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陆骏在府里为了自己的生死而认真琢磨的时候,黄祖正在和潘浚漫步走在九江的城内的大道上。甘宁周泰把安置俘虏和其他的事情放给副手处理,自己跟在黄祖身边作陪。很自然的,作为主公的黄祖骑马走在最前面,潘浚落后黄祖一个马头,而武将甘宁和周泰接着跟在其后。黄祖带着军队慢慢的望郡守府踏过去。攻城掠地,现在九江城门已破,再控制住九江城内,九江城就算是转手到黄祖手中了。
黄祖带着手下的将士和部队慢慢的走在九江城内。沿途路边的民居中不断有被惊醒的百姓,他们透过窗子往外面观看情况,当然他们是不敢出来的。在这些百姓的偷看中,黄祖很有一种成就感。这种被众人注视的感觉让黄祖感到非常愉快。或许这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吧。
黄祖穿越后第一次带兵攻打城池,便在内应的帮助下这么快速的拿下九江城来。对于这个结果黄祖是感到非常兴奋的。因为有本地的向导带路,行动之前又做了详细安排,更重要的是乘着对方防务松懈的时候派出专业的强力部队进行偷袭,这次的偷袭行动的成功使得大军的伤亡不高。这次的伤亡让黄祖第一次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即使是自己是优势的一方,即使自己已经考虑了很多方面,尽量减少意外的情况了,但是军队的伤亡还是有的。毕竟军队还是打出来的,光是训练不能造出真正的强军。
回头看看后面跟着的甘宁和周泰,黄祖慢慢的融入到这个时代的真实中去。战胜者的荣耀和风光,战败者的无奈和服从,更是让黄祖感觉到这个时代的真实和残酷。黄祖不禁问向自己,是生还是死?自己有能力在三国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生存下来吗?现在可不是像以前玩游戏一样,失败了也无所谓,失败了就可以再来。这个游戏要是非常真实的,若是失败了的话,就是生死命由他人;若是成功,则是功成名就,我为刀俎,人为鱼肉。
想到这里黄祖不由的向后望了望身后跟着潘浚,望向跟在身后的水上霸王甘宁,望向跟在身后的舍生忘死的周泰,黄祖心中慢慢的涌起一股暖流。自己终于不再是一个人面对这些挑战,自己身边还有这些时代的精英在辅助自己。而自己终于不再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存在,生死存亡之事将由自己来定。自己的举动已经开始对身边的人产生了影响。原来是归属东吴的甘宁和周泰,现在在自己手下为了未来的前程而奋斗。他们听从自己的命令。而后来作为东吴在赤壁之战的大本营的九江柴桑,现在正成为自己的控制区。或许以后东吴不会出现了,历史终究是开始不一样了啊!
作为现代人,一个处于和平时期的未来人,回到过去最关系的就是自己的安全和自由了。要想自由,只有站的更高;要想安全,只有变的更加强大。黄祖没有退路!
突然前面一小队人们跑了过来。虽然知道城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但是黄祖还是停马伫立。来者是自己一方的,黄祖估计是其他部队的传来兵。黄祖身边自然有士兵上前去询问。很快士兵便带来者过来――果然是信使。
那士兵单膝跪下报告道:“禀告主公,张林将军差人来报。知道我军攻占了西城门,又有重兵入城后,北城门的守卫将领已经向我方投降。我方已经完全控制了北城门。”黄祖点了点头,却不作评论。停马望向其他两个方向。又有探马来报,原来是南城门的信使,却是苏飞已经占领了南城门。黄祖往南边一看,只见南方城楼上亮起了三个亮点,这便是南城门挂起的灯笼。北边也有三个。再等一会儿,东面的探马也来报,东门也被拿下了。
听到这些消息,潘浚向黄祖贺喜道:“恭喜主公,四个城门已经落入我方手中。如此一来,九江已是在囊中。”甘宁、周泰等人也上前抱拳道:“恭喜主公!”
