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4700000022

第22章 捷报

军营内外,留守的新丁夹道欢迎。

个个全副武装,表情严肃,眼看出征的战友进入营门,“铛铛铛——”马刀同时出鞘,整齐的朝天竖起,如一座钢铁森林,寒光闪烁,杀气冲天,前排的上百名士兵也举起了步枪,“叭叭——”枪声大作。

首次采用这样的隆重仪式,新丁们并不熟练,但整个场面极为壮观,引得围观的百姓也挺起了腰杆,很自然的涌起了强烈的自豪感,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平壤的守护神。

沈天成站在营门口,肃穆拱手,一袭白裙的玉珠,俏生生的站在一旁,秀目不时瞟向于成龙,不知蕴涵了多少深情与关切。

踏着震地的步伐,杀倭军回到大校场,排成几个整齐的方阵。

一座两丈木台,后面竖起一根五丈旗杆,于成龙踏级而上,两千双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热切、崇拜,毫无保留的信任,在他们的心目中,于将军不仅是全军的统帅,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两名士兵捧来一面军旗,两头系在绳索上,于成龙亲自动手,拉住绳端慢慢的升起。

旗高三尺、宽五尺,鲜红欲滴,上书“杀倭军”三个金字,龙飞凤舞,最后悬在旗杆顶端,随风猎猎作响,也吸引了全军的目光。

“现在,我宣布,杀倭军正式成军。”

于成龙的声音在校场回荡,全军将士热泪盈眶,掌声如雷。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层意义,经过战火的洗礼,证明了新丁的潜力,现在虽然还稚嫩,但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屈的心灵,有资格视为真正的军人,这面血旗,是用倭寇的鲜血染成的,马车上的尸体、俘虏、战利品,正是成军最好的贺礼。

#######

晨雾微起,夜色逐渐消散。

李鸿章与往常一样,早起散步,疏松完筋骨、满肚子都是新鲜的空气,神清气爽的回到内堂。

幕僚们已经到了,齐声施礼:“中堂大人(父亲)!”

李鸿章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皱了皱眉头:“幼樵呢?又迟到了?”

李经方满脸不屑,含糊其词的嘀咕了一句,大家没听清,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不过,在场的幕僚谁也没反驳,徉装糊涂,前天的早餐会后,他们隐约闻到不同寻常的味道,因为入朝军统帅的人选,李经方与张佩纶的关系恶化到极点。

朗舅内讧,不详之兆,不知中堂大人是怎么想的,竟然不从中调解、缓和,图让外人笑话。

按规矩,人没到齐,侍者停上早餐,只端了茶水、点心。

李鸿章入坐后,轻抿一口茶,问道:“有新情况吗?”

李经方略有得意:“昨天傍晚,各国公使已经上船,三天后到达平壤,呵呵,据说小村寿太郎气得暴跳如雷,那个荒川一直追到码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脸色铁青。”

李鸿章瞥了他一眼,表情淡然:“还有呢?”

李经方特别的敏感,立即收回了笑意:“汪凤藻已经坐船回国,临走前发来电报,倭军第五师团余部已经登船,第三师团正在召集预备役,还听到一个不确定的消息,大本营决定,第四师团也开始动了,一旦战局不利,有可能满员入朝。”

尽管有心理准备,众人还是闻之色变。

倭人的动员速度太快,超出他们的想象,这边的四大军早就开拨了,却像蜗牛在爬。

周馥心里急速盘算,表情特别凝重,扳着手指说道:“不出意外的话,六天后,盛军与毅军到达平壤,奉军左提督要八天,丰升阿需要十几天,其余各部刚收到圣旨,正在整理辎重,估计要等一个月后,才能跨过鸭绿江。”

李鸿章一言不发,眼中隐有失望。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杨士琦没掩饰心中的不满,连连摇头:“速度太慢,让他们快一点,等他们赶到鸭绿江,就不是入朝的问题,倭军已经攻破平壤,只有参加边境保卫战了。”

周馥露出一丝苦笑,双手无奈的一摊:“老弟,这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朝廷没钱,从陆路开拨的速度也慢,皇上也没办法。”

关键是没钱,翁老儿正绞尽脑汁的筹款,甚至于有传闻,准备向洋人借款。

李鸿章忽然问道:“元山港那边呢?”

