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拿出给爸妈买的东西。在两老欢喜之余,免不了又遭一通“又不缺了穿,乱花钱”之类的数落,好在他们也不识货,只说总共才100来块才算胡弄过去。
休息两日后,叶海就耐不住的惦记着还埋在山里的人民币。只是那工程量太大,自己一人肯定做不过来,上回累的跟条死狗似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想找黄大炮帮忙又觉得不妥,如果不说清楚,就让人家不做生意陪自己去挖石头实在开不了口。说了又怕他泄漏出去,弄的一大帮人都去开山砍石,最后找不到东西徒遭人骂。好在现在还算有钱,干脆雇人去省心又省事。反正是要花钱,那不如便宜老家的人,农村别的没有,劳力多的事。
打定主意,趁中午吃饭,和妈说上次同学聚会,有个同学请自己帮他在山上采点石头做试验,报酬很高,让她和乡下二舅联系在村里找几个劳力。叶海对自己的编谎水平越来越佩服,面不红心不跳就能编的滴水不漏,看来什么事情都要经常锻炼才能出水平啊。
虽然对那些吃饱了没事做,花钱买石头搞研究的做法很不理解,老妈还是很积极。能帮自己哥哥挣点外块这种好事也不是常有的。
电话打到村长家(村里没几家人装电话的)请人叫了舅妈来接,把事情说了后,那边一口应承下来,约定明天早上在家等。看老妈挂掉电话,心理踏实下来。说了一声后就出去上网玩了。
※※※
到了老家后,请舅妈把约好的人都叫上,连二舅一共八个人带齐工具浩浩荡荡上山了。到了地头,指挥大家以上次翻过的地方为轴心向四周扩散开挖。
毕竟都是专业劳力比自己这半吊子强多了,仅一上午就把方圆十米的地方刨了个底朝天,零零散散的找到十几块黑石后就再也没有了。石头分布基本上以洞为中心,越往外越稀。不甘心的叶海又让人挖了向外近两米后才沮丧的宣布收工。
在二舅家把工钱都结算了,又请他帮着把石头装到两个麻袋里。虽然只十来块,可重量真不轻,有几块比原来的大多了。因为不用看形状只要是黑石就行,所以不管大小统统带回来了。挂在自行车上一路推到镇上车站,装上车和二舅道了声别回家了。
到了县城,先叫了辆三轮车拖到木器加工处,打了个大木箱,把石头装进去,还用木屑把它们都分开防止撞坏了才回家。毕竟这些都是钱啊,没人和钱过不去对不对。
按赵老板给的号码打了电话,“嘟嘟”几声后那边传来个年轻人的声音。
“喂,这里是石宝斋,请问找哪位?”
“我姓叶,找赵老板。”那边说了句“稍等”后去叫人了。
过了会电话里传来赵老板那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我是赵生河,是宜宾小叶兄弟吗?”
“是啊,赵老板我都找过了,没多少只有十来块,不过有几个大些的,您看怎么送过去?”
