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100000020

第20章 孟浩然诗选(3)

洛,唐东都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之,往。越,春秋时越国,此处泛指今浙江一带。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初冬离京后,即滞留于洛阳,然后由洛阳出发,往游吴越。孟浩然《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探得阶字》:“自君理畿甸,余亦经江淮。”‘奉先张明府”即奉先县令张愿(襄阳人),“理畿甸”指张任奉先县令(奉先隶京兆府,为畿县),《唐会要》卷七○:“新升赤县。”“奉先县,开元十七年十一月十日升,以奉陵寝,以张愿为县令。”“经江淮”指作者往游吴越;则浩然“自洛之越”在开元十七年,本诗即是时所作。诗中抒写作者在京、洛求仕无成,即将远离官场、入吴越探幽寻胜的心情。其中有失望(“遑遑”二句),有愤慨(“且乐”二句),还有宁可隐居自适,也不肯屈身干进的气骨(“扁舟”二句)。

注释

〔1〕遑遑(húang):匆忙貌。三十载:本年作者四十一岁,自童年入学至此时约三十余年,约举成数可谓之三十载。〔2〕书剑:指文武两种求仕之途。《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3〕吴:春秋时吴国,在今江苏一带。〔4〕“风尘”句: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其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谓京洛风尘将素衣染黑。此处隐用其意。京洛、洛京皆指洛阳,洛阳自古为建都之地,故称。〔5〕扁(piān)舟:小船。〔6〕长揖:相见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以为礼。此指长揖不拜。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谢:辞别。公卿:泛指高官。〔7〕“且乐”二句:《世说新语·任诞》载:晋张翰纵任不拘,有人对他说:“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翰答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二句本此。杯中物,指酒。“物”,凌漾初本、《丛刊》本等作“酒”。

闻舟子

向夕问舟子〔1〕,前程复几多〔2〕?

湾头正好泊,淮里足风波〔3〕。

题解

舟子,船夫。本诗作于开元十七年(729)“自洛之越”途中。孟浩然《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少府》说:“朝乘汴河去,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知浩然沿汴河而下经谯县(今安徽亳州)赴越,时值秋天,诗用问答体,有民歌风味。诗人问往越中的路程还有多少?船夫不直接作答,而说要在水湾里泊船,因为淮河里风浪大,这就是说,船快要进入淮河了。既然已知泊船地点,那么前面的路程还有多少,也就不言自明了。短短四句平常话,说得颇婉曲有味。汴河在唐泗州临淮县(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入淮,本诗即写于这附近。

注释

〔1〕向夕:傍晚。〔2〕复:宋本原作“无”,据铜活字本、《丛刊》j《文苑英华》等改。几多:多少。〔3〕足:多。

济江闻同舟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1〕,何处青山是越中〔2〕。

题解

济,渡。同,宋本无此字,据铜活字本、《丛刊》本等补。诗题《河岳英灵集》宋本作“渡湘(汲古阁本、《丛刊》本作“浙”)江问舟中人”,《国秀集》作“渡浙江”。此诗《英灵集》汲古阁本、《丛刊》本作崔国辅诗,而宋本则作孟浩然诗,《国秀集》、《文苑英华》、《万首唐人绝句》亦俱以为孟浩然所作,当是。此诗作于开元十七年赴越途中。当时作者乘船已出江南河(古运河名,起今江苏镇江,至今浙江杭州),正渡钱塘江(浙江)赴越州。末二句通过“时时引领”的动作和问话,表现了作者急于前往越中游历的心情。全诗写得朴素生动,自然流畅。

注释

〔1〕引领:伸长脖子。天末:天边。陆机《拟兰若生春阳》:“引领望天末,譬彼向阳翘。”〔2〕越中:指唐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地区。

题大禹义公房

义公习禅处〔1〕,结构依空林〔2〕。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3〕,空翠落庭阴〔4〕。

看取莲花净〔5〕,应知不染心〔6〕。

题解

大禹,大禹寺。《嘉泰会稽志》卷七会稽县:“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梁大同十一年建。”“寺自唐以来为名刹。”会稽为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义公,大禹寺僧人。诗题铜活字本作“大禹寺义公禅房”,《全唐诗》作“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此次赴越,首先到越州一带游览,时间大约在开元十七年冬至十八年春,本诗即是时所作,诗先写义公禅房的地理环境,前二联绘景富有空间层次感,犹如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第三联描写山林中雨霁晚晴的独特景象,更显出禅房的清幽。末联由写景转向写入,称赞义公高洁、脱俗的品性。前三联写景,同时具有以景衬人的作用。

