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300000020

第20章 诗词写作谈(6)

俞陛云在《诗镜浅说》里谈到他曾“两游此寺,在空心亭,凭栏小憩,山容鸟语,不异当年,洵千载名蓝(寺院)也。”他说米襄阳(即米芾),所写的诗碣还在禅堂。“照”字写作“明”字。他说用“明”字比“照”字好,因为“此诗‘悦’字、‘空’字,其平仄声不用谐律,则作‘明’字为佳。”他分析此诗妙在“曲径”以下六句“愈转愈静……由曲径至禅房深处,惟有鸟声潭影耳。鸟多山栖,而鸟性用一‘悦’字;水令人远,而写人心用一‘空’字,名句遂传千古。末句惟闻钟磬,所谓静中之动,弥见其静也。”

§§§第17节康熙《濠濮间想》诗的艺术构思

沿热河泉的北岸西行,经“萍香泮”旧址,过“甫田丛樾”,约一二百米,便是“濠濮间想”了。这是一座六角亭,现已重修一新。但是只有顶盖栏柱,却没有轩窗了。看着柱上的介绍板,念着康熙的诗和小序,不觉生出一个疑问:这序文和诗句只写出“濠上”的乐趣,却没有点出“濮上”的含意,难道是一时疏忽,还是由于无知?我渐渐悟出,康熙为此大概颇费了一番神思吧?

澄湖北岸的六角亭建成了。康熙与侍卫从臣来到亭前,看着葱郁的林荫,鹰翔苍空,鱼浮水上,听着悦耳的鸟鸣,君臣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康熙环视左右:“亭已落成,题个什么名字好呢”经过一段讨论之后,便集中在两个争议上。一个说:“这里水静鱼游,似与我君臣共乐,就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叫作‘濠梁之乐’吧?”另一个说:“这里还有林木之秀,光说‘濠梁之乐’似乎还不足以概括这一带风光。《世说》上谈到简文帝游华林园时曾说过:‘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鱼禽,自来亲人。’这不正可以形容我们君臣今日的游园之乐么?叫‘濠濮间想’,如何?”大家都被后一个说法折服了,便异口同赞:“好,好!既有群王游园之意,又含林水禽鱼之趣。”康熙在一片赞颂声里也微微点头称是,于是挥笔提额曰:“濠濮间想”。

每建成一座亭阁,康熙便题诗一首。今天也不例外,他在“延薰山馆”,翻阅着《世说》原文,回味着白天游园题额的情景,刚要提笔写诗,又停下了。他忽然想到:不妙!简文不是东晋被桓温当傀耍的那个短命皇帝么?在位不过九个月。赶忙打开史书一看,唉呀呀,历史真是无情,对简文竟作了这么一番嘲讽的介绍;好虚浮,讲穿着;好读古书,却不讲卫生,案上积尘多厚了也不拂拭,仍然处之自如;善清淡,却毫无济世才略,所以谢安把他视为如惠帝之流的废物。而惠帝又是何许人也?康熙又翻到西晋惠帝条;

“帝为人憨(愚痴),尝在华林园闻蛤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左右戏之曰:‘在官地者为官,在私地都为私。’”

“时天下荒饥,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由是权在臣下,政出多门……”

康熙再也看不下去了,拍案大怒:这群混蛋,怎能把朕和这样的废物相比?恨不马上把这个起“濠濮间想”名字的大臣叫来,斥骂一顿。不,康熙又一次停下了,继续查书,他有个习惯,遇到一个难题,不抠到底,誓不罢休。他读书经常到深夜。有一夜他在江南燕子矶舟中,读书至三鼓,侍臣劝他:“圣躬过劳,宜少节养。”他却说:“腾自五龄受书,育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

