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00000027

第27章 不贪不求,简单就是一份厚礼 (3)

比舍是一个珠宝商人,同时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一次,比舍带领了500商人驾着几艘船入海采宝。他们一路顺遂,很快到达了珠宝产地。

商人们登岸后,看到遍地的宝石便贪心地搬运。转眼间,所有的船都被耀眼的珠宝装满了,但商人们仍不满足,眼看船只就要被压沉了。比舍不断劝告大家不能超载,可是被贪欲迷惑的人们听不进他的劝告,他们宁愿死也愿不舍一粒珠宝。无奈之下,比舍只好把自己船上的宝石全部抛弃,驾驶着空船与满载而归的船队离开。果然,船队刚刚入海,超载的船全都沉入海底。幸好还有比舍的空船,他将500商人全部救出。

当500商人坐着比舍的船到达陆地后,一个神出现在海面上,并将比舍抛弃的珠宝全都给了他。

比舍失而复得后十分欢喜,但他看着其他人憔悴烦恼的样子,于心不忍,于是又把自己失而复得的珠宝与众人平分。

商人们想获得更多,不懂放弃,反而失去更多。很多时候,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得长远大利,要想有所得,就要学会放弃。为了更好的明天,就要放弃眼前的小利,只有勇于舍弃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成大事者永远都是勇于舍弃,能够高瞻远瞩的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活于人世间,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人的一生很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顾及到,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想兼得“鱼和熊掌”,恐怕会连鱼也得不到。

从前,摩罗国的一位富翁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临终前,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好好平分他的遗产。话未说完,富翁就去世了。

面对着万贯家财,兄弟二人在贪念的诱惑下开始争夺,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分配遗产,都不能令双方满意。于是,一位老人建议他们,无论什么东西都从中间平分就能平均了。兄弟二人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所有东西都从中间,小心谨慎地分成两半。

转眼间,他们的万贯家财,就变成了一堆堆一文不值的破烂。

兄弟二人困于钱财,被财物耍得团团转,最后还是失了钱财。如果二人懂得舍弃一些东西,也许结局就不会这样。

其实,放弃是另一种获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肌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获得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没学会放弃。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渴求,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放弃了烦恼,便与快乐结缘;放弃了利益,便步入超然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于是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变得贪心。追求越多,失望也越深,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有。所以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醒,越是身陷嘈杂越要守住简单,做好取舍,才能收获更大的幸福。

舍一分利心,得一份简约

【佛心智语】

多布施一分钱财,就多舍去一分贪心,多收获一分善缘;多清空一分财富带来的负担,就多体会到一分简单生活的真谛。

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对名利和财富异常重视,到死都不肯放手,但在死后,这些名利钱财都不再属于他们,所以活着的时候吝啬物质上的付出,就显得毫无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都要把千金散尽,而是人们对待财物的态度应当保持自然,不要太吝啬。适度的物质享受是合理的,一旦过度就成了奢侈;而死死攥住手里的钱,自己不肯用,更不肯施与他人,更是大错特错。

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只想着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钱在我们生时,是束缚的枷锁,在我们死后不知又将成了谁的枷锁,不如舍去,换取更多的温暖。那些用了的钱财,才是自己的。

金钱和财富很美好,常令人们对其趋之若鹜,不遗余力地追求。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财富也未必总能令人快乐,只有超越其存在,才能享受生活。佛家告诉世人,真正的金钱观,是要对金钱等物质上的东西喜于接受,也喜于付出。

有位信徒对默仙禅师说:“我的妻子贪婪而且吝啬,对于做好事行善,连一点儿钱财也不舍得,你能到我家里来,向我太太开示,使她能行些善事吗?”

默仙禅师是个痛快人,听完信徒的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默仙禅师到达那位信徒的家里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可是却连一杯水都舍不得端出来给禅师喝。于是,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的,你觉得怎么样呢?”

信徒的妻子说:“如果手天天是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啊!”

