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900000011

第11章 家族史(1)

许进臣的家族是从外地迁徙进入石珠镇的,当时蒙古人入侵南宋,在蒙古人的屠刀下,处处狼烟,尸横遍野,饿殍满地。许家刚开始迁徙的时候据说有上千人,沿途与蒙古散兵游勇作战,与难民争夺生存物资,战死病死饿死无数,到达石珠镇的时候,已经不足百人。

石珠镇两山环抱,形成一个不大的盆地,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特别是这里的人,尽管蒙古人已经灭亡了南宋,这里的人竟然不知道蒙古人的存在,仍然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许氏先人祷告祖先,感谢他们的指引,在这里找到了家族最好的休养生息之地。

然而,看似和平的石珠镇,山林田地作坊商铺,实际上都已经被四个家族瓜分完毕,外来人很难在这里立足。

石珠镇的地形是这样的:金华山和大磨岭从遥远的界岭一直延伸到这里,宛若两条长龙,长龙的尾巴几乎纠缠在一起,一条小河从龙尾方向流出,将两龙环绕的盆地分成两半;长龙分别伸出了两个爪子,金华山的两个爪子分别被命名为白鹿和铁鹿,大磨岭的两个爪子分别被命名为雷公山和蝙蝠岭;在金华山和大磨岭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石球山,半埋地下,这里的人都说,这是二龙抢珠的地形,咬住了这颗石珠的就是大磨岭。

石珠下面就是附近十里八乡唯一的市集,也是蒋家的势力范围,这个市集被命名为蒋家铺,蒋家垄断了周边全部的商业贸易;咬住石珠的大磨岭这边,当地人认为是“龙兴”之地,并且被小河隔开的盆地,这边的田地也要多谢好些,肖家和蒋家分布在这一边,其中人数最多的肖家占据了这边八成的土地;在金华山这边,分别以白鹿,铁鹿两座小山为界,是蒋家,敬家,贺家各自的地盘,也许是金华山的这条“龙”不甘心夺珠失败,白鹿的这只“前爪”伸出老长,蒋家在这边占据的田地很少,中间的敬家占据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蒋肖敬贺四个家族为了边界的土地经常争执,偶尔还有械斗,但是合纵连横,谁也奈何不了谁,一些小的姓氏只能生活在夹缝中,靠为这四个家族做工维持生存。

许家的到来,仿佛一滴水掉进了油锅里,打破了石珠镇的僵持和平静。

许氏虽然逃难到此,也还是带着不少金银的,起初他们希望在蒋家铺安身立户,希望与当地人和平共处,但是,四姓的歧视很快就激起了许家的血性,冲突激烈了起来。一路冲杀过来的许氏先人都带着见惯血腥的彪悍,几次冲突下来,人多势众的石珠本地四姓居然屡战屡败。几次冲突的胜利,许氏捞到了不少的好处,自认理解了这里的社会规则野心勃勃的许氏,一方面努力搞好与其它三家的关系,一方面加紧对蒋家的攻击,竟然企图将蒋家从石珠镇赶出去。

几年冲突下来,许家和蒋家的争斗仍然屡战屡胜,但是,人数上的劣势很快暴露出后劲的不足,许氏清醒过来,只能向蒋家妥协,在蒋家铺谋求一席之地。蒋家也被许家这群“亡命之徒”折腾的够呛,只好划出一个角落送给许家。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本地人或明或暗地压制着许家的发展,许家年轻人的婚娶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小,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约再过十几二十年,许家也要不得不寄人篱下,靠做帮工奴仆维持生计了。

在许家正式落户石珠镇的第二三十个年头,原本实力最弱小的贺家出了个美貌的女子,这个女子嫁给了蒋家族长的孙子,在姻亲作用下,蒋家和贺家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两家联合排挤敬家。在两家的联合打击下,敬家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佃农闹事,庄稼地经常遭到破坏,果园山林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倒卧的树木,敬家为了维持生计,已经到了必须低价卖出农田的地步。

无可奈何的敬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联络许家,以敬贺交界的铁鹿山一带有争议的林子田地为代价,聘请许家做武力后盾。

