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开始主要会讲组队,找队员和提高队员能力,寻找经费,场地的事情。请继续关注^_^
×××××××××××××××××××××××××××××××××××
郑冰冰轻哼一声,首先把想法说了出来,“就你们这几个矮冬瓜,切”。一百九十八公分的郑大姐叫他们矮冬瓜倒也算贴切。
“死男人婆,篮球不一定靠身高的,懂吧”,本回敬了她一句。
“有种你们五个和我们打一场,谁输谁就是小狗”,郑冰冰说道。
“老子不和女人打,更不和你这种男人婆打”,本冷冷地回绝。
“没种鬼”,
“你才没种呢!”,本邪邪地看了她一眼,说道,“说起来女人本来就没那个,不过像你这种男人婆就不一定了”。
“你”
“我怎么了,男人婆!”
……
两人吵得欢,其他人却谁也没有注意他们,因为此时他们的目光都在易晨身上。
篮下一米,易晨轻轻抖动手腕,球进了。
退后半米,抖动手腕,球仍然进了。
再半米,还是进了,
再半米,…
再半米,…
…
开始大家还没怎么注意,但随着易晨的投射点离篮筐越来越远,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被拉了过去。
每个球都是跳投命中,跳到最高点,手腕一抖,球出手,“刷”。整个动作完美、流畅。很快他已经退到了三分线外,仍是跳投,依然命中。
彭新雷主动的站到篮下,替他做起拣球和传球的工作来,有了别人的帮助,易晨的投射显得更为顺畅了。
彭新雷传球,易晨接住、起跳、出手,球精确的落入篮网。细心的人甚至发现,在投篮那一瞬间,易晨的眼睛居然是闭着的,是的,没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他总是用这种闭眼投篮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对篮圈的位置感。
“刷”,球中了,三分线外半米。
三分线外一米,“刷”球中了。
三分线外一米五。
三分线外两米。
……
易晨每后退一步,张手投篮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里都在问着相同的问题,“下一球还会进吗”。
每一次,易晨都给了他们肯定的答案。但这样反而让大家对他下一次投射的疑问感更加强烈。
“下一球还会进吗?”
“一个,两个…”,开始还有人数着,但渐渐的大家就顾不上了数数了,静静地站在场外,生怕发出的声响影响了易晨的完美投射。
“黑头巾的小子好漂亮的投篮”,郑冰冰早停止了和罗立本的争吵,和众人一样静静地看着易晨的投射。
“闭眼后退投篮吗”,本笑了,“这家伙还真是没有变,和小时候一样爱玩这个,不知这一次他能不能打破记录”。
“刷”
“刷”
除了篮球滑过球网的声音,场上没有其它声音。
易晨退到了中线上,这么远的距离,彭新雷不得不选择击地传球,才能保证球安稳地落入易晨手中。“啪”,球击地而起,易晨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接球、起跳、闭眼、出手,居然还开始带上了后仰。
“疯子,简直就是疯子。这么远距离的后仰闭眼跳投。”
但无论大家怎么想,球还是进入了篮圈。
“下一个,下一个球还会进吗?”
又是半米,同样的后仰闭眼跳投,球仍然进了。易晨进入了另外的半场,大家纷纷让开,自觉地替他让出了空间。
又一个,第二个,…,他往另一场的三分线后退。
“这个进了就破记录了”,本心里一阵震撼,只是他忘了那个记录还是五年前的记录。
起风了,秋天的临州以风大而闻名。此时的风倒也不大,但足以让球在飞行中发生偏差,而这种偏差在经过十多米距离的放大以后,足够让篮球偏离篮圈。
易晨解开头巾,理了理那头粟色的头发,重新扎上之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家伙开始认真了呢”,从易晨的动作里,罗立本读出了别人看不到的信息。
易晨双手将球举过头顶,伸展了一下上肢,弯曲膝盖,摆好射篮的动作,双眼凝视着远处的篮圈。
微风拂过他的脸庞,那捋没有被包入头巾的长发也被风吹了起来,易晨握着球,望着篮筐,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最佳的出手时机。
观众们忽然感到了一种紧张,这种紧张是易晨现在的谨慎带给他们的,“带黑头巾的小子没有信心了吗”。
风吹了过去,易晨双脚发力,跃起,还是用那完美的投射姿势,只是这次他没有再闭着双眼,而是紧紧地盯着篮圈的最后方,瞄准了那个位置,也就找到了投篮的关键之匙。
一圈,两圈…,球在空中旋转,打过篮球的人都知道:篮球的旋转数越多,投篮的命中率就会越低,而随着距离的增加,旋转数势必也会跟着增加,这也是远距离投篮时命中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大概转了五圈,球进入了篮圈区域,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进去!
进去!
进去!
…
如果愿望有用的话,这么多人的愿望组够将十次这样的投篮送入篮筐。
“砰”,第一次球不是空心入网,而是落在了篮圈的左侧。
紧接着球弹起,又落在篮圈右侧,再弹起,又落在左侧,弹起…落下…弹起…落下…,每个人的心脏开始球颠簸的频率跳动。
易晨放下那只还保持着投篮出手那一瞬间姿势的右手,放松了一下身体,经验告诉他:这球进了
球如愿地落入了篮圈,“砰……砰…砰…砰砰砰砰”,在地上上下运动了几次之后,橙色的皮球躺在了地面上。其它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聚集精神等待着易晨下一次的投篮。
“啪”,球击地之后传向易晨。
这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位置就在易晨站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