注释

〔1〕习禅:修习禅定(佛教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处: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寂”。〔2〕结构:连结构架。指构建房舍。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结宇”。〔3〕雨足:雨脚。本句写雨未全止夕阳即出的景象。〔4〕空翠:指雨后青翠欲滴的山林之色。谢灵运《过白岸亭》:“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庭阴:庭的背阴处。〔5〕取:语助词,无义。莲花:佛教以莲花比喻佛之妙法等。净:清净不受染污。〔6〕不染心:即清净心。佛教指心不为世俗的欲求、情绪和思想活动所污染。

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1〕,轻棹弄溪渚〔2〕。

澄明爱水物〔3〕,临泛何容与〔4〕。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5〕。

看看未相识〔6〕,脉脉不得语〔7〕。

题解

耶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嘉泰会稽志》卷一。会稽县:“若耶溪在县南二十五里,溪北流与镜湖合。”本诗写作时地俱同上诗。诗中先写在夕阳映照下泛舟若耶溪所见景物和作者的心情,宋刘须溪评云:“清溪丽景,闲远馀情,不欲犯一字绮语自足。”(《王孟诗评》)所论甚是。接着写在溪上所见垂钓翁、浣纱女,全诗流露出一种对江南山水与平民的羡爱之情,颇耐人寻味。

注释

〔1〕落景:落日。〔2〕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桡”。弄:戏。渚:水中小块陆地。〔3〕水物:水中生物。〔4〕临泛:临水泛舟。容与:安闲自得貌。〔5〕新妆:新打扮过的。浣(huàn)纱女:若耶溪旁有浣纱石,相传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李白《浣纱石上女》:“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此句既实写眼前所见,又暗用西施事。〔6〕看看: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相看”。未:铜活字本、《全唐诗》作“似”。〔7〕脉脉(mò):含情相视貌。《古诗十九首》其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1〕,渚禽已惊聒〔2〕。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3〕。

日出气象分〔4〕,始知江路阔。

美人常晏起〔5〕,照影弄流沫〔6〕。

饮水畏惊猿〔7〕,祭魚时见獭〔8〕。

舟行自无闷〔9〕,况值晴景豁〔10〕。

题解

渔浦潭,在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南三十五里,唐时属越州萧山县境。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二。《文选》谢灵运《富春渚》:“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李善注:“《吴郡记》曰:富春东三十里有渔浦。”浦,宋本原作“流”,据铜活字本、《丛刊》本等改。孟浩然《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云:“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栏。”知浩然于开元十八年(730)四月自临安(唐属杭州,在今浙江临安市)出发赴天台山,此前曾游定山(在杭州西南四十七里)、渔浦,时间约在十八年春末,本诗即是时所作。首四句写清晨情景,那东方透出的亮光,水禽醒后的聒噪,以及船桨拨水的声响,都是诗人躺在船舱里感觉到的;此处作者很善于通过音响描写,来勾画生动、逼真的景物形象,使人读后如临其境。首四句写的是天微明时的所闻所感,中六句则写的是天大亮后的所见,随着船行,逐次刻画,光景纷呈,意趣横生。末二句以写欣赏佳景的愉悦心情作结。全诗洋溢着勃勃生意,是纪游诗中的佳制,所以清人潘德舆评论此诗云:“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卷八)

注释

〔1〕东旭:东方初升的太阳。〔2〕惊聒:指水鸟被朝阳惊醒而嘈杂地啼叫。〔3〕桡(ráo):船桨。〔4〕气象:景象。〔5〕晏起:晚起。〔6〕弄:戏。流沫:流水。《淮南子·俶真》:“人莫鉴于流沫而鉴于止水者,以其静也。”此句写江边女子临流梳洗戏乐。〔7〕惊猿:宋本原作“猿惊”,据《文苑英华》、《全唐诗》等改。此句意谓,怕舟行惊扰江边猴子饮水。〔8〕獭祭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按,水獭(tǎ)生于水边,捕鱼为食,其习性常将捕得之鱼陈列水边,如同上供品而祭,故称。此句谓时见水獭捕鱼。〔9〕无闷:没有烦闷。《易·乾》:“遁世无闷。”〔10〕晴景:晴天的景物。豁:显豁,明朗。

舟中晓望

挂席东南望〔1〕,青山水国遥〔2〕。

舳舻争利涉〔3〕,来往接风潮〔4〕。

问我今何去〔5〕?天台访石桥〔6〕。

坐看烟霞晓〔7〕,疑是赤城标〔8〕。

题解

晓,宋本原作“晚”,据凌濛初本、《全唐诗》等改。第七句“晓”字同。开元十八年夏作者往游天台山,本诗即作于赴天台山途中。据“挂席东南望”句,当时作者坐的船应在天台山西北的曹蛾江或浦阳江上。诗的首二句写清晨挂帆起航,作者在船上远望,目光所向为东南方的“青山水国”,这显然是作者向往和欲往之地,但尚未说出具体地名,接下二句转写当时江面上的景象:百舸争行,在风潮中往来相接。五、六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出作为众船中之一船的作者的船,欲往之地为天台山,与首二句相呼应。末二句说遥望天边的朝霞,怀疑那就是天台山的标志——赤城山,这两句既流露了作者对天台山的向往,又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堪称“结句之妙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全诗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洋溢着诗人探幽寻胜的逸兴。孟浩然常用古诗的写法写律诗,本诗“纯乎律调而通体不对”(陈仅《竹林答问》),就是一例,全诗音韵和谐而句法自由,是别具一格的“古律”。