许家潦倒之际得到大片土地,并且还得到敬家同意许家与之联姻的承诺,喜出望外之下自然尽心尽力,满怀感激的许家再次让石珠镇的人知道了什么叫彪悍和亡命。

在与贺家的争斗中,许家霸占了全部有争议的林子,并且还侵入了原来完全属于贺家的树林,反正树木总在生长,界碑有时候也会长腿往前挪的。

许家和敬家的联盟大约维持了五六十年,在这段联盟的时间里,两家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在外人看来,几乎已经亲如一家。

两家的反目非常突然,以至于当地所有人都感觉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蒋贺两家,如果不是因为许敬两家已经在争斗中事实上占据了优势,这两家都要认为许敬两家在演哭肉记了。

许敬两家反目以后,敬家再谈起这个昔日的盟友,那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大骂许家背信弃义,是大尾巴狼。一直很超然的肖家在得知详情以后,也忍不住感叹一句:“这个许家,简直就是中山狼啊。”

至于许家自己,却是认为自己一点也没有做错的,这也和不同地方的不同习俗有关。许家虽然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但远远谈不上走火入魔,至于石珠镇的人,他们都是不怎么看重儒家的三纲五常的,用儒家的话说,石珠镇的人都是升斗小民,化外之民不知礼数。

不过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习俗,石珠镇的人都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是不应该干涉人家的家庭事物的;但是,许家人从来不这么认为!许家虽然已经在石珠镇落户近百年了,但是,他们并没有融入当地的风俗当中,儒家那么强悍的文化都不能同化掉他们的“匪”性(否则他们就不能一路杀向南方了,儒家不是渴死不饮盗泉之水么?),更不用说石珠镇的地方文化了,这也是许家总是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

许敬两家反目成仇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许家嫁入敬家的女子感觉受了夫家虐待,逃回娘家要求娘家做主。许家听了这个女子的诉说,觉得敬家的那个夫婿做的有些过分。出于对敬家的敬重,许家首先派人去敬家核实情况。敬家得知自己的媳妇居然逃回娘家,根据当地习俗,认为这是许家对敬家的蔑视,也派人要许家给个说法。许敬两家来来回回交流了几回,许家终于不耐烦了,派人给敬家去信:夫家必须八抬大轿迎回媳妇,丈夫要亲自向女子家赔礼道歉请求原谅。敬家看了信,觉得许家简直欺人太甚,再也顾不得几十年的交情,跟着回信:那个女子被休了,你们许家自己看着办吧。许家的确看着办了,当天就出动三十多人冲进夫家,将丈夫绑进许家祠堂,首先向许氏先祖叩头道歉,然后再绑到女子家,向女子的父母赔礼道歉,最后,还得向女子道歉并请求原谅,如果女子拒绝原谅,那么,这个男子大概就可以直接入宫做公公了。

敬家得知许家为了一个嫁出去的女子居然出动大批人杀进敬家,绑走敬家的人,一个个义愤填膺,等女子原谅男子,坐着男子拉的板车回到敬家的时候,敬家人毫不犹豫地将女子赶下马车,让她回家去,说敬家不要她了。

女子哭哭啼啼地再次回到娘家,这次轮到许家大发雷霆了:多好的女人啊,受了夫家那么多委屈,还愿意原谅这个男人,甚至为了这个男人的面子,不要求公开的道歉。这样的好女人,居然在敬家受到这样的对待!勃然大怒的许家青年自发武装起来冲进敬家,高呼“有许家女(的人家)不打”的口号,将猝不及防的敬家大院几乎打成一片废墟。

从此,不仅许敬两家反目成仇,周围所有人都对许家女子敬而远之,生怕惹祸上身,许家这样的亲家谁敢攀啊。许家落户到石珠村以来,婚姻问题就一直是个大问题,周边没有哪个人家愿意将自己女儿嫁入虎狼一般的许家,许家对此唯一的办法是:每到许家男子长大成人,家族都会派发一点微薄的钱财,让他到外地自谋生计,如果找不回来老婆,那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家二十到三十岁年龄层的男子非常少的原因。许家女子倒是好超婆家,反正基本上只要不是长的太丑,不用担心嫁不出去的问题,男人三妻四妾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总是有些男人是找不到老婆的。

许敬两家为了一个女人反目成仇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中湘,对于并且很快出现了类似于《特洛伊》的版本。许家知名度更高了,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桃色新闻总是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即使在许家最窘迫的时候,许家仍然恪守着一个族规:同姓不得结婚。但在“特洛伊”事件之后,许家却不能再坚持这个族规了,男人在当地找不到妻子还可以远走他乡,但是,许家的女子总不能也这么做吧?