周馥迟疑了一下,与几位同事飞快的对望,个个面色古怪,周馥小心的答道:“达三来电向中堂请示,盛军不宜再分兵,是不是让左提督派人增防?反正于成龙也是奉军的人。”

达三是卫汝贵的字,周馥与其年龄相仿,私交甚好。

李鸿章一拍桌面,罕见的怒气冲冲:“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在想他的小九九,连我的话也置若罔闻,延误军机,其罪当诛。”

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周馥忙道:“中堂息怒,达三所言并非无理,盛军是守卫平壤的主力,最好不要分得太散,以属下之见,是否让丰阿升部前去接防?”

李鸿章扭过头去,仔细看了他几眼,平时和蔼慈祥的目光,居然多了一丝阴森的感觉,一股杀气隐而不发。

周馥头皮发麻,心脏扑通直跳,脸色惨白,肌肉僵化,嘴唇微微颤抖。

平生第一次,发现中堂大人是这么的可怕。

不,很久之前见过,当年的李鸿章杀伐刚断,剿洪杨、灭捻匪,那是何等的豪放与果毅,身居高位久了,大家都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慢慢变得暮气沉沉。

元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不说丰阿升部的行军速度,根本不可能在倭人登陆前到达,单论丰部的战斗力,有名的豆腐兵,若非无军可调,怎么也不敢让他们入朝。

这等大事岂能儿戏?一股怒火在李鸿章胸中燃烧,恨不得将卫汝贵、周馥斩立决。

众幕僚屏住了气息,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等待中堂大人的雷霆爆发。

不料李鸿章叹了口气,嘴角浮现出一丝苦涩,有气无力的点头:“可行,电请闵丙奭大人,在这之前,可否调派两千杀倭军,临时协防元山港,待丰部到达后接防。”

“中堂考虑周全,属下立即照办。”周馥暗吸一口气,觉得背后全是汗。

总算逃过了这一劫,但卫汝贵犯了大忌,统帅之位是不可能了,达三啊达三,你太操之过急了,弄巧成拙。

李鸿章拿起杯子,轻抿一口茶:“这支杀倭军,闵丙奭寄了很大的希望,投入巨大,我们也不能太小气,追加三千步枪、二十万子弹、格林炮一门、山炮五门、炮弹五百发,嗯,可以提供部分军官,帮助他们尽快成军。”

众人飞快的对望,中堂大人想插手杀倭军?

正说着,张佩纶匆匆进来了,与上次一模一样,急促的说道:“朝鲜急电。”

周馥腾的站了起来,伸手去抢电报:“牙山有消息了?战果如何?”

“大捷!”张佩纶笑容满面,电报却递给了李鸿章。

叶志超在电文里说:“…三千倭军来攻,死一千,我军伤亡百余,倭兵已往北退,我军正趁胜追击,准备追至水原府…”

李鸿章快速扫视几眼,尽管在竭力压抑心中的狂喜,但还是掩饰不住眉间的笑意。

老天保佑,叶志超争了口气,大局可为矣。

众幕僚传阅,内堂里喜气洋洋。

期盼了大半个月,哪一天不提心吊胆?若叶聂大败,整个朝鲜南方落入倭人的掌控,翁老儿也会趁机兴风作浪,李中堂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牙山大捷,全盘皆活。

周馥连连赞道:“不愧是淮军的老将啊,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猛如狮虎,打得倭人胆战心惊,进军平壤的计划肯定要拖延了。”

杨士骧笑道:“不是拖延的问题,可能是永远搁置,连汉城都在我大军的威胁下,倭人岂敢冒险北上?”他比其他人更乐观,朝李鸿章拱拱手:“中堂大人,形势对我有利,应令四军加快行军,早日从平壤南下,夹击汉城倭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张佩纶摇了摇头,笑意渐失:“倭军持续增兵,我军势单力薄,见好就收乃稳妥之见。”

李鸿章轻哦一声,眼望爱婿,鼓励他说下去。

忠言逆耳,张佩纶自知要得罪人,苦笑道:“牙山我军不足四千人,仅为汉城倭军的一半,此战虽赖叶提督指挥有方、将士奋勇作战,但侥幸的成分也不少,强攻汉城并不现实,况且倭军正陆续入朝,叶部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贪功必有大祸。”