注释

〔1〕挂席:挂帆。〔2〕水国:水乡。“青山水国”指作者将去的天台山一带。〔3〕舳舻(zhùlù):泛指船只。舳,船后舵。舻,船头。利涉:见《夜渡湘水》注〔1〕。〔4〕接: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任”。〔5〕去: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适”。〔6〕天台:山名,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在浙江天台县北。《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台州唐兴县(今天台县):“天台山,在县北一十里。”石桥:天台山的胜迹之一。《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李善注:“穹隆,长曲貌。”“悬磴,石桥也。顾恺之《启蒙记》曰:天台山石桥,路迳不盈尺,长数十步,至滑,下临绝冥之涧。冥,幽深也。”《舆地纪胜》卷一二:“石桥,在天台县北五十里。”〔7〕坐:因。烟霞: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霞色”。〔8〕赤城标:赤城为天台诸山之一。《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往天台当由赤城山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赋》谓赤城山如云霞之起,成为天台山的标志,故日“赤城标”。《元和郡县图志》台州唐兴县:“赤城山,在县北六里。”

寻天台山

吾友太一子〔1〕,餐霞卧赤城〔2〕。

欲寻华顶去〔3〕,不惮恶溪名〔4〕。

歇马凭云宿〔5〕,扬帆截海行〔6〕。

高高翠微里〔7〕,遥见石桥横〔8〕。

题解

天台山,见上诗注〔6〕。凌漾初本、《丛刊》本等“山”字下多一“作”字。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夏作者已抵达天台山下时,参见上二诗

题解

由此诗可以看出,诗人游天台山的目的是览胜迹、访道士;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多历跋涉之苦,而毫不在意。当他终于到达天台山,望见那高高地横在山间的天台胜迹石桥时,内心的兴奋可想而知,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说:“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澹中有壮逸之气。”本诗即具有这一特色,例如第三联句调就颇为豪迈雄壮。

注释

〔1〕友:铜活字本、凌漾初本作“爱”。太一子:天台山道士,其馀不详。作者又有《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2〕餐霞:道家修炼之术。《汉书·司马相如传》:“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师古注引应劭曰:“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道家以为餐霞饮露,不食五谷,可以修炼成仙。赤城:参见上诗注〔3〕。〔3〕华顶:天台山最高峰,在浙江天台县东北六十里,海拔一千一百三六米。〔4〕惮:怕。恶溪:即今浙江省好溪。《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处州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西):“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问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新唐书·地理志》:“(丽水)东十里有恶溪,多水怪,宣宗时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水怪潜去,民谓之好溪。”按,据孟浩然《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及上诗,浩然赴天台,乃自临安首途,由西北向东南而行,恶溪在天台山西南,显非浩然此行所经。《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这里即反用这个典故,意谓为了寻找华顶山不畏一切,恶溪亦行,而不是像孔子那样因厌恶盗泉之名而不饮。〔5〕凭云宿:极言宿处之高。凭,依。云,宋本原作“君”,据铜活字本、《丛刊》本等改。〔6〕截海:渡海。天台山近海,此前作者或曾到海上泛舟。〔7〕翠微:指青山。〔8〕石桥:见上诗注〔6〕。桥,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梁”。

与颜钱塘登樟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1〕,鸣弦暂辍弹〔2〕。

府中连骑〔3〕,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1〕,浮云渤、獬宽〔5〕。

鹭涛来似雪〔3〕,一坐凛生寒〔7〕。

题解

颜钱塘,钱塘县令颜某。钱塘,唐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樟楼,即樟亭驿楼。《乾道临安志》卷二:“樟亭驿,晏殊《舆地志》云,在钱塘县旧治之南五里。白居易有《宿樟亭驿》诗,罗隐乾符五年夏登是驿,看潮有诗。”“樟”宋本原作“障”,据铜活字本、《丛刊》本等改。“楼”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亭”。望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杭州钱塘县:“浙江,在县南一十二里,……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孟浩然于开元十八年(730)夏游天台山,同年秋至杭州,本诗即十八年八月作于杭州。诗写与钱塘县令观浙江潮事。前四句写待潮。首句先声夺人,说潮未至如雷的涛声已自百里之外传来;接下写县令停止办公,县府内诸色吏人连骑而出,奔赴江边等待观潮。这四句诗已把即将来临的大潮的非同寻常烘托了出来。五、六两句写观潮者极目远望盼潮至,但他们见到的景象却是,秋空高远,大海无垠,水天相接,江面上是平静的。直到最后两句才点出潮至:惊涛如雪墙般向前推进,潮头还未到跟前寒意已先袭来。诗至此即戛然而止,并未对潮至的惊心动魄景象作直接描绘,然读者已能从中感受到大潮的气势逼人。全诗笔力浑健,张弛得宜,善于从侧面渲染、烘托,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