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许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四百人,就在这个时候,许家有人提出内部联姻,废除“同姓不得结婚”的族规,提议的人很快被押解到历代祖宗面前,差点生祭祖先,但这个勇敢的许家人提出的建议还是在许家内部引起很大反响,并最终获得了内部通过。

虽然许家同意了同姓结婚,但是他们还是认为这样做只是事急从权,已经让祖先蒙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家很多人相互之间的血脉已经很疏远,逃难南方的时候,许家成员相互之间就仅仅是远房亲戚关系,在石珠镇繁衍近百年,血脉上的联系自然就更加淡了。

许家的同姓结婚还是有些讲究的:许家通过查族谱,按血缘距离将许家分为七宗,规定同宗不得联姻;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表兄妹结婚被认为是亲上加亲,许家认为既然都已经同姓结婚了,亲上加亲就不应该了,反而认为这样乱了伦理,于是坚决反对表兄妹结亲。

许家分宗不仅有婚娶上的考虑,也有其它的考虑:许家人口已经很多了,不再适合挤住在一起;许家与敬家闹翻,失去唯一的盟友,防御上难免捉襟见肘调动不便,分为七宗,就可以更好地分配防御任务了。许家的土地安排是这样的:大宗二宗留守铁鹿大本营;三宗五宗防御贺家;四宗六宗防御敬家,七宗进驻蒋家铺,家族早期的落脚点。

许家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消极防御,分区防守,允许各宗自由发展,等于完全释放了许家的爆发力和攻击性。

许家的杀手锏是许家的童子军。也许是天佑许家,许家每一代的子女都非常多,并且男孩的比率比女孩要高,几代下来,许家的新生代已经能够在小孩间的打斗中占据上风了。如果仅仅是小孩子的打斗也算不了什么,顶多也就孩子的身上留下几个成长的疤痕,但是许家相对于本地的几家要无赖的太多了:小孩子调皮捣蛋,坏人树苗庄家,总不能大人出面对付小孩子吧?小孩打架,将某某的儿子痛扁一顿,并且还是见一次打一次,大人总不能赤膊上阵吧?找大人评理?大人们都已经是家族间矛盾了,当面骂自己的孩子几声那还是给上门说理的人面子,再横一点,“我的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事情还要你来管么?”

总有些大人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老被欺负,自己的庄稼老被糟蹋忍无可忍,他们出手了,然后,许家的大人就出面了:“你一个大人居然欺负一个孩子,还把我们家孩子打成重伤,你说,怎么办吧?”于是,只好赔钱养伤,赔礼道歉。

几番折腾,几十年折腾下来,不知不觉间,相邻的贺家和敬家发现自己的地已经养不活家族的人口了,于是只好向山里面开垦,或者干脆一家家地搬走。

当蒋家醒悟过来,觉得许家已经拥有了威胁他的霸主地位的绝对实力时,为时已晚。蒋家铺有一口井,当地人都说不清是天然的还是古代人挖掘的,井水甘甜,酿出的酒额外香,人们说,这口井连着龙脉。这口井是石珠镇霸主的象征,一直掌握在蒋家的手里,蒋家下定决心要对付许家的时候,许家的战书已经下了:我要用五两银子买下那口井。

贺家和敬家现在对许家恨之入骨,自然是蒋家的坚定盟友,至于肖家,这个家族家大业大,土地最多,人口超过其它三家的总和,虽然在财富上比不过蒋家,在战力上未必胜得过许家,但人多势众之下,其它三家都不愿意得罪它。肖家也不屑于与其它三家争斗,曾经一百多年前出过进士的肖家,一向认为自己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瞧不起满身铜臭的蒋家和目不识丁的敬贺两家,对于许家,他们则有近似宋朝文官般对武官特有的骄傲,“许家出将才”,肖家文人特有的傲慢语气评价。

就在蒋贺敬许四家磨刀赫赫要大战一场的时候,外界传来了翻天覆地的消息:蒙古人被赶走了,外面又是汉人的江山,国号大明。

蒙古人被赶走,汉人坐了龙庭,消息传来,原来避祸石珠镇的许家一下子沸腾了,尽管他们在石珠镇为了土地树林与其它几家争得头破血流,但是,他们时刻没有忘记他们是山外边的人,他们也从来不打算满足于做个小小的村镇霸王。

要比家世渊源,许家也是出过文臣武将,迁居前煊赫一时。

既然外面太平了,许家自然张罗着要向外发展,对于石珠镇的财势地位就不那么上心了,他们归还了部分“非法侵吞”的资产,向三大家族释放了自己的和平和友好。蒋家贺家敬家则用惊疑不定的心态接受许家和解的提议。

又是数十年过去,肖家一度出现过几个秀才,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但很快,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出,将石珠镇乃至周边的十里八乡震的头晕目眩:许家出状元郎了!