默仙禅师说:“对,这样子是畸形。”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展开,并问:“假如天天这个样子呢?”

信徒的妻子说:“这样子也是畸形啊!”

默仙禅师趁机立即说:“夫人,不错,这些都是畸形,对钱只知贪取,不知布施,是畸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而出。”

握着拳头暗示过于吝啬,张开手掌则暗示过于慷慨,信徒的妻子在默仙禅师这样的比喻中,对为人处世、经济观念、用财之道,都豁然领悟了。

有的人过于贪财,有的人过分施舍,这都不是禅道里所讲的财富观。我们应该知道喜舍结缘是发财顺利的原因,因为不播种就不会有收成。布施的人应该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去做,同时也别忘了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否则,就不是纯粹的施舍。

在现代社会,许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对金钱可以慷慨解囊。他们认为,钱财并不总是给他们快乐,而散财、做慈善事业,反而让他们找回了幸福感,这是一种正确的财富观和布施方式。

对于普通的人来讲,虽然没有大笔的财富,但也不必要为了金钱而变得锱铢必较。钱财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提心吊胆,或者终日汲汲而求。

那些被我们牢牢攥在掌心的财富,到最后也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所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自己用出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多布施一分钱财,就多舍去一分贪心,多收获一分善缘;多清空一分财富带来的负担,就多得到一分简单生活的真谛。

布衣桑饭,知足就能开心

【佛心智语】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没有一块美玉是无暇纯净的。

《金刚经》有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做到,舍也好,得也罢,最高境界恐怕不是在权衡各种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判断,而是在看淡了名利,看淡了自己,看淡了世间一切“法”之后,一种随意的“舍”。

我们常人且不论达到这种境界,最起码应当学会舍,舍弃生命中多余的欲望,知足常乐。“祸莫大于不知足。”这是《道德经》中的名言。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两者说的都是“知足常乐”的道理。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没有一块美玉是无暇纯净的。古人“布衣桑饭,可乐终身”,一个不懂得知足的人,即使拥有荣华富贵,也摆脱不了愁苦。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自身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便能保持心理平衡,不掉进贪欲的牢笼,不得解脱,既看不到眼前的幸福,也看不见生活未来的方向。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位樵夫,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但仍然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脱离苦海。

苍天有眼,大运降临。有一天樵夫突然在大树底下挖出一个金罗汉,转眼间他就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都像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纷纷赶来向他表示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总算知道荣华富贵是什么滋味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就又犯起愁来,吃睡不香,坐卧不安。他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呢?就是贼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啊。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地说:“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十八罗汉我才得到其中一个,其他十七个我还不知道它们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呢?”说完便瘫软在床上。樵夫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离幸福和健康越来越远。

樵夫的不幸在于不知足,太过贪婪。很多人认为,不知足者常乐,似乎只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拥有。其实不然,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倾尽一生努力也无法得到的。明知不可得,却听从欲望的魔鬼引诱,在一次次徒劳的努力中耗尽心神、尝尽失望的苦酒,最终又怎能得到快乐呢?不知足,是因为得到的不再觉得珍贵,而认为不曾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在为买不起漂亮的鞋子而难过的时候,想想那些没脚的人,是否会释然?玉皇大帝让吴刚砍桂树,桂树砍倒了又会马上长起来,即便如此又如何?欣赏桂树重生的壮景,苦也知足,累也知足,即使是他人眼中的悲剧也知足。

知足常乐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大学》曰:“止于至善。”就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这样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最终碌碌无为。

生活的本质是简单,身外再多的繁华,最终也会褪尽铅华,只有简单永恒不变。知足意味着看透身外之物的清醒,意味着对简单生活的认同。我们应该明白:布衣桑饭,知足就能开心。

“只需一口井”的财富观

【佛心智语】

收取不义之财的人将永远受制于人,只有不违背良知得来的财富,才能让我们坦荡生存于世。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2

