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300000003

第3章 体会生命(1)

凡人在世,俗务羁身,有终身不能脱、不想脱者。由是耳濡目染愈深,胸怀愈狭隘,而人品愈卑劣。有时看看庄子,是好的。接近大自然,是更好的。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快乐的问题

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花、云、弯曲的河流、瀑布,和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话和读书的享受,后者这些享受都是心灵沟通的不同表现。有些享受是显而易见的,如食物的享受,欢乐的社交会或家庭团聚,天气晴朗的春日的野游。有些享乐是较不明显的,如诗歌、艺术和沉思的享受。我觉得不能够把这两类的享受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一来因为我不相信这种区别,二来因为我要作这种分类时总是不知适从。当我看见一群男女老幼在举行一个欢乐的野宴时,我怎么说得出在他们的欢乐中哪一部分是物质的,哪一部分是精神的呢?我看见一个孩子在草地上跳跃着,另一孩子用雏菊在编造一个小花圈,他们的母亲手中拿着一块夹肉面包,叔父在咬一只多汁的红苹果,父亲仰卧在地上眺望着天上的浮云,祖父口中含着烟斗。也许有人在开留声机,远远传来音乐的声音和波涛的吼声。在这些欢乐之中,哪一种是物质的,哪一种是精神的呢?享受一块夹肉面包和享受周围的景色(后者就是我们所谓诗歌),其差异是否可以很容易地分别出来呢?音乐的享受,我们称之为艺术;吸烟斗,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享受,可是我们能够说前者是比后者更高尚的欢乐吗?所以,在我看来,这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欢乐的分别是混乱的,莫名其妙的,不真实的。我疑心这分类是根据一种错误的哲学理论,把灵和肉严加区别,同时对我们的真正的欢乐没有做过更深刻更直接的研究。

难道我的假定太过分了,拿人生的正当目的这个未决定的问题来做论据吗?我始终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的真享受。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犹豫。人生这种生活的真享受的目的,大抵不是一种有意的目的,而是一种对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含着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在世,所碰到的问题不是他应该以什么做目的,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天赋给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阴。他应该调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种答案跟如何度周末的答案一样地实际。不像形而上的问题,如人生在宇宙的计划中有什么神秘的目的之类,那样的问题只可以作抽象而渺茫的答案。

反之,我觉得哲学家在企图解决人生的目的这个问题时,是假定人生必有一种目的的。西方思想家之所以把这个问题看得那么重要,无疑地是因为受了神学的影响。我想我们对于计划和目的这一方面假定得太过分了。人们企图答复这个问题,为这个问题而争论,给这个问题弄得迷惑不解,这正可以证明这种工夫是徒然的,不必要的。如果人生有目的或计划的话,这种目的或计划应该不会这么令人困惑,这么渺茫,这么难于发见。

这问题可以分做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神灵的目的,是上帝替人类所决定的目的;第二是关于人类的目的,是人类自己所决定的目的。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不想加以讨论,因为我们认为所谓上帝所想的东西,事实上都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思想;那是我们想象会存在上帝心中的思想,然而要用人类的智能来猜测神灵的智能,确实是很困难的。我们这种推想的结果常常使上帝做我们军中保卫旗帜的军曹,使他和我们一样地充满着献身狂。我们认为上帝对世界或欧洲绝对不会有什么"神灵目的"或"定数",只有对我们的祖国才有"神灵目的"或"定数"。我相信德国纳粹党人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戴着B字的臂章。这个上帝始终在我们这一边,不会在他们那一边。可是世界上抱着这种观念的民族也不仅日耳曼人而已。

至于第二个问题,争点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而是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实际的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对于"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我们为这问题而争论,便是这个缘故,因为我们彼此的价值标准都是不同的。以我自己而论,我的观念是比较实际,而比较不抽象的。我以为人生不一定有目的或意义。惠特曼说:"我这样做一个人,已经够了。"我现在活着--而且也许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也已经够了。用这种眼光看起来,这个问题便变得非常简单,答案也只有一个了。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还有什么呢?