虽然实际上,不过是许家出了个进士,但是,对于石珠镇来说,进士和状元也没有什么区别。在他们眼里面,这一下子,许家就直接升为官宦世家,真正的书香门第,注定要高人一等了!

这位进士老爷告老还乡的时候,据说手上揣着皇帝赐予的“万岁筒”(笔筒),就像说书人说的那样,见了这个“万岁筒”,那是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平民百姓要下跪的。

许家在铁鹿修了老大一个祠堂供奉着“万岁筒”这个宝贝,祠堂不仅修的富丽堂皇,而且易守难攻,如果在城邦时代的希腊,称呼这个祠堂为“雅典内城”大概也不为过。

在进士老爷的声威下,许氏的扩张无往而不利,临近的数个村镇都有了许家的良田,特别是石珠镇谷口外的村子,几乎被许家全部买下,许家将这个地方改名为公田,田亩收入用于维持家族和祠堂的日常消耗,维护家族的体面,以及作为培养家族中有发展潜力孩童的资费。

在新的形势下,许家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防御图”了:大宗继续留守铁鹿大本营,二宗开发公田;三宗四宗占据了原来属于肖家的土地;五宗六宗则分别镇守铁鹿白鹿的边疆,最没有出息的七宗则仍然被扔在蒋家铺的某个角落与蒋家消磨时光——谁叫他们做生意怎么也做不过蒋家呢?

也许是上天的玩笑,就在许家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肖家也出了一个进士,并且还在头榜以内,算得上真正的状元。这下子肖家的书香门第终于名至实归。

肖家很快就知道许家不过是扯着虎皮做大旗,在官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后盾或者实力。有了头榜进士的支撑,肖家自然也要大力扩张,人口众多的肖家,人口压力之下,土地本来就已经不够分了。

许家已经将周边能够zhan有的土地zhan有完了,肖家游目四顾,找不到一寸多余的土地。肖家的进士进了朝廷,虽不能说有多大的权势,地方官还是要看肖家十分的面子。有了官府的撑腰,肖家自然放开手脚,并且理所当然地*,特别是许家的地产,反正许家是当地的大户,除了许家就不值得肖家动手夺取了,蒋家在肖家眼里,也就是下九流的商人而已。

忍无可忍的许家终于出手了,这一次出手,肖家数十人下半生要在床上度过,还有十几个人当场见了阎王。

血案很快捅到官府,如果是以往,官府是不会管地方上宗族矛盾的,宗族也很少将宗族间的冲突反映到官府去,但这次不同了:两家都有人做过官,只是一个告老还乡了,另外一个进了朝廷中枢。事情一闹大,就不能再以宗族事物官府最好不要干涉的潜规则,地方官府只能上报上级部门,近百人的伤亡也就成了惊天大血案。

同类推荐
  • 殖明

    殖明

    公元1660年,是大清顺治十七年,也是大明永历十五年,但大明只剩下了几个孤岛。一个爱玩策略游戏的21世纪猎头公司小职员,也在这一年来到了厦门岛,成了郑成功的18岁长子。只逆袭大清太没出息了,主角还要碾压北极熊,炮轰扶桑岛,一统南洋,圈地欧罗巴,让大明的子民移殖、货殖、繁殖全球!
  • 谋唐

    谋唐

    现代人的五代穿越之旅。
  • 秦晋乱

    秦晋乱

    前秦东晋,南北相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是时也,苻坚正雄,投鞭断流,气吞万里;谢公迟暮,老当益壮,高山东卧,谈笑兵戈。陶潜恰少年,寄奴出巷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二王笔行龙,长康彰三绝,大晋主风流,点墨绘江山。翩翩君子,意气正发,大袖一拂,亦是潇洒千秋……**************本书非争霸,不以战争为主。乱,是文化之乱,这是一场关于“风流”的革命!
  • 民国公子

