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00000020

第20章 将心比心做人,在因缘中干好分内事 (1)

木樨盈树幻兼真,拆赠家家拂俗尘;

莫怪灵山留一笑,如来原是卖花人。

——清·澄波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分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地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待人应似春风,处世须像夏莲,律己宜带秋气,利他犹如冬阳。以己心度他心,是为人的根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遇怒缓一缓,不迁怒于人

【佛心智语】

迁怒是一种掠夺,情感的掠夺。在遇到问题时,不迁怒于人,是做人最重要的涵养之一。

不迁怒,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有极高的修养。我们常常会看到“迁怒”的现象,有的时候明明是自己在外边受了气,却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在亲人的身上;有的时候心情不好,控制不住内心的火,就乱发脾气,惹得大家的关系都很紧张;有时,甚至因为自己内心的不满便对社会和他人采取报复的手段。

人如果能够做到不迁怒,就是道德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迁怒于人,是做人最重要的涵养之一。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小则使人际关系紧张,大则导致事情失败。佛家说,人生的大病,就是时时刻刻盘踞在心中的贪、嗔、痴。

嗔是人生的大病,是心底的毒。之所以会迁怒于人,就是因为控制不住心里的怒气。

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小事生气,她觉得自己这样不好,所以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示。

高僧听了之后,沉默不语,只把她带到一座禅房中,锁上门便离开了。

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半天,高僧也不理会。妇人于是开始恳求,高僧仍不理她。最后,妇人终于沉默下来。

高僧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生我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受罪。”

高僧说:“连自己都不原谅,又如何能做到心如止水?”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

“因为气也没用。”

高僧说:“你的气还没有消退,只是压在了心底。”

当高僧第三次问她时,妇人答:“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微笑道:“还在衡量值不值得,说明心中还有气根。”

妇人问:“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

妇人盯着地上的茶水看了许久,终于领悟。

什么是气?气就如同倾洒于地上的茶水,泼出去便收不回来。有时我们对某人生气,并不是因为讨厌这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从其他地方受了委屈,于是迁怒于某人。当我们对人发怒时,这股怒气在人际关系和人情上造成的伤害常常是无法弥补的。

易怒的脾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来源于对人对事的“不爱”。与人有怨仇,所以不爱;别人做事不能如自己的意,所以不爱;爱自己胜过爱别人,所以容易对他人起嗔怒。有时候,不懂得嗔由心生的道理,而将自己脾气的暴躁归于天性,这也是一种迁怒。

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但这是我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能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因事而生、因境而发的。你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的。”

学僧听完后,若有所悟,惭愧而退。

佛陀说:“嗔为毒之根,能灭一切善。”当一个人嗔心一起,所有的善念就都会被遮盖,还会迁怒于身边的一些人和物。

迁怒一般都有一个规律,即迁怒于弱者,迁怒于物,迁怒于对自己没有巨大威胁的对象,以此来寻求所谓的平衡,这其实是一种阴暗的心理。

迁怒是一种掠夺,情感的掠夺。迁怒者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忌被迁怒者能否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是被迁怒的对象,而同时又是迁怒者。这种角色之间的转换给人带来尊严与心理的损害是很大的,甚至无法弥补。

在嗔心生起之前,在发怒之前,应当先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多为他人考虑一下,要知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靠生气是解决不了的。生气只会伤害他人,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每个人都不希望承受别人的怒气,既然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对他人倾倒怒气。

多要求自己,少苛求他人

【佛心智语】

应当对自身的习气有所自觉,在指责他人之前,应该先看清自己的心,自己的毛病。

佛家认为,重的错失是烦恼,轻的过失叫习气。譬如,有的人上台讲话,习惯低着头自顾自地讲,不看下面的人,这就是习气;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买什么东西,也叫习气。传说大菩萨已经到达等觉位,却不成佛,因为他要“留惑润生”,即留一点习气,好让众生亲近。

