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900000006

第6章 职业精神决定职业价值(2)

一年夏天,珠海特区报社一位年轻的记者患了肝癌,当化疗病情稍稳定后,突然持续发烧20多天不退。他辗转南京和广州求医,又在我市其他医院住院,都诊断他是癌症转移,多种治疗仍不见好转。从南京回来当晚,焦急之中他想起了郭欣然医生,于是,打电话给他。

这位记者在他病逝前写给人民医院党委的感谢信中这样说的“打通电话后,那边传来郭主任大哥般慈祥的声音,郭主任说‘明天是星期六,上午我将专程回医院等你’第二天,郭主任果然在早早地在科里等我,仔细看了病后,把我收到他的病区住院。仅3天的时间,他就查出了我持续发烧是由于肺部被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而不是先前被诊断的‘癌症转移’所致。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病症,郭主任对症下药很快就止住了发烧。

疗效说明了一切。我感激的心情不知道如何表达,想来想去,我送给郭主任一个红包,见他收下了,我的心有了宽慰。可是出院结算时我才知道,郭主任通过护士小姐把红包里的钱全部加到我的住院押金里去了。”

“对郭主任的敬佩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信的最后这样说的“在珠海看病治病,还是人民医院靠得住。”郭欣然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博得了病人对他的赞誉,也博得了对人民医院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赞誉。

正是在医学职业精神的指导下,很多像郭欣然一样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发挥出了高超的医术,在救死扶伤、挽救人类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2006年初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孟超院士曾对记者说:“医德和医术两者相互促进。我选弟子,德最重要,第二才是才。医德好了,病人信任你,医患之间合作得好,有利于促进和发挥你的技术,医生工作面临的是病人,所以医生自己学会怎么做人最重要。”

所以,对一个医务人员来说,医学技术是达到医学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必须服从于医学职业精神。医学技术应该在医学职业精神的指引下,发挥出其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地救死扶伤,延长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职业精神为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如何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许多医院科室人员的奖金都和工作量挂钩,鼓励多劳多得,红包和回扣也一度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诚然,经济效益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也是医院发展的基础。

但是,它绝不能成为超越甚至取代“救死扶伤”而成为医学的目的。也就是说,当医院或医务人员个人的经济利益与医学职业精神相违背的时候,经济利益必须服从于后者。

根据这个原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府部门要三令五申,严行禁止红包和回扣了。收取红包违反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原则以及社会公平,“回扣”是变相地由病人承担医务人员的额外利益,正所谓“多层回扣,患者买单”。医务人员往往在上述利益的引诱下,开高价药,多开药,索要红包,将“救死扶伤”的医学目的抛之脑后,丧失了应有的医学职业精神,造成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据此法案,2006年6月29日后,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若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提成的将要承担刑事责任。当医学职业精神对医疗活动不能起指引作用,而让位于经济利益的时候,医疗活动的本意就会被扭曲,白衣天使不再仅仅为了救死扶伤,而成了医务界的商人,最终的利益受损者,必然是原本应该服务的对象——病人。

2004年9月13日,患者诸少侠因合并肾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病症,转至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119天后病逝。医院账面显示,总共花费达120万元。患者遗孀谢斌午以医院多收了医药费为由,向卫生部投诉。2005年12月11日,由广东省纠风办、卫生厅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后认定,深圳市人民医院违规计费68项,共102199.52元,直接责任人给予开除公职的处理。

然而,在认识到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医疗活动的危害后,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其实,医学职业精神与正当的经济利益是不相矛盾的。这当中的道理,就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区别”是一样的。“医学伦理道德不仅具有道德价值,还有积极的经济学内涵,是重要的医疗资源,通过参与医疗市场资源的配置动作,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转化为医疗资本。”如果每个医务人员都有着正确的医学职业精神,愿意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必会认真钻研医术,对病人的态度也自然地亲切温暖,绝不会为了回扣,提成而乱开单子、乱收费。这样医术高明,医风良好的医院,又有哪个病人不愿前来就医呢?经济效益又怎么会差呢?相反,如果对待病人不认真、不负责,为眼前利益而乱开药方、乱收费,从长期来看,必然导致医院名声和效益的滑坡。

