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00000010

第10章 做回真正的自己 (3)

能够做到时时心口如一,处处言行如一,心地光明磊落,没有牵挂纠缠,就不必去追寻世外桃源,也不必向往人间净土,更不必东攀西附,只要做好自己,哪怕身处喧闹世俗也不受影响,那么,心内便是净土。

其实每个人的本性都没有差别,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本就具有纯真的心念,只不过被后天的欲念所玷污,变得争权夺利、事事计较,或因一时糊涂一步踏错,步步皆错。

人心本来纯真无私、正直光明,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渐渐发现周围的许多人都是心有城府、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自欺欺人,便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的直心道场。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地过日子。做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性格,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尊重自己生活的行为方式,做真正想做的事,做想做的人,才会达到快乐自在的人生状态。

给生活留一点空隙

【佛心智语】

有空隙,才能兼容更多东西,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佛家讲开悟,是说做人要有平常心。现代社会中,我们惯于为自己作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却不懂得为自己的生活留有一点空隙,平常心也因此而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事实上,保持一分内心的宁静,就会发现,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拥挤,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难耐。

书法上有一种技巧叫飞白,国画也有一种讲究叫留白。不论飞白还是留白,都是一种通过在空间上留白,从而在视觉欣赏上留下空隙的方法。恰如其分地为有限的空间留下空隙,能创造一种高雅简约之美,令观者心旷神怡,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艺术作品是这样,人生更应该这样。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脚步,生怕身边的人将自己抛下,于是在追赶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有一个僧人向禅师请教如何开悟。

他说:“我每日早起早睡,勤打坐勤念经,心无杂念,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交给僧人一个葫芦、一块盐,叫他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

“盐一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僧人照禅师所说的去做了,过了一会儿,他向禅师抱怨:“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化不了,葫芦口太小,拿一双筷子伸进去,却搅不动,看来我没办法开悟了。”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一些水,然后摇晃几下,盐一下子就溶化了。

僧人露出困惑的表情。

禅师说:“从早到晚不停用功,不留一点间隙,就像装满了水的葫芦,摇不动又搅不动,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仍旧不解:“不用功也可以开悟吗?”

禅师耐心道:“修行如弹琴,弦太紧就容易崩断,弦太松又发不出声音。保持平常心,不忘给自己留一点空隙,才能悟道。”

学僧终于有所领悟。

“修行如弹琴”,禅师的话说明了一个平凡的道理:过犹不及。琴弦绷得太紧或太松,都弹不出美妙的音乐,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太过紧张焦虑,会导致压力和烦恼缠身;太松弛懒惰,又会一事无成。生活中应当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努力工作,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同时,不忘给自己留一点空隙。

世间万事万物,都需要空隙。建筑与建筑之间有空隙才不会显得拥挤,家居环境中有空隙才有生活的空间,两辆车之间有空隙才不会相互碰撞,树与树之间有空隙才有生长的余地,人与人之间有空隙才能和谐相处。

一无所有的时候,要留空隙;功成名就的时候,更要懂得留空隙。人在高处时,不容易看清自己。有了一点成就,就以这点成就来标榜自己、评价自己,因此沾沾自喜。这样,真正的自己就被蒙蔽了,人生的路就被堵住了。

生活的空间,需要借清理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需要借助思考开悟而扩展。给心灵留空隙,其实是在心灵的角落为自己留一个位置。每天花一点时间给心留出一点空隙,才能在为人处世上清醒地坚守自我。

不伪饰,不失本色

【佛心智语】

保持一颗本色之心,遇山则高,遇水则低,随顺自然,才是真谛。

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亦是佛法。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之所在,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尤其是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本色。失去本色,就失去了特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知道,任何虚伪的掩饰都不会长久。

生活也是如此,保持一颗本色之心,遇山则高,遇水则低,随顺自然,才是真谛。

无德禅师四处行脚漂泊,一天经过佛光禅师那里,便去拜访他。

佛光禅师惋惜地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为什么那么辛苦地四处奔波,不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道:“我也想隐居,可是我拿不定主意,请问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不客气地指出:“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无德禅师开玩笑说:“我骑了30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意思是说,我30年来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今天却被你难住了。于是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这里住了下来。

一天,有一个学僧问道:“我想离开佛教义学,可以吗?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如果是那样的人,当然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却拦住他说:“你问得很好,问得很好。”

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我还没有……”

无德禅师打断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执著地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在问:“禅师,什么是您特别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地责问道:“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斩钉截铁地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加不满了,讥讽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随口说道:“打坐!”