“这么少啊?”那边明显很意外,话筒里传来模糊的交谈声,估计在和旁人说话。
等了下才对叶海说“你不用过来了,过几天我和杨老过去再面谈。”
收了线的叶海没想到他们对黑石的兴趣这么高,竟然不远千里亲自来拿货。不过人家越感兴趣,他的收益也就越高。虽然不懂做生意,这点道理还是知道的。
在家守侯了四天,到第四天下午才接到电话,人到宜宾市了,住在宜宾大酒店502房。出门打了辆车带着箱子赶往市里,在宜宾酒店见到了赵老板,杨老外加个活计一行三人。开了箱由杨老验了货后。
没太多费话,开门见山的直接由赵老板提出收购方案:石宝斋出资200万买断所有黑石。双方签订协议,以后再有此类石头出现市场,石宝斋有权向叶海索赔,具体索赔数额根据实际外流黑石的数量而定,直至返还全部货款。
虽对他们出如此巨额的资金购买在自己看来没有任何用处的石头感到不可思意,但好歹还是懂得。人家把钱送上门了,自己没有理由推出去吧。昏昏愕愕的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化了押。一番相约无期后,叶海带着200万的现金支票被送出了门。
※※※
直到很长段时间以后,偶然在网上发现了一篇以中国柳州奇石博览会为专题的报道,在那届博览会上黑石大放异彩,参展的五块奇形黑石以总价高达百万美元价格被美国一私人收藏家购走。
叶海盯着美伦美幻的照片足足看了五分钟,才确定那正是自己卖出石头的一部分。慨叹石宝斋的经营魄力和手段同时,着实懊恼当时钱要少了。
※※※
在以堪比刘胡兰,董存瑞等先烈的大无畏革命意志,坚决杜绝了“就此买房,购车,找个美女花前月下”的致命诱惑后,叶海开始正视自己的炼钢计划。毕竟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当初那朦胧构想为前提的。他在做学问上还是很有股钻劲的,这从十多年如一日的记忆飞船资料可见一斑了。
想造钢首先要把合成制钢仪搞出来。虽然对它所有工艺,制造程序都有记忆,但它与现代工业科技,材料的可对接性有多大还没一点概念,毕竟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吗。套句通俗话讲就是“借鸡生蛋”----以超科技理念造现代版的仪器。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叶海又释出拿手伎俩,蒙得家人同意孤身一人跑到市里去。还是有钱好办事啊,找了家环境悠闲的招待所开个房间,采购了大量专业书籍和制图工具,在房门锁上挂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就开始“闭门造机”了。
※※※
调出有关仪器的记忆资料,合金原料是:硅,铜,铝,锰、硫、磷,锶,锌,铬等元素。结构分为分离,加工,成形3部分,原料通过原子分离器的作用(这个部分比较大,也是基础),利用超高频的电磁能加热等一系列办法,打开金属原子之间的链,让原子游离出来,在磁场的作用下进入加速器。
同样在磁场作用下加速到了一定程度,进入分离腔,在强磁场里利用质子数量不同,各种原子偏离的角度不同分出了各种原子,需要的元素偏离到的方向有出口,不需要的碰撞器壁掉到回收槽。这部分将所需元素严格区分,过虑杂质。
从分离器出来的所需原子分别进入不同的加速器,其中硅、锶、铬等原子的加速器出口设在结晶腔,几种元素以同一比例在结晶腔内碰撞,将金属元素之间的原子键链接打乱,以类似碳原子组合钻石的方式形成整体分子在核磁能的强大作用下,形成了以硅元素为链,锶、铬原子成八角形均匀分布的硕大的分子。
成形的分子在核磁能作用下送入了减速器中,未成型的原子及不符合要求的分子从新回到分离器,已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通过了减速器,结晶分子进入模具中,模具是核磁能形成的密闭空间,中间充满从另一个减速器进入的锌原子,在磁能压力下形成了以大分子结晶中间填充了锌原子的钢板。
※※※
在对着它的工艺流程尝试用现有知识水平来理解时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对一些关键部分的工作原理根本不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生物,化学等高深知识都是似懂非懂,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无奈下又跑出去再一次疯狂采购。
对着资料攻克了一个个技术碉堡后,叶海惊奇的发现:飞船技术与现有科技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它们的工作原理惊人的相似,所不同的只是表现手法。再一次证实了不知哪位伟人留下的“错误可能有万千个不同,真理往往只有一个”醒世名言。