因而,经济效益的获取,不应该选择非正当,损人利己的途径,而是应视其为在医学职业精神指引下的医疗活动的一个产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医学职业精神越崇高,那么经济效益就越好。如同太阳之光越明亮,影子就越清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医术出众、医德高尚的专家,他们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病人驱除疾病的痛苦,深受病人的爱戴,从不刻意追求财物却也收入颇丰。那些有特色的医院,医风良好,医术高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大医精诚,培养职业精神

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会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那一次神圣的宣誓,庄严的誓词,纯洁而坚定的眼神,在那一刻,相信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立志成为一名好的医务人员。

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那一次的宣誓,每个人都会谨记于心一辈子;只要有了医学院校孜孜不倦的几年教育,每个毕业生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岂不知,时间可以磨去任何记忆,好的或是坏的。

当被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困扰着,当被不断的小恩小惠诱惑着,人们是会很容易忘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誓言。随着时间的流逝,医学职业精神被遗忘了,医疗活动的目的偏移了。卫生领域不良医德行为的发生、泛滥,固然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不正之风有关,但毕竟者只是外因。外部因素再多,也会由于自身的免疫力而不为所动。就不会产生悖德行为,部分医务人员道德价值观的错位才是不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转变错误的价值取向,促进诚信美德的生长,是提升职业价值的必由之路。而在终极目标下,像那些具有优秀职业精神的大医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不断督促和改进自己,不失为一条颇具成效的成功之路。

事实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我们周围就确实存在那些具有优秀职业精神的大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了很多不凡的榜样之歌。

“啪”,护士递来的手术刀,与他的手掌轻轻相击。

6号手术室。又一次,老人伸向血肉深处,静静摸索。

剥离、阻断、切除,他双手取出肿瘤,缓缓托起。这一刻,这个重达5斤的肝癌肿瘤,不过是一枚枯萎的毒果,而曾经被它肆意吞噬的肌体,已然跨过重生之门。

这是一双白皙、修长的手,不颤不曲,灵巧有力。唯有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那是常年握止血钳的结果。

这双手曾在马来西亚割过橡胶,曾在抗战烽火中为建筑大师梁思成描过图,曾被人称为天生的艺术之手。但,它们最终选择在一个与生命最近的地方劳作。

这双手属于吴孟超,一个从医68年的医生,一个有着55年军龄和党龄的军人、共产党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有众多头衔,但病人都叫他“老神仙”,学生们称他“老爷子”。

对工作的要求,吴孟超近乎完美。

集体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开刀。吴孟超会一个个询问,你们都说开刀,麻醉选择什么?器官插管准备好了没?肚子开了拉不上怎么办?他要求大家像放电影般一步步预想手术过程,想好了,才能确定做不做、怎么做。

即使手术方案已经无误,手术前一天,吴孟超还会与B超室医生一起再次进行病灶确认。晚上躺在床上,他会拿着B超图设想手术部位的三维画面。第二天进了手术室,还要再读一次片。

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吴孟超不做没把握的手术。

按理说,像吴孟超这样的大师,是不需要全程手术的。助手们把准备工作完成了,病人的腹部打开了,他再来也不迟。

但,吴孟超往往会比所有人提前20分钟到达。洗手,规定时间3分钟,他要洗上5分钟,还管别人——“你怎么这么快就洗完了?”肿瘤切除了,他还不走,坐下看学生们缝合——“你怎么选那么粗的线?间距是不是太大了?”

对于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的事,吴孟超深恶痛绝。他给自己的医生们定了不少规矩: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绝不让他们做第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绝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缝合尽量手工——吻合器要好几千块,手缝虽然多花20多分钟时间,不要钱……

在这所医院,肝癌手术所有费用不过2万元左右,远远低于国外和国内大多数医院。一位卖了房产来求医的病人接到账单时感慨:“没想到大上海会有这么低的收费!”

“我们要用技术对病人负责,为病人省钱。”这是吴孟超从医一生的习惯。

经营医院,怎能不考虑“创收”?面对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吴孟超的解决办法很简单——节约。

纸张用正反两面,会议不提供一次性水杯和茶叶,晚上下班发现走廊的灯还亮着,吴孟超会从头到尾一个个关上……

他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怎么能想着从病人身上捞钱?”