注释

〔1〕百里”句:《文选》枚乘《七发》:“(江涛)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纳)云,日夜不止。”李善注:“言声似疾雷而闻百里,一也。”此处作者即用其意。〔2〕鸣弦:弹琴。《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以呜琴而治的宓子贱喻颜钱塘。辍弹:停止弹琴。指颜暂时放下公务同往观潮。〔3〕连骑(jì)出:骑着马的人连续走出。〔4〕空: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云”。迥:远。此句意谓,日照于上,更觉秋空高远。〔5〕云: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天”。渤澥(xiè):渤海。此指东海。《初学记》卷六:“按东海之别有渤潍,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此句意谓,东海宽阔无垠,水天相接,云如浮在水上。〔6〕鹭涛:白色的波涛。枚乘《七发》:“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鹭”铜活字本、《丛刊》本等作“惊”。〔7〕坐:同“座”。凛生寒:凛然有寒意。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水楼一登眺,半m青林高〔1〕。

弈幕英寮敞〔2〕,芳筵下客叨〔3〕。

山藏伯禹穴〔4〕,城压伍胥涛〔5〕。

今日观溟涨〔6〕,垂纶学钓鳌〔7〕。

题解

同类推荐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本书是一本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诗集,楚筱用心去感悟情感中的细枝末节,并把每一个细节意境化。她的心思细腻而深沉,字里行间皆能读到淡雅的忧伤和别样的情怀。在当今这个喧嚣时代,楚筱的诗一如黄昏古刹,带着浓浓的沧桑感和宿命感,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平和,给人以爱的纯洁和心的真诚。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雨巷:戴望舒诗选

    雨巷:戴望舒诗选

    本书节选了戴望舒各个时期最著名的诗。其中以《雨巷》为代表。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先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思想变化历程。
热门推荐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情不知所起

    情不知所起

    故事从小姨子扇了姐夫一个大嘴巴开始。她名声不好。她是传说中的狐狸精。别人骂她害死了姐姐,试图勾引姐夫。解释与不解释早就无所谓。对她来说,闺誉已经不重要了。
  • 魅惑天下:至尊召唤师

    魅惑天下:至尊召唤师

    一次背叛,夺去了她的生命。她,21世纪翻云覆雨的风云人物,作为一名合格的佣兵,却终究被自己的好姐妹陷害。双眸再次睁开,所有的懦弱都被掩盖……
  •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她是人生里无事业,无背景,无美貌的三无女人。她又是婚姻里不会家务,没生孩子,不会巴结婆婆的三无老婆。面对丈夫的突然出轨她一下子陷入绝境,总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以为只要她用心就可以挽救。只是面对婆婆的冷言冷语,小三的肆意挑衅,丈夫的冷眼旁观,她还能撑多久?三无女人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吗?人常说婚姻就像是一场投资,只要你好好的经营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可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回报,也许其中的谁也会输的一败涂地……
  • 女神的特种兵王

    女神的特种兵王

    一位战神级的特种兵王,无意招惹到大有来头的冰山美少女。从此一头猛虎归山,在丛林法则的都市里,拳打嚣张恶霸,手刃世外邪魔,收服绝代女神,创造出不朽的英雄传奇。男人的传奇,特种的经典。
  • 我的连队

    我的连队

    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集,收入“父亲和他的儿女们”、“一人当兵 全家光荣”、“男左女右”等五篇小说。
  •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一夜之间我成了白富美。但小姐的身,丫鬟的命。这是一只小白推开男神大喊“放着我来”,结果自己被车轮碾成植物人后,重生到偶像经纪人身上的小言故事。
  • 西游之鹏王混世

    西游之鹏王混世

    在西游的世界里,一段热血的神话传说,有兄弟热血,有儿女情长,有你期待的一切。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西游世界。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世界中小企业经营案例大集

    世界中小企业经营案例大集

    本书汇集了大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案例,收录了包括英特尔、联想、松下、上海主人印刷厂等多家企业的经营故事。通过本书,您能了解到中小企业领域的发展实践,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中小企业案例,聆听专家对中小企业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中小企业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