他的本意很明了,此胜不可喜,也不会持续下去,牙山叶部危在旦夕,最好趁机与倭人和谈,否则肯定是反胜为败,前功尽弃。

“荒谬之极。”

李经方冷哼一声,起身后大步走近墙上的地图,边指边说:“倭人增兵,我们也可以增兵,使用水师主力护航,从大连、威海卫直驱牙山,在汉城以南聚数万大军,四大军再从平壤南下,甚至于向皇上请旨,调奉吉黑三地将军的全部人马,晋军、直隶盛军余部,倭人必溃无疑。”

尽起北方精兵,不顾京师空虚,倾全力与倭军决战,胜则皆大欢喜,普天欢庆,败则糜烂之极,弄不好整个东北、京津都在倭人的兵锋之下。

明知道李经方的这一番表演,主要是瞄准了入朝军统帅的宝座,但众幕僚还是被他的魄力所震惊。

周馥小声道:“倭军增兵,估计也有水师主力护航,力求与我水师决战……”

“要战便战,求之不得。”

李经方打断了他的话,昂然道:“难道我北洋水师,还怕小小的倭国不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海军,耗费亿万国帑才有今天的规模,并不比倭人逊色丝毫,应该倾力一战,若能击败倭国水师,控制黄海水域,入朝倭军补给全断,崩溃是迟早的事。”

说罢,朝李鸿章一拱手,满脸期待与热切:“父亲,大清国运在此一举,北洋淮系的盛衰也看这一战,我们不想打,但倭人欺人太甚,当断不断,必误大事,一战定乾坤,方能保我朝鲜属国,孩儿愿立军令状。”

众人皆墨,李鸿章也沉默不语。

大公子勇气可嘉,但志大才疏,对军事更是外行,从未领军实战,完全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最重要的是,此计不符合李鸿章一贯的作风,毕其攻与一役,风险太大。

北洋水师是他的立足之本,一旦有个闪失,朝中地位不保。

李经方暗自咬牙,能否成为入朝军的统帅,立下不世功勋,顺理成章的成为北洋的接班人,就看这一刻了,今天是最后的机会,干脆放手一搏。

想到这儿,李经方忽然跪地,连磕三个响头:“孩儿虽有私心,但主要还是为了我大清,朝鲜不能失,否则国本动摇,我北洋淮系必是替罪羊,父亲,千万不能糊涂,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朝中都是落井下石的小人。”

李鸿章一愣,深感意外,正想点头答应,忽然想起来什么,扭过头去询问张佩纶。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爱婿才是唯一的知音,最了解他的心意。

张佩纶不想表态,但身为幕僚,只有为岳父大人尽忠了,带着苦涩的笑容,摇了摇头。

李经方心中一沉,好你个张佩纶,居心叵测的伪君子,不把你驱逐出李府,我誓不为人。

看到李经方狠毒的眼神,张佩纶打了个冷颤,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李鸿章将长子扶起身,亲切的说道:“伯行有此志气,锐意进取,为父甚慰,起来说话吧,唉,朝鲜局势复杂,牵涉面太广,咱们再仔细惦量,千万不可鲁莽。”

李经方心灰意冷,勉强拱了拱手,扬长而去:“孩儿身体不适,先告退。”

李鸿章呆了片刻,脸色特别的难看。

张佩纶更是坐立不安,李家父子不合,根源就在于自己,再怎么说,女婿也没有儿子亲。

“报——”一名侍卫小跑进来,跪地捧书:“中堂大人,平壤急电,大捷!”

平壤大捷?

众人一片哗然:倭军刚在牙山败退,怎么出现在平壤?