    人生哲理枕边书2

    书中充满了智慧、温暖人心和震撼心灵的故事和哲理。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涤荡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经验,升华我们的人生。 谨以本书献给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愿意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善人生境遇的人。 要想让人生充实一点,让生活质量高一点,让职场生活丰富一点,为人处世潇洒一点,就要时刻把本书放在枕边,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
  • 改改你的坏脾气

    改改你的坏脾气

    生气是拿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使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难受。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坏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以与之相处。坏脾气往往是成功的大敌,一时的冲动可能会毁掉你一世的前程。
  • 员工礼仪

    员工礼仪

    本书涵盖了服饰形象仪表、举止气质、说话艺术、工作礼仪、会议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所有礼仪规范。
  • 边走边悟

    边走边悟

    智者说: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故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从小事件中总结出真智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边走边悟(人生典藏版)》辑录的小故事内容经典,语言活泼,所有的故事均经过精挑细选,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还原了本来简单的人生真谛和深刻道理,读之,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或了然于心,或醍醐灌顶。在这里的每一次驻足沉思,都会让你体验到新的人生风景。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从激发潜能、自信自强、呵护心灵、善于舍弃和学习以及经营家庭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大部分年轻人对成功理解偏颇与自我定位迷茫的根源。
热门推荐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末世之物种大暴动

    末世之物种大暴动

    末世到来,所有物种疯狂进化,地球意志是否在策划阴谋,人工智能又有何目的,树木拥有了智慧,野兽强大的可怕,智慧丧尸控制着尸群,人类该何去何从。
  • 兄弟狂起

    兄弟狂起

    “舅舅,你看到了吗?外甥我今天在龙城也能呼风唤雨,舅舅,您放心,我一直不是孤儿,我有一大票兄弟,舅舅,我想你了,舅舅,我报仇了,舅舅,你别责怪我走上这条路,舅舅,你看到了吗?你的外甥媳妇可漂亮了。舅舅,我扛血龙旗了,舅舅,外甥想来陪你,外甥活着好累”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不夜龙城,照在了山岗之上跪着的萧条身影。一道耀眼流星划过,如同背影眼角的一滴泪水晶莹。
  • 天则能禅师语录

    天则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三只眼天之痕

    第三只眼天之痕

    神秘与悬疑,惊悚与恐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尽在天之痕。三千大帝自封天宇,镇压星域,封天路,止仙途,一曲悲歌。大帝绝灭,人皇罕见,旷古大劫将至,又将谱写怎样悲壮的民族大义?
  •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赢在管理:别把企业做垮

    本书撷取了世界500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例子并加以分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展现给读者,从一个个鲜活的具体案例给企业的管理者们以警示,引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
  • 36天纪念日

    36天纪念日

    一个从乡下来的“熊孩子”打着恶搞心态、想混完成自己最后三年的初中学业。不料却遇上群同龄妖孽大哥!扰乱了他们原先的计划、为了不让这宝贵的机会流失掉,大哥们只好收他为小弟来培养争取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他”的恶搞天赋却误打误撞的为“大哥们”赢取了重大利润,从此引发出了各种难以想象的事情、他此生所追求的平凡生活却离他越来越远...此文暂停所有的人物剧情全都会搬到【炮灰养成】
  • 快乐生活有绝招

    快乐生活有绝招

    本书内容丰富详尽,新颖实用,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查阅方便,内容包括食品选购、加工烹饪、贮存保鲜、饮食禁忌、衣装选购、洗涤保养等。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南明雄主

    南明雄主

    1645年五月,扬州失守,屠戮十日,南京沦陷,弘光皇帝在芜湖被俘,至此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宣告灭亡。南京改为江宁,寓意江南宁静了。眼看满清骑射马上就要席卷天下,多尔衮下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满清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狰狞可怖的面容,富庶的江南直面残酷的腥风血雨。在剃发易服的民族存亡之际,一个热血青年穿越到一个被撤藩很多年的宁王后裔的公子哥身上,带着一个怕死的管家和一个傻子家丁,究竟能不能改变南明各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能够带领义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