这些都只是无伤大雅的习气,也就是小过,人最大的恶习是不自知。不自知,便不能知人,或者在知人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一切不好的习气都来源于不自知。有一种说法叫“烦恼易断,习气难改”,就是说不好的习气是不容易更改的。我们经常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却要求很低,所以总是指责他人而轻易原谅自己,也就是所谓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就是一种难改的习气。

《大乘要语》中说:“习气不离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应当对自身的习气有所自觉,在指责他人之前,应该先看清自己的心,自己的毛病。

金陵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情洒脱,为人豪放不羁,不受世俗的羁绊。其他人不满于他的无所事事,总是对他有成见,然而法眼禅师却非常器重法灯禅师。

一天,法眼禅师问了众人一个问题:“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铜铃解下来呢?”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吱声。法灯禅师坐在角落里,眼睛眯着,俨然一副已经睡去的样子。旁边的僧人不满地推了推他,他睁开眼睛,看到法眼禅师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便开口说道:“我们怎么能解下来呢?谁系上去的谁才能解下来啊!”

法眼禅师点头称赞他回答得妙,并在事后对众人说:“心铃是自己系上去的,所以也只有自己解得开,法灯早已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而你们的却还挂在那里,所以你们不能小看他。”

在法眼禅师眼中,我们自己就是心铃的系铃人和解铃人,而法灯已解下了自己的心铃。解铃还需系铃人,那些嘲笑法灯的僧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抛不开心头的成见,眼睛只看见他人的坏处,却看不见自己已经被自己亲的心铃所束缚。僧人们正是因为没有留一双心眼观照自己,所以心中有铃而不自知,也不知道只有自己才能还自己自由。

这就是习气难改的道理。然而,难改并不等于不能改。许多人认识到了自身的习气,却期望依赖他人的规劝和教诫来改变。殊不知,他人的帮助只是外力,只有自己勇于认错,决心改过,内心具备恒心和毅力,时时砥砺自我,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恶习。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身处的世界是个不平等、不公平的世界,确实,世间的事很难平等,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不仅对别人一视同仁,更要把自己和别人放在一起观照,对自己要求多一点,对他人包容多一点,彼此尊重,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

多自我反省、自我忍耐、自我批评,眼睛多看自己,少看别人,才能在看到他人的缺点时,先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在对人对事少一分不平之气,多一分平和之心。

不以自己的标准度量他人

【佛心智语】

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沾光?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与本性,这也是佛家中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视发展人的自身潜能,主张自修自悟。同样,佛家也主张推己及人,因为事物的好坏与善恶本没有绝对的标准,所谓的是非正解由各人心中所得。每个人自以为的正解未必就是他人心中的标准答案,所以,不要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头上。

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与处世的标准就会不同,于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便会产生差异。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能够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

一个屠夫的妻子因病去世了,他请一个禅师到家里来为亡妻诵经超度。做完法事后,屠夫问禅师:“这一次法事,我的妻子能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回答他:“佛法是普度众生的,所以,不只是你的妻子得利而已。”

屠夫听到这样的答案后着急了,他说:“我妻子身体虚弱,长得也娇小,众生都能得到利益,那她肯定会吃亏的。禅师,你可不可以单独只为我妻子诵经?”

禅师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你这是自私的表现。修法有一个非常讨巧的方法,那就是用自己的功德照耀别人,让大众均得到法益。所谓因果、事理的关系就是这样,就好像一支蜡烛点燃千千万万蜡烛,这支蜡烛的光亮并未因此而熄灭,反而引燃了别的蜡烛,也照亮了自己。”

屠夫似乎有所感悟,又似乎没有真正领悟。他又说:“你说得有道理。那就不需要单独为我妻子做法事,但是我想提个小小的要求。”

禅师问:“什么要求。”

屠夫说:“我有一个邻居,他以前老找我的碴儿,想尽各种办法来害我,欺负我。既然禅师说做法事众生都会得利,那可不可以把他从这个众生中抽去呢?因为我真的非常讨厌他。”

禅师厉声说道:“既然是众生,哪还有除去之说?”