我们学习大医,最主要的是学习他们身上的高贵品质,高尚的职业精神。无论是过去医务人员,还是今天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他们身上普遍体现的是“责任、奉献、忠诚、敬业”这样一种高尚的利益观;体现的是尊重别人、大医精诚这样一种体现优良传统职业精神观;同时给我们以启发,给我们以感动,给我们以冲击,给我们以怀念,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丰碑。

学习大医不仅是效仿他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高尚的职业表现,结合现实情况内化为自己的健康向上的职业观和得体的高尚的道德表现。

同类推荐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15种职业精神

    医务工作者不能不看的职业精神准则!服务意识、细节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感恩心态、执行力,一个都不能少!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高尚的人文品格和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虚怀若谷的胸襟;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这是医务工作者修炼自身的超级法宝!
  • 精选妙用中草药

    精选妙用中草药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宝库中精选出八十多种中草药,分别从简介、表源、采收加工,性味功用、功效主治、保健膳、验方精选等方面,对精选出的中草药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精选妙用中草药减肥、美容、养生

    肥胖系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尤其腰部和臀部的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而且还会伴发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古人在40岁以后以“轻身”为美,这“轻身”包含现代所说的“减肥”。古代学者对轻身的食物研究十分重视,发现了许多食物具有轻身作用。这些食物减肥,不同于节食减肥,也不同于用其他药物减肥,不但不伤耗身体,而且使身体更加健美,更加充满活力。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治宜化痰利湿、消脂减肥。
热门推荐
  • 九人组异事录

    九人组异事录

    从前有死党九个人,他们把自己所遇到的那些事情全部记录了下来。当然,如果你有很奇特的遭遇,也可以叫他们记录下来。但是,那些能够被记录下来的故事,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必须有趣第二,必须奇特第三,必须灵异第四,必须光怪陆离什么?你问记录故事的人是谁?请到“异人居”咖啡馆,找楚梓暄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阎王娘子会煮饭

    阎王娘子会煮饭

    身世凄凉忧愁善良的厨娘新婚之夜被夫君害死,发誓要将阴曹地府坐穿,定要等来夫问个原由。开个酒楼饭菜飘香,谁料却挂到阎王这个长期饭票腹黑阎王,貌美厨娘,妖有情精有意,倒是演出一场轰轰烈烈的肥皂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皇上,娘娘又跑了

    皇上,娘娘又跑了

    红纱帐,龙涎香,帝后二人温情相拥。“皇上,若臣妾有什么地方不够好,您一定要说出来,切不可憋在心里。”“皇后突然如此体贴,朕很是欣慰。”“左右臣妾也不会改,只望别把皇上憋出什么毛病来,如若不然,臣妾万死难辞其咎。”天子笑容微敛,低声到:“朕可能娶了个假的皇后。”
  • 拖鞋公主

    拖鞋公主

    因为典型的汗脚,雨桥只能一年四季都拖踏着沙滩拖鞋。人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只想有一份好工作,好好的谈一场恋爱,青春在指间不知不觉地飞逝,那美丽的爱情什么时候降临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暮色晨婚

    总裁暮色晨婚

    奉了命成了婚,她已准备少女变少妇!新婚夜,老公竟跟她玩消失!这混蛋让她成了闺中小怨妇……
  • 重回那些年

    重回那些年

    我回到高二开学那年。那年2001年,是青春的起点,互联网的开端。那年,那些年……匆匆走过,错过太多美好,留下无数遗憾。如今可以重来,遗失的青春,重新找回。失败的人生,重新铸就。与命运博彩,与天地比高。这是忧伤的青春,逆流的人生。PS: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已经逝去青春和终将逝去青春的同学。
  •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孟小冬:繁华锦瑟三折戏(珍藏版)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坚韧。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叫孟小冬,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敢爱敢恨且情深的女子。她遇见的那两个男人,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杜月笙。本书详实描写了孟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孟小冬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整理和还原。因为她的一生,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
  • 中国在梁庄

    中国在梁庄

    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