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徐辉祖那里以外,李明去的较多的要数姚广孝所在的天禧寺了。姚大人已经被皇上赐了宅弟,可他坚持不要,硬是要住在庙里,皇上也是无奈。
李明茶楼的清茶慢慢已经让姚广孝喝出了味道。前面我们提过,宋元的时候开始有人直接煮茶叶,到了明朝时,龙凤团茶过于奢侈,开国的朱元璋和现在的朱棣都不喜奢华,这团茶慢慢喝的人倒是少了,直接煮或泡茶叶的喝法越来越普遍,但都还是在底层百姓,大户人家还是玩的是老一套,把茶叶研磨之后或煎或点。
煎茶呢就是把研磨后的茶末放到水里去煮,煮的时候可不是单单茶叶末,还会加些调料,所以宋元前喝茶也叫喝汤,味道有甜有咸有酸有辣。点茶就是把水烧好后,直接倒入磨好的茶末里,这是宋以后流行的喝法,通常也会加些调料,以咸为主。
李明的茶楼开起来后,那些奶茶并没有产生特别强的轰动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先人已经有过类似的吃法,只不过没象他那样把这些花样集中起来。
姚广孝得了李明送的一套白瓷器茶具,又得了清虚道长送来的茶叶,每回李明过来时,也会带点茶叶过来,慢慢让姚广孝喝出感觉。只要是李明过来,姚广孝在方便的情况下,都会泡上一壶茶,两人一起聊聊天文地理,极为惬意。
明以前茶具还都是深色的,尤其黑色的茶碗茶杯居多。李明泡茶叶之后,又去定下了白瓷的茶杯,那清汤绿叶的,看着怡情。姚广孝也是喜欢看那淡绿的茶水汪在乳白的杯子里,他感叹,活了大半辈子了,第一次体会到清茶的妙处。李明绝想不到的是,姚和尚喜欢上喝茶是因为这白瓷杯子的缘故。
姚广孝是第一个问李明关于物理光学的东西,接下来又是问数学方面的东西,加上开始李明对姚广孝的定位就是清虚道长的朋友,反在他面前,李明放的很开。只有面对着姚广孝的时候,李明才敢放肆一下,把他所知道的东西,无所顾虑的全倒出来。
这一讲开了之后那就真是天文地理国内国外一起来了,李明当然会悠着一点,姚广孝可是有个大见识的人并不大意,但有兴趣的东西,也会追问多几句,李明也不敢乱说,只把自己知道的有把握的说些给他听。
姚是李明在大明朝遇到的第一个对他肚子里那古怪的东西有兴趣的人,这可能与姚广孝兼通佛道儒有关系,与姚广孝四处游历经事较多有关系。对于李明所说的,实在荒诞不经的东西,姚也是一笑了之,不问究竟。
“小友所称人与自然一事略类老庄,只不过那正电负电太过玄妙,风雨雷电如此之解,实难领会。”刚下了一场雷雨,姚广孝听李明说雷阵雨是怎么形成的,听的不知所云。
“大师,水化为汽,汽遇冷又转为水,那云便是空中的水汽,风吹着到处走,结多了重了便落了下来。”李明喝了口茶水,娓娓道来。
“此说与山涧水汽相合。”姚广孝领悟能力是很强的。
“秋冬干燥之季节,以手触车或门,时有噼啵声,手指象是被打了一般,那便是手上有电,物件上有电,同种电碰着了,相斗而已。”李明说道,“同类相斥,异种相吸。”
“前者是有经历,可这电?”姚大人想不大通。
李明想了想,便让小沙弥拿了张纸了,扯的细碎,散开在桌面上。然后用了管毛笔杆在头上擦了许久,再用那笔杆去试那纸屑,很快的,便看到桌上的有的碎纸屑飞起粘在了笔杆上,有的笔杆还没近前,那纸屑象是被无形的手推着跑一般,笔杆近纸屑便退。
“这纸屑上或不带电,或带电,那笔杆经过摩擦是一定带电,带电一样的就排斥,带电不同的就吸引。”李明对这个小实验的结果很满意。
“这电是如何来的?”姚广孝拿着笔杆试了一下,果然还是有同样的反应,又试了会,效果不明显了。
“便是摩擦而得来的。”李明又拿过笔杆在头发上磨,再去试,效果又很明显了。
姚广孝十分好奇的接过笔杆,也想试着去摩擦起电,一抬手又放了下来。他是个和尚,光瓢一个,哪有头发。:)
........