屠夫被禅师的一句话点醒了,翻然悔过。

同类推荐
  •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中国生意人的成事秘诀,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普遍法则,那么在中国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中国人讲人情、重关系的习性,办事要讲关系,成功要靠人脉。没有人脉就会处处碰壁,在社会上站不稳吃不开。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帮助你轻松获得成功。所以,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演说的秘密

    演说的秘密

    这将是一本非常简洁的书,阅读起来将非常地轻松……上篇——恐龙格鲁的故事。本篇讲述了一个美好而感人的故事,由小恐龙格鲁带你进入神奇的恐龙世界,感受奇迹由何成就!下篇——恐龙格鲁的训练。本篇把演讲成功的秘密归为四个商数:智力商数、情感商数、体力商数和心灵商数!每个商数中有一些关键的法则,所有提及的法则都将成为你致胜的法宝。最英勇的人也一定是最信仰法则力量的人。
  • 大话职场

    大话职场

    《大话职场》以选材精、结构巧、话题精为特点,主要讲述了一些职场常见问题的应对与规避,通过巧妙的方法改变危机处境,从职场着装到加班问题,从合同猫腻到社交网站,从坐冷板凳到电话骚扰,甚至到时下棘手的办公室恋情,都一一做了分析和探讨,并就这些问题出现的一些常见情况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整本书论述生动而一语中的,案例典型而寓意深刻。
  • 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本书运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大量经典案例,解析如何依靠、怎样依靠这10种人,找到自己人生的帮手和靠山,并运用智慧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推动力,得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方法,实现辉煌!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热门推荐
  •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灵器进化大师

    灵器进化大师

    化神期高手?没关系,我有上品仙器乾坤印!合体期高手?没关系,我有超品仙器天罗索!渡劫期,大乘期居然一起来了!操,看老子的擎天尺,天魔剑,破穹弓,无极盘……各位,你们怎么跑了啊?喂!不管什么灵器,只要能够落到老子手上,都能够让它的等级得到进化和升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卿君侧

    卿君侧

    自杀后一场意外的际遇,替代将军之女,重生于一个吹角连营的时代。四国纷乱,国破家亡,不甘成为笼中之鸟;历尽艰辛,只为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成王败寇,到底是沙场上的帷幄兰陵,还是春闺里一颦浅笑入梦?机关算尽,又是谁以天下为棋,灵魂作赌,终换回峰回十九路,涅槃重生?
  • 狼后

    狼后

    良梦:我良梦发誓,就算拆天裂地,劈山掀海,也一定找出灭门仇人,让他付出千百倍的痛苦和鲜血,血祭晓天门!昭月:我圣巫宫定当全力辅佐天命之人,以承大统!彦辰风:小妖精,你逃不掉。莫卿:梦儿妹妹……火雀:小梦儿,老娘永远陪着你!浊仙子:傻孩子……(复仇也好,争帝也罢,都不及江湖路远……真心也好,痴心也罢,都不敌情深缘浅。)(何去何从……)
  • 逐梦少年

    逐梦少年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非常感谢大家能找到。这本书对于小孩来说会对他的未来有大大的帮助,对于中学生是模范,对于成人是往事的回忆,对于教育部门是警戒,对黑暗社会是抨击。
  • 妖王传说

    妖王传说

    一个由下仙抚养长大的桀骜小子,其真实身份却是万妖女王之子,为了师傅两千多年前与妖族结下的恩怨,还未知道自己生世的他毅然踏上了陌生的大陆,开始展开自己的灭妖征途。种族、武技、仙术、唤兽、神兵利器、亘古神兽、佣兵团、杀手、门派等等,且看主角如何组建起自己的队伍,将自己妖族中人崭尽杀绝,最终愕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乃万妖女王之子......
  • 带着空间做花农

    带着空间做花农

    有空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林子书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发了,我发了,我大发了!以后吃穿不愁,没事养养鸡、种种花,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后,利用好菜勾搭个好老婆,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