这个快乐的问题是一切无宗教的哲学家所注意的重大问题,可是基督教的思想家却完全置之不问,这是很奇怪的事情。神学家所烦虑的重大问题,并不是人类的快乐,而是人类的"拯救"--"拯救"真是一个悲惨的名词。因为我天天听见人家在谈"救国"。大家都想要"救"中国。这种言论使人有一种在快要沉没的船上的感觉,一种万事俱休的感觉,大家都在想念生的最好方法。基督教--有人称之为"两个没落的世界(希腊和罗马)的最后叹息"--今日还保存着这种特质,因为它还在为拯救的问题而烦虑着。人们为离此尘世而得救的问题烦虑着,结果把生活的问题也忘掉了。人类如果没有濒于灭亡的感觉,何必为得救的问题那么忧心呢?神学家那么注意拯救的问题,那么不注意快乐的问题,所以他们对于将来,只能告诉我们说有一个渺茫的天堂。当我们问道:我们在那边要做什么呢,我们在天堂要怎样得到快乐呢,他们只能给我们一些很渺茫的观念,如唱诗,穿白衣裳之类,这是我们这些俗人所能了解的。如果神学家不把天堂的景象弄得更生动,更近情,那么,我们真不想牺牲这个尘世的生活,而到天堂里去。有人说:"今日一只蚕比明日一只鸡更好。"至少当我们在计划怎样过暑假生活的时候,我们也要花些工夫去探悉我们所要去的地方,如果旅行社对这问题答得非常含糊,我是不想去的,我在原来的地方过假期好了。我们在天堂里要奋斗吗?要努力吗(我敢说那些相信进步和努力的人一定要奋斗不息,努力不息的)?可是当我们已经十全十美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努力,怎样进步呢?或者,我们在天堂里可以过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忧无虑的日子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在这尘世上学过游手好闲的生活,作为将来永生生活的准备,岂不更好?

如果我们必须有一个宇宙观的话,让我们忘掉自己,不要把我们的宇宙观限制于人类生活的范围之内。让我们把宇宙观扩大一些,把整个世界--石、树和动物--的目的都包括进去。宇宙间有一个计划("计划"一词,和"目的"一样,也是我们所不欢喜的名词)--我的意思是说,宇宙间有一个模型,我们对于这整个宇宙,可以先有一种观念--虽然这个观念不是最后固定不移的观念--然后在这个宇宙里占据我们应占的地位。这种关于大自然的观念,关于我们在大自然中的地位的观念,必须很自然,因为我们生时是大自然的重要部分,死后也是回返到大自然去的。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都给我们许多良好的材料,使我们可以造成一个相当良好的观念(如果我们不作草率的推断)。如果在宇宙的目的这个更广大的观念中,人类所占据的地位稍微减少其重要性,那也是不要紧的。他占据着一个地位,那已经够了,他只要和周围自然的环境和谐相处,对于人生本身便能够造成一个实用而合理的观念。

心灵欢乐吗?

这里让我们来讨论这种所谓心灵和精神的高等欢乐,究竟它们和我们的情感(不是智能)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达到何种程度。谈到这件事,我们就不期然出出以下的问题:这些有别于高等欢乐的下等情感欢乐,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可是同样东西的一部分,生于情感而又回到情感?它们是否和情感是难于分解的?当我们研究到这些较高的心灵欢乐时--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我们发现,智能比之情感和感觉着实占着较为无关重要的地位。一幅美丽的图画,它的功用,只是使我们回想到一片真的风景或是一个美丽可喜的面貌,因而生出一种情欲的欢乐,此外可还有什么作用?文学也只是重作一幅人生的图画,表现它的环境和色彩,表现草地的香味和都市中沟渠的臭味,此外,可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大抵都有一个观念,认为一部小说必须要描写出真实的角色和真实的情感,才近于真正文学的水准。如果一本书的描写脱离了人生,或只把人生做了一个平淡的解剖,那便不是真正的文学。一本书越有真实的人性,也便越是好文学。如果一本小说只淡淡地分析一下,而不把人生的甜酸苦辣描写出来,怎能引得起读者的兴趣呢?

关于其他的东西,例如诗歌,那不过是渲染着情感的真理;音乐,是无字的情感;宗教,是Eb幻象中表现的智慧。诗歌之基于音韵及真理的情感,正如绘画之基于色觉及视觉一样。音乐全然是情感,决用不着那种运用智能所必须的语言。音乐不但能表现牛铃、繁闹的鱼市场以及战场上的声响,并且能表现花朵的美妙,波浪的澎湃起伏,月光的幽丽恬静。但如果要越出感觉的界线,而想表达一个哲学的观念时,我们可说它是没落的,它是一个没落世界的产物。

那么宗教的衰落可也就是由于理智的本身而开始?桑塔耶纳曾说:宗教衰落是由于推理过多:"不幸,这种宗教历来已不是在幻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而只变成了推理过多的迷信。"宗教的衰落,就是由于迂腐太过,以及由于信条、公式、学说和谢罪文的树立所致。如果要使我们的信仰变成愈加正当合理的东西,一定以为我们是对的,那么我们将愈加变得不敬虔了。各种宗教相信只有它自己所发现的才是惟一的真理,因之,都成为褊狭的宗派,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认为愈是信仰我们是合理的,便愈发变得褊狭,这就是目下一切宗教派别的同一现象。因此宗教慢慢地和私人生活上最可憎的偏执仄狭、自私的心理发生了关系。这种宗教造成了个人的自私,不但卑视其他的宗教,并且使宗教的信仰变成了他自己和上帝的私人契约。在这契约下,乙方颂赞着甲方,终日地在唱着圣诗,祷祝甲方的名字,而甲方为报答起见,也将要拿较给旁人更多的福降给乙方,较给别家更多的福降给乙方的家庭。因此我们所看见的那些按时上礼拜堂最"虔诚"的老太太,都是自私自利的。结果,那种自以为正当的意识,那种自以为发现了惟一的真理,便代替了产生宗教的更微妙的情感了。