对整体思路有了明确的概念后,具体制作各个部件相对简单了。叶海过硬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按图索骥下,大部分构件制出了草图,一些不能以现有技术制造或无法理解的环节被代以相同原理工作的现代工艺。
当整个仪器的主体结构拼装草图绘制成功后,叶海打量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硕大浑圆的肚子顶着个开了小口的脑袋,如果再加上尾部尚未完成的氘[dāo]能动力驱动器的话,怎么看都象动物园里常爬在水塘边的某种爬行动物。
虽然样子难看了点,好歹能把它搞出来,叶海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剩下的就是一些包括动力驱动,胚胎模具等外置设备。合成制钢仪工作所需的能量是个天文数字,动力输入是以氘聚变成氦后放出相当于数亿度电的原理来完成的,主要原料可以用水来代替。
解决了所有问题后,已过去了七八天时间。叶海不敢再耽搁了,收拾了东西,带着几十斤重的各式书册赶回了家。自有一番说词胡弄老妈关于为什么出去这么久不和家里联系的质问(埋首于书山纸海的他连吃饭,睡觉都忘了,哪还顾的上打个电话报平安这种小事)。
※※※
在家花了数日把资料整理齐全后,叶海面临着和家里摊牌的问题。要把纸上的样图搬到地面上,首先确定在家是肯定不行的,连电脑都无法配置,这些天可吃够了不能上网查资料的苦头,而且要把草图变成标准图纸,没电脑那是万万不行。
可要办厂,生疏的地方不行,场地,人员,各种手续没个熟人帮忙联系,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搞起来。要是不小心被人骗了,真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长这么大除了家里也就读了四年书的CD还算熟悉,而且还有不少大学同学留在那工作,找个人帮忙应该没问题。
定了地方,剩下的就是怎么和家里人说了。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谈判,在保证明年10月回来上班的大前提下。把打工提高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绝对的高度后,叶海坐上了开往CD方向的列车,踏上了他的漫漫征途。
※※※
站在母校大门对面的马路上,望着巍然依旧的门楼,虽然才短短数月,叶海却已有物是人非的感觉。跨出这个大门时,自己还只是个前途迷茫普通的二流大学毕业生。谁能想到转眼间就身怀百万家财回来准备大展宏图,“世事难料,以此为最啊。”
发表了一通感慨的叶海不再干矗在这做伟人状装酷了。再不找地方落脚又要住宾馆了。虽然以现在财力住个十天半个月也是小KS一件,但对办这个钢厂需要多少钱,自己心里实在没底。能省的尽量省吧,不然仪器造一半没钱了那乐子可就大发了。
临近元旦了,CD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挂着彩旗,灯笼,好一片喜气景象。自二日前到了CD后就一直再找住处,哪知道现在想租个房子也这么难,跑了好几处以前有印象的租房区,不是没空的就是价格太高。又钻了几条小巷(这两天跑出经验了,价钱低空房多的多半是在巷道深处)终于看到一张贴在电线杆上的出租告示。
顺着地址摸到门口,还不错,是个独门独院两间上下的旧式小楼。虽然地方偏了点,但能图个清静。敲了门说明来意,被房东领进了屋子。
房东姓刘,是个快60已退休在家的老头,儿女都已成家在外,就老俩口住这。看了屋子,是底层两间,厨房卫生间都是院里独立的可以共用。虽然地方大了点用不了,已经跑够了的叶海最后还是以500块一个月租了下来。
交了两个月的定金后,叶海由宾馆取回东西,帮房间稍做整理就有了自己在CD的家。和房东商议了把他家电话接个分机到自己房里,再以房东老刘的名义接通宽带网,而以后话费均由叶海支付。
搞定这些后,叶海直奔附近最大的电脑城买机子,这可是头等大事,目前仪器的所有构件都停留在草稿阶段,没电脑什么都干不下去了。
对电脑叶海没有太多的认知,本着只要能上网,能正常工作的基本原则。没有辜负导购小姐那张热情洋溢的俏脸,干净利落的拿下一台“联想”笔记本(支持国产企业)。在二楼的软件专卖店选购了绘图所需的软件后叶海回到住所安装,调试。
等一切工作做完了,该考虑联系同学帮忙找场地了。翻出毕业通讯录,找到在家时就圈定好的孙锦林联系地址,手机号码。
其实叶海也没几个熟悉的同学,真正能说的上话又留城的也就他一人了。拨了号码却听该用户已停机。以前听那些室友说现在通讯发达,各式优惠政策繁多,玩手机换号码换的比衣服还快,看来让自己赶上了。无奈,只好来日登门拜访了。