黄祖哈哈大笑:“此次还是要多谢众将士用命。若无众将用命,焉能有如此之胜啊!”众将连声道不敢,黄祖带着众人加快速度前往郡守府去。既然城门已经控制在自己手中,去郡守府上和边让见上一件就是应该的了。
在徐盛带着想通了的陆骏向郡守府开过去的时候,张英正在带兵攻打郡守府。因为黄祖想要招揽陆骏,而九江接下来的治理还需要陆家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徐盛带兵到陆府还是表现的尽量礼貌一些,柔和一些的。但是对付边让府就不同了。作为九江郡守,在黄祖和陆骏结盟的大背景下就是敌对的一方,攻打敌对方要礼貌和柔和吗?所以张英带着部下猛攻郡守府。而边让也不差。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边让一方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平时为了和陆骏相抗衡而秘密准备的部队也在这次的偷袭中浮现出来。让张英暗中大恨。
黄祖把张英派去攻打郡守府,捉拿边让,便是存了让张英立功的念头。张英自己也知道,自己武艺比不上甘宁、周泰,对水军又不如蒋钦有研究。但是张英追随黄祖早啊,张英是黄祖回到三国后招来的第一批的武将。黄祖还是比较念旧的,知道甘宁等人以后的成就不小,就希望张英能够在刚开始的时候多立点功绩。
但是现在张英遇到麻烦了,郡守府的守卫不弱啊。不过虽然郡守府的守卫不弱,但是毕竟是差了点,只是多耗了一些时间,让张英的部队多了一些伤亡而已。而正是这些多出的伤亡和花费的时间,让张英感觉有些不爽。但是不管怎么样,郡守府还是拿下来了。边让也被活抓了。
在徐盛请到陆骏前来相见后,黄祖正在路上和潘浚讨论如何处理庐江的问题,甘宁周泰在旁听。
在黄祖看来,九江是自己带兵攻下的,自然是属于他所有。九江的人事任免就由自己处理。而在黄祖心中,对于朝廷的任命非常不感冒,也不放在眼里。朝廷上的事情并不能对自己的决策产生太大的影响。黄祖对朝廷都是这样的想法,对荆州刺史刘表的恭敬更是少的可怜。在黄祖看来,刘表势力迟早要被其他势力所吞并,跟着他绝对是自寻死路,所以也不太考虑他的因素。黄祖可以这样,但是作为黄祖的手下,作为东汉某年本土成长起来的人士,潘浚却不敢这样想。
既然黄祖觉得自己对九江拥有所有权和支配权,黄祖便想让潘浚当这个九江郡守,帮助自己治理九江郡。陆骏则做为潘浚的副手,协助潘浚安抚民众官员。虽然黄祖是倾向于这个决定,但是黄祖现在希望可以得到潘浚的意向如何。于是黄祖便向潘浚询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见到黄祖这么看重自己,这么信任自己,潘浚非常感动。但是潘浚还是理智的拒绝了黄祖的这个任命提议。虽然黄祖对于朝廷的不恭和对刺史的不在意,让潘浚感到吃惊,但是这样的气魄也让潘浚对黄祖感到佩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样的胆量可不是谁都有的。能够有这样的情怀,并且能够坚持下去的人都能够有不凡的成就。
潘浚虽是佩服,但是黄祖此时的行为却不太合适。潘浚认真劝道:“主公这次虽然占据了九江,但是此次的行动却也有不合规矩的地方。主公是荆州将领,归属刘表大人所管。而庐江却是扬州的城池,边让更是朝廷亲选的郡守。此次我们攻打扬州的郡所,抓了朝廷任命的郡守,本来就是出师无名。虽然取胜,却不好和刘表大人交代,难于向朝廷解释。若是主公还如此明显的让我担当九江郡守,恐怕到时候不仅是朝廷中有所微词,就是刘表大人对主公也会产生一些想法。更何况陆骏是陆家的精英之一,备受陆家的关注。这次他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损失不少,对于主公以后和陆家的合作实在不利。若是传扬出去,其他世家便会避免和主公合作。若是如此,于主公的大业不利。故而不可取。”
潘浚让黄祖理解了一阵,又接着分析道:“何况边让和陆骏虽然不合,但是边让怎么说也是朝廷所任命的官员。若是主公不顾朝廷的颜面直接杀害于他,虽然是得到了九江,减少了变数,但是却会降低主公的民心,同时也对主公的名声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样的话,便会影响主公的宏图大业。”
黄祖虽然有一些自己的考虑,但是也知道自己以前的观点拿到三国来,很多想法并不能够直接拿来使用。所以很多事情决定之前会先询问手下谋士的看法,而对于自己手下的谋士的看法黄祖还是非常看重的。现在见到潘浚反对自己的安排,反对这个对潘浚来说是有益的安排,黄祖虽然心中有些不解,但是还是耐心听他解释,潘浚这样反对也是有他的想法的。听到潘浚这样解释后,黄祖也算是明白了。这次是自己的疏忽,思维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
这就是名份和权限的问题了。
简单的说,黄祖是荆州将领,管辖权是在荆州刺史府的。若是在江夏郡内行动,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事情,便是地方事务,自己负责,刺史府不管。但是要出了江夏进行军事行动,这是要刺史点头同意的。但是这次越界攻打九江,黄祖是没有按照程序办事的,是私自行动的。若是做的隐讳些,刺史府也懒得管,也没这个力气管,但是这次行动的结果很有影响,攻下九江郡,抓住了郡守。而且还不是荆州的事务。这个就不同了。不向刺史打声招呼便跨州攻打他人,在刘表等人的眼中,很有可能被当成是扫了他的面子。所以黄祖在事后要给刘表方面一个说法,不然的话,估计会受到刺史府的责备和惩罚。
虽然现在黄祖并不担心这些,以后黄祖集团迟早都是要和刘表势力分家的,但是现在这个时间段和刘表闹翻却不是明智的选择。现在黄祖实力还不够,若是直接和荆州府对抗实在不行。这时候的荆州府对于黄祖来说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现在黄祖还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契机。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刘表在头上顶住,黄祖正好安心发展。
另一方面,现在虽然汉朝廷的威信日益低下,但是也只是影响低下而不是没有影响。起码潘浚等人就还考虑汉朝廷反应的因素。在黄祖印象中,孙策占据了江东后还向朝廷朝贡,向朝廷索要封号和官职。这才显得名正言顺。可见朝廷的影响还是很广的,毕竟是一个幌子。太过于忽视这些却是黄祖的疏忽了――想法太超期了。南方虽然安定一些,但是政治上的成长毕竟差点,黄祖暗暗提醒自己注意政治上的关系。
黄祖见潘浚说的有理,便不再坚持让潘浚做九江郡守来治理九江。但是九江郡守还是要任命的,黄祖便又向潘浚询问道:“既然如此,承明觉得我该如何对待九江才好?”