学僧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枚铜钱给学僧,学僧终于醒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郑重其事地说道:“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那就是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

无德禅师能够当行脚时行脚,当隐居时隐居,正是顺其自然的生动体现。

龙门清远禅师有一首偈语:“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无论醉醒坐卧,都不拘小节,天涯海角任逍遥即是禅者的人生观。什么都无法束缚他们,什么都不改其乐,即使到地狱也洒脱。“祖佛位中留不住”,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还有什么会成为他们的挂碍呢?

当行脚时就行脚,当隐居时便隐居,心中没有任何伪饰,到哪儿都是行脚,去何处都是隐居,生命到此境界,才算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做自己最幸福

【佛心智语】

自身价值要自己发现,要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悟。做好自己,便能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刻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或是与熟人比较,或是与亲人攀比,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定位。只看到他人生活中的光鲜,却看不见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感受的境界也是各自不同,最重要的是能感受到自己生命中独有的意义和价值。不必徒然祈求他人生活中的锦衣玉食,我们也有自己的粗茶淡饭,不用羡慕别人,只需做好我们自己。生活的表象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活法和不同的道路,只要能安心自在,活出自我,就能在平常中体味满足和幸福。

有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多年后重逢,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娶妻生子。兄弟俩过得极不快乐: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温馨;弟弟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

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闲谈。正要离开时,发生了山崩。慌乱中他们躲进了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几天后,兄弟俩获救了,但哥哥被送回了弟弟家,弟弟被送回了寺院。

他们将错就错地住了下来,体会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为了衣食拼命干活,累得半死也撑不起一家温饱,丝毫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弟弟为了准时撞钟、诵早课,和衣而睡,难以安眠,半点感受不到出家生活的优哉。兄弟俩在疲惫不堪下恢复身份,这才发觉,还是做自己最好。

无论哥哥或弟弟的人生多么值得羡慕,最终二人都发现,还是做自己最幸福。因为丧失自我的生活,是不值得拥有的。

在有限的生命中悟透人生的本体,了悟人生的真谛,发出生命的光芒,活出人生的真意,认识到动静一如、有无一般、生死一体、来去一致的心态,放宽胸怀,空出心智,合于自然,从而超越智勇奇巧,超越悲喜荣辱,超越沉浮生灭,超越时间的限制,认清生死问题、苦乐问题和生命的价值问题,那么,人生将会于无尽的空间中绵延,直至进入生命的圆满之境。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苦有甜的,关键是要发现并能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自身价值要自己发现,要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悟。做好自己,便能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意。

【大师点拨人生】

其实,人的本性原是清净、良善的,只因后天染上各种的习气,若无法改掉不好的习惯,就会造成身心的痛苦。如果能时常保持清净心,则不论遇到何种境遇,都会守好人生的本分。

——证严法师

时时回归自己本性的清净,守本心,守本分,不为境遇所动,方能协调身心。

物有本,水有源,人有本来面目。每一个人的本真、本性、本来面目像湛然的朗朗晴空,没有一点污染;又如一大明镜,只因为平时被烦恼、无明的尘埃遮盖了,失去了本真,才落在生死海中受苦。很多人为了人情、名利,不得不去攀援、找关系、走后门,从事种种的拜托,沉沦在人情世相里,认不清自性,失去了本真,如何能成就觉悟的自己?