“积有巨富,无力守持,必为之害。”姚广孝赠言。姚大师足不出户,可李明生意怎么样,他可是清楚的很,他自然知道李明这两年来大致赚了多少钱。
“多谢大师劝告。”李明嘴里这么说,心里却不这么想。我这哪是无力守财呀,还不是窥视的人实力太强了,且无法制的约束。不过,既然姚广孝这会已经发话了,以后真要有什么事求到他了,他应该会帮忙一下吧。李明心想,在姚广孝这里的投资已经不少了,不只是钱财和感情噢。
姚广孝不会去关心李明的生意和汉王的心思,他只是良言相劝。他曾经暗示过李明,想不想出来做事,李明含糊着给推脱了,姚马上就知道了李明的意思。想想也是自然,李明说话做事,只能做个小财东,做大了当上官了反不妥。
“总是听小友说起番邦奇事,倒想出去看看,真是羡慕郑大人。”姚广孝说道。
“郑大人出去也有一年了,明年此时,应该就能回来了吧。”李明问。
“通常是两年为限,除非是有什么意外。”姚广孝想了一想,又说:“东洋西洋都不太平,只是不知小友所说之南洋如何?”
“不太平?”李明没听说来这话的意思,“东洋这会有台风,西洋有什么?”
“大风无所惧,东洋有倭贼,西洋有何陈为患,皆人祸也。”姚广孝悻悻而言。
何陈是怎么回事?人祸?李明不好意思再问了。
自姚广孝那里出来,李明又得了消息,纪纲差人过来,让李明过去。
那天钱四海并没有从小叶子嘴里掏出什么东西。这丫头在茶楼时间久了,机灵的很。李明开头吩咐她作幌子,她便知钱四海不是东家所喜之人,当然一字都不会多说。事后还马上就通报了李明,这真让李明吓出了一身的汗。
陈诚在李明宅子里住下,对外对内都说是请来的塾师,为家里几个不大识字的人请的先生。这下子李福李德等人又是再三的感谢大爷李明体恤下人。这才过了一天,纪纲就发话了,什么事呢,不会与陈诚有关吧。
李明家里本来就有锦衣卫盯着,多了个先生自然会去查,锦衣卫查人的本事可不小,一下子就查到了陈诚的来历,第一时间报到了纪纲那里。
“纯仁,那两个丫头是不是不称心?”纪纲笑眯眯的问。
“纪大人赠的美女哪会不称心。”李明不知纪纲想说什么。
“某可是听说,纯仁待二女以礼。”纪纲又是不阴不阳。李明郁闷,我睡不睡她们是我的事,你这么关心干什么。
“小人前段时间常常听道衍大师说经,房事方面是欠缺了些。”
纪纲听了这话,心里不喜,又把姚和尚推了出来。
“纯仁淮安直沽之行,收获不小呀。”纪纲终于直接说出了目的,纪纲本来就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自从纪纲盯上李明之后,李明礼也没少送,但也敢多送,就是怕这位纪大人惦记着,没想到,他还真的特别上心。
“呵呵,还是托纪大人的福。”说着,从袖口里摸出一个软兜,“在海州卫周边寻得晶矿。”
从那软兜里,李明掏出了一件东西,纪纲一看,“噢!”
李明拿出的这个小玩意叫“三事儿”应该说是四事儿,三事只三件,李明拿出的这玩意这有四件。
挖耳、挑牙、镊子,剔指刀四件合在一起被一根青丝绳拴着挂在一玉佩上。通常这三事儿都是金银所制,李明拿出的这几样都是水晶所制,晶莹通透。
“这质料不差。”纪纲拿在手上把玩了一会,说道。
那挖耳牙签之类柄上都有雕花,做工极为精细,纪纲不说这雕花图案,反说质地,意思也是很明显,纪大人也许是汉王想分杯羹。
“纪大人果然慧眼如珠,这是上好的水晶所制,小人海州置了块地,没想到那地里挖出了水晶石,出了几百石矿石,始得一块上品白晶,其余都绿晶墨晶,品质不佳,不过做些小玩意不尚可,明日小人送些过来,让纪大人赏玩。”
纪纲听了这话,眉头略展,还算是懂事,“纯仁真是本事,没在京师置地,反跑去淮安府,还在那里挖出了玉石矿。了不得,有眼光。”
“侥幸而已。”
“听说府上请了位先生?”
李明一听,头大了,入水的葫芦,刚按下一头,那头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