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恢复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我们正需要它们,因为当我们上了年纪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将逐渐麻木,对于痛苦、冤屈和残酷的情感将变为冷淡,我们的人生想象,也因过于注意冷酷和琐碎的现实生活而变成弯曲了。现在幸亏还有几个大诗人和艺术家,他们的那种敏锐的感觉,那种美妙的情感反应,和那种新奇的想象还没有失掉,还可以行使他们的天职来维持我们道德上的良知,好比拿一面镜子来照我们已经迟钝了的想象,使枯竭的神经兴奋起来。这样说来,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它应该可以使我们回复到健康幸福的生活,使我们从过分智能活动所产生的昏热中恢复过来。它应该可以使我们的感觉重变敏锐,重使我们的理性和本有的天性发生联系,恢复原有的本性,把那脱离生活中已毁坏的部分收集起来,重变成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讲到哲学这种运用着卓越的、精神的东西,其危险比我们失去生命本身的感觉更大。我晓得这种智能上的乐趣包括写一个很长的数学方程式,或是去发现宇宙间的一个大体系这类事情。这种发现或许是一切智能欢乐中的最单纯的欢乐,但是在我看来,反不如去吃一顿丰盛的餐食来得开心。第一,这种意念本身可说就是一个畸形产物,即是我们心智活动的副产物,它确实令人愉快,因为它是不费钱的,但无论如何它对我们总好像在生活上不大需要。这种智能上的喜悦,充其量,也只是和猜着了纵横字谜(Cross-wordpuzzle)的喜悦一样;第二,哲学家在这时大都是会欺瞒自已,和这个抽象的完美发生爱情,幻想这世界上有一样比现实本身所能证明的更为伟大合理的完美。这好比是我们把星画成五个尖角一样讹误--我们把一切东西都化成公式的、矫揉造作的、太简单化的东西了。只要我们不太过分,这种对于完善的东西所生的喜悦倒也是好的,不过我们也要晓得许许多多没有发现这个简单一式的图样的人们,他们也是照常快乐的。我们没有这种东西也能生活。所以我情愿同一个黑种的女佣人谈话,而不愿和一位数学大家谈话。她的言语比较具体,笑也笑得较有生气。和她谈话至少对于人类天性可以增长一些知识。我是唯物主义者,所以在无论什么时候总是喜欢猪肉而不喜欢诗歌,宁愿放弃一宗哲学,而获得一片拌着好酱汁的焦黄松脆的精肉。

我们只有摆脱思想而生活,才能脱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得一些孩子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真正的哲学家对于一个孩子或甚至是一只关在笼里的小狮子,应该会觉得汗颜的。试看大自然所赋予那只小狮子的掌爪、肌肉、美丽的皮毛、竖直的耳朵、光亮的眼睛、敏捷的动作,和嬉戏的感觉,这些是多么完美啊!自然完美的东西有时被硬弄成不完美的东西,真正的哲学家对之应该觉得惭愧。好好一个人要去戴着眼镜,胃口不好,常常感到身心不安,一无人生的乐趣,他们对这些也应该觉得惭愧。我们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他所说的话大都是于我们无关痛痒的。只有那种和诗歌相应的哲学,只有那种使我们对大自然和人类天性更有真切见识的哲学,于我们才有用处。

无论哪一种人生哲学,它必须以我们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太过于理想主义的哲学家,不久之后,大自然本身也将证明他的错误。依据中国儒家的观念,对于人类尊严的最高理想,是顺着自然而生活,结果达到德参造化之境。这便是孔子的孙儿在《中庸》一书里所倡导的学说:

同类推荐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所收作品,都是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且绝大多数是唐宋诗人的名篇,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于记诵,在编排上亦很有特点,因崦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衰,至今仍有其生命力,此次整理,据通行本加以注释、今译、评解。希望对读者全面了解每首作品能有所助益,作者简介按时代先后排列,集中附于书后,以便于读者查阅。
  • 我是红岩人

    我是红岩人

    《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史册上最辉煌的篇章,60多年来几乎被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地情感化,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以至文学艺术和历史真实交织在一起,大家更愿意接受艺术的感染。我有幸一生与红岩结缘,但我却是从红岩的后面走到红岩的前面。
热门推荐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绝命守护,傲娇甜妻