※※※
卒日,乘车前往孙锦林工作的《CD市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工业园区入口下了车,叶海被眼前情景吓了一跳。一眼望过去,尽是蓝白相间的现代化工业厂房,密密麻麻不着边际。这怎么找?虽然有门牌号,可一家家看过去要找到什么时候。在入口处转了转,好歹发现了园区示意图。对着示意图看了好一阵子才找到该厂所在的区域。
按着所示的方位步入园区。在图上看起来很小的一块地方,等进来才知道还是很大,四通八达的路道纵横交错。诺大的园区居然清静异常,走了好一段路居然没看到一个行人,偶尔几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无法确定厂子在第几个路口,只好盯着厂牌上的门号一个个查。
终于看见临近的号码,叶海开始兴奋了转过前面那路口就该到了。一路小跑赶到转弯处,刚一出拐角,就觉眼前一道黑影骑着自行车朝自己撞上来。拌着“啊”的一声尖叫,车翻人仰。叶海也被撞的坐到了地上。
揉着腰爬起来的叶海检查了下自己。还好除了腰有点疼,手被蹭破点皮外没什么大碍,估计对方可惨了。对面是个年轻女孩,正坐在地上揉着自己的腿,批肩的长发顺滑的淌下来挡住了整张脸,一辆女式凤凰自行车翻在旁边。
本来还有点火气的叶海看是个女孩又她伤的不轻,什么脾气也没了。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走到她跟前说道“小姐,你没事吧”
见没什么反应有些尴尬“现在天冷坐地上不好,还是起来吧。”
“呜~~~你这人怎么这样,撞了人扶都不扶一把,还尽说风凉话。”女孩终于抬起了头,只不过话语里带着明显的鼻音。
没有工夫想怎么变成他撞别人了,叶海被眼前那张动人的脸庞震住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被水雾遮挡了显得有些朦胧,玲珑的鼻子下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吹弹可破的皮肤上印了几道水痕。正是雨打娇棠,我见犹怜。
没有得到预期的帮助,女孩才发现叶海征征的盯着自己看。受不了他的目光,面色微红怒声道“色狼,看什么看。”
被怒斥的回过神的叶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有被人叫色狼的时候,脸腾的一下红过了耳,不敢再看人,盯着地面诺诺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
顾燕今天心情很不好,临近年底了,一向悠闲的公司策划部开始忙碌起来,这两天为赶个销售方案正忙的不可开交,接老妈个电话非要回去一趟,问干什么也不说,就是催促快点回去。其实她不说自己也能猜到,多半又是什么人来相亲。
顾燕今年22了,虽然自上大学后就没缺过追求者,但还没正式处过一个对象。从年初开始她老妈就隔三差五的找个人带给她看,被妈烦怕了借口工作忙躲进公司宿舍住,哪知电话还是追过来了。本不想理这些无聊事,奈何父母把她疼的象个宝似的,比弟弟还宠三分。怕她在朋友面前落了面子于心不忍。只得请了假赶回去。
也不知走什么霉运,这条厂路平时上班时间连鬼影也没一个,今天不知打哪冒个楞头青出来和自己过不去。这下好了,腿疼的象断了骨头似的,哪也不用去了。
抬头看着面前局促不安的叶海,顾燕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人家也没什么错,她对自已容貌的杀伤力还是有些自信的。把小姐脾气耍在这个陌生男子身上是有些过分了。当下放缓了语气,和颜悦色道“我腿疼站不起来了,你能扶我把吗?”
听口气好像气消了,叶海放下了心。嘴里应承着手忙脚乱的扶着顾燕的胳膊拉她起来。虽然隔着几层衣服,仍感触手温滑,纤细。从来没近距离接触过异性肢体的叶海心跳如鼓,面红耳赤,手上力道不由自主的加重了。
被弄疼了的顾燕直皱眉头“不能轻点吗,你这到底是抓鸡还是抓人呢?”话一脱口,才觉自己用词不妥,偷瞄一眼,还好叶海根本没注意,这才送了一口气,反觉得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眼前这男孩看来还“纯”的很呢。
站起来后稍动了动,还能走,就是不太好看,一拐一拐的。看来骨头没什么大问题,看了下紧张的两只手都没地方放的叶海觉得好笑“怎么现在还有这么腼腆的男孩,实在稀奇”
被叶海这么一闹,再加上可以理直气壮的不用回去受罪了,顾燕的心情顿时舒展多了。
“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来这有事?”
