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他们当然是仙人!除了仙人,谁能有如此神通呢?要知道那时可不比现在。那时的人类如同初开灵智的野兽,尚且懵懂不晓事理。而这些圣人却仿佛能够洞悉未来,制文字、创历法、兴水利、课农桑……当然,他们泽被后世,后人将其神话了也说不定。不过,虽然不能确定他们就是神仙,但他们的智慧却的确是冠绝古今!况且,以诸位圣人的大功德、大成就,若不能证得仙果,又有谁能成仙呢?”
“可是爷爷,这世上真的有仙人吗?虽然你讲了许多的仙人故事,也提起过青丘山脉中就有仙迹。但寻儿直到现在也没见过仙人!”
“傻孩子!没见过就是没见过,可不是没有!这世上,我们真正见过的东西能有多少?可不能因为没见过就否定这些。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谁又能够做到呢?就连爷爷我,也只在年轻时去过几次青丘城而已。听说,像青丘城这样的城镇,在我们整个赵国也只是一座不入流的小村子。至于赵国有多少城镇,就更是多不胜数了。”老人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爷爷老了,反正是没有机会了!也许将来你能走出这青丘山脉,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爷爷才没老呢!如果真的有仙人,我就去做仙人,为爷爷炼仙丹,让爷爷能长生不老!”每次听见爷爷如此感叹,方寻心中就是一阵揪心之痛!毕竟从小到大,也只有爷爷才是真正疼爱自己的人。
至于父亲,在方寻心中,那只是一位普通的亲戚!平日也不见父亲和他说过什么话儿,仿佛在父亲心中,方寻就是一棵树苗。随手丢在地上,过上一阵子,自然就扎根发芽,生长了起来,也不用费心看顾……
其实这也怪不得方寻薄情,换作别人与其易地而处,又会怎样呢?人们之所以爱亲人,也只是因为亲人对自已的好罢了。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人,难道在他长大以后,一旦与父母相认就能孝心满满地侍奉双亲?一个从小被父亲视做眼中钉的庶子,难道能让他像圣人一样以德报怨?
也许是没上学的缘故,方寻并没有“百善孝为先”之类的想法!反倒因为听过许多仙人事迹,小小的心里很是羡慕仙人的放荡不羁、潇洒物外!
方寻这样想着,不由得又开始憧憬起来。“如果自己真的能成仙,那该多好啊!对了爷爷,你见过仙人吗?”
“那些仙人们高来高去的,哪是我们这些凡人轻易能看到的!听说村里的几个猎户,倒是多曾在青丘山脉中见过仙迹,言之凿凿。不过爷爷倒是没有见到过,虽然爷爷以前也经常去深山里采药。”老人顿了顿,仰起头来,仿佛回忆起什么,又接着说道,“要真正说起来,我们方家的‘祝由术’却是仙人传下来的……”
“哦?当真?以前怎么没听您提起过?”
“以前不对你说,是怕你四处宣扬,惹来横祸!现在你也长大了,既然要教你祝由术,那你自然也就知道了,因为此事就记在这本书的前面。”老人在身后的书架中翻了一会儿,又似乎想起什么,俯身从书架底下抽出一个方盒,在地上磕了下,震落一蓬灰尘。这才掀开盒盖,取出一沓薄薄的书册,递了过来。
方寻按捺着激动的心情,接过书册。却见深蓝的封面上那浓重的墨迹,正是“祝由术”三个大字!虽然笔迹遒劲,锋芒毕露,但他哪里顾的上欣赏这些。急急翻开来,却见开头是方家一位先祖做的序,单道这本书的来历。
却说的是,原来的方家人世代打猎为生,就和这青林山下小村子的大多数人一样。当时正值赵国动乱之际。有一天,这位先祖在山中发现一人昏迷在地,所幸呼吸绵长,不像垂危的样子,就把那人背了回来。才经过半日休养,那人便已醒转。问了这位先祖的姓名来历后,却长叹一声:“原来是方家的一脉分支,也罢,这本书就传给你吧!纵不能大富大贵,也可保你衣食无忧。切记不可泄露我的踪迹,不然恐有大祸。”说完掷下一本薄册,信手招来一片白云,腾空而去。只唬得这位先祖五体投地,连连跪拜。待得抬起头来,却已仙踪杳杳,渺不可见。之后这位先祖以而立之年,倾资去城里学堂读书两载。回来便伪称在城里拜师学医。由于他医技精湛,应手而愈,不到两年便远近闻名,十里八乡都有人前来看病。自此家境殷实起来。为了记念那位仙人的恩德,故此在书的前面做了序,好叫方家后人铭记不忘。
方寻读完了这些,不由得心潮澎湃!