李鸿章匆匆流揽一遍,递给身旁的周馥。

众幕僚阅完,个个喜形于色,哈哈,双喜临门,朝鲜的局势越来越明朗了。

原来还有一丝疑惑,现在再无疑义,连活口都抓到了,再挑剔的人也没话说,这个于成龙确实有勇有谋,上次的战报并无水份。

李鸿章却是眉毛微皱,隐有忧色。

这批倭军出现得很蹊跷,计算汉城到平壤的距离,说明在几天前,倭人已窥视平壤,若非牙山我军的牵制,大岛旅团的主力已经占领了北都。

看来,闵丙奭的杀倭令很及时,否则里应外合,城池不攻自破。

风波刚过,杨士骧很注意中堂的表情,见状会错了意:“于成龙打算向皇上献俘,是不是太过了?此仗规模太小,倭军只有百余人,不值得大张旗鼓。”

“不,让他献。”

李鸿章略一思索,道:“先在平壤关押几天,由各国公使瞧一瞧,这是又一力证,然后送到北京城,嗯,玉山,你抓住时机,向老佛爷、皇上提一提款的事。”

幕僚们恍然大悟,自古以来,献俘是振奋士气的好机会,老佛爷、皇上一高兴,款的事就好办了。

人说老佛爷不想打这一仗,支持洋人的调停和谈,其实李鸿章早就看透了,老佛爷瞧不起倭人,内心深处也想教训那个小岛国,寿期将近,双喜临门,岂不是天降祥兆?皇上的态度如此坚决,若没有太后的意图,没这么大的胆子。

######################

朝鲜局势是光绪皇帝关注的重点,电报很快就摆在他的御案上,忍不住手拍龙椅:“打得好,叶志超、于成龙一南一北,同时大捷,呵呵,那个于成龙,还准备向朕献俘呢,恩准。”

群臣也颇为振奋,不论是主和派,还是主战派,打胜仗总比败仗强。

南北齐胜,形势一片大好,倭人必然恐惧,气焰大挫,总理衙门的腰板也硬了。

光绪龙心大慰:“传旨,叶志超忠勇双全,赏银千两,于成龙……”本打算官升一级,想起翁师傅的话,随即改口:“于成龙赏银五百两,如遇重大军情,可直接向朕奏本。”

小小的从四品武官,居然直达上听,这可是大清前所未有的荣耀。

一人高呼道:“我皇圣明,倭寇乃禽兽之邦,屡次挑衅我大清,朝鲜方面一步也不能让。”

此人正是天津海关道转御史端良,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磕头道:“臣有本,弹劾张佩纶。”

群臣大吃一惊,端良的胆子不小,敢劾李鸿章的女婿,不知谁是幕后主谋?莫非是翁老头下毒手?

翁同和也是满脸茫然。

“……居北洋幕中,妄干公事,屡次劝说李中堂,撤出所有军队,将朝鲜让给倭人,此乃国贼,天理难容……”端良慷慨激昂,历数张佩纶的罪行,十恶不赦。

“呈上来!”光绪大喝一声,看完后更是怒火中烧,杀人的心都有了。

张佩纶早有前课,当年中法之战,正是他畏敌不出,致使福建水师遭灭顶之灾,这次又是他,出卖朝鲜、出卖大清。

翁同和心急如焚,在下面连施眼色。

光绪帝强压沸腾的怒火,语气森然:“张佩纶妄干公事,立即驱逐回籍,永不录用。”

已经给李鸿章天大的面子,光绪手按御案,龙目威严:“我大清一再忍让,倭人却不思悔改,得寸进尺,朕意已决,近期向倭国正式宣战。”

朝后,总理衙门照会各国公使,谴责并声叙日本无礼挑衅之举,照会最后指出:“日本在牙山海面突遣兵轮数只,先行开炮,伤我运船,并击沉挂英旗英国高升号轮船一只,此则衅由彼启,公论难容,中国虽笃念邦交,难再曲为迁就,不得不另筹决意办法,想各国闻此变异之意,亦莫不共相骇诧,以为责有专归矣。”

丰岛海战后的第五天,清廷首次作出了明确的表态。

同类推荐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重生清末

    重生清末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反清历史类小说,记述汉民族受尽欺凌,愤然反抗的血泪史。身逢乱世,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以赴国难。民族应劫,好男儿当披坚执锐,纵横沙场。悠悠中华,岂能让外邦异族喧嚣逞威;欺我大汉民族者虽远必诛。*【热切盼望书友们收藏!您的鼓励,哪怕是一个点击都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书友群:82733524,请过来给老牛鼓鼓劲吧!*!!!再次厚颜求收藏!!!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慢慢长大的我们

