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黄龙府之行
金军平章很恭敬地拦住了已经开始返转的晟华使团。恭恭敬敬地上前参拜道:“奉大金皇帝陛下大太子粘罕殿下令,大元帅粘摩虎帐下平章乌虎都奉令来迎接尊敬的晟华使团!”
金军平章对晟华使团的态度让这群辽军上下大跌眼睛,这可是带着他们杀了金军数百人的晟华人,看上去对方没有半分怨恨之色,反倒有的是尊敬与敬畏!
“我们是不会回去的,贵国已经对我晟华使团开战了,我们要赶快回去禀报华帝陛下,华帝陛下会命令我们的将士来讨回公道的!你们回去吧!”这早在意料之中,唐使义正言辞地继续催马前行。
“唐使请留步,那不懂事的平章已经被诸位诛杀教训了,逃回去的人也受到了处罚,就算作为对冒犯使团的惩罚,大太子与大元帅希望使团原谅,希望唐使率使团移步我国京都,与我们狼主商量国事!”
“我看国事已经不用商量了,请回去转告贵国狼主,就说晟华华帝派使来过了,被你们大元帅派人劫杀了!既然你们大太子与大元帅不愿我们前去,我们何苦白白去丢掉性命?我们走!”
晟华使团不再理会这平章哀求,带着剩余的八百多辽军将士沿着原路返回,护送的辽军将士虽然死了近两百人,但这可以说是了不起的胜利,以两百杀死对方近四百人,以一比二的伤亡让他们兴奋不已,看来金军无敌的神话也要看是遇到谁?虽然这近四百人里晟华使团几大杀神就杀了过百人,包括金军平章都死在对方手里,但毕竟对他们来说是了不起的胜利,是以兴奋的神情要远远大于悲伤的成分!
平章不敢回去,派了一骑回去报信,他率人在后面跟着,直到大太子与大元帅亲自赶上来。当金军近万骑将使团团团包围的时候,整个辽军护卫使团的人以为全完了,他们知道今天肯定都死定了!
可华哥知道对方大不了是给自己来个下马威而已,就是要杀也只会杀几个辽军士卒出气!如果是什么都敢杀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大元帅的,除非那金帝是脑残,可很显然金帝是枭雄,是不会派个脑残的家伙担任大元帅的!是以依然是镇定自若,华哥的镇定当然影响了整个使团,整个使团的镇定又迅速镇住了慌乱的辽军士兵,辽军官兵现在已经完全被晟华使团的无畏勇者行径感染了,随着死亡的阴影笼罩,无声的抵抗已经弥漫开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家使团都不怕死,大将军都不惜死,自己小命又算什么呢?
当晟华使团的武者们再次拔出刀后,受他们感染的辽军已经齐刷刷地同时拔出了刀。粘罕太子与大元帅粘摩虎果然只是准备吓唬吓唬使团,对几百辽军倒不是很在意,狂飙而来的金军戛然而止于使团两百米开外,因为他们发现每次一击即溃,一溃即散的辽军与使团一样居然镇定自若地摆开了应战的架势。是什么力量给了辽军勇气?是什么让敌人有了战斗力?这粘罕太子不明白,可大元帅粘摩虎若有所思。
“大金国平辽大元帅粘摩虎见过晟华使团唐使大人!”一马上前的粘摩虎在马上给整个列于队前的使团一施礼,当然也是面对唐使。
“大元帅可是来兴师问罪的?”
“不敢!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金华两国并没有开战,我们陛下对华帝陛下亦是十分景仰,岂有杀使臣的道理!”
“粘摩虎,既然你没有准备杀使臣,为何举刀兴兵而来?”这是虎威大将军武松的声音。
“这位是?”
“这是我华帝陛下驾前虎威大将军武松武大将军!”唐使回他。
“哦,原来是晟华虎威大将军,久仰久仰!难怪我那帮儿郎如此不经打!”这粘摩虎恍然。
“那当然,我们虎威大将军可是晟华数一数二的猛将!要是发威想杀人,估计那些人一个也休想回来!”