    绝命守护,傲娇甜妻

    她有父亲,却自称孤儿。她身体奇异,自身便是天大的秘密,却不自知。她恨世界上所有妖娆的女人,特别是小三。她有着最最悲惨的童年,所以便养成了她冰冷的性格,寒霜的外表下有一个脆弱的灵魂。她是最年轻的教授,古筝钢琴界的神话。他是最年轻的少校,温润如玉,容貌俊美,身手敏捷,心思缜密,身负少校军衔,却是特种兵出身。他的生活日日与死亡为伍,日日充满危机,与最阴险狡诈的人斗智斗勇,与最凶狠毒辣的人切磋过招。原本在休假的他,本以为可以好好的相相亲,解决一下人生大事,结果一道军令让他奔赴的不是前线,而是一个少女的闺房....
  • 帝王意:妃本无心

    帝王意:妃本无心

    她只是贪睡了那么“一点点”,就将人生步步偏差。混吃好睡做米虫,是她毕生的终极愿望,却怎料独享君恩。喂喂,皇帝陛下,您的口味可真是有点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在异界当军阀

    混在异界当军阀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腹黑中学生穿越到似古非古的世界的故事。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暗养杀手,训练死士。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混世军阀,将万里河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于皇帝,那就是个傀儡。
  • 汉儒

    汉儒

    修练者自古以来就临驾于普通人之上,草贱人命。张望修练只求两字——规矩,为整个修练界定个规矩,为天下百姓鸣不平。大汉从此摆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汉朝起,天下读书人皆称儒生。如果你讨厌它,那就去改变它——张望
  • 暗香:一妃难求

    暗香:一妃难求

    一朝穿越,她莫名为妃,兵临城下,她一身红衣飘飘,却是那赌注的法码。身后,是森寒冷剑,帝王一双阴郁莫测的眼,楼下,是铁马金戈,将军一双看似温柔的眼。多情的帝王,她无意成为他三千红颜之一,英俊的将军,那温柔的背后又为她织下了怎样的网?情,早已深埋,心,早已沦陷,是他,还是他,终究,将她逼上了那一条不归路,她凄然一笑,用烈火掩尽芳华……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她化身魔教圣女,掀起一场江湖纷争,最终,却落得满心伤痕,片片哀思……爱恨情仇,孰轻孰重?芳心零落,何去何从?繁华落尽,谁能与她携手一生?爱,也许只能在残忍中被释怀……且看乱世红颜,如何浴火重生,素手一挽,尽掌乾坤!
  • 姽婳妖姬

    姽婳妖姬

    穿越而来,她像一朵在爱情温室中长大的花,在乱世的风雨中飘摇,美男如云,是寻得一棵大树好乘凉,还是自强不息,百炼成凰……地牢中,她受尽折磨……“不,我死都不要变成你们这样的人……”高台上,她受万人朝拜……“既然不许平庸,那本宫就狂给你们看……”乱世江湖,与腹黑男斗智斗勇,能否收获爱情?势力割据,与权利方尔虞我诈,如何八面玲珑?欲知后事如何,且看《凤谋天下》……
  • 谁为谁憔悴

    谁为谁憔悴

    山区青年石大川通过考大学从农村进入了都市,毕业后为生计他以“晓雄”的名字“服务” 于都市的富婆们。开公司的种文欣感情上屡受挫折,她在晓雄这里得到了慰藉,于是用金钱买断了晓雄的自由。钟文欣的女儿钟蕾天真纯洁,在网上结识了“黑马王子”并身不由已地爱上了他。石大川就是“黑马王子”,他在网上是纯洁而昂扬的。作者对人格的多面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 别墅女房东:房客爱不停

    别墅女房东:房客爱不停

    从小寄养在乡村外婆家的高中毕业生孔欣妍,突然拥有了大都市豪华别墅的继承权。怀揣着梦想,来到大都市求学,接管别墅之后,孔欣妍的烦心事就来了。为了偿还欠下的高额物业费,孔欣妍决定将别墅的几个单间出租。于是各种奇葩的房客纷至沓来……暖男型温柔总裁、霸道型花心公子、天才型IT怪才、无赖型明星大叔……“你们都不要再围着我了,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好学生……”
  • 盛世将离

    盛世将离

    四月暮春,芍药花开,别名将离。盛世仅仅一瞬,却又仿佛无涯际。她,就如盛世的芍药,绽开在他寂寞空旷的心间,不断地重复决绝,又不断地重复幸福,不败不凋,妖冶如火;他,是护她的泥土,你盛开我护你于风雨,你凋零我伴你随香土;他,风华无双,清淡如水,如尘世外一曲山泓,却唯独为她泼墨写淡浓。