    慢慢长大的我们

    青春总归是要逝去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手中的王牌几乎全盘送出,这一场游戏,几乎要输的一败涂地。而我们曾经放弃那么多,想要得到的,仅仅只是真实的自己。年纪越长,我们越会失去更多。如果曾经无法回头,那就保持住一份真心。曾经的简单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复杂将我们包裹,那么就把这一切当做是一种历练。我们要学会,把这一切当做成长。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热门推荐
  • 穿越东洋:小女子好无奈

    穿越东洋:小女子好无奈

    此女,很倒霉穿越了,很庆幸,穿后是个美人。很倒霉,穿成了东洋女人,很庆幸,人在自家领土上。很倒霉,被祖国同胞追着打,很庆幸,没有打死……总之,小女子好无奈,无奈的穿越,无奈的跨国倾城之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盛世狂妃

    重生之盛世狂妃

    她被剜心而死,一朝重生14岁!怀揣医学宝典,携带灵植空间,契约神秘灵兽,她不再是人人可以欺辱的草包嫡女!大权在握,皇帝也要让三分;富可敌国,天下富豪闪一边;地下女皇,杀手组织定人命!男人?敢在她面前狂,她比他更狂!她发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重生一世,她必将站在这世界的巅峰——睥睨众生!
  • 天贼者

    天贼者

    身纵灭,魂永生;狂战八方,单手乱阴阳。一个盗墓小子生在逆天世家,穿越异界,异界纵横的故事。
  • 上海小开

    上海小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上海滩富家子弟丁信诚、徐蕴昌、周治仁是大学里十分要好的同窗,三人常常结伴出入十里洋场,歌厅舞榭。在一次舞会中,英俊潇洒的丁信诚,与美丽清纯的舞女罗苡一见倾心,双双坠入情网,岂料受到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丁母执意要儿子娶银行家的小姐主卓如为妻,她看不起出身贫寒,父亲是抗日志士的罗苡。罗母则认为丁小开是逢场作戏,没有真情,反对女儿与丁信诚深交,避免始乱终弃。在重重压力之下。丁信诚不改初衷,毕业后拒绝了在上海高薪厚禄的职位,到南京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卡车司机,以行动取得罗苡的信任……
  • 天地万变

    天地万变

    天上掉下一块石头,那么它是要变成石头人呢,还是变成猴子呢?不,都不是,它最终变成了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真真实实的人,于是它成了他。他有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追逐了;他有自己的感情,他拥有过,珍惜了;他经历了他的成长,艰辛了,成就了!
  • 调教大将军

    调教大将军

    有人、有妖、有宫斗、有种族,苏情云穿越到古代成了公主,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他都不敢想象什么各种人都针对他,庆幸的是遇到了自己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儒道圣尊

    儒道圣尊

    第三卷还有几章,会抽时间写完!
  • 枯骨:凉薄公子

    枯骨:凉薄公子

    漠罪之城,神眷顾不到的角落。优伶之泪。仅且悲矣。枯骨之深,满目凉薄罢了。
  • 长情赋:一世为妃

    长情赋:一世为妃

    这是第三世,前两世的事都深深记在脑海中。第一世为医学传人。第二世为武学传人。这一世是第三世,终于落得个清闲做一个无忧无虑……啊呸,根本做不成安静的美少女!从几百岁变成小奶娃子,作为一个穿越资深的老前辈,聂悠很痛苦。她爱过,恨过,现在淡了。那人居然追了那么远。那一世说好的。‘勿寻勿念,愿君一世安好’?多年不见,那人追到此处,只见他笑着说:悠儿,你一世不来,我就寻你一世,你若生生世世都不来,我即便寻到灰飞烟灭也会缠着你。聂悠:对不起,我们……还没成亲,别了。
  • 青玄御风诀

    青玄御风诀

    修炼得道,人人皆可,但真的能人人做到吗!?一位贫瘠山村的少年,芸芸众生之中不起眼的一粒尘埃,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中,意外得到一块神秘的石骨,一生之气运从此逆改,先获那大道之始符,再得那大帝之武学,进秘境,闯圣地,斩尽那世人眼中的天骄纵才!杀遍天下,何人敢称尊!此世唯吾独尊!!一切皆因《青玄御风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