“嗯,我是宜宾的,来这找个同学。”扶起车子的叶海随口答道。
“哦,哪个厂的,这我还算熟的。”在叶海说了厂名后顾燕有些诧异“还真巧了,和我一个公司的,叫什么名字啊?也许我还认识呢。”
“应该是生产部的叫孙锦林,今年才分配的”
顾燕想了想没什么印象就不去伤脑筋了“走吧,反正我也要回厂了,带你一起去,还要请你帮我把自行车推走呢。”
“不麻烦”迟疑了下叶海又道“你不是往外走的的吗?怎么又回去了”
“噗疵”一笑,顾燕嗔了叶海一眼道“我现在这样子还能去哪啊?”
俩人闲聊着走了百多米远便到了厂门口,顾燕对叶海说“我要进去了,公司不让外人进厂,我替你找门卫帮你叫一下你同学。”
“好的,那谢谢你了”
嫣然一笑的顾燕接过自行车走了几步又回头道“对了,我叫顾燕,你叫什么名字?”
“叶海”
※※※
叶海在厂门口等了十来分钟,就远远看见孙锦林从一幢办公楼里出来向厂门口走来。等近了才发现几个月没见这家伙发福了不少,看来日子过的挺滋润。
看见叶海,孙锦林很惊讶“阿海,你什么时候来的,刚才我还琢磨哪个姓叶的同学呢,怎么不先打个电话通知我接你?”
“还用你说?你留的号码打不通啊。”
“呵,前几天刚换了号码。得,啥都别说中午兄弟请客给你接风。”
待孙锦林请了假带着叶海在工业园外的一个小餐馆坐下后,已是中午十分了。俩人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两瓶啤酒边吃边喝的聊起了毕业后的各自情况。
等菜吃差不多酒瓶也见底了,叶海才把来意和他说了。听得叶海想办厂孙锦林象看怪物似的四下打量着他“行啊,哥们,才几天没见,母鸡变凤凰了,你哪来这么多钱的?”
叶海到没想瞒他,毕竟以后要经常请他办事情呢,一五一十的把石头的事情和他说了。
“我倒,这种事你也能碰到,咋兄弟我就没这运气呢?”
呵呵,对这件事,叶海自己也很得意。谁叫咱记性好呢,也就瞄了一眼那报道,居然关键时候还能想起来,不佩服不行啊。(其实是他当时就有了先主之见,认为黑盒子边的奇怪东西应该是好东西。否则换个地方看见了,只怕和别人一样一脚就踢到阴沟里去了。)
在羡慕了一阵叶海的运气后,又回到了原先的话题上。“阿海啊,那你准备搞什么项目啊?”
叶海不敢说要造钢板,怕他笑话,200万就想办钢厂任谁也说不出口。只说了加工钢管,对这个主意孙锦林到没什么意见。只问了有没有销路。这问题倒没考虑过,在叶海想法里自己造的机器虽然七改八改早没了原来的样子,但大体原理没变,出的钢质量应该要比现在的好多了吧。好东西还怕没人要吗?
看了叶海吱吱呜呜的说不出话,孙锦林也知道他根本没考虑这些。又开始苦口婆心的教育他盲目办企业,上项目产生的不良的后果等等,无奈叶海铁了心不回头。
看实在说不动他的孙锦林,本着反正钱是他自己的,想怎么瞎搞也是人家自己的事,作为朋友该说的都说了的原则,答应回去就找熟人替他联系场地。
最后还是由叶海以自己好歹算个小富翁的理由买了单,又送孙锦林进了工业园后,才等班车回自己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