——星云大师

做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性格,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们偶尔会有一念、有一刹那、有一秒钟,如果更好,会有一分钟保持这种清明无执的状态;继续保持下去,从一分钟到两分钟,两分钟到三分钟,功夫做到纯熟的时候,也可以三天两天、十天八天都能保持这种心地光明朗照的精神状态。平时,可以在一定的、没有外在干扰的情况下来做这个功夫,然后逐步地做到有一些外在的干扰也能够不受影响。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对境无心,那就是一种觉悟的精神状态,很容易也不容易。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开悟看做是一个畏途,不敢去接触它。只要肯努力,开悟很容易。

——净慧法师

开悟,便是悟出真正的自己。脱去执迷,做人无机心,心意清净,就是自我的本色。

同类推荐
  • 失眠的海

    失眠的海

    本书是触动梦想系列之一,主要选取了100个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真情故事。充满真情的一个个小故事,读来启迪智慧,开启心灵,激励读者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
  • 7天精通成功口才

    7天精通成功口才

    拥有成功口才的人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当的语言,有效地化解尴尬、争论等不利的局面,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妙语连珠,懂得察言观色,把话说到对方心里。成功的口才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本书作者精心策划、旁征博引,多角度向你展示成功口才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做事的智慧

    做事的智慧

    《礼记·中庸》中有言:“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论语·雍也》文中写道:“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吾弗能已矣,”半途而废,要么出于性致无恒,要么出于畏难而止,要么出于激流勇退,总之,一个做事没有恒心的人,往往会中途废止的。这样,任他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半途而废是成功者之大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多挫折困难,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若遇到困难便止步不前,甚至放弃,只会功篑途中,无缘摘取成功之果,而曾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也化为乌有,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 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全集

    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全集

    本书从实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将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有效,使用率最高的口才技巧和处事方略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处事的本领;让读者懂得如何在说话办事时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 勤学求索

    勤学求索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勤学求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巅峰闯击

    巅峰闯击

    大千世界,天降奇才。修仙道路忐忑不平,唯有大志之人才有权存活,生在乱世,不断前进才有出路,不然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他,,,,,,卢奇冲,,,,情感专一是他的代名词,杀伐果断是他处世标本,巅峰之路因他开启,神界传奇是他打造。
  • 龙蛊:君本无心

    龙蛊:君本无心

    她一心只想修仙问道,做个御剑飞行的得道女侠撇下状元夫人不当,跑来修仙,想着斩妖除魔,却被人设计,步入道中禁地,一群恶妖恶鬼张牙舞爪的步步逼进,她一顿狂奔……天空闪过一道白光,煞时间,一位俊到没朋友的男子出手相救了她。(作者有言:真是没朋友!)男:苦守百年的锁妖塔首次出现人类气息,回眸瞬间,对上那双古灵精怪的眸子……她的出现,破了青云派的百年大忌,蛟龙再现江湖,一场人魔之战拉开帷幕?……咳咳,作者再言:大家想多了!它只是想找重生术,救它的心爱之人。。。。。。
  • 仙也休闲

    仙也休闲

    在踏入仙门的第一天,每个新入门的弟子均要书写一份报告,题目便是“你为何修仙?”
  • 男颜天下之御言

    男颜天下之御言

    杂志主编沈琅才貌双全事业有成性格女王,年过30却一直单身,相亲认识刑警队长严言后,迫于现实压力决定尝试恋爱,一开始互相反感的两个人渐渐产生情愫,然而因为严言工作特殊,沈琅性格强势,两人误会不断,矛盾越来越多,逃避与吵架不可避免。当沈琅无意中受到歹徒威胁,严言拼命相救,两人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

    解码稻盛和夫工作律

    本书从目的篇、行动篇、斗志篇、原则篇、思维篇、领导篇、创新篇、性灵篇八个篇章,解析稻盛和夫工作的规律,为读者揭示稻盛和夫非凡的工作方法,以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公金匮

    太公金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安徽咨议局章程

    安徽咨议局章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