    民国公子

    这是一个灵魂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灵魂升华的故事,这里有风花雪月,也有热血铸就,“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不仅是口号;“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成主流。未来的世界在东亚,东亚的核心在中国,中国的强大在共和。不过,上述内容都是在林中天在自我满足后才慢慢实现的。
  • 汪汪乌冬梦

    汪汪乌冬梦

    这个故事讲述的只是电玩达人跳8的一个的游戏:A队:小白鼠金在银(阿银)B队:第n任黑人美国总统奥萨驴·本·巴拉拉C队:日本时任首相岸边贱三D队:大日不出老鼠帝国首相哎雅玛雅(唉呀妈呀)
热门推荐
  • 超时空穿恋

    超时空穿恋

    不知何时.....她突然....穿越到了古代,父亲的欣赏,二娘(后母)和妹妹的暗算,一切都让她措手不及.....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为了寻找,一切都不重要,想逃?留下?为了和他,霸道总裁和她的多心公主,一切会发生什么呢?(亲们,拭目以待吧!请亲们点个好评吧!好么?不要忘了收藏哟~顺带再给小编打个赏吧~么么哒~亲~
  • 王俊凯一个最美的梦

    王俊凯一个最美的梦

    这个帅到没天理酷到没人的超级大帅哥王俊凯明明在外人眼里很冷酷,为什么到她这里就成了爱耍小脾气,那个如樱花般干净的男孩,将最最宝贵的戒指【夜莺的诗歌】交给她,这到底到底是怎么了?丘比特不知不觉来到身边,某个小迷糊却没有察觉到,不知道这位帅气王俊凯少年还要等多长时间呢?---------------纯种甜文,绝对宠溺---------------
  •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上掌控

    无上掌控

    渡劫失败的他,降临斗极大陆。一番风云变幻,世间谁主沉浮?揭开惊天之谜,终成无上掌控!
  • 剑纳乾坤

    剑纳乾坤

    云梦泽剑派建立天道盟,控蛮荆而引瓯越,有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志。端木华这个普通的乡村少年,梦想之路千难万阻,却背负了颠覆天道盟,杀死剑术达到出神境,修为达到真灵境的盟主上官恨天的使命。剑在手,问天道,谁主浮沉?
  • 轮回渐之命络

    轮回渐之命络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论语·子贡》飞刀瞬间斩去了妲己的头颅,妲己的魂魄顷刻间离体,姜子牙再次祭出打神鞭,企图将妲己的魂魄打散。就在打神鞭打在妲己魂魄前一刹那,帝辛的身影泛着金色的圣光挡下了姜子牙势在必行的一击。帝辛的影子缓缓地化为零星飞散向各地。半空中,却不见了妲己的魂。剩下的只有断掉的打神鞭。对不起,这可能是我给你最后一次的守护了。妲己,忘记我吧。我用灵魂,换你轮回。
  • 明朝模范儿媳

    明朝模范儿媳

    莫名奇妙的就穿越了,怎么就穿成了个大肚子花魁了呢?还是逼着别人娶的花魁。嫁就嫁吧,反正那个大少爷也挺帅的。可是,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刚嫁过去,正室就死了。那白老太太恶狠狠地敲着拐杖让她做正牌儿媳,还指着她的肚子说,要是生不出儿子就赶她出门。出身不好是她的错吗?长得漂亮是她的错吗?为什么就要这么针对她呢?不过,她相信,只要上对得天,下对得婆婆,她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穿越之旅,她一定要当回模范儿媳。恶婆婆是吧?媳妇来啦……本文悲情中带幽默,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同时,也不要忘记了给秋秋一票啊。
  • 魔血奇书

    魔血奇书

    她为了拯救苍生用自己的身体唤醒冰封的他他为了苍生不惜生命冰封了身躯逼出自己的灵魂穿越奇域找寻丢失的魔血奇书。。。。。。终究一场人魔大战又一次历史的重演爱恨情仇悲歌离曲演绎了一段人魔两界的人魔之恋
  • 英雄联盟之诸神争霸

    英雄联盟之诸神争霸

    易大师说:“我要让菲奥娜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剑道!”冰霜女巫:“反抗军们,感受冰雪的愤怒吧。”拉克丝:‘哥哥,光辉的力量将永远照耀着你。“盖伦:“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吼…”(这是一个,关于异界大陆,诸神争霸的故事,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最强者!)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一册精选了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等君王的智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