他想到“濠上之乐”出自《庄子》,早就读过,很熟,甚至还能背诵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所以黄庭坚诗曰:“乐莫乐于濠上。”可是,这个“濮上”又何乐之有?《庄子》上虽有“庄子钓于濮水”但是,不是说庄子在寻乐趣,而是向楚大夫表示:宁可“曳尾于涂巾”苦,也不愿“留骨而贵”去王朝当官。“濠濮”怎能连在一起谓之“间想”?“间想”看,幽阀之想也。于是遍查古书,看看这濮水到底谁人曾发生过乐趣?他查了《说文》,又查《水经》,又查《广舆记》,都说是水名、地名。可这濠和濮怎么会连在一起的呢?啊,对,濮既是卫国都城,再查查《地理志》吧:濮,“卫地,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故其俗刚武上气力,而野生好气任侠,有濮上风。”好个“好气任侠”,不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治武功,乃治国之道。可是,这和风光景色又有什么关系呢?再看: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丞聚会,声色生焉。”《注》:“阻者,言其隐隘,得肆其淫僻之情也。”

康熙仿佛又记起《礼记》上也有过这么一条,一翻检,看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不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阑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

看到这里,康熙再也翻不下去了,闭目深思:“啊,简文,原来‘濠濮间想’竟含有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今天联算上当了!”但是,康熙的性格是从不服输的,他总善于转败为胜。此时,他很快地从纷繁靡乱的思绪中醒悟过来,想道:“腾是马上得天下的圣君,岂能受简文、晋惠之诬?我把这四个字重新赋予新意,后人看了谁个敢把朕视为晋帝?”于是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小序曰:

“清流素练,绿岫长林,好鸟枝头,游鱼波际,无非天适,会心处在南华秋水矣。”

他把“会心处”一下子引导到庄子秋水篇的哲理境界中来,一扫“桑间濮上”的晦气。

随后,他开始写诗了。他想,濮地盛产长节竹,竹节相距一尺左右,谓之“濮竹”。朕何不借用王羲之《兰亭序》上的词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于是,写出第一句:“茂林临清流”。一转念,不成。“清流”是动态的水,而这澄湖的水是平静的,平明如镜,顿时又想起庄子的话来;“人莫鉴于流水,当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于是把“清流”改为“止水”。这一改不只能表现出澄湖的娴静之美,而且还有深意寓其中。这水“能止众止”,能使一切不安的都安静下来。南平“三藩”,北驱罗刹,西除噶尔丹,东定台湾,这不正是朕功的体现吗?没有这南征北战的武功,怎么会有今日的山林鱼水之乐,身心安泰之福?于是第二句写成:“间想托身安”。简文算什么东西,短命鬼!朕八岁登基至今五十余年,国泰民安。真做到了子产说的那样:“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几十年来,腾远施怀柔之策,近用保民之道,使天下黎民百姓都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在《暖流喧波》中曾作过描述:“怀保分流无远近,穷檐尽诵自然歌。”怀保二水汇成永定河,这里澄湖又是止水,确实“能止众止”永远安定啊!看眼前,飞鸟游鱼多么安乐自得,这不和朕治下的臣民一样么?“飞跃禽鱼静,神情欲状难”啊!一口气把末两句写完。把诗稿捧起来,吟诵着:

“茂林临止水,间想托身安。飞跃禽鱼静,神情欲状难。”

他抬头对镜,会心地笑了。

§§§第18节写小景与写大景——读杨万里的两首荷花诗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绝句《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景抒情,前一首清新宁静,后一首奇丽不凡,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杨万里(1124或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他与同代诗人尤袤,范成大,陆游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有二万多首,但没有全部流传下来。他的诗清新活泼,平易自然,善于写景抒情,他在《自序》中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大词人姜夔也称赞他:“处处山川怕见君。”“怕”,说明山川景物都能被他描绘得惟妙惟肖,形象毕露,所以山川唯恐见到他,一见到他,就无以藏身了。他虽然也写过一些关心国家人民的诗篇,但远不及陆游的成就大。著有《诚斋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写小池的绝句,人们爱吟后两句,因为他写出了初夏荷塘特有的小景;嫩绿的荷叶刚露出尖细的叶角,卷曲着好像小小的绿色羊角。在叶角上早有轻捷的蜻蜓伏立了。清新宁静,令人遐想神怡。

