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还有一更!!期待推荐和收藏!我会努力写的!
—————————————————————————————————————————————
这日,赵端来见阿骨打,正好遇上辽使来下国书。国相撒改、完颜希尹等人都在。阿骨打拿国书让赵端看,上面写的却是契丹文字。
赵端北来数年,对契丹大小文字也颇为通晓,只是不如对汉字精通而已。这时看了说道:“辽主无礼!这哪里是国书!言语间都把国主当作他手下的节度使、藩王了。”
阿骨打哼了一声说:“我已经让希尹按这语气回了一封信给耶律延禧!把人赶回去了。”
赵端道:“然则国主是无意谈和了?”
阿骨打道:“我军正占上风,为何要和?”
赵端道:“我大金虽屡胜辽国,但辽国毕竟兵多地广,实力百倍于我大金。况且我大金基本上处于他的包围圈中,形势并不乐观!”
阿骨打道:“赵先生有何高见?”
赵端当下向阿骨打讨来纸笔,匆匆地画了幅草图。阿骨打问道:“这是什么?”
赵端道:“这是东京道的地图!皇上请看,这里是会宁,这里是宁江州,再往下便是黄龙府。黄龙府乃是大辽在东北的重镇,非宁江州可比。”
阿骨打道:“黄龙府乃兵家必争之地,我早有攻取之意。只是近闻辽人尽毁混同江舟楫,只怕将来大军南下之际,无以渡河。”
赵端道:“前几日,几个不容于宋的宋人来投奔我部,我怜其为同族,所以收容了。岂知这几人都是造船的好手,我马上回去让他们开始造船,为将来大军渡河攻打黄龙做准备。”
阿骨打道:“如此甚好!”
赵端道:“只是我汉部并无足够木料。”
阿骨打道:“笑话!我大金山环林绕,怎么会没有木料?你需要些什么,直接抖出来吧!只要是有利于我大金的好事,我定然全力支持。”
赵端说了那么多话,要的就是阿骨打的这句应承,当下对阿骨打道:“咱们大金富有各种木料,可好木都在山中。汉部人少,只能抽出五百人造船,我希望国主能另外遣人入山伐木,以供造船之用。”
阿骨打道:“这算什么大事!让国相安排就是。”
谈完造船的事情,阿骨打于赵端几人又谈了些时局形势,最后道:“终有一日,我必取辽国东京,若得东京,则我大金有山河之固、河川之险,可以和辽人分庭抗礼、让耶律延禧再不敢小瞧于我!”
撒改等人一起道:“皇上雄才大略,定遂所愿。”
船厂半个月内便粗成规模,一个月后深山的木料持续运到,司马铭叔侄看得眼都红了!这么大、这么好、这么多的木料,居然只用来造江船!他巴巴地跑去见赵端,希望赵将军能让自己督造海船。
赵端道:“我知道你有造海船的本事。可是我交给你的那五百人,懂得木工造船的可没几个,虽然你司马家有百余人是造船的好手,但人还是有点少。所以这海船一时间多半是造不出来的。你还是先造一批小船出来再说。就当是练兵。再说,这里深处内陆,造了海船也没法入海啊。”
司马铭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赵端说得没错。赵端看见他这样子,对这个人的认识又深一层。心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这人对航海造船不但擅长,而且分明还很痴迷!他虽然有做官的世俗***,但最能让他有成就感的,只怕还是能造出好船来。只要稍加引导,他未必不能成为我部重要的伙伴。”
赵端想得没错,那五百人果然大多数未曾有过造船的经历,甚至连简单的木工也做不好。
“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是造船的料子!”司马铭再次跑到赵端跟前,不过这次却是来诉苦:“这些人,连刨子都不会用!造出来的东西,扔到水里不沉就很好了。”
赵端耐着心说道:“谁又是天生会造大船的!他们不懂,你就派人去教,教到他们一个个都会为止!若是他们个个都会,我们还要你们来干什么?”
司马铭道:“教?怎么教?这些人笨手笨脚的,只怕一百年也教不会!”
赵端脸色一沉,冷冷道:“你这是什么话!前两天还跑来夸口说要造海船,现在却变得连造些小舟筏大有问题!我跟你说,我已经向国主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定有船只千艘下水。如今我人手给你了,木料也会给你源源不断地运来!又派能工巧匠按照你的描述造出了大批的工具!可以说你是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若到时你拿不出船来,本将军死前一定先让你掉脑袋。”这却是句谎话。
司马铭吓得三魂七魄掉了一半,赶紧跑回船厂,把几百号人都鼓动起来。他和侄子司马堂选出机灵的人来,让司马家会造船的好手没日没夜地面授机宜。至于那些粗手粗脚的,便让他们去搬搬抬抬。
几天后赵端到船厂一看,只见到处一片紧张,又一片混乱,心道:“司马叔侄的积极性看来是调动起来了,但也太没秩序了。”来找司马铭,见他正亲自刨木花,看见赵端忙过来道:“大将军,我这正赶着呢,你别催!”
赵端道:“让其他人先忙着吧。你们叔侄两个跟我来。”
司马铭道:“我正赶着工呢。”
赵端道:“像你这样赶工,只怕三个月内难以交货。”
司马叔侄无奈,只好跟着赵端到了一个稍微僻静点的角落。赵端道:“若要造大船,岂能像如今船厂一样乱成一团浆糊!莫非你们司马家都人都没有教吗?”
司马铭道:“这么没有,可时间紧迫。大家都忙于造船,教的时候自然也就少了!”
赵端道:“我说要你三个月造出一千艘船,其实你也不用这么着急。第一个月,你就算只造出十艘也不要紧,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干活的人来。这样你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便快多了。”
赵端继续跟他讲解分工、管理等道理。司马铭没读过什么书,这些原理是说不出来的,但在司马家几十年,经验十分丰富,因此赵端在关键处一点就透。
司马铭听到后来十分佩服,说道:“赵将军,原来你也懂得造船,而且比我还厉害。”
赵端笑道:“我不懂造船。不过组派人手的道理,基本都是通的。就像带兵打仗一般,必须有自己的套路和秩序!只是这些要如何用到造船里面你要好好琢磨,有什么想不通的随时来找我聊。记住,你不再是一个造船的工匠,而是混同江船舶司使!把这批江船造出来,带出一帮得心应手的人来,将来才好造大海船。”
司马铭喜道:“大海船?”
赵端道:“对!大海船。只要你干得好,将来我会拨更多人手木料给你。一千人,两千人......甚至一万人!你想想,若你能指挥一万人造海船,那造出来的将是什么样的如云巨舰!”
司马铭道:“大将军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赵端道:“你不要多想,只要按照我教你的方法干下去,一定能完成国主布置下来的任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对了,以后你们这些事情,我一般不会来管了,有什么问题你去找杨将军或者杨先生。我已经和他们交待过了。”
司马铭叔侄来了一段时间了,知道赵端所说得杨将军和杨先生分别是指杨流芳和杨绣。
当下两人应了一声,兴冲冲地跑回去布置任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