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真要将刘府归还刘远?”凌操问。
刘志点点头:“我们zhan有刘府也没有什么益处,归还刘府反而还能收复民心,富春县就能够顺利掌握了。”
刘志又问:“孙策在富春的本家怎么处理了?”
凌操道:“孙策已经将其全部转移,应该跟随搬入庐江了!”
“该断则断,孙策果然刚毅!”刘志赞叹不已,又命令道,“凌操你先去将城上暴尸都放下来,交给刘远,然后在富春城内张贴榜文,以示刘府功绩。我们要将这次行动举行得轰轰烈烈,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刘志是如何待人的!”
“诺!”
刘志带上三百亲兵,包围刘府正门。
刘远连忙出迎:“将军,这是何意?”
刘志道:“如今刘府人丁稀少,我怕有人乘机捣乱,特率甲士三百,前来守卫。在刘府安全之前,就由他们保护府上安全!”
“这…”刘远停顿一下,知道刘志所为何来,忙道,“多谢将军关怀,刘远感激不尽。”
刘远连忙引刘志进入府内,边走边道:“将军,请随小人而来。”
一路走来,琼楼玉宇,环境清幽。刘志居然后悔起来,宅院深深,美景盎然,居然就这样让给人了,实在是太大意了!
“将军,留步!”刘远道。此时已到后院,刘远恭恭敬敬地进入房中,似乎生怕惊扰了房中神灵。
只见他在墙上触摸几番,响起一片机关开启之声,墙壁上出现一个空洞,里面摆放着一个沉香木盒!
刘远恭敬地将木盒拿出来,交到刘志手里。
木盒显得年代久远,还有一把金色大锁,显得格外珍贵!
刘远哀叹地说:“叔父每月都来此一次,都必将木盒擦拭一番。如今叔父已逝,留此木盒又有何用?”
刘志道:“逝者已矣,富春百姓一定会记住刘府贡献的。”
又问:“不知你可知这盒中之物?”
刘远道:“我也不知其中之物,只是偶尔听叔父说起,此物对于我刘府甚是贵重!”
刘志心道,那对不起了,既然贵重,那我就真接收了。你刘远要宅子,我刘志要箱子,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打扰了。贵叔父遗体我已经命人装殓,不时就会送来,我还有事,先行离去!”
“将军慢走。”刘远还感激涕零。
回到县府,刘志当即令杨恭如叫来众将。
刘志将木盒托在手上,大声说:“诸位,这就是刘府所得之物,这是我与众位齐心谋富春所得,我愿当众打开,我与众位有福同享!”
刘志说得隐喻,既然有福同享,以后有难,那也得同当!
反正木盒是刘府之物,现在已经在刘志手中,最后也还是得在他手中,他当众打开,以示诚心,能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
刘志将木盒小心放在案台上,一名巧匠开锁,木盒开了,一股墨香扑鼻而来。
“是书!”
众人大异!
始皇焚书,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
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董仲舒指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许多经传典籍几乎皇家藏书才有,世间少有!
“主公,是《战国策》!”顾雍走过来,惊呼!
《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这说明什么?”刘志疑惑地问。
顾雍惊讶地看着刘志,说:“主公,这可是皇室典藏!”
“什么?”刘志也大吃一惊!
“主公身为汉室贵胄连这点都不知道?”顾雍略有怀疑!
刘志心里翻腾不已,这些当然是他不知道的,他并不是历史达人,只是脑袋聪明,跟着师傅修行多年,才有现在成就。突然,他脑海里想起几个念头,这刘动难道真是刘姓封王,要不然也是古老家族,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珍贵之书?同时,他也可以借助此书,再加上其他条件接近献帝,然后混个刘姓封侯,哪怕只是虚名,也够他行走与诸侯之间了!至少,他刘姓皇室身份确认,天下民心易得。
顾雍见刘志不语,害怕起来:“主公…”
刘志回过神来,接着一脸黯然,说:“我愧对宗室,愧对列祖列宗,我们一族躲入深山百余年,早已经…”
刘志停顿下来,已经让众人打消疑虑。
众将黯然神伤,又想起如今形势,汉室病危,诸侯林立,征战不断。
刘志拿起《战国策》交给顾雍,道:“元叹,此书暂时由你保管,将其誊写二十份,众将军人手一册!”
“不过!”刘志冷冷地扫了在座众人,拔剑而出,一剑削去长凳一角,寒声道,“如有人私自外泄,当如此凳!”
众人既喜,又怕!
“将军,刘远求见!”这时,小将来报。
他来干什么,刘志心里迟疑,难道他后悔了?看着已经被打开的木箱,刘志犹豫起来,《战国策》肯定不能还给他了,若他不识时务,那也别怪我心狠手辣!
“叫他进来!”刘志命人将木箱拿开,坐在那里,静等刘远。
“太守,小人已经接回叔父遗体,小人要守丧七日,特来告罪。”
刘志见他不是来索要木箱,脸色一变,笑道:“为叔守丧,实在孝顺。”
刘志紧接着又一想,既然刘远如此孝顺,我何不举他为孝廉,我既然得了他家之物,怎么也得回报点吧?再说,他刘远刘家本是富春人,我这样一做,岂不又收人心?
刘志道:“刘远,令叔也是一心为名,奈何被孙策所杀!我举你为孝廉,为富春县令,这样你就能承你叔父之志,造福一方百姓!”
刘远感激涕零,最后离去。
“主公,如今富春已经平静,我们应该动身前往吴县了。”陆绩心忧吴县。
刘志大笑:“公纪务急,吴县有留赞、陆温两人,保证无失!”
顾雍道:“主公就那样信任两人?”
刘志笑:“若不相信,我岂放心?”
“那主公现在该做什么呢?”凌操好奇。
刘志道:“大军休息,明日起拔。现在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两位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