潘浚确确的答道:“陆骏将军可为九江郡守。”接着又解释道:“主公这次能够如此轻易攻下九江,又没有对城池造成太大的损害。陆大人当为首功。况且陆家在九江根基不小,正好安抚九江民众。更妙的是陆骏大人本就是九江郡的重要官员,九江郡中有不少相识之人,可以相助。既然边让已经离开,正好让陆骏大人担当郡守,既可安抚百姓,又可收揽九江官员之心。”
黄祖听到潘浚推荐陆骏,点点头,觉得不错。然后又不禁摇了摇头,似乎有不妥的地方。黄祖细想后,反问道:“陆骏才能虽然不错。但是此时此刻却不太合适为九江郡守。正如承明刚才所说,陆骏本在九江就有不少的根基,陆骏本人又是九江的官员。算起来已是占了地利人和。只是不是不得天时而已。这次我们能够入主九江就是因为边让逼的陆骏太紧,他不得不向我们求助。现在我们进驻九江后,便不会放弃对九江的控制,算起来已是从陆骏口中夺食,他心中肯定不忿。现在还要他再为我们效力,这个实在是难于控制。”
黄祖看了看潘浚,发现他还是没有说话后,接着又道:“此时我们入主九江,边让此人定是不可再留。既然承明觉得我等不可轻易杀害朝廷命官,便让他离开九江而去吧。这个边让一走,陆骏便在九江便可再次崛起。此时他已经有了地利人和,若是再让他为九江郡守,便算是得了天时。若是他以后实力大增,我们••••••”
潘浚反驳道:“名公此言差矣!明公欲图大事,怎可如此对待陆家之人。我等此处入主九江,本就倚仗陆骏之力。有功怎么能够不赏。况且明公欲图江东,陆家的支持便必不可少,此次陆骏有功不赏,以后难于得到陆家的支持。我军实力陆骏已经见到,陆家和主公又是姻亲,主公待之以诚,陆骏怎会轻易反复。至于主公说陆骏实力大增难于控制,若是陆骏的实力能够大增,主公的实力又如何?难道会不如陆骏乎?”
潘浚又分析道:“若是让陆骏为九江郡守,有四利:一者可以让陆骏得到他一直想要的东西,让他对主公感恩。二来也通过这事情体现主公的信誉,同时也让陆家和主公的合作更加密切。三来又可用陆骏先向主公求援,希望主公出兵相助的借口来向刘表大人解释,主公和陆家是姻亲,如此相助也是可以理解。三来也为我们留下好的名声,提升本地官员担当空缺、重任,有这个例子在先,我军以后攻城掠地之时便能够更加容易的说降对方将领,减少我们的阻力。”潘浚又道:“若是打压陆骏,一来不利于我们在九江的治理,陆骏在九江毕竟日久,若是心中不服,难免弄出事情来,不利于我们。二来显的我们不够仁义,于主公声望不利。三来没有合适的借口来对付荆州府,使得我们过早的和荆州府产生矛盾,不利于我们的发展。三来,对我们和陆家以后的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我们以后的困难,于长远不利。”
黄祖听完,哈哈大笑。黄祖乐道:“我亦有意于陆骏为九江郡守,但是却担心承明心中有所不甘,让你们两人相互对立。若是如此,则于我等大事不利。故而先和承明如此细说,试探一下承明之意如何。现在听了承明的看法,却是和我意相同,一些细微之处,更有甚者。如此足见承明之心。既然如此,我无忧矣!”
潘浚答道:“吾即为明公出谋,当以明公之志为先。岂可贪图私利,于我等大业不利。”
------------------------------------------------------------------------------------
期末考试,去桂林旅游断了好几天。旅游回来发现期末考试各科都过了,没有挂科。^_^
下个学年大四就不用考虑重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