其实前两句写水色也很有特点:不是死水,是一池活水。这泉眼看不见翻花冒滚,也听不到潺潺水响,可是却有湲湲细细的水流。一个“惜”字,增强了对细流的深情,岸上的碧树浓荫倒映到水面,水光又反射到树荫上,虚恍恍,轻袅袅,多么晴柔可爱啊!水,在活动,不是大动,而是“细流”;树,有浓荫,不是阴暗,而是映照有光,不是耀眼,而是“晴柔”。

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果说《小池》专以写小景取胜,那么这首咏西湖的诗则是以写大景见长。

一般即景抒情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或议论。这首诗却一开笔就赞叹议论;六月的西湖风光啊,实实在在与四时不同。六月本是夏季,为什么说“风光不与四时同”呢?这个不同既指与别处的风光不同,也在说六月的西湖也不同于它本身春夏秋冬的风光,这个夏应是除六月之外的其他两个月。六月的西湖风光这样奇丽不凡,究竟什么样呢?

三、四句则做了具体的描绘:满湖菏花盛开,不说明有多大,但见莲叶接天,望不尽的碧绿,菏花映日,分外红艳可爱。“接天”极言莲枝高耸挺立,“无穷”极写莲塘之广阔无际,“映日”,极衬菏花之光泽闪烁,“别样”,极显菏花之红艳多姿,西湖能盛下这么多菏花莲叶,这湖该有多广大啊!别处有吗?没有,这是一个不同;其他几个月有吗?没有,这是又一个不同。这月中的西湖就是这样“无穷碧”,“别样红”。读后,使人胸襟多么开阔!这与“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比,真是另有一种壮丽之美。

§§§第19节一回拈出一回新——读元好问《论诗》札记之一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我认为这是元氏论诗的结晶,可是却遭到误解:说什么艺人的才华技艺就表现在一枚针上,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对外是不透露的。这是因为未能领会到诗论的题旨主要在论述“一回拈出一回新”的问题。

“一回拈出一回新”,这是诗创作如何出新的大问题,元好问在《诗论》中有很多阐发这一创作原则的精辟论述。

首先,他提出要“晕碧裁红点缀匀”,就是要诗人在创作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技巧,倾注出全腹激情,想尽一切办法,把诗写好,达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程度。因为自己在发展,在一天天提高,每提高一度,写出的诗便高一度,别于过去的低一度,所以才出新。元好问咏杏花诗词数十首,就是他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例证。《杏花杂诗十三首》可以说是“晕碧裁红点缀匀”的早期产品,写尽了杏花的风流美态。这是不是已将杏花之美写到极致了呢?读他九年后的杏花长诗,看到他更进一步将杏花喻为“乳儿粉妆”“里中处女”“十里罗绮”,更加多情感人,因而也更加惜春爱花:“芳苞一破不更合,且看锦树烘残春。”已预感到国破家亡。当金亡前夕,更深感“残阳淡淡不肖下,流水溶溶何处归”!而《荆棘中杏花》竟活画出金亡后杏花“喻文人学士”的种种不同遭遇:有的“新宠贮金屋”,有的“远嫁愁清笳”,有的“萦帘指床席”,有的“漂泊沾泥沙”;亡国后的凄惨景象:“黄昏人归花不语,唯有落月啼栖鸦。”避难回乡在伯夷叔齐庙前又借“山中又双朵”的杏花抒发了不仕元的爱国情怀。在《江城子》中又借杏花抒发了爱惜人才的深情厚意:“传语春风留客好,莫容易,便吹残。”元好问写这么多的杏花诗,之所以能“一回拈出一回新”,正是由于他每回“拈出”都是发自内心深处苦心经营的结果。