“呵呵,死在大将军手里,我那平章也不冤!不过唐使——”
“本使已经决定了,立即回国,金帝不欢迎我们前来,今后我们晟华大军自行其是可也!”唐使傲然地说道,当然,怎么说自己现在也是晟华的女主人之一,说话十分自信,何况无敌老公还在身边。
“唐使说笑了,大国使臣,岂有不欢迎的道理?我们大太子殿下亲自来请晟华使团,算是给华使赔罪了!”
“赔罪就不用了,我们奉命而来,代表华帝陛下与金帝陛下沟通,当然希望觐见金帝,表达我们使团个人对金帝陛下的敬意!”唐使语气也有转缓的趋势。
“个人?”这粘摩虎一愣,使团代表个人?
“对,就是个人!大金对使团行凶之举,华帝陛下会为我们讨回公道的!大金,不行!”唐使摇头晃脑,面露轻蔑之色。
这粘摩虎知道这是人家在骂自己不懂礼节,连使团都敢杀,他并不知道其实使团一个都没死,死的都是他的部下与辽军随从,自觉理亏,只得装聋作哑。
“请唐使移驾去见我们粘罕大太子!”
“不用了,大元帅还是代我们问好好了,顺便代我们问候金帝陛下好了!咱们走!”使团丢下大元帅就欲离开。这一下粘摩虎的脸上有几分挂不住了,毕竟自己是三军元帅,对方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时候,身后传来一声高喊:“粘罕大太子驾到!”
“参见粘罕大太子!”所有的金兵金将下马给粘罕施礼。
“唐使!今天你们在我大金国土上杀我将士,就想这么轻易离开吗?”
“怎么?粘罕大太子想继续杀我使团?”
“使团?使团在哪里?连我父皇都不见,黄龙府都不到,那算什么使团?”粘罕道。这是粘罕身边的谋臣给他的出的主意,如何留下使团?应该用他们的安全裹挟对方,如果对方承让是使团,就要到京都去,如果不认是使团,那也可报部下被杀之恨!
“我们是要去,可贵军不让,大太子阁下你看他们,一个个杀气腾腾,想干嘛?欺负我们没有见过大兵?我们华帝陛下的护国骑兵比你们威风多了!嗯,下次待贵国将邦交礼仪学好了再说吧!”唐使指着一众金军金将说道。
“大元帅粘摩虎,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吗?还不快给唐使赔罪!”一看对方语气好转,这粘罕赶紧说道。
“请唐使恕罪,儿郎们,让开大道,欢迎晟华使团来到大金帝国!”粘摩虎随即下马上前,高声吼起来。
“这是护卫我们的辽国卫队,请粘罕大太子放他们安然离开回去!”
“当然可以,他们现在就可以走了!”
“请粘罕大太子以金帝陛下发誓,这次绝不为难他们!他们回去之后下次你们遇到的事情,与我晟华无关!”
“大胆!小小几个辽狗,居然要用我们伟大的战神陛下发誓,你们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你们要知道这是我大金国大太子殿下!”
“放肆!我晟华使团唐使代表华帝陛下与粘罕大太子殿下交谈,哪里有你小小一个随从插话的份!”
“你是何人?敢在我粘罕大太子殿下面前呼三喝四?”一武将勃然大怒,插嘴道。
“粘罕大太子,你手下这群人委实欠管教!小小一个个平章、参谋,就敢在我和你面前呼来喝去,你,威信不行!”唐使对着粘罕,将小小的大拇指翻身向下。面露鄙夷,连使团随从都一个面露瞧不起的神色。
“住嘴!”被人家鄙视的粘罕大太子脸色铁青,面露杀人的骇色,吓得七嘴八舌发议论的众军将赶紧闭上了嘴巴。整个场面一时鸦雀无声。
“唐使不要见怪,回去我就多管教!欢迎唐使前往黄龙府见我父皇!”这粘罕虽然脑袋不是太灵光,但却是不笨的,知道口舌之利是说不赢别人的,这些汉人玩这些东西,就是十个自己也比不上,最好的就是支开话题。
华哥一直在边上旁观,一言不发,看这大丫头伶牙俐齿,彻底放心了,他为了训练这唐妲不要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好在效果不错,现在已经完全应付自若了。
最终这剩下的八百辽军还是作为晟华随从继续跟随,这是因为唐妲不忍心这对自己一行毕恭毕敬的辽军小伙子们被金军屠戮,这些辽军小伙子们也感于晟华唐使的情谊,愿意相随。一路无话,双方对华帝,金帝多了几分恭维之后,让双方的关系融洽了许多,但粘罕大太子与平辽大元帅粘摩虎知道来人中居然有晟华的两位大将军,两个华帝身边近臣的时候,惊讶之色溢于言表!
