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生十年前(下)
略显老土的雕花木床,泛黄的木柜,熟悉的屋顶,怎么看都是一间古老的九十年代的老房子,简直和自己记忆中老家的房子一模一样!
何风撇撇嘴巴,起床一看,忽然觉得哪里不对,那就是衣服还有自己的身高,如果是自己的身高应该是能够碰触到门头的,可是现在要跳起来才能够碰到,手臂瘦的跟条柴似的,十足了人家说的骨瘦如柴的样子。
“来,小风,把止疼药吃了就不疼了。”
“啊!”何风张大了嘴巴,从进来的男子身形和轮廓上发现,这就是自己的父亲何不凡年轻时候的样子,在联想一下这古老的房子,猛的想起一个可能,难道说自己重生啦?
“爸爸,今年是几年啊?”何风着急的问道,想要确定自己这个猜测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孩子。”何不凡微笑了一下,心想不会是摔坏脑子了吧,但是既然还认得自己这个做爸爸的,那就不是,虽然不明白河粉为什么这么问,何不凡还是很认真的回答,“怎么才过去新年几个月呢,这不你中考就要到了,正好是你十六岁虚岁过去,2000年。”
千禧年刚过去,那不是我初三毕业的时候吗?何风整个人呆住了,虽然经常在网上看小说看到那些主人公重生的事情,但是现实中有几个人会把这当成一回事,不过是人们无聊的时候幻想而已,为了再次确认一下,何风狠狠的掐了自己脸上的嫩肉一把。
“啊呀!”
疼,真的很疼!何风此时却并不觉得疼痛时什么坏事,反而无比的高兴,这就证明自己不是在做梦,想想如果不是回到了十年前,又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康复呢,而且没听说过几个出车祸的人手脚安然无恙的。
“我重生了,我回到了十年前!”
跑到门外,对着熟悉的池塘,何风大声的喊了出来,让不知就里的父亲何不凡一头雾水,不过,看到何风那么精力充沛的样子,总算是放心了。
几个躲在一边偷偷钓鱼的孩童被何风这么一喊,仿佛是惊弓之鸟一般飞快的将鱼钩拉起,稀里哗啦的从池塘边跑了上来,发现原来不是池塘的主人,而是何风,不禁对着他做了一个吐舌头的表情,然后继续去干他们的钓鱼大业去了。
“噗嗤!”何风不禁笑了出声,呵呵,真是很怀念啊!
这里的左邻右舍都是一起长大的邻里邻居,不过在自己离开家乡到江阳市读书之后,大家的关系才渐渐的疏远了而已,不少人因为不想读书辍学打工去了,还有的就是比自己大几岁的堂姐堂哥,大家的房子都是平房,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后来才住起了楼房。
远远的看到群山峻岭,高耸入云般,直插天际。还有人在田地里劳动者,一些妇女不时插科打诨,弟弟妹妹还没有放学,周围显得比较清静,忽然何风想起,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中考了,但是心底却没有丝毫的焦急,重生前距离初中也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几乎对于当时的学业早就还给了老师。
十年前的何家村还是一片民风淳朴的地方,邻居之间关系都比较融洽,虽说时有争吵的时候,但隔天便恢复如初了,所以整个村子的孩童大家都认识,因为鹤山只有一个初中,离镇子最近,就在镇政府不远的斜坡上,所以村子的孩子都是在同一个学校上学,很多时候都是约在一起上学的。
唯一炫耀的或许就是孩子考试的成绩和学校的表现了,在家里的墙壁SH贴着几张学校表扬的良好学生奖状,不过何风得到最好的赞扬也仅仅是这样了,所以母亲李秀莲总是很少跟别人谈论关于孩子学习的事情。
父亲何不凡经常出差,何风对于父亲的印象不多,只是在高中之后来到江阳市才能趁着给生活费的时候见上一面,其余时间父亲总是匆匆的回来,匆匆的离去,但是也是因为这样,何风觉得父亲最为宽容,而母亲则是很严格,特别是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几乎都是规定何风看电视的时间。
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是唯一的娱乐工具,后来读书的时候学英语需要用到收音机这才增加了一台收音机而已,那台收音机是何风的宝贝之一,除非是家人或者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以外,否则谁也别想借去。
这间老房子是何风出生不久之后,爸爸为了改善住宿的环境新建的,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经过了不少的风风雨雨,要说没有一点感情是不可能的。
但是,房子的结构是田地黄土烧成的砖块垒成的,加上黄泥的混凝土,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寿命,如果保养得好是这样。不过在后来几年,经历了好几场台风,再有屋顶的瓦片也经常会被旁边的竹叶扫落,很不方便。母亲就生出了想要建一栋楼房的想法,这种想法在看到大伯建了新房之后更加的强烈。
家里和大伯家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是爷爷住的厅房,不过在爷爷过世以后就变成存放杂物的地方,大伯旁边则是属于他的一块野草地,那里现在正在忙碌的动工,准备建一座四层楼房。
或许是看到了大伯的动作,父亲这些日子经常不在家,何风并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只是在后来在箱子里翻东西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张法院的传票,清楚的告诉了何风,这张传票代表着什么。
这是一张追债人向法院提出的诉讼,名义是说父亲没有将他应该得到的钱给他,所以就将父亲告上了法院。当时,何风的反应却是不懂得什么是传票,但是法院这个地方却是知道的,因为小学的时候上学经常会经过的道路上就有一家小型的法院。
这件事一直埋藏在何风的心底,最后终于有一次母亲因为和父亲吵架把这件事说了出来,何风这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当年看到大伯家要住新房,母亲也动了心,但是碍于要想建一栋二层以上的楼房最起码需要六七万的花费,而且还是最简单的装修,自然家里人数二层是不够的,而且母亲的打算是想的很长远,就连何风以后结婚的新房都计算好了。何风在得知这件事之后哭笑不得,母亲也计划的太远了了一点吧,而且当时的自己才十几岁,初中都还没有毕业。
在鹤山镇,父亲遇到一个自称是某某工程的负责人,说是政府一项工程将要对外给私人承包,如果做得好的话,就能拿到将近十万的利益,父亲得知后当时就高兴地不得了。
但是,要想包下这个工程需要人手,而以父亲但是的能力,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并没有难倒父亲,何风知道,父亲为人在何家村,甚至是整个鹤山镇都是出了名的大方,从来不计较一点小小的利益。于是乎,父亲找来了当时一起搞建筑的几个好友,合伙承包了这个工程。
如果事情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何风家就会成为第一个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在何家村不说是光荣的事情,母亲也有面子,所以,母亲并没有反对,因为他们不知道人心险恶,再来对方给出的利益实在动人心,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机遇了,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住上楼房,父亲义无反顾的投身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