“原来真的有仙人,而我家的‘祝由术’也是仙人传授。却不知哪里才可以学到成仙的妙法?或许这本书里就有那些法术,只是方家的先人不能参悟出来……”
这样想着,又继续看下去。序言之后便是正文,只见上面尽是一个一个的“尚”“食”“鬼”,还有“金”“木”“水”“火”“土”,以及其他的一些似字非字的符号。
方寻毕竟也算是“饱读药书”了,可是有些字,嗯,也许是字吧,他却也只是认得那些笔画,但这些笔画组合起来,他就不认得了。
横看竖看,左右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方寻的头都大了几分。
“爷爷,这几个字你认识吗”方寻指着上面的几个字问道。
“嗯?谁告诉你这是一个字的!你定是见到爷爷用祝由术治病,觉得只是写几个字在身上就好!其实何止这些,若是真这么简单,恐怕这门秘术早被别人学去咯!”方老先生颇有得色,微笑着说道。
方寻细细一想,也觉得有理。“祝由术”不可能这么容易,不然也算不上绝学!干脆又埋头看下去,却越看越觉得深奥!那些符号虽然只是由一些零碎笔画组成,却能够疗治各种疾病,委实是奇妙无比。
心中不由得渴望起来,只愿早点学会这门神奇的技艺。
方老先生看到方寻表情殷切,也是不住的点头,暗自欣喜不已:“列祖列宗保佑,愿寻儿能早日继我衣钵,成为良医!”
这样想着,不禁抬起头来,望着窗外,“如果我那没出息的儿子能多照料下寻儿也好,偏生终日饮酒。我虽有戒酒之法,实在是他心病难医,即使戒了酒也不会好。唉!只怪寻儿他母亲死的早……”
只听得“哗哗”的翻书声,老人低下头来,却见到方寻皱眉思索的模样,心中颇觉安慰:“还好寻儿懂事,从小就在这里学医。家务也总是他一个人做。虽然从小就性子孤僻,总算心地善良,从不惹祸生事。倒也乖觉!”
“这本书怎么净是治病的法子!还以为能找到仙术咒语呢!”方寻不由得埋怨道。
方老先生不禁愕然:难道看了半天,竟然是在找修仙法门?不是在琢磨医术?怒火中烧,不由得吼道:
“你,你,你竟然在里面找仙术!那是我们凡人能有的东西么?本想叫你先熟悉‘祝由术’,可你竟然没有看进去……”
方寻也觉得自己贪心,有了这神奇的医术还不知足,却在妄想着别的东西。忙应道:“爷爷说的是,怪寻儿想的多了。从今日起,寻儿定要安心学好祝由之术!”
“哼!那好,书先放我这里罢。以后我亲自教你。今日就教你最基本的东西。练好了这些,才能用书上的符咒来治病……”老人犹自忿忿不已。
“最基本的东西?那是什么?不是记住字符就行了么?”方寻疑惑的问道。
“你想的太简单了,孩子啊!想我方家的这本《祝由术》流传这么多年,要说没有外人看过,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至今也没在这山里见过别人会使‘祝由术’的。这是为何?其实只是因为书上记载的并不完全!”
方老先生停了一下,把书放进木盒里。又继续说道,“这本书上,记载的都是应用之法,却没有记载咒语以及心诀、步法等等基本功。即使别人拿到这本书,也只是依样画葫芦,远远不能达到疗疾治病的效果。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的鬼神叫’。所谓的窍,指的就是心诀,步法一类的基本功夫。若不知晓这些,即使画符画的再像,也只是徒具其形而已!”
方寻恍然大悟,心道:还是先学那些基本功吧!不然也只是鬼画符,徒自惹人笑话。一念及此,便竖起耳朵,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的听讲。
老人微微颌首,又道:“现在爷爷教你一段口诀,你要牢牢的记住。等你习练的纯熟,便能运用一些简单的‘祝由术’!”
言罢,传下一段口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