这八百辽军进入金军大营前,被责令抛弃辽军的旗子,以及带有辽军标志的东西,有近三百人不乐意,华哥则让他们自行回去,他也不愿意护卫忠于辽国的军队,这唐妲也不好坚持,至于他们能不能回去,就看这金军大元帅的心情了。
剩下带伤员以及为晟华使团感动的近五百人,愿意与晟华使团共荣辱,共存亡,甚至有几个表示,只要使团愿意带他们去晟华,他们愿意从此跟随华帝陛下!人心都是肉长的,这话一点也没错,对这出来的一千护卫,他们委实从这晟华的十余个人中感受到了晟华的强盛,自豪,这护卫面对强敌,上至大将军,下至一般护卫,那股无畏无敌的气概,这是辽军将领们不存在的,面对强敌,没有任何话多说,当官的在前,敢于拔刀亮剑,没有丝毫的犹豫!跟着这样的头领打仗,解气!反观辽军将领,一个个窝在城里,惶惶不可终日,哪里还有士气?哪里能激起斗志?
一路之上,为了安全,也为了了解晟华军的情况,也因为年关将近,这粘罕大太子带人正好与使团一同回京,华副使给大太子严重交涉,一路上对这些受伤的“随从护卫”(辽军)给予及时治疗,生活上一视同仁,甚至超出了普通金军士卒的生活,让这些免费随从更加忠心,华哥甚至在辽军中让他们自行选出了拾长,百夫长代为管理,甚至以华帝的名义承诺,只要完成护卫任务,他可以答应给予他们家人或他们自己前往晟华定居,有功人员,他会与辽帝交涉带他们走,这一下随从沸腾了,纷纷请战,表示誓死忠于使团。
这华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一来就杀了不少金人,甚至杀了一个平章,怕有人心怀不轨,对使团人员不利,有这些免费的苦力,何乐而不为?
一路无话,这些随从现在的尽力可是发挥了无尽的主观能动性,真把自己当晟华使团随从了,所有送来给十位使团成员的食物一律先经过他们的尝试,也就是说送来的给十人的食物必须是双份,他们吃了没事才能送给使团人员,晚上睡觉,使团除了两个值班的外,内外三层交给他们轮班守护,可谓尽责之极,乐得使团人员高兴不已!不过这粘罕太子对晟华使团委实没有恶意,原本还有心找机会除掉这些契丹人的,看那晟华使团护短的架势,也只得作罢。
虽然此时间断有大雪纷飞,但使团由于全部骑马,又有大太子随同,倒也十分快捷,二十余天到了黄龙府地界后,粘罕大太子带人先走了,留下百十来个向导指引他们前行,数日后就来到了黄龙府。
此时的黄龙府并没有都城的气势,比大辽中京大定府是远远不如,更不谈什么东京了,甚至连大辽的上京,南京,东京等四都都远远不若,比晟华都城CD都差了一截!但都城的修建却是在大雪时候也依然如火如荼中,高大的围墙已经成型,不是兵营甚是兵营,游牧民族怪异的皇宫已经巍然耸立,远远就可以看到。在皇城门口,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带着十多个随从,在等着他们。小伙子身高一米八,身穿紫袍,带着裘帽,帽子上两根长长裘毛尾巴在胸口挂着,由帽子两边分叉延伸下来,双目炯炯有神,就在大家打量这小伙子汉服与女真服混穿,不伦不类是何许人也的时候,那小伙子开口了,他一开口,就吸引了华哥的注意,也引起了‘唐云’的侧目,这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人,曾经家喻户晓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