觉得更加神奇,她的事迹流传在大江南北。
沈元的故事主要取材于后世网络上的一篇关于双枪老太婆的新创意。
故事大致是说,双枪老太婆在日寇刺刀下救下了一个全家被屠杀、自己也险被蹂躏的小女孩儿。女孩意外的发现传说中天人一样神秘莫测的双枪老太婆竟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是为了隐蔽身份的需要,才掩起国色天香,佝偻着背,隐伏敌后。
双枪老太婆经常带女孩去给一位姓陈的婶婶扫墓,在坟墓前一坐就是半天。
后来,在一次任务中,双枪老太婆壮烈牺牲。她临终将自己蒙面用的红眼罩和红头巾以及两把盒子枪交给小女孩,告诉她,当年陈婶婶把这些东西交给她的时候说过,鬼子杀不尽,双枪响不停!
正当县城里的鬼子大肆庆祝他们一直以来头疼不已的双枪老太婆终于死了,谁知没等他们狂笑的嘴闭上,外面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老百姓都说,双枪老太婆根本没有死。又有一个自称双枪老太婆的女英雄,红巾蒙面、手使双枪,身手更敏捷、行踪更神秘。她杀鬼子、烧粮仓、炸汽车、截铁道,打得鬼子叫苦连天、做梦也怕。
陈婶婶的墓地旁又添了一座新坟。当年的那个小女孩经常在日暮的时候过来走走,坐在坟地旁自言自语的和婶婶、姐姐说说话;腰里,别着红缨飘飒的双枪!
结束完《双枪老太婆》的创作,沈元决定不把这部20多万字的作品寄给杂志社,而是直接寄给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