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可以像一部允许改写的小说,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在这趟单程的生命列车中重新做出不同的抉择。如果,(我说是如果,尽管这只是一厢的情愿)如果生命可以记忆,可以忘却,可以延续,可以交换,是否错过的可以相遇,爱着的可以厮守,怨恨的可以包容?可惜这终究是个不会产生答案的永久命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间,莫名地踏上人生单程的列车,揣着未知的故事与不容篡改的历史疾驰而去。
时光渐行渐远,碾压岁月的一切,化为入土的尘埃。但也终究仁慈地给我们留下还可以在心**奉的记忆作为我们在世间存在过的证据。但是,陶格就宁愿放弃这唯一还能铭记的权利。从违心的选择别人眼中的生活开始,陶格就已经踏入了生命中永久不能兼顾他人和自由的矛盾选择。这是陶格从丢失又重新找到自我的旅程,在丢弃与寻找之间,在真实与虚幻之内。庆幸的是,陶格最后还是听从了自己。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放弃比坚守更难,原谅自己比原谅别人更难。在交际场如鱼得水容易,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纵横驰骋却很难,看透别人看透世界容易,看透自己却是难上加难。对陶格来说,未来更像是一片汪洋的泽国,海底或许埋有宝藏,但也时刻充满着危机。假如她的人生像个十字路口,起码还有指示的方向,但她这片未知的海面看似广袤,但却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从何处追寻。
如果青春是感性的代名词,那么成熟就是理性的形象代言人。然而感性与理性之间,梦想与现实之间,责任与自我之间总是逼迫着我们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陶格的青春也就是这么拧把着,她与无数个度过青春的孩子一样,被逼迫着做完了选择题的答卷,让所有人满意了,却终究骗不过自己的内心。所以她选择了用遗忘来逃避,然而,事实紧追不舍,陶格就在一次意外中,彻底地改变了今后的命运。就在她的内心深处,风啸松林,长长的石板街外,有一处深山的古刹,那里没有一尊引渡的佛,却让她自己时时带着朝拜的虔诚。陶格或许不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浑身上下透露着华美的光泽和让人频频赞叹的雍容。她只是万万生命中最平凡的一个,她或许因未经雕琢而略显木讷,因未经大师之手而毫无虚名,但她只带一颗璞玉的内心上路,经历了一切的狂风暴雨之后,救赎了青春,救赎了自己,救赎了这世上未被风沙掩埋的心地,即使在这个刀滚沙风的世界,它或许不堪一击。正如窗外的大树,当夜晚来临,人们都躲进家中温暖的被窝时,没有人知道那一晚它曾在伴着狂风呼啸的暗夜中经历了什么,当第二天的清晨来临,人们打开窗子只是看到阳光依旧洒在它的身上。只有树下的叶子喊叫着,我知道,我知道。可惜,没有人听到,大家还是在和往常一样急匆匆的来去,尽管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个故事的一切就在那本日记来到陶格的生命中一刻开始发生改变。一个巨大的秘密和一场青春无忌的奔走。当地下室一本与之几乎相同的日记被找到之后,一切的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所有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遭遇,却有相同的感知。在这趟单程的生命列车中,我们或许不喜欢最终的目的地,但一定爱上途中的风景,和中途陪伴的情意。陶格也即将踏入这场生命的列车。
只问出发,不问缘由,就让一切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