其次,要“鸳鸯绣出从教看”,创作出新作品要请诗友观赏提意见,根据意见加以修改提高,又会一回比一回新的。别人的意见对与不对,都会有启发的。但做到这点颇不容易。写诗的人,大多是内向性格的,自尊心很强,总好自我欣赏,别人给提个意见,承受不住。这样长了,闭门造车,就很难得到提高。所谓“坎井鸣哇自一天”,局限于一己的小天地之中,就达不到“江山放眼自超然”的境内外地。杜甫讲究“转益多师是汝师”,要与朋友经常“把酒细论文”;白居易写诗常寄给好友元稹、刘禹锡,与之唱和,甚至念给老妪听,征求老妪的意见,苏东坡把新词交给歌女演唱,让她们帮助修改;辛弃疾请晚辈给自己的词提出批评,都是“从教看”的范例。现代大将诗词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在出版社出书,给众多读者吟读,其中也有个听取大家批评以便修改提高的目的。

第三,要做到“眼处心生句自神”,要从一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或感受出发,写自己熟思过感受最深的。“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东晋诗人谢灵运只能写“池塘生春草”这种士大夫游山玩水的诗句,他不能写,也不该写他没有生活体验过的“柴烟粪火”的生活题材。元好问虽与陆游、辛弃疾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也绝对写不出陆、辛那种慷慨请缨的爱国诗篇,而陆、辛绝对写不出元好问亲见亲历的丧乱诗。诗人只能各自写各自生活领域内的感受,这样才能写出别人没经历就写不出来的独具一格的好诗,这才能写一回新一回。没有生活,没有感受,勉强凑句,是写不出新诗词来的。

写咏古诗也同样要“眼处心生”,发一己之幽思,不要人云亦云,外黄道中有楚王庙,王安石曾有诗嘲笑范增:“剿人七十漫多奇,为汉殴民了不知。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嘲范增不自半山始,唐时周县咏史就曾写过:“智士宁为暗主谟,范增不曾读兵书。平生心力为难尽?一事无成空背疽!”可是元好问外黄楚庙却写下了(为范增解嘲):“一怒屠城一留城,书生刚为范增羞。军中老子关何事,付与儿曹调沐猴。”元氏提出了与唐宋诗人的不同看法,认为范增在项羽麾下虽称亚父,但是项羽事事不听范增的谋划;范增在楚军中只是供儿辈调弄的沐猴而冠的一个腐朽老儒罢了。可以说元好问的诗,已由现象看到本质了。这样的诗岂有不新之理?

第四,要“奇外元奇更出奇”。《白石道人诗话》曾对“奇”字作过透彻分析:“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奇,不是猎奇,追求怪异,而是出奇制胜之奇,使人惊叹之奇。苏东坡在《自评文》中说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有这样生动的描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审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元好问《同儿辈子未开海棠二首》即可称为奇诗。奇就奇在道出诗人所不曾道。前人大多把海棠比作美人,或以之喻自身,爱她护她,愿她莫受风雨的摧残;元氏诗没有停留在消极的惋惜或担心上,他更进一步教导启发海棠新蕾要学会自己爱护自己,要永远保住“生红”的青春本色,不要让露水浸染洗去一点一滴红颜,甚至要“深藏”在“重重”“新绿”的“枝间”,永不“轻吐”“芳心”。“且教桃李闹春风”,你也不要去争奇斗艳。诗的境界也在层层加深,真是奇外出奇。

同类推荐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民族情怀》是该丛书之一。
  •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是一部融爱情、亲情、民族情于一体,诗文井茂的爱情史诗。该书通过近百个爱情历史故事,歌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互爱、情侣忠……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浩瀚的历史长河涌现出了不少文学大师,他们的传世佳作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本书精选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世界文学大师,通过翔实的生平介绍,精辟的写作特点分析,生动的代表作解读,呈现世界文学大师独特的精神面貌及其代表作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便于轻松掌握广博的文学知识。
热门推荐
  • 都市仙尘

