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老校长的同意,丁舒在上初中之前这段时间得以在家复习,他借来更多的初中甚至高中教材还有课外锻炼,疯狂的复习起来。
过了大约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妈妈下班回来兴冲冲的跟他说,在老校长的大力游说下,被县重点-第二中学破例录取了。
丁舒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妈,早在预料之中了,再说我也跟的上,您就放心吧。”
丁母一脸的兴奋,“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我儿子学习这么好,直接从一年级跳到初二,这在爸爸妈妈来看可是天大的荣耀喔,嗯,你爸还没下班,我骑车子去街上买点好吃的回来犒劳犒劳你,算是父母对你的一种鼓励吧。”
八四年,还是计划经济持续实施的年代。母亲说要犒劳自己,还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工夫呢,丁舒心里一热,“妈,别去了,真要犒劳我的话,包顿我最爱吃的白菜饺子吧,记的放点大油,香。”
晚饭的时候,包完饺子的母亲还是多做了几个菜,家里只养了几只母鸡,唯一的一只五七九大公鸡都被端上了饭桌,前世和今生已经习惯了八几年清苦生活的小舒看着大汤碗里浮起的部分黄黄的鸡皮,垂涎欲滴,期盼着马上开饭好赶快咬上几口的***。
父亲下班后喊上隔壁的段家一家人,夸过丁舒的学习努力顺便象征性的训了段鹏一顿后,两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声谈笑,充满了八十年代初期那种邻里之间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感觉。
丁舒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生出一种旁观者看电影样的荒谬感觉,中国人一向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城市中融洽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曾让许多外国学者称道。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优良传统似乎被不少城市人渐渐淡忘了。今时今日重新切身体会到这种温馨的感觉,丁舒感觉鼻子有些发酸。情绪有些受不了。
“小舒,怎么了,怎么哭了,。”段伯伯凑到丁舒面前,温柔的摩挲着他的头,亲切的问道。
两眼一眯,惬意的享受了一会这种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的丁舒开口说“段伯伯,我是看到咱们两家感情这么好,高兴的呗……,那个啥,我跳级了,您不奖励我点啥???”
“好小子,想要什么,说来听听,我能做到的还能少了你的???”
母亲在一边亲昵的拍打了几下儿子的手,“这叫什么话,哪有伸手问叔叔伯伯直接要东西的,又不听话了。”
“妈,段伯伯又不是外人,再说了,段伯伯,咱俩谁跟谁啊,您说是不是,嘿嘿”丁舒闪过妈妈伸过来的手笑道。
“嘿!你小子讨打呢吧,跟我这么说话,是不是几天没折腾你又皮痒了。”段父边笑边骂道,伸手欲拧丁舒的耳朵。
“嗯,我不要别的,您知道的,小侄子我这么聪明,要是回头有什么好事找您帮忙,可不带推卸的喔。”一溜烟的蹿到自己房间里,只露个脑袋在外面的丁舒喊道。“行,答应了,不过也有一条,你小子得帮伯伯督促点段鹏的学习啊,你这都跳级了,他还在三年级瞎混,你阿姨教他管他都不带听的。”“安啦,您放心吧,别看他比我胖,他不听我的,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温馨的饭局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七七八八的收拾完,劳累了一天的爸妈都睡下了。躺在小床上的丁舒睁大眼睛望着简陋的平房天花板。
想起曾经在前世看到过的一个寓言: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驴子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眼睛,一生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最后,讲寓言的作者苦口婆心的说道:人,就是要有生活的目标。
目标有了,可是今天这人际间的美好情感却再一次震动了丁舒早已麻痹的心灵。
只是为了将来的目标活着吗?情感呢,人到底是感情的俘虏还是驾驭者??
深叹了一口气,丁舒悲哀的发觉自己今生身为一个幼童所思考的远远超出了这个年龄所应背负的责任,不禁自嘲的一笑,既然已经无法再用童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了,那不要再想过去了,也不要再想未来,自己应该也必须抓住的只有现在!
又胡思乱想了一阵,丁舒慢慢的沉入了梦乡之中。
明天以后的未来,也许会很灿烂的吧。睡梦中的丁舒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