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已经返回了“南竹轩”,身后还跟着三人,正是李青筠与季云子适才谈及的白袂、戴祖望、罗亮三人。结义三兄弟白袂居长、戴霖次之,最小的是罗亮,此时一并走了进来。
这三人形象各异,从表面上看怎也不瞧不出会是结义兄弟。
样貌最普通的是白袂,如果那不是沉稳的气度和自信的眼神,任谁也想象不出:他就是将凤栖阁经营得风声云起的主事之人。白袂出身市井,却因从小被一个篾片儿相公收留养大,倒也学过识文断字。
戴祖望则是一派儒雅,一望即知是个读书人。与两个兄弟有所不同,他本来就出身于殷实之家,因遭遇巨变、家破人亡这才流落江湖,其内心还是以读书人自诩,故而行为举止始终恭谨守礼。
模样俊秀的这位年轻人是就罗亮了,他是个苦孩子出身,却自幼心慕游侠儿行径,好结交朋友,长安尚武任侠之风极盛,李青筠就让他在市井江湖中厮混,他交流广阔、出手大方,如今在江湖上也闯出了诺大名头。
**********************************************************
“呵呵,今日怎么都过来了?”
罗亮笑道:“我听得玉成兄在打听东市文砚斋的事,正巧我手下有个兄弟对此所知甚详,本就有要事回禀,就带了他过来。恰好到这儿碰上了两位哥哥!”
“祖望来找玉成兄,我却是有事要与季先生商议!”白袂却不知从哪里回来,风尘仆仆,衣襟上沾着一些草屑泥点,也没来得及换过。
几人在厢房内一一落座,**首先回道:“小人适才了解了一下这个琅琊王湛。此人乃是明远公嫡出幼子,打小聪颖俊逸,颇得明远公宠爱。因心慕长安风物,于去年来到凤栖书院就学。此人素重仪表风范、自负风流,喜结交文士,常出入各类酒宴诗会,倒也未见有何异常之处。前日他确是去了东市文砚斋,或许正是无意中听得少爷购得字帖的消息。”说到这里看了罗亮一眼道:“英直这里另有一些消息,由他来讲吧!”
罗亮嘿嘿一笑,“我带来的手下兄弟便在外边,叫他进来回话吧!”见李青筠没有异议,遂招呼了那人进来。
“小武见过公子!”来人进来后纳头便拜。
李青筠仔细端详,忽然道:“你是当年泾县那个卖酱的!”
小武激动不已,喜道:“正是小人,公子好记心,竟然还记得小人!”
此事的来龙去脉还须从头道来……
李青筠十岁那年,离开陇西前往长安就学。途经泾县附近时,竟路遇绑匪。绑匪却不是旁人,正是戴祖望与罗亮二人!
戴祖望与罗亮其时不过泾县市井中人,原本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却也是被逼无奈。因二人的结义兄长白袂得罪了权贵被打入大牢,急需银两相救,两人求告无门之时,遇到一位名叫“吴宏”的旧识,遂在此人的提议下铤而走险,合谋劫持了李青筠。
兄弟二人皆不知李青筠乃是陇西李氏子弟,而吴宏则是受人雇佣,设计利用他二人犯下此案,自己则趁机谋害李青筠。
这其中的过程也不详表,只知最后吴宏谋害不成仓惶逃跑,戴祖望与罗亮却因缘际会却被李青筠收入门下,又救出了两人的兄长白袂。兄弟三人感恩效命,并设法捉回了吴宏。
罗亮自小好交朋友,在泾县也有一众小兄弟,这个小武便是其中之一,而最后能够捉回吴宏,小武首立其功。这小武原本不过就是一个走街串巷、担壶卖酱的出身,却由此事认准了机缘,追随罗亮来到了长安城,在其手下效力。
……
“当年亏得有你,才不致令贼人逃脱,我自是记得的,只不知你也来到了长安!你如今跟了罗亮做事,也算是为我效力了,尚不知大名如何称呼啊?”
小武见李青筠态度温和,心下大定,回话道:“小人贱名哪劳公子挂问!实是……”说着却有些不好意思,“因在家中行二,就……就叫做武二了,也没甚大名。现今跟着三爷做事,江湖上人给三爷面子,见面则叫小人一声‘武二郎’。”
李青筠忍不住“噗”地一声笑了出来,众人皆不知何故。
摇了摇头,李青筠笑着说:“如此,我送你一个大名,你看如何?”
小武大喜,口中叫着“谢少爷赐名!”连连磕头不止,地上“嗵嗵”作响。
赐名是什么意思?名者,私也,唯长辈或尊主方可赐予,因此小武改口以少爷相称,这便算由此入了李青筠的门下。
罗亮在一旁轻踢了他一脚,“行了,少爷不喜欢磕头虫!”
小武这才抬头一脸希冀地看向李青筠。
“就叫做武松吧!”看了看小武的模样,其貌不扬,与好汉武二郎的差异可太大了,有点对不住这个名字!李青筠微皱了皱眉,转而道:“‘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注1),便取这崧山之意吧!”
小武喜不自胜地谢恩,其他人的目光则微有些怪异,自古名显其质,当如其人,眼前这位武崧……怎么看也与那巍巍崧岳相差太远了!
罗亮咳了一声,对小武道:“好啦!站起来说话,快把你打听到的事儿说与少爷!”
小武定了定神,小心地站起身来,他口齿倒也伶俐,很快便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个明白。
原来,小武能够对东市文砚斋有所了解,还是和李青筠有些关系的,这里边又牵涉到了李青筠的“老朋友”吴邦柱。
罗亮知道李青筠与吴邦柱有些宿怨,曾说与小武让他稍微留意一下吴府的动静。小武就一直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后来有小弟汇报,这段时日以来,吴府多次有人出入文砚斋,却也未见采买什么东西。小武觉得此事蹊跷,亲自出马打探了几天,结果却无意中发现了文砚斋的一个大秘密!
———————————————————————————————————————————————
注1:“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语出《诗大雅-荡之什-崧高》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