    都市仙尘

    一个优秀的私家侦探,在无意中吞下了一颗未煮熟的肉丸子之后,踏入了修真之路^_^
  • 诛神

    诛神

    本书是以封神榜为背景开始的故事,原本应该按历史发展的商朝灭亡,却被神秘之人所拯救,导致西岐打败,闻太师大胜回朝,纣王继续宠幸妲己。百万年后一个少年在梦中惊醒,继续着百万年前的谜团。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芥隐笔记

    芥隐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将在三国

    末将在三国

    特种兵何雷,意外穿越到三国时代成了魔王董卓的女婿牛辅。既来之则安之,何雷以牛辅的身份,结交西凉军阀中的大将,董卓死后一举夺取长安,掌握献帝,继而统一天下……在这期间,他与貂蝉、蔡文姬产生了缠绵纠葛的情愫!本文主角妻子很多,但没有11,也没有11,都是情圣情节,而且主角也不狗血,有点正人君子,不是邪少,也不是坏蛋,不喜勿入,我只想这样写,不想太乱来,不喜欢的请不要进来,更不要留言。
  • 迷失在宋末

    迷失在宋末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穿越至北宋末年,经历了匪患与战乱,没有一技之长,却梦想着改变世界。帮助落难时的岳飞就是奠定成功的基础;与金兀术称兄道弟,乘机劫他的犯人,泡他的妹妹;你就是成吉思汗,老子先杀了你……搞垮秦桧,扳倒赵构,踏平大金,威慑草原。赵构:你放过我吧。秦桧:江南归你,江北归我,如何?岳飞、吴玠、张显:你是我兄弟。金兀术:我叫你哥,你把我妹。铁木真:汉人中有如此人才,永世不踏足宋境。
  • 稻草冥猫

    稻草冥猫

    她是被世人称为妖妃冷血无情的冥姬,她是从一出身就克死父母的孤儿,她是可爱却极为腹黑的十六岁少年稻月,到底哪一个才是她呢?就连她本人也分不清了,就在她决定不在乎时,因为一场冒险而有了突变。他是全国首富的儿子睨迩,因为从小养尊处忧而想要出去闯荡。他是孤独一人的赏金猎人狮王,在一次狩猎途中救了稻月而成了稻月的伙伴。他是调皮捣蛋又好吃的邻国王子铁忻,因为抱走了冥姬的猫,而被冥姬戏耍。如此有趣的四人组,将会发生什么呢?
  • 逗追女汉子

    逗追女汉子

    对于穆新来说,她出生的家庭狗血加幼稚。他的小猪马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从小扑克脸,禁欲系冷酷的令人发指,而且不允许任何人靠近的大佬儿才对。玛得嘞隔壁,陆墨凡这厮恰巧想反,小时候“老婆老婆”的鬼嚎。长大光想着亲亲抱抱生孩子!而且自家老母还一脸满足的样子怎么回事?好吧一句话来说,逗逼的猪与高冷的女汉子的故事!
  • 梦修奇缘

    梦修奇缘

    一个失去记忆的少年,本是拥有引以为傲的完美资质,却不成想被身体中的两个冤家对头给破坏了;由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六界:玄界;鬼界;冥界;魔界;妖界;灵界;神界;法宝等级:宝器,灵器,古器,仙器,古仙器,神器。等级划分:一重天:聚灵;塑体;窥天;凝神;人丹;二重天:分神;渡劫,合体;三、四、五、六重天:渡劫;大乘;金丹;人仙;天仙;金仙;大罗神仙;九黎洞仙;天君;古仙;天帝。七重天:……八重天:……九重天:……神界:……
  • 高能系统

    高能系统

    迷离的身世,惨痛的过去,只为解除心中的疑惑,报于曾经被给予的痛苦,用一个神奇的系统,只做自己想做之事,只为得到曾经迟到的理由。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慎荣幸。还有,作者对情绪